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读后感 <p class="ql-block"> 柴静的《看见》,人性,真相,无解。就那么轻飘飘的、甚至令人发笑的几句话,却在读者心上落下次次重锤。</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词藻堆砌,却有着最真实的力量。柴静以记者的身份,深入到各种事件现场,用平实的语言记录下她所看见的一切。从非典时期的紧张与恐惧,到汶川地震的悲痛与坚强;从环境污染的严峻现实,到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注,每一个故事都仿佛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p><p class="ql-block"> 她对人物的描写细致入微,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个体,他们的挣扎、困惑、希望和勇气,都令人动容。非典,是生与死的搏斗,在那个时代没有人绝对的害怕生或死,医护人员连隔离服都没有,但他们需要守在医院中。你以为他们不怕吗,他们只是不说。病人不敢睡觉,生怕睡下去就醒不来了,是说不出来的绝望。乡村的孩子们,才十几岁就绝望到服毒自杀,你以为是他们不懂事吗,是他们受不了侮辱。同龄人言语的诋毁,家长不理解并责备孩子为自己丢脸,这不应该出现的问题却比比皆是。</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事件能播出来吗?柴静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她有欲望,她渴望,希望将这些人性的几面报道出来。世界上有些事情是无解的,无解才是世界的真面目。那些看似有解的事,其实是人们的思考不断的堆积形成的。人间冷暖,其实说简单也简单,复杂也不过如此。</p><p class="ql-block"> 作者穿插了许多自己的经历在里面,那些真实的,不易的,快乐的,作者从一个无知无畏的女孩到在采访中痛哭流涕,再到能够安慰别人,用报道带去温暖,这让整本书变得真实,甚至亲近。</p><p class="ql-block"> 作者自己在书中说:我从没想过一个节目会以无解来结尾,一直到我明白真实世界即使可能如此。”是啊,当尽头是无解,之后就会生出无数的不同的解,那来自于每个人心中的价值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