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排右一为母亲</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甲辰中秋,每逢佳节倍思亲。广西省立桂林师范,是我母亲周作的母校,母亲姐姐的外孙张俊杰在这所学校任教授,他在这个学校的档案中找到了母亲当年的花名册、学籍档案。母亲中学上的桂林女中(后改名为桂林师范女中),校址在市区榕湖边,新中国建立后,女中归入桂林师专,全称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这所学校现有教师650人,全日制专科在校生11399人。</p><p class="ql-block"> 母亲生于一九三三年农历八月二日,父母给她取名周百年,出生地是广西百色县。从记事起,母亲家一直在桂林一带居住,小学是在平乐、中学是在桂林市里上学。1944年日本人打到桂林时,国民党实行焦土抗战,人们都逃到乡下,就像电影里的那样背着包袱、挑着担子,母亲一家人也回到了老家独峰村(距离市区二、三十公里),日本投降后才回到桂林市。小学毕业后,母亲考入了桂林女中,当时桂林只有两三所公立学校,考上女中可以免费上中学,母亲告诉我:“当我到学校看见榜上有名时,我飞跑着回家告诉母亲这一好消息”。</p><p class="ql-block"> 1949年12月桂林解放,她年仅16岁,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己改名为“周作”。母亲的父亲叫周志安,光绪七年(1882年)生,殁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民国二十几年的时候,出任过广西百色县县长,母亲生前提到他很少,只说过四十年代,他在桂林的一个法院当文书,记录审案,平时说话很少。母亲家的经济状况,在那时已经不太好。虽然在老家有些田地,但是入不敷出。与中学同班同学相比,属于较差的。饭还能吃饱,但零花钱是分文没有。住的是竹篱笆墙竹子盖的房子,在城里很少见,同学家住的瓦房特别让她羡慕。外公周志安去世时,同学们还给母亲家捐了钱。母亲的爷爷叫周日新,青年时供职于四川某县,县令把养女嫁给了他,祖母因病故于四川。周志安写过一首《牧牛歌》,母亲的姐姐周芝荇能够背诵并保存下来,传给后人。周芝荇特别作了说明:家贫,先父乃为叔父牧牛,曾作“牧牛歌”以明志。先父晚年时,值抗日战争爆发,战火纷飞,1944 年秋桂林又遭沦陷,老家独峰村中已无牛耕种,只能以人代犁,吃尽艰苦,抗战胜利后不久,先父因贫病交加,不及七十而卒。</p><p class="ql-block"> 今年五月,我去桂林时参观了桂林师范专科学校,新校区在雁山区,面积很大,在校史陈列馆,看到了很多历史资料,尤其是首任校长唐现之的介绍。这所学校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桂师”)于1937年秋开始筹建,1938年8月学校正式宣布成立,10月首批新生入学上 课。校址在临桂县两江镇大岭心村。</p><p class="ql-block"> 桂师创办人唐现之先生是一个具有强烈教育救国思想的爱国 进步人士,他崇尚民主,主张思想和言论自由,想把桂师办成一 个培养人材、抗日救国的学校。唐现之先生是广西有名的教育 家,在社会上有较高的地位与声望,他主张用人不分地域,不分党派信仰,因此,他先后聘请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爱国进步的教师来校任教,如丰子恺、傅彬然、杨晦、王德培、卢宜庆、贾 祖璋、朱荫龙、莫一庸、汤松年等。这些进步教师在课堂上因 势利导,在生活中言传身教,经常与学生接触谈心,为学生介绍、 借阅进步书籍,用进步思想陶冶学生。学校和进步教师十分重视 学生思想与能力的培养,经常举行时事报告会与讨论会。1938年 12月,学校邀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到校作“世界形势和抗战 教育”的报告。陶行知主张把桂师办成一所抗日、进步、团结的 学校。数日之后,陶行知创办的“新安旅行团”应邀到桂师联欢,,演出抗战文艺节目,教唱《打回老家去》、《抗战进行曲》、 《枪口对外》等抗战歌曲。在学校和进步教师的倡导下,桂师兴起了轰轰烈烈 的读书活动和普及抗战教育的“小先生”活动,深入附近农村办 夜校,进行抗日救亡宣传。由于桂师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穷苦的平民子女 和农家子弟,容易接受进步思想和我党的主张,加上上述各种因 素的影响,桂师逐步形成了一种渴求知识、追求真理的民主、 进步、抗战的风气,为我地下党在桂师开展革命活动创造了良好 的环境和有利的条件。</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桂林师范坚持共产党的抗战、团结、进步的政策,做了大量的抗日救亡工作。日寇 入侵广西,桂柳相继沦陷,桂林师范更以学校的整体规模,加入 当时我党领导的抗日保境的斗争行列。学校曾在党的领导下,组 织在校师生,先后成立“桂师暑期抗日宣传队”和“桂师战时 服务团”,在桂北和柳北敌后,开展历时一年的抗日救亡运动。当时活跃在桂东北的党领导的临阳联队和灵 川、全灌抗日游击队等抗日队伍,都是以桂师学生为主要骨干组 建起来的。他们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打击日本侵略者,建立敌 后抗日根据地,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解放战争时期, 桂林师范不仅走在民主爱国学生运动的前列,还是党领导的人 民武装斗争的坚实后盾。具有深远影响的桂北人民武装起义, 领导小组的成员绝大多数是桂师学生,发动起义首先串联和发 展的对象也多是桂师学生。起义后建立的武装队伍能在敌人的 残酷“围剿”中坚持下来不断发展壮大,是和桂林师范不断输 送革命人材,提供援助和掩护分不开的。桂林师范不少学生还 参加了柳北、桂东、桂中、桂东南、粤桂湘边和贵州、四川、 湖北等地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斗争,为这些地区的人民解放事业 作出了贡献。据不完全统计,桂林师范在解放前的十一年中共 招收九百多名学生,就有四百多名参加党领导的武装队伍或从 事党的地下工作。并有四十多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一所国统区的普通中级师范学 校,能有如此鲜明的革命倾向,为革命事业创造如此卓著的战 斗业绩,这在广西和全国国统区内是罕见的。</p><p class="ql-block"> 母亲和我说过,在桂林女中学习时,她就和几个进步学生一起阅读进步书籍,接受了先进思想的熏陶,他们一起参加地下党组织的读书会,她的启蒙老师叫文绣章,后改名文立。文绣章向学生讲国民党如何腐败、解放区如何好,她后来去了桂北游击总队。母亲和廖安茜、庆翠珍等一些同学,在松坡中学一位地下党员的领导下,学习大众哲学、新民主主义论等进步书籍,还参加了反内战、反饥饿游行。1949年底桂林解放,母亲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母亲的战友张君榕告诉我:“我们和你母亲是同龄人,桂林解放时我们16岁,我和高雨苍在桂林广西大学附属高中读书,我们的老师是广西大学学生,桂林解放后,广西大学学生会地下党带着我们二十几个同学参加了41軍随营学校,参軍后跟你母親在一起,背着背包行軍从桂林走到梧州,1950年元旦是在梧州过的,然后乘船到广州,再到惠州万年村,41軍随营学校在此学习,万年村是个很大的地主庄园,我们四中队学员都住在地主家里,屋子前面是一个晒稻谷的广场,四周有很多荔枝树,中队集中在广场听报告上大课,然后分班分组围坐在荔枝树下讨论。”母亲回忆说,当时白天学习政治,讨论发言,晚饭后的活动是唱歌、扭秧歌。</p><p class="ql-block"> 母亲在中国人民解放军41军随营学校学习完后分配到 41军122师政治部当文书。1953年夏,从部队转业调干到武汉钢铁学院学习,担任班里的团支部书记。1955年夏,武汉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在抗洪抢险前线,母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6年夏,毕业后分配到湖南株洲十九冶金建设公司任工长,建设株洲冶金冶炼厂(代号 601厂), 该厂是当时国家156项重点项目之一。1958年全国大炼钢铁期间,母亲去到海南一个矿山担任工长,这是当时全国最富的矿山,矿石可以直接炼钢。1959年,调到广州市工程安装公司工作,建设广州钢铁厂。之后到公司计划科搞计划。</p><p class="ql-block"> 1963年,由广州市工程安装公司调到广东省冶金设计院,在计划科工作。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母亲一人带着两个孩子到广东省潮安县莲花山钨矿精选场下放劳动,当工人,看摇床。下放劳动两年后回到广州。</p><p class="ql-block"> 1976年,母亲随父亲杨子才工作调动到北京,开始在北京市建材局设计所工作。三年后,调到位于南礼士路的北京建筑设计院工作,她分到四室电气组当副组长,以后当选支部组织委员。在北京建筑设计院,母亲参加了亚运村五洲大酒店设计,负责酒店配电系统工程设计,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在1988年8月退休。母亲于2020年12月6日逝世,享年八十八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母亲在桂林女中的花名册,右起第五行</p> <p class="ql-block">母亲周作</p> <p class="ql-block">母亲参军到41军随营学校,这是她在学校的合照,拍摄于1950年</p> <p class="ql-block">第二排左五为母亲周作,时年17岁</p> <p class="ql-block"> 母亲的外公(外祖父)石成峰是清代翰林。在北京国子监里的进士题名碑里,刻有石成峰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石成峰字子轩,广西临桂(今广西桂林市,桂林设市是民国时期)人。生于道光甲辰年正月初九日,即公元1844年,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30岁中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曾任山西翼城、盂县知县,为官清廉,捐资赈灾,续修《盂县志》,颇有政声;学识渊博,工书法。晩年回归故里,重教兴学,仼桂林著名的宣城书院、桂山书院山长。撰有《咸同轶事杂抄》。广西最后一个状元刘福姚和石成峰是亲戚,石成峰的次女嫁给了刘福姚,刘福姚考中状元后,她在去北京路上病逝。我到桂林市图书馆查询石成峰的资料,请工作人员帮忙,他们查后告之:经查,桂林宣成书院山长石成峰的资料文献,今存世的有其会试朱卷一—石成峰撰“同治十三年甲戌科會試硃卷一卷”(同治间刻本)。</p><p class="ql-block"> 文献中有关石成峰还记载了下面这些事:光绪二十年(1894年),身在广东的康有为因《新学伪经考》一书遭到守旧派弹劾,背上“惑世诬民,非圣无法”骂名,书遭焚毁,并失去了在广东讲学的资格。终日郁闷中,一位家在桂林的门徒――龙泽厚出现了。龙泽厚邀请老师前往自己家乡讲学,既开发民智,又可散散心。对那“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康有为早已心驰神往,立即欣然允诺。这年11月,康有为乘船经梧州抵达桂林。出于对当地“名流”的尊重,康有为到桂林第一件事,就是登门拜访当时统领桂林学界的四大书院山长――孝廉书院山长周璜、经古书院山长龙朝言、宣成书院山长石成峰、秀峰书院山长曹驯,四人均为清朝翰林,在地方上声誉很高,先后拜访这四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作者在桂林步校读书时与母亲合影,在榕湖照像馆拍摄,摄于1980年</p> <p class="ql-block"> 最近,我购买到了民国三十八年桂林师专二十二班毕业同学录,长23.2、高14.4厘米,共三十页,里面有首任校长唐现之先生的题词,还有第二任校长汤松年等一些老师的亲笔题词,非常珍贵,我准备把这份珍惜史料捐给母亲的母校桂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作为对母亲的怀念。</p> <p class="ql-block"> 编写于2024年9月17日 中秋节</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杨小涟,1960出生于广州。中国旅游报社记者,广西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研究生导师。1996年合作出版《清代民窑彩瓷500图》,北京书画收藏家协会聘请其担任瓷器鉴定委员会委员。2022年10月《乔梓诗文集》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