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秋到了,又是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p><p class="ql-block">赏月,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项目。相传有一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游到杭州时正好赶上了八月十五。青天圆月,西湖如镜,秋风似水,暗香浮动。恰好有人奉上甜饼,乾隆一边赏月,一边吃着甜饼,不觉陶醉其中,连声称赞:“好月,好饼,中秋良宵也!”</p><p class="ql-block">此后,口口相传,吃月饼赏月便成习俗了。当然,类似的传说很多,天差地别,都当不得真的。一个节日的习俗究竟起于何时,发于何地,缘于何人,其实,听听传说便够了,没必要那么较真。</p> <p class="ql-block">今年中秋,据报还是超级月亮,十五大圆,十六更圆。这本该成为赏月者的饕餮盛宴。但由于受台风贝碧嘉影响,盛宴能否成功举办就怕要成悬案了。</p><p class="ql-block">昨天是台风最狂躁的时候,风呜呜啸叫,雨箭矢般乱飞。紧闭的门窗不停颤抖,发出阵阵呻吟,仿佛随时都会炸裂似的,听来令人心惊胆寒。</p><p class="ql-block">这么美好的日子 ,碰上这么糟糕的天气,月亮也不知道要被劫持到哪里去了,任谁也会心存遗憾的。</p> <p class="ql-block">当年辛弃疾也遇到过这般扫兴时刻。</p><p class="ql-block">他在《一剪梅·中秋无月》中写道:“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又是云又是雨的,到哪赏月去?问问老天爷吧,却又“路也难通,信也难通”。</p><p class="ql-block">是不是很憋屈?</p><p class="ql-block">好在他是诗人,诗人总能在愁得要死之处找到乐得要死之途。“杯且从容,歌且从容”,辛弃疾释然了。</p><p class="ql-block">王阳明就更绝了,“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王阳明《中秋》),不妨事的,“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同上),人家把一片冰轮直接搬到心里去了。心中的月亮永不落!你还能咋的?真不愧为一代心学大师!</p> <p class="ql-block">看昨天那阵势,十五之夜只怕是见不到“海岛冰轮初转腾,玉兔又早东升”(《贵妃醉酒》),见不到“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了。好在酒是有的,歌也不缺,还有王大师这个榜样在书里,何妨驰骋想象之马,驾驶梦幻之舟,来一通神游呢?访广寒,游无极,心到之处,相随都是明月。且啸且吟,尽可以去领略张孝祥的三万顷玉界琼田,观赏苏东坡“起舞徘徊风露下”的“拍手狂歌”,也不妨去感受一下王建的“冷露无声湿桂花”是否依然沁人心脾……</p> <p class="ql-block">说到底,这就是个心态问题。</p><p class="ql-block">人生哪有万事如意的?四美具,二难并,谈何容易?心态不好,“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心态好了,“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宋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心里都是月光。</p> <p class="ql-block">今天早晨起来,一拉开窗帘,便是满眼晴光。微微晨风温顺如猫,蓝天白云秀色可餐。昨天在风雨中挣扎的树木恢复如常,一尘不染,净碧如玉,可爱极了。也许这就叫天随人愿吧。想想昨天躲在屋里提心吊胆的情形,不觉莞尔。</p> <p class="ql-block">记得小时候,我们从来都不会因为赏月而或喜或忧。当然,这与胸襟、境界之类是没有半毛钱关系的。那时的心思全落在了月饼上呢,哪里还顾得上什么“月有阴晴圆缺”!</p><p class="ql-block">中秋还没到呢,便念叨起月饼的事了,连上学听课都跑神。等到中秋那天,早早吃了晚饭,便守在了灶边。看着饼子下锅,满锅都是眼珠子。</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街上的店里也是有月饼卖的,但对温饱都顾不全的农村孩子来说,那可是奢侈品啊。五块月饼用油纸包一下,便是一份中秋大礼了,哪能随心而吃?</p><p class="ql-block">记得第一次吃那种奢侈品时,我都已经十三四岁了。好家伙,那个饼啊,油油的,一口咬下去,咔嚓有声,都是糖啊,能甜到心!有一回与一同事逛大街。他忽发奇想要完成一次自我挑战:吃遍那条街上的月饼。于是,凡是卖月饼的店都要进去买一块,一路买过去,一路吃过去。幸亏街上店不多,吃完六七块月饼,总算把一条大街给吃完了。在生活不富裕的年代,吃,总是能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大凡过节,似乎都离不开吃。不同的节日会有相应的象征传统习俗的吃物。如除夕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重阳节吃寿糕……只要有好吃的,阴雨算什么,即便有贝碧嘉砸场子,也挡不住对吃的向往。</p><p class="ql-block">有时候我会突发奇想,也许节日的设置就是为了给吃找一个理由吧?馋是人的天性。温饱不易时,会过日子的人家,平时都比赛似地抠门,哪里舍得吃?我们老家有一俗话,“要想发,嘴上刮”。若不是逢年过节,谁敢堂而皇之地胡吃海喝?</p> <p class="ql-block">现在不同了,只要你想,每天都可以吃得像过节一样。奇怪的是反而不敢大吃大喝了。怕三高,怕肥胖,怕各种富贵病找上身。</p><p class="ql-block">遇上节日,传统的食品自然并不少见,但很多时候似乎并不是为了吃,而更像是为了“形式”。譬如月饼,盒子做得大大的,美美的,而饼子却弄得小小的。很有点买椟还珠的意思。人们买回去也不全是为了自家吃,大多用作送礼。讲究的是包装精美,送人有面子,至于里面的内容大小,谁会在乎?谁也不缺那点吃的了。</p><p class="ql-block">人的追求总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的。从追求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健康吃面子,分明可以见出其中清晰的发展轨迹。</p> <p class="ql-block">“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今天,中秋了,贝碧嘉也很识趣地走了。</p><p class="ql-block">窗外,阴阴的云虽然还有,但更多的是悠悠白云,徜徉在高远的天空,显得飘逸而富有质感。真的是“山河清有影,草木净无烟”。</p><p class="ql-block">这一切都仿佛在告诉人们:风暴已逝,今晚明月可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