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老山中秋节

罗网天下

罗际明著《1984高地》节选 <p class="ql-block">  我国传统的中秋节到了。战地逢佳节,官兵倍思亲。安排好节日的生活,让官兵在想小家的时候,想想祖国这个大家,把官兵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引导到爱国爱民的大爱上来,激发出杀敌立功的更大热情,这是各级党组织和领导所要考虑的事情。为此,各级都非常重视在特殊环境中过好这个特殊的节日。</p><p class="ql-block"> 昆明军区为坚守在老山地区指战员特制了中秋月饼,通过层层转运,今天已经全部送到了官兵手里。这些月饼用料精细,装潢精美,包装盒上印了4行诗句:</p><p class="ql-block"> 身披硝烟赏明月,</p><p class="ql-block"> 御敌守边度佳节。</p><p class="ql-block"> 中秋月饼搞将士,</p><p class="ql-block"> 既表慰问又祝捷。</p><p class="ql-block"> 我们前指官兵每人都分到了一盒月饼(内有6个月饼),大家拿在手上观赏,谁也舍不得吃。毛天鹏说:“这么漂亮的月饼,真不忍心下口。”李憬说:“月饼不能不吃,盒子倒是可以作纪念,拿回去长期珍藏。”我心里打定了主意,准备把月饼送给坚守那拉阵地的战士。</p> <p class="ql-block">  头天晚上司令部通知,明天开始,越军对偏马、三转弯、交趾城进行炮击,封锁我方道路,各部门要控制人员上老山。我原打算中秋节这天带毛天鹏干事去里头寨的,防守那拉最前沿阵地一个多月的96团4连刚换班下来,在团后指驻地里头寨休整,我要与他们一起过节。而从落水洞到里头寨这段路,必须经过敌人的炮击区。</p><p class="ql-block"> 接到这个通知,政治部的同志劝我不要去了。我想起了几句古人名言:“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之时,则忘其亲;临鼓之时,则忘其身。”我说,我们不能为了安全不下部队,不做工作,“控制”不等于“禁止”,有要紧事还是得上老山。中秋节正是战士想家的时候,前指的同志和一线的同志一起过节,对部队士气是一个鼓舞。</p><p class="ql-block"> 新华社派到前线采访的军事记者陈湘安正准备采写一篇老山官兵过中秋节的特稿,听我这么说很高兴,决定与我同行。记者能跟我去,这是我求之不得的,我便安排毛天鹏留下,让陈湘安随我去。</p><p class="ql-block"> 我们凌晨4时起床,4时30分出发,趁着夜暗,闭着车灯前行。驾驶员是个老兵,经常跑这条路,已经很有经验了。他说:“天还没亮,敌人不容易发现我们。就是碰上炮击也不要紧张,赶紧躲在安全地方,躲不开就开车一直往前冲,不要停,一停就成了敌人的死靶子了。”</p><p class="ql-block"> 不到半小时,我们就到了32师前指所在地曼棍洞,这时天才蒙蒙亮。我进洞跟师领导打了一声招呼,就驱车往里头寨96团后指前进。</p><p class="ql-block"> 途中看见路边有一个山洞,洞口一名战士在站哨,我们下车上前打听是什么单位。战士说,天保农场场长朱丁和几名干部职工住在里面。他是32师架设连班长李德全,带2名战士在这里设立了维修中继站,负责维护这一段通信线路的畅通。我们走进洞内,同这群乞丐般模样的人交谈了一阵。</p><p class="ql-block"> 朱丁告诉我们,天保农场与越南只有一山之隔,先后遭受越军数千发炮弹的轰击,被炸死13人、炸伤34人,炸毁房屋23间,职工被迫转移到后方,留守人员躲进了8个山洞。一个多月以来,场部与3名战士同吃一锅饭,同睡地板床,结下了深厚情谊。战士外出查线,职工为他们做饭,洗衣服。用水要到山脚挑,战士们就争着去。为了防敌特工偷袭,战士们主动承担了夜间站哨的任务。今天,战士与职工共同准备了月饼、水果和当地的土特产,做了几个好菜,要在山洞里过一个军民团圆节。</p><p class="ql-block"> 10时左右我们到达里头寨。96团后指帐篷门前,一副对联十分醒目:上联是“守老山,甜中有苦,苦中有甜,一人辛苦万人甜”,下联是“镇边关,圆中有缺,缺中有圆,一家不圆万家圆”,横批是“乐在其中”。路边林子里有一些军工和民工在休息,他们连夜往前沿运送弹药和生活物资,刚刚从阵地上返回来。团后勤的同志告诉我们,他们连续几天组织运送了一批食品和图书杂志、文体器材,保证一线官兵有充足的物资和精神食粮,在战场上过一个有意义的中秋节。</p><p class="ql-block"> 在帐篷里,我们见到了团副政委于道泉。他是一位很有文化素养的领导干部,利用战斗间隙与干事刘学荣合作创作了《老山壮歌》、《军工之歌》、《李海欣高地英雄多又多》、《放心吧祖国!放心吧妈妈!》等战地歌曲,为激励士气起了很大作用。他把刚创作的一首歌曲稿《老山中秋夜》给我看,让我提提意见,歌词是:</p><p class="ql-block"> 月儿圆圆挂高空,</p><p class="ql-block"> 清清泉水山涧流。</p><p class="ql-block"> 战士身披皎洁的月光,</p><p class="ql-block"> 守卫在巍峨的老山。</p><p class="ql-block"> 猫耳洞中度佳节,</p><p class="ql-block"> 英雄阵地观明月。</p><p class="ql-block"> 啃一口干粮,</p><p class="ql-block"> 喝一口泉水,</p><p class="ql-block"> 战士的心儿美又美。</p><p class="ql-block"> 他又照着曲子哼了一段。这歌在专门家面前可能会被见笑,但这是</p><p class="ql-block">没有受过音乐专业培训的军人,在战斗中创作的,已经很不简单。我说:“很好!抓紧印发下去让战士们学唱。”</p><p class="ql-block"> 在团后指,陈湘安找他的新闻素材去了。我抓住一个座机,给几个单位的同志分别打电话,向他们表示节日的问候,询问过节的情况。师炮团宜传股正在2营蹲点的张春生干事说,天保农场8队的职工摘了几大筐橙子送到2营慰问,给全营官兵增添了节日的气氛。2营阵地附近是农场8队的果林,因为战事频繁,农场职工不能正常生活和劳动,绝大多数人转移到了后方,只留下几名职工看管家园。眼下正值收获季节,官兵们拾头就能看到诱人的果实,但是没有一个人摘。农场职工十分感动,今天特地来到部队慰问。96团李国智政委告诉我,他和副参谋长准备在112号阵地与北京、上海、杭州、成都、贵阳几个大城市的干部战士进行座谈并赏月。团里其他领导也分头参加连队的活动。我打电话到老山主峰2连,连队正在等备中秋晚会活动,他们计划在4个掩蔽部里设分会场举行联欢,14个民族的官兵都有节目,其中最看好水族战士宋光星等人的贵州水族对歌。还有一些伤亡比校大的单位,组织对牺性战友的悼念活动,战士们说,失去了朝夕相处的战友,这个中秋节很难过。</p><p class="ql-block"> 下午、军前指给96团送来一卡车毛巾、背心、鞋垫、罐头等慰问品。押车的干部拿着一份清单告诉我,这批慰问品来自四川攀枝花冶金矿公司、云南昆明灯泡厂、河南巩县卫生系统、广东大沙糖果厂、河南郑州二交公司、郑州铁路局密县车站等地方单位,云南洱源县右所区回族专业户马透父子买了400元奶粉寄到前线,云南半导体器件厂把新研制的2具太阳能电池荧光灯送给部队试用,河南郑州市郊个体户张长山买了390瓶风油精和30把电动剃须刀赠送老山官兵。团后指接收这批慰问品后,立即分发给各单位,组织人员背送到阵地。</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正在里头寨休整的96团4连,把从军前指带来的两大包100册连环画送给他们时,指导员孙世元激动地说:“在前沿阵地,这是战士们最喜欢的东西。142号阵地遭敌炮击最厉害的时候,我打电话给那里的干部,问他们需要什么,他们说,送一点连环画来吧!”他向我和陈湘安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讲了一个多小时。他动情地说:“我们在那里坚守了36个昼夜,那真不是人待的地方,把一辈子吃的苦都吃完了,百分之八十的同志得了‘综合疲劳症’。撤下阵地时,很多人都不能走路了,大家互相搀扶,从阵地走到曼棍,4公里的路,我们用了2个半小时。”</p><p class="ql-block"> 他特别讲了连长葛振好的事迹:葛连长两条腿肿得像水桶一样,还爬在洞里坚持指挥。当听说师里准备让4连换班,他以全连的名义给师长刘玉尊打电话,请求继续在那拉阵地战斗,如果实在不行就让干部和党员留下,为接替的连队带班一段时间。刘师长流着泪下了命令:“葛振好,我的好连长,你们已经完成任务,我代表祖国人民和师前指感谢你们!现在我命令你,交接阵地,把人一个不少地给我带下来,完不成任务,我处分你!”团于副政委接4连下阵地,与葛连长走在一起,走到途中,葛连长扑通一声倒在路上,于副政委紧急安排几名战士把他抬到了师医院救护所。连队撤下来后的首要任务是睡觉,战士们一睡就是三天三夜,中间醒来时喝点红糖稀饭又睡过去了。</p><p class="ql-block"> 人夜,一轮圆月照在边关。4连官兵以排为单位,围坐在帐篷里、树林下、草地上,或低声哼唱《十五的月亮》,或宣读地方群众的慰问信,或朗诵自己创作的诗句,以不同的方式抒发老山军人的情感。此时,官兵们格外想念牺牲的12名战友,他们在烈士的遗像或遗物前点燃蜡烛和香烟,摆上月饼、水果,浇洒了米酒,寄托自己的哀思。一位战士跪在班长刘东沛烈士的遗像前泣不成声:“班长啊,你怎么就走了呢?你活着跟我们一起过节该多好啊!”</p> <p class="ql-block">  晚上8时,我们往回走。陈湘安在颠簸的车子上完成了他的特稿。</p><p class="ql-block"> 一个小时后我们回到前指,陈湘安往北京总社发稿,可是电话总打不通。他急得团团转,中秋节的稿件,今晚发不到,再重要再好的稿件也是废纸一张。我赶紧叫上一部小车,带他去麻栗坡磨山军区前指发稿,电话好不容易打通了,没想到新华社值班的同志说已经过了截稿时间,不接收稿件了。我看看手表,已经10时20分。陈湘安遗憾地说,这篇稿件新华社用不了了,明天给解放军报发去,兴许能用。但是新华社记者在其它新闻单位用稿,只能以通讯员的名义,他感到有些遗憾。不管稿件的命运如何,记者还是用“心”记下了不可复制的时刻和情节:</p><p class="ql-block"> “夜幕垂落,一轮明月映出老山巍峨的身姿,山那边不时传来隆隆的炮声和砰砰的枪声,哨兵身披月光警惕地注视着前方。在哨兵身后的猫耳洞和帐篷里,战士们围烛而坐,手捧月饼,吟诗唱歌,谈天论月,给昔日激战的阵地增添了无限诗情。”</p><p class="ql-block"> 从磨山回到落水洞已是11点多,我和陈湘安提着水桶,选了一个僻静黑暗的地方,脱光脏兮兮的衣服,从头到脚淋了一个遍。我一边洗,一边抬头欣赏天上的明月,想念起远方的亲人…</p><p class="ql-block"> 睡觉的时候,值班的同志和同室的其他战友介绍了今天的主要战况:</p><p class="ql-block"> 32师前沿阵地官兵开展狙击活动,毙敌10多名。炮兵针对越军的炮击迅速做出反应,使用一个榴炮连连续9小时对敌4个目标轮番反击,歼敌70余人,摧毁榴弹炮2门、弹药库1个,引爆炮弹1000多发。</p><p class="ql-block"> 军侦察连也打了一个胜仗。该连奉命于昨天黄昏时分前出南嘎执行破袭和捕俘任务,连长刘长建带领侦察分队趁夜暗秘密到达潜伏地域,今晨5时,副连长宣仲堂带领2个小组从南嘎村两侧行包围性侦察,发现离村寨约50米的地方有一个弹药所,旁边有3名越军正在修工事。一名越军也同时发现了我方,说时迟那时快,宣仲堂一边向敌人射击,将其击毙;一边命令战士们捣毁敌人的武器弹药所。正前方高地上的越军听到枪声和爆炸声,立即组织兵力火力向我侦察小组疯狂射击,宣仲堂指挥反坦克火箭射手压制敌人火力,命令其他战士扛着缴获品后撤,同时呼唤我方炮火向敌人高地射击,打死越军6名。刘长建率另一个小组前来接应,侦察分队无一伤亡,全员安全撤回,共毙敌9名,炸毁敌武器弹药所一个,缴获一批武器弹药和其它物资。遗憾的是没有抓到俘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