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四天5月20日,我们开始了此行的重头戏—福建龙岩市的第一站瞻仰朝圣古田会议旧址。从住宿旅店经50分钟左右的车程,到达了景区的外延接待广场。</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古田会议景区的接待广场上,我们拍下了此行的第一张集体合影照。</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接待广场到真正的旧址,还要步行很长的一段路程。一路上山青水秀,风景如画。</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步行去旧址的路上,见到了一队队打着红旗,身穿红军军服前来朝圣的队伍,感同身受更增加了此行的神圣感、庄严感。</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经过大约15~20分钟的步行,终于见到了魂牵梦绕,念兹在兹的古田会议旧址。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1年3月,国务院将古田会议旧址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2月,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毛泽东同志、江泽民同志、习近平同志的题词。</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田会议旧址,原为“廖氏宗祠” ,又名“万源祠”。位于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采眉岭笔架山下的溪背村,会址坐东朝西,背靠参天古树,在茂密树林掩映下的“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红色大字熠熠生辉,数里之外便赫然跃入眼帘,树林背后不远处是高耸而立的笔架山,当地百姓称之为“毛公山”(因酷似毛泽东卧睡睡姿而得名)。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廖氏宗祠”,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 为单层歇山四合院式砖木结构宗祠建筑。祠堂由前后厅和左右厢房组成,建筑面积826平方米。1917年重修,后在此设和声小学。1929年5月,红四军进驻古田后,将其改名为曙光小学。同年12月28日,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古田会议旧址,怀着崇敬、激动的心情,我们再次拍摄了集体照。</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田会议旧址大门,门楣上题额“北郭风清”,两旁有内外两幅楹联。</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其外联:“学术仿西欧开弟子新知识,文章宗北郭振先生旧家风。”显系开设和声小学时所题,当时的先生还颇为自得的。</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图是古田会议会址,6根圆柱上张贴着当时贴的标语:“反对非组织观点”, “反对绝对平均主义”,“反对极端民主化”,“反对主观主义”, “反对个人主义”,“反对单纯军事观点”。左边主席台上摆着两张四方桌和一排长凳,墙上架着一块黑板,黑板上方挂着石印的马克思、列宁像,再上方挂着红色会标“中国共产党第四军第九次代表会”,会场下面三合板地上有几处斑斑黑迹,是当年开会时,因天气寒冷红军代表衣服单薄烤火取暖留下的痕迹。</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图是古田会议当时的三位主要领导人:毛泽东、朱德、陈毅。</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图是古田会议完成的主要议程:一、毛泽东作政治报告,朱德作军事报告,陈毅传达中央《九月来信》,并作废止肉刑和反对枪毙逃兵的报告。二、通过《古田会议决议》。三、选举产生新的前委,选举毛泽东、朱德、陈毅等11人为前委委员,杨岳彬等3人为候补委员,毛泽东重新当选为书记。</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田会议总结了中国工农红军建立以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部队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从而奠定了我军政治工作的基础,使我军与一切旧式军队划清界线而开始成为一支新型的真正的人民军队。它是我建党建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田会议精神体现了我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它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样,是留给后人的珍贵的精神财富。</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瞻仰、游览古田会议旧址这一革命圣地,对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增强爱党爱国情怀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图为一队前来朝圣的队伍,面对古田会议旧址庄严宣誓。</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田会议旧址的左侧是当年红军的阅兵场,场上正前方右侧三开间古色古香的房屋,是当时设立的检阅台。</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0年元旦,曾在此召开了别开生面的军民联欢会,演出结束后,朱德军长还给每位演员两个铜板的压岁钱。</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田会议会址后山的右侧,是毛泽东园,园中矗立着一尊巨型毛泽东汉白玉雕像。</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4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专程前来,出席在这里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午9时许,习近平来到古田会议会址前,亲切接见来自全军和武警部队的420多名代表并合影留念,还专门同军委委员一起以会址为背景集体合影,表达继承和弘扬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坚定决心。在毛主席纪念园,习近平沿着151级台阶缓步拾级而上,在毛主席雕像前肃立致敬。</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毛主席雕像威武雄壮,高大挺拔。据介绍整座雕像的设计匠心独具,相关尺寸寓意毛主席重要生平和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像高7.1米,寓意7月1日党的生日;第一平台宽1.949米、雕像总高10.1米,寓意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基座为正八角形,寓意红军八角帽;基座共5层,寓意五角星、五星红旗;自下而上的第1—2层分别为18厘米、93厘米,寓意毛主席1893年诞生;第三层 1.929米,第4—5层合二为一的斜面1.228米,寓意1929年12月28日古田会议召开;基座八角形边长4.1米,寓意从1935年遵义会议至1976年,毛主席执政41年;基座面距9.9米、第三平台19.76米,寓意毛主席1976年9月9日逝世。</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天,我们此行有许多同志自买鲜花敬献毛主席,缅怀他老人家对中国革命、建设事业的巨大贡献。</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景区接待、服务游客的附属设施红旗招展,大红灯笼高高挂,欢迎四面八方前来瞻仰、朝圣古田会议旧址与毛主席的市民和游客。</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此行龙岩市的第二站是,长汀市。第一个景点是,瞻仰中央苏区松毛岭战役遗址并游览中复村。</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松毛岭位于龙岩长汀县东南,是与连城县交界的高山,因此地生长了很多松树,故名“松毛岭”。1934年9月,在朱德、林彪、聂荣臻、罗炳辉、蔡树蕃、杨成武、耿飚等将领的指挥下,中央红军总兵力2.7万余人与国民党主力7万余人,进行了为时1个月左右的殊死决战。战役分三个阶段,红军多次粉碎敌人的疯狂进攻。</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松毛岭战役是长征前第五次反围剿红军在闽的最后一战,也是异常惨烈的一战。这一战,万余名红军战士身死松毛岭,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6年2月,松毛岭战役纪念碑、纪念广场建成竣工。纪念碑碑体高19.34米,寓意松毛岭战役发生的时间。与之相配套的500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和埋葬3000余具遗骸的红军无名烈士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红军纪念广场。</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由连城当地群众自发修建的中央苏区松毛岭战役红军英烈公墓。</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4年9月,中央红军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进入到最后阶段,松毛岭战役敌我双方都付出了惨重代价。事后,国民党军以一个加强营清理其毙命者。红军则因形势危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无法及时掩埋烈士遗体。缘此,当地群众自发组成“无祀会”,上山收拾忠骨,掩埋红军烈士遗骸。</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1年7月1日,因赣龙铁路复线建设需要,连城县保卫中央苏区战地遗址保护协会,将原葬于甲里垅的一百多瓮(约有3000具)红军烈士遗骸移葬入松毛岭新红军英烈公墓。</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复村,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汀的南大门,中复村古名钟屋村,自唐代开基以来,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现有钟、郑两姓,900多户,3400多人口,面积约12平方公里,90%的人口为钟姓,开基祖为观寿公,其子盛生公曾任长汀(古汀州)府巡抚。</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复村有“红军长征第一村”之称,1934年9月,在这里打响了著名的红军长征前的最后一战“松毛岭保卫战”。中央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在此与国民党军6 个师在松毛岭展开了7天7夜的恶战,红军战士血洒松毛岭,书写了极其悲壮的历史。9月30日,红军撤出战斗,在观寿公祠前万人誓师后,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复村有丰厚的红色文化,有诸多革命遗址。同时这里12座客家人围龙屋与红色资源交织在一起,距今300多年,保存较为完好。附近官坊石峰寨自然景观、野生桂花群落、龙象山自然景点引人注目。</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观寿公祠,是位于龙岩市长汀县与连城县交界的松毛岭脚下南山镇的一处祠堂,始建于明代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占地面积550平方米,由门坪、大门、天井、上厅、下厅、左厢横屋、后花台等组成。</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观寿公祠虽然是个宗祠,但它的巨大知名度确是源于红色属性。1934年9月30日,从松毛岭保卫战撤下来的中央红军第九军团在观寿公祠举行誓师大会,奉命从此起步实施战略转移,迈出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步,因此观寿公祠是中央红军第九军团长征真正意义上的零公里处,观寿公祠所在的钟屋村(中复村)也因此被称为“红军长征第一村”。</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观寿公祠,还是朱德、聂荣臻、林彪的旧居。朱德总司令就在这里,亲自指挥了温坊战斗。</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长汀市(县级市),别称“汀州”,简称“汀”,地处闽赣边陲要冲的福建西部山区,武夷山南麓。南与广东紧邻,西与江西接壤。它是福建新石器文化发祥地之一,全市有200多处新石器遗址。汉代置县,唐代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建汀州,成为福建的五大州之一。自盛唐到清末,长汀均为州、郡、路、府的治所;是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是世界客家首府。</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长汀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与湖南省凤凰古城一起,被国际友人路易.艾黎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山城之一”。2012年获“中国十大最具人文底蕴古城古镇”称号。</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千山竞秀,群峦叠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保存有诸多文物古迹和体现客家文化的中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纪念地,海峡西岸经济区西部名城。图为我们下榻的长汀宾馆,背倚卧龙山脉,依山傍水,空气清新,交通便利,是此地休闲、商务、会议和度假的首选之地。</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天晚上用餐后,我们三三两两,自发组织离开长汀宾馆,前往中国十大名街之一的“店头街”闲逛。</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店头,在客家语中是最好的集市商铺的意思。店头街位于长汀人口最稠密的市区,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如今的店头街保留着明清建筑特色,沿街大部分为青瓦盖顶的木质两层楼,街中心还设有四角风雨亭,供奉着真武大帝。店头街还是一条传统的手工百业街,上世纪80年代前,这条古街上遍布油盐铺、豆腐店、打铁铺、剃头店、裁缝店等。时至今日各行各业依然生意红火,有些行业甚至超过历史上的鼎盛时期。</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街还保存了张宅、王家祠、林氏家庙等一大批明清时期的府邸式古建筑。这些古建筑有的规模较大,有的小巧别致,但都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精美之至。店头街南北走向全长466米,东西走向的五通街全长352米。街道两旁挂满了红灯笼,漫步其中,宛如行走在古韵悠长的史诗中。</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店头街上,随处可见劳作中的手工艺人和殷勤招呼客人的店家,以及玩耍中的店家小孩。</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店头街建有美国飞虎队纪念馆,长汀与美国飞虎队结缘于1945年。1945年2月2日,美国陆军十四航空队在长汀设立办事处,飞虎队一个支队的地勤、航空人员100多人移驻长汀县城和机场。飞虎队驻汀的任务是轰炸打击日寇统治下的台湾等地的军事要地,迫使日寇投降。</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5年11月28日,长汀曾举行中国长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暨美国飞虎队在长汀纪念活动。</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长汀宾馆左侧,是卧龙山段汀州古城墙。汀州古城墙,全长4119米,建自唐代宗大历四年(公元769年),前后经过7次修缮,至明代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筑宝珠月城止。</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城墙像一串璀璨的宝珠,从卧龙山顶分东西蜿蜒而下,合抱于汀江之滨,素有“观音挂珠”之称,把汀州城装缀得独具一格,分外美丽,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汀的标志性建筑。然而,随着岁月的变迁及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汀州古城墙遭到严重的破坏。</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2002年8月下旬,老红军、老干部提出民办公助修复汀州古城墙的报告始,在省、市等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成立汀州古城墙文物修复协会,社会各界踊跃参与修复古城墙 。2013年汀州古城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天早晨,趁游览活动未开始前,我与夫人攀登了修复后的卧龙山段古城墙,并登上“西倚听松”古礁楼。</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五天5月21日,我们在长汀瞻仰、游览的第二个景点是,瞿秋白烈士纪念碑和纪念馆。</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1935年6月18日)本名双,后改瞿爽、瞿霜,字秋白,生于江苏省常州府青果巷。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大革命失败的历史关头,瞿秋白主持召开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在会上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后来当他遭受王明“左”倾错误路线迫害,他并没有因困难而退缩,而是很快在文化战线上打开了新的局面,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35年2月,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转移途中被捕,敌人采取各种手段对他利诱劝降,但都被他严词拒绝。6月18日临刑前,他神色不变,高唱《国际歌》、《红军歌》,高呼革命口号,坦然走向刑场,从容就义,时年36岁。</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瞿秋白烈士纪念碑:位于长汀县城罗汉岭。1951年在瞿秋白烈士就义所在地建 “瞿秋白烈士纪念碑”,1965年、1983年、1985年有过三次修缮。2009年,2010年为隆重纪念瞿秋白烈士诞生110周年,长汀又先后投入300余万元 按“整旧如旧,保持原貌”的原则,对瞿秋白烈士纪念园进行一期、二期修缮。将纪念园建成集教育、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主题公园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纪念碑总高30.59米,碑名为老一辈革命家陆定一所题,碑文由中共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撰写敬立。碑座下分四个层次设平台,坪地上建有方形、六角形几处花池。六角形花池中央,为瞿秋白就义处,旁边有瞿秋白烈士纪念馆。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5年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1年列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6年12月,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瞻仰瞿秋白烈士纪念碑后,参观游览瞿秋白烈士纪念馆。</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瞿秋白烈士纪念馆,于2005年在原瞿秋白烈士事迹陈列室的基础上扩建。现馆占地580平方米,建筑面积990平方米,分凄凉家世、传播真理、力挽狂澜、一代文豪、奔赴苏区、傲霜雄魂、诸夏怀霜等八个部分,展出瞿秋白烈士一生的光辉事迹,展线全长120米,展出图片200张,书籍50本,实物(复制品)30件,半身雕塑一座及创作画(国画、图画)4幅,并配备放映厅。</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建成后的瞿秋白烈士纪念馆,与瞿秋白烈士纪念碑、瞿秋白烈士就义地联成一体,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示范点</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此行在长汀瞻仰游览的第三个景点是杨成武将军广场和纪念馆。</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杨成武将军(1914年10月27日—2004年2月14日)福建省长汀客家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29年参加革命,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中屡立战功。长征中,他率领的红四团是先锋团,参与指挥强渡乌江、攻打娄山关、飞夺泸定桥、攻打腊子口等著名战斗,立下赫赫功勋。抗日战争时期,在黄土岭战斗中率部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解放战争中,参与指挥和率部参加了石家庄、平津、太原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西藏平叛作战、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和60年代中期开始的抗美援越战争等。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杨将军的一生,为保卫我国领土、领空、领海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缅怀杨将军,长汀人民在罗汉岭建造了将军广场,并在广场上塑了杨将军的半身像。</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杨成武将军纪念馆,位于罗汉岭杨成武将军广场东侧。</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该馆于2005年10月11日正式展出,全馆分为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以后四个部分。该馆与杨成武将军铜像、杨成武将军广场联成一体。</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该馆,于2007年9月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10月12日,杨成武将军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在长汀隆重举行。</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此行在长汀游览的第四个景点,是长汀县博物馆。</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走进博物馆,面对的是“汀州試院旧址”。它位于汀州古城历史建筑的中轴线上,汀州古城建设向两边展开。“汀州試院”占地1万余平方米,由门楼、空坪、大堂、后厅、厢房和平房组成,建筑古朴,环境清雅,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始建于宋代,是汀州禁军署址,元代为汀州卫署旧址,明清两代辟为汀州試院,是汀州所辖八县科举应试考秀才的场所。</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試院两侧分别是“汀州客家博物馆”和“长汀革命历史陈列”。試院的前面有两颗生机勃勃,种植于唐代大历初年的古柏树。在最尽头有一间狭小黑暗的木屋,是“瞿秋白烈士被囚处”。</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长汀县博物馆,1995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长汀客家博物馆占地700平方米。分 “享誉中华的客家首府”、“灿烂缤纷的人文景观”、“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 “世界客属一家亲”、“崛起奋进的长汀”五个部分展览。</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享誉中华的客家首府”展室挂着一首反映这传统的民谣:“要问客家哪里来?客家来自黄河边。要问哪里住?逢山有客客住山。男子出门闯天下,女子持家又耕田。山里山外一条心,共建美好新家园”。</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展室里挂着中原汉人五次南迁的示意图,清楚地标出了长汀客家人的来龙去脉,引得我们伫立图前追根溯源。</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长汀革命历史陈列展览”,整个展览占地750多平方米,分“长汀县红色区域的创建”、“中央苏区的中心城市”、“坚持斗争,红旗不倒”三个部分展览。</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长汀作为福建苏区首府和中央苏区经济中心被誉为“红色小上海”、“红军故乡”。</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陈毅、叶剑英等中共领袖、开国元勋都曾在这片青山绿水间进行过伟大的革命实践,而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和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则在这块红色土地上洒下了最后一滴鲜血。</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长汀博物馆返回途中,路过城关兆征路的汀州城隍庙,被其精美的石牌坊所吸引,遂快步入内。</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城隍文化历史悠久,它起源于人们对城墙和城壕的自然崇拜。古人认为,城墙和护城河保护了城内官民的生命财产,是城市的保护神 ,故虔诚祭拜。后来,对自然神的崇拜逐渐演变为对人鬼的崇拜,城隍被赋予了人格。一些生前对国家和人民有显著功德,受世人景仰的英烈遂被奉为城隍神。因此,各地奉祀的城隍神大多不相同,汀州祀的一说是闽王王审知,另说是与文天祥共同抗元的陈文龙。</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汀州城隍庙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67—779年),占地面积5800平方米,历代均有修葺;由石牌坊、前殿、正殿、后殿、东岳宫及两厢等建筑组成。它是汀州最古老的寺庙之一,也是福建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隍庙。</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汀州城隍庙遇到了素昧平生,古道热肠的老胡,即图片中右侧的那位, 他热情地引导我到“汀州府城隍庙碑记”前,帮我了解城隍庙的前身后世。由于我当时是脱离大伙单独行动,时间紧迫,来不及细看,匆匆为热心的老胡和他的同伴拍了张纪念照,就忙不及地赶路了。</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长汀,象老胡这样的热心人,我还碰到了多位,他们对外地游客的问道求景均热情指点,耐心讲解。长汀人至今保存的文明好客,热心助人的古风,令人印象深刻,无形中使人增添了对这座古城的好感。</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此行在上杭县瞻仰游览古田会议旧址后的第二个景点是,《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该馆位于上杭县北部,距205国道200米 ,是以旧址陈列宣传毛泽东同志在才溪乡重要革命实践活动的专题纪念馆。全馆占地面积1875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7300平方米。有毛泽东才溪乡调查会址、光荣亭、列宁台等史迹。</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6年12月,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2018年9月,经中国博物馆协会决定同意,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进纪念馆大门,正中是毛泽东汉白玉坐像,两旁是毛泽东题词。</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周是“经济建设的模范”、“扩红支前模范”、“干部优良作风的模范”、民主建设的模范”、“文化教育的模范”、“妇女工作的模范”等雕塑壁画。</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馆内共分四个展厅:一楼是序厅及毛泽东才溪乡调查展厅,二楼是才溪“九军十八”展厅和才溪英烈展厅、今日才溪展厅。</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0年6月到1933年11月,毛泽东三赴才溪,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写下了彪炳史册的《才溪乡调查》。介绍了才溪乡苏维埃代表会议的结构、代表的政治表现等基本情况,提出只有政治动员和经济动员相配合,才能造成扩大红军的热潮。报告总结了苏区革命斗争和政权建设的经验,揭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朴素真理。为即将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作了准备。</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毛泽东三次到才溪乡调查,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深入访贫问苦,促膝谈心;在帮助群众劈柴中了解情况。</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毛泽东的才溪乡调查,以才溪乡的模范事迹,为全苏区树立了具体的榜样,用充分的证据,回答了在国内革命战争的环境下,根据地的建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这一重要问题,有力地鞭挞了机会主义者对根据地建设的诋毁和攻击。</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的革命实践和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 ,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作风,为我们树立了典范,是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他所倡导的调查研究工作方法,对于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周恩来总理生前多次提到:今后外国兄弟党代表团和个人来华参观时,请他们多到上杭古田、才溪去看看……。</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习近平同志深情地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才溪乡,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福建省第一模范区,中央苏区模范区、模范乡。</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当时仅有1.6万人的小山乡有3762人参加红军,占当时全乡总人口的20%和青壮年男子的80%,其中1192人牺牲在疆场,才溪也因此被誉为“烈士之乡”。在1955年授衔时,由于才溪乡有9个军级干部,18个师级干部,于是又有了以“九军十八师”为主的“将军之乡”的美誉。</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光荣亭:是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在1933年春,为表彰才溪乡人民的光荣业绩拨专款建造的。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反动派勾结地方恶霸进行反攻倒算,疯狂复辟,苏区人民惨遭迫害与摧残,才溪光荣亭也被敌人毁坏了,但当地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了省苏维埃奖给他们的那块光荣的石碑。</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解放以后,才溪乡人民在原地按原貌重建了光荣亭。中共才溪乡区委还发信北京,请毛主席为“光荣亭”题字。1955年毛主席亲笔题写了“光荣亭”三个大字,并委托才溪乡人当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局局长的李质忠,带回给才溪老区人民。</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毛主席为一座亭子题字的,全国唯有两处,一处是才溪“光荣亭”,另一处是湖南长沙“爱晚亭”。</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6天5月22日,我们此行在龙岩市游览的第三站是,永定土楼。</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首先来到的是福建土楼客家民俗文化村,位于闽西龙岩市永定县湖坑镇,是福建省八大旅游品牌之一,是国家5A级旅游区。</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村内洪坑土楼群中有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奎聚楼、福裕楼、振成楼,还有“袖珍圆楼”如升楼、香火旺盛的天后宫、内容丰富的土楼博物馆及其他各有特色的土楼40多座。</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整个村落分布在金丰溪两岸,气势恢宏,错落有致。</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福建土楼客家民俗文化村的长廊,雄浑壮观,美丽大方。</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福建土楼客家民俗文化村风景优美,远近高低、大小不一的土楼与青山、绿水、翠竹、拱桥、水车、农田和谐相处,组成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 绚丽画卷。</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赶到正逢下雨,当地群众就地取材,拿硕大的芭蕉叶作雨具,遮风避雨,别有一番情趣。</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福建土楼,世人称之为开放的中国客家土楼博物馆,产生于公元8世纪(唐朝)以前,公元13世纪(元代)以后已相当普遍,公元14世纪(明代)以后进入成熟期。它不仅是客家人将古代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杰作,更是世世代代客家先民智慧的结晶;它既是客家文化的象征,也是全球客家人共同的精神家园。</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福建现存数万座用生土夯筑的客家土楼,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和谐相处的典范,是一幅神奇、古朴、壮观、诗意的美丽画卷,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东方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世界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区民居建筑”。</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其中永定县的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振福楼等“三群两楼”,南靖县的田螺坑、河坑土楼群及怀远楼等“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2008年7月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6处、福建省第二处世界文化遗产。</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振成楼:位于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口,它在永定县现存2.3万多座土楼,被誉为“土楼王子”。</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该楼由洪坑林氏21世林鸿超兄弟等人费时5年,耗资8万银元,于民国元年(1912年)建造 。振成楼坐北朝南,占地约5000平方米,按八卦图结构建造,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分内外两圈,形成楼中有楼,楼外有楼的格局。楼的外墙均以生土夯筑,厚达1.3米。在使用上第一层设厨房,第二层设粮仓,第三、四层设卧室。楼内设有客房、餐馆、浴室及卫生设备,并有二层环形楼台,还有引人注目的石雕木刻,琉璃瓦与铁质花格栏杆。内环2层,用砖木仿西洋式装修,形成“外土内洋,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振成楼楼内功能设施齐全,具有防火、防盗、防震、防敌等功能。</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6年4月,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世界建筑模型展览会”上,振成楼模型与北京天坛、雍和宫、长城模型代表中国并列展出时,引起世人瞩目,轰动一时。</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永定土楼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及以上的建筑。</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0年2月13日(大年三十),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视察永定客家土楼,称赞说:“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一定要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永定土楼千姿百态,种类繁多,分方楼和圆楼两大体系,其中有殿堂式楼、五凤楼、长方形楼、正方形楼、三合式楼、五角楼、六角楼、八角楼、纱帽楼、走马楼、日字形楼、曲尺形楼、吊脚楼、半月形楼、圆形楼、前圆后方楼、前方后圆楼、椭圆形楼等20多种建筑形式。</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众多的土楼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圆楼、五凤楼和大的方楼。圆楼最令世界各地游客惊叹。圆楼外高内低,环环相套,最具特色,其通风采光、抗台风地震、防卫功能比方楼好,赢得了许多中外专家学者、文人墨客精彩纷呈的赞颂和比喻。</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小社会,客居异地的客家人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的自给自足,而土楼的结构及功能,充分满足了这种小农经济的特色需要。楼内水井、厨房、仓储、卧室、粮食加工房、柴火间、猪牛舍、厕所等设施一应俱全。全家族人在得到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又可尽享几代同堂,阖家团圆的天伦之乐。</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福裕楼:位于湖坑镇洪坑村,富丽堂皇,占地7000余平方米,是永定县五凤楼府第式土楼的杰出代表。</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清末,洪坑村林在亭的三子(林仲山、林仁山、林德山)跟随父亲经营条丝烟和烟刀生意,产品销往日本、东南亚各国发了大财,富甲永定。他们捐巨资兴办“日升学堂”等,并由三兄弟的朋友汀州知府张星炳设计,于1880年开始兴建,耗资10多万光洋,经历三年时间才建成福裕楼。</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其结构特点是在主楼的中轴线上前低后高,两座横屋,高低有序,主次分明。楼前有三个大门,在主楼和横屋之间有小门相隔,外观连成一体、内则分为三大单元。楼门坪和围墙用当地河卵石铺砌,做工十分精细,与大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十分和谐。外形像三座山,隐含楼主三兄弟“三山”之意。楼名,也是张星炳所题写。</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升楼:位于洪坑村北部,与福裕楼隔溪相望。</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升楼是永定众多土楼中最小的圆土楼,因楼小,像客家人昔时用竹筒做成用来量米的“米升”,故名“如升楼”。取名“如升楼”,还有更深一层意思,寄托主人的祈愿,希望家庭能如日东升,越来越兴旺。许多游客则称它为“袖珍圆土楼”。</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该楼建于公元1901年,相传楼主林高林自己出工挑土,用了三年时间,才建成这座小圆楼。</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该楼坐东朝西,单圈结构,楼周长56.6米,直径18.2米,屋内天井圆形,屋顶瓦面内侧连缘为八卦形,外侧边缘为圆形。全楼只设一门,正对大门是中厅,楼门、门厅与后厅(祖堂)同在中轴线上。楼内天井中有一口水井,左右两部楼梯,楼梯间一侧为土墙隔断,起到隔火作用。圆楼住6户人家,虽楼内空间极小,但整座土楼家居聚凑,井然有序。</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此行一共有多个导游,他们年龄、个性、经历各异,各具特色。</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图中上面的是全程导游余女士,是位沉着稳重,办事牢靠,有着20多年从业经验的资深导游。图中下面这位是厦门市的地接导游黄小姐,是位热情活泼,讲话率直的姑娘。第三位是龙岩的地接导游,是位非常敬业,讲解认真,一丝不苟的云南小伙子,可惜我因忙着观景拍照,一时疏忽没有留下他的影像。</span></h1> <h1 ><span style="font-size:22px;"> 5月23日第7天,早餐后整理行装,准备适时赶往机场,再见了龙岩。</span></h1><h1 ><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午12时,我们登上厦门航空MF8049航班,开始返杭。经空中1个多小时的航行,从舷窗下望,钱塘江与钱江大桥已清晰可见。这次福建厦门与龙岩红色之旅的时间虽短,但大家普遍感到收获满满,深刻感受到新中国来之不易,我们要牢记革命先辈、无数烈士和老区人民的贡献,更加坚定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感谢杭州泰禾旅行社组织的这次令人难忘的红色之旅;感谢全程和地接导游及大巴司机的热情服务;感谢一路相伴,同欢乐共辛苦的老领导和团友们 。</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