金山寺虽是在江苏,小时就很是想往,如今 专门过来一睹风采!历史上传说岳飞十二道金牌入京,路过金山寺,还拜会了寺内老僧有一番彻夜长谈。老僧让人下了一碗面,把酱埋在碗底,提醒岳飞。虽是传说,也可见关于金山寺故事还有很多。 <div> 金山寺建寺的历史可追溯到1600多年前,它不仅仅是一座庙宇,更是很多传奇的见证者。说起《白蛇传》,中国老百姓都是知道的,那金山寺一定不陌生。这个古老的寺庙因为与白蛇传的故事有关,也成为了大众熟知的地方。在这里,你仿佛能够感受到白娘子水漫金山的情景,历史与传说在这里交织成美丽的画卷。</div><div> 真正的 金山寺的魅力远不止于此。这座寺庙之所以独具特色,部分原因在于它的建筑布局。寺庙依山而建,恰如其名,寺包山。这种独特的布局使得金山寺成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景点。它不仅有寺庙的庄严与神圣,还有山峦的秀美与壮观。踏入金山寺,你会感受到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奇妙感觉,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div><div> 原来寺是建有长江边上,尽管长江已经改道,金山寺不再紧邻江边,但周边仍然保留着大片的湖水。这些湖水映衬着金山,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站在金山寺的高处,眺望四周,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仿佛进入了一幅山水画中。这也让金山寺成为了摄影师和艺术家们的灵感源泉,每一帧都是一幅艺术品寺边水面广阔,不知道小青水漫金山时是不是在这些水面上。水中莲花娇艳朵朵,莲篷支支迠缀其间,引的无数游人驻足。</div><div> 金山寺原名泽心寺,自唐朝起称金山寺。宋天禧年间,因皇帝梦游金山寺,又赐名龙游寺。至清朝,康熙皇帝登临金山时,见江天一色,故亲笔赐名“江天禅寺”,江天寺名沿袭至今。虽然金山寺名称多变,但自唐以来,人们都习惯统称其为金山寺。</div><div> </div> 古法海洞又名法海洞、裴公洞,相传是金山寺第二代开山祖师法海和尚来到金山时住的地方。那时的金山寺殿宇荒废,荆棘丛生,还有蟒蛇为害。法海便住进洞中,参禅打坐,原栖息在这个岩洞的白蟒就此避走。现洞中塑有法海塑像一尊,洞口横额上则书写有“古法海洞”四字。 金山寺始建于东晋时期,建造的具体年份已经无从查起,一说为晋明帝时,一说为晋元帝时。 该寺在长江孤岛上依山而建,故名“泽心寺” 大雄宝殿是金山寺的主体建筑。金山寺几经修葺,于明代所建的大雄宝殿毁于1948年春大火。现大雄宝殿为1985年重建,1990年落成。由于大殿在原址向后移八米,殿前更为开阔。大雄宝殿设计兼有北方宫廷雄浑富丽气势与南方园林精美雅致的风格,大殿为正方形,高25米,深24.6米,内36根子柱擎立。其歇山重檐,雕梁画栋,黄墙红柱,金色琉璃屋面,白石柱础栏杆,高悬殿额的“大雄宝殿”四字为赵朴初题写。殿内主尊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药师佛分立两侧,两旁六十八罗汉,背面为海岛观音像,两旁站立善财童子、龙女,中有金山寺德云比丘,金山寺海岛图也在其中。在大殿上方四周圈棚,共列有56尊罗汉。大殿外墙上书“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八字,并镶六扇檀香木雕圆窗,每一扇画面都是与佛教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有三扇讲的是与金山寺有关的故事。 江天一览亭又名留云亭和吞海亭,为一石柱凉亭,立于金山最高处,位于慈寿塔旁,创建年代不详,何时坍塌史书也未载。明景泰七年(1456年),寺主在原亭遗址上重建一亭。300多年前,清朝康熙皇帝陪同母亲来到处于大江之中的金山寺游览,留下手书“江天一览”四个大字。后该亭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重修,清同治十年(1871年)复建。清朝两江总督曾国藩还将康熙帝所写的“江天一览”四字刻在石碑上,放置于亭内。在这个高处我们逗留了很久,喝了点水休整 了下。四处看看风景,远处北固山、焦山隐隐约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