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探“母”

拼涛(原名随心入境)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八月十五。上午,我和老伴及弟弟的大女儿(我的大侄女)代表我们在太原的兄弟姐妹驱车来到赛马场的山西总工会干部学校宿舍,去探望和父亲生活了十年的秦姨。</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是2002年去世的,2003年,73周岁的父亲和62岁的秦姨结婚。2013年1月,父亲去世。</p><p class="ql-block"> 父亲去世后,秦姨在我家又独居5年,大约是2018年搬回了现在的新居,又回归了她和父亲婚前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自从她搬走,加上这几年我常年在北京儿子家,这些年,似乎与她有些疏远了。</p><p class="ql-block"> 这几年,偶尔回太原小住,也不愿去打扰她的生活,她毕竟年龄越来越大了,我们平常也顾不上照顾她。她的46周岁的女儿崇尚独身主义,我们一去,她还得给我们做饭或请我们下饭馆,我们也就尽量少去给人家添麻烦。</p> <p class="ql-block">我们夫妻和秦姨合影</p> <p class="ql-block">  这次回来与往年不同,要住一年,当然应该去看看她。</p><p class="ql-block"> 我们去了,她还是有些激动。早早就在宿舍大门口等候。</p><p class="ql-block"> 秦姨的耳朵越来越聋了,虽然戴着助听器,仍然得大声和她讲话。</p><p class="ql-block"> 她这十年在我家,陪伴了父亲,还将弟弟患癫痫的小女儿帮助嫁到了她亲戚的村里(虽然小侄女已去世二年),我们应该感恩于她。当然父亲也给了她十年的快乐生活,并帮助安排了她女儿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秦姨和我们的谈话内容已不是小侄女,也不是父亲了。她谈的是现在的状况,谈的是如何能痛快的逝去,谈得是身后事。她说,她若去世双方的亲戚谁也不计划通知了,她已留下遗言,让女儿把她简单火葬后再告诉我们,到时候让我们别埋怨她女儿。我连声说,哪能这样呢,应该告诉我们。老伴则随口说,人家秦姨有人家的想法,我狠狠瞪了他一眼……</p><p class="ql-block"> 我望着这位比我大11岁的老人。心想,她当年到我家才64岁,比我现在整整小了10岁,我们之间的话题怎么这么快就变成了生死之交待了?</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真的也老了!再过十年,我是不是也像她一样也在念叨生后事呢?可我现在,每天还是在学、说丶唱、笑。似乎与她所想所说还差之甚远……</p><p class="ql-block">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主旋律,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话题,就是同代人也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情操。这话题和情操应该是随着日复一日的生活在变化的,它永远不可能是一个常数。</p><p class="ql-block"> 但愿我们能永保年轻的心态,更多地生活在学、说、唱、笑中,让天黑的慢一点吧!</p> <p class="ql-block">2018年,我和秦姨在墨艺苑</p> <p class="ql-block">写于2024年9月17日</p><p class="ql-block">(农历八月十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