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中秋月圆时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作者: 谢一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配图: 谢一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编辑: 谢一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背景音乐: 《但愿人长久》</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转瞬之间,又到中秋佳节了。一年就那么几个传统节日,记得小时候那是过了年就盼端午,过了端午盼中秋,过了中秋又盼着过年,望眼欲穿,翻着日历问自己这年这节怎么还不到啊。年纪大了却反了过来,感觉时间装上了风火轮,好像昨天才过的端午,今天就过中秋了。想想几十年前过中秋节的快乐时光,那种香香甜甜、趣味横生的滋味至今盘桓在心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在我们新田,过传统佳节最看重的还是吃点什么,你就说食在新田也不为过吧,过中秋节当然不能例外。很多地方都是端午节吃粽子,纪念屈原,而中秋节吃月饼,饼圆月圆,唯独新田和周边几个县就不一样,非常有特色,过中秋节几乎家家户户都喜欢包粽子吃,在新田叫粽粑,尤其在北边的几个乡镇,哪家的女主人过中秋不包粽粑,大家都会把她当做异类,粽粑熬好以后,大家还不会忘了把它当作中秋礼物,送一些给城里的亲戚朋友们分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那个时候的秋季非常的凉爽,食物保鲜时间久,因此节前几天,用稻草灰碱水熬好的粽粑家家户户都已经准备好,花生仁的,蛋黄的,鲜肉的,红豆的,纯糯的,应有尽有,尤其是那长长的像圆柱一样圆圆滚滚的枕头粽粑,更令人垂涎欲滴。过节那天早餐,女主人用一根细线沾上水把枕头粽粑割成一片一片,像十五的月亮那样圆圆的,面上撒上些许白糖,要知道那时候的白糖可是要凭票供应非常珍贵哦,然后再拿出一些包得非常精致的单个四角粽,摆上餐桌,呀!金黄金黄的粽粑那软糯香甜的滋味真的叫人欲罢不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我家住在县城北门,外婆家就在离城几公里的田家桐梓坪村,能干的外婆是骥村陆家村人女,整个那边天做的粽粑全县有名,非常好吃,因此心灵手巧的外婆粽粑做得好也就不足为奇了。每年过中秋节她都要包很多的粽粑,其中就有我最喜欢吃的枕头粽粑,节前她就催外公送一些来给我们尝鲜,这么好吃的粽粑,除了过节那几天我们自己吃个够,奶奶还拿出一些让相好的几个邻居一起喝茶的时候也尝一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新田是非常讲究礼仪的地方,历来就有逢年过节辞年送节的习俗,过中秋节这么重要的传统佳节,平时来往甚密的亲戚朋友肯定要互相走动走动,在节前几天提上鸡鸭和其他的一些礼品到对方家里送节。尤其是女婿,包括关系已经确定好的准女婿,到岳父岳母大人那里去送节那是必须的,不管你那几天再忙,事情再多,你也要在节前抽出时间提上礼品专门去一趟岳父母家,恭祝两个老人家节日快乐,否则哪怕你有一万个理由也说不清楚,给你冷脸的日子尽在后头,有你好看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八月十五那天晚上,很多人家都要在家门口挂一对自己做的花灯,意喻照亮回家团圆的路,祝愿今后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有的还要在花灯上面镶上“佳节快乐”、“团团圆圆”之类的祝福语。孩子们则纷纷用西瓜或洗籽瓜掏出里面的心,在里面点上一根蜡烛,做成一个瓜皮灯笼,然后用线串起来,挂在一根细竹竿或细木棍上,几个小伙伴一人提一个瓜皮灯笼走街串巷疯玩,别提有多带劲、多神气,有的人还在瓜皮上面也刻上几个象征吉祥的字。有些人家懒得做花灯,干脆就把瓜皮灯笼挂在大门上当做花灯。那时还没有路灯,这些花灯和瓜皮灯笼特别引人注目,映红了整个中秋之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那时候还没有电视和手机,没有现在这样丰富多彩的中秋节目可以看,城里也没有什么联欢晚会之类的节目给节日添彩助兴,但过节这天县里总要安排一个非常有趣的节目,那就是由文化部门组织的中秋猜灯谜活动,这个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参与。记得那时候活动就在文庙前面的小广场上进行,组织者把整个广场布置得喜庆吉祥,从上午到晚上,来这里看热闹和猜灯谜的市民那是络绎不绝,民间的一些猜灯谜高手从早到晚都蹲守在现场,有的竟然能够连猜连中。我记得读小学的时候每年中秋节我都要约几个同学或者玩伴到现场碰碰运气,虽然不是高手们的对手,但运气好的时候也能够猜中几个,获得几个小奖品,一时欢呼雀跃,心里美滋滋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对酒赏月也是那时候过中秋节的必备节目。中秋节这天,一大家子人总要相聚在一起,陪长辈们吃一顿团圆饭。天黑以后圆圆的中秋月亮升起来了,这时候一家人约上相好的亲朋,带上一些吃的东西,一起到野外“举杯邀明月”。几十年前县城人口不多,地域不宽,大家都喜欢到比较近便的虎头岭赏月。也有些人走得远一点,结伴到离城四五里路的宝塔山去赏月,这里地势比较高,视野也更加开阔,加上又可以欣赏一下新田八景之一的“朱砂夜月”,还是蛮有吸引力的。后来县里在离城更远、地势更高的小岗岭上建了电视转播塔,并修建了一条上山的简易公路,可以开车直到山顶,于是一些有车族便相约到小岗岭“把酒问青天”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中秋的晚上总是那么红红火火、团团圆圆,中秋的回忆总是那么甜甜蜜蜜、粽香四溢,中秋的快乐总是那么令人心醉、难以抹去。现在的人中秋佳节照样过,但我总觉得少了原来过节的那个味,这也许是人老了总喜欢恋旧的缘故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过法,希望所有的人每年的中秋节都过得快快乐乐,圆圆满满!</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甲辰中秋前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写于长沙阳光锦城</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