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初次接触《石门颂》,是这个仲秋之午后,略带温湿的阳光透过开井,斑驳地洒在我的书桌上,同时也急促促地爬上我书写的毡墙。那份古朴与宁静,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将我带入了那个隶书盛行的时代。我现涉猎的隶书,《曹全碑》、《乙瑛碑》、《史晨碑》、《礼器碑》及现在眼前的《石门颂》刻写时间从公元148年,到178年,三十年之间,横空出世这么多伟大精典,那是多么令人惊叹之事!</p><p class="ql-block">我沏一杯陈年普洱,汤汁晶滢而陈旧。我一边吮着浓浓的茶汁,一边漫不经心地翻阅《汉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简称《石门颂》。这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段文化的传承。它镌刻于公元148年,由东汉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书佐王戎书丹,静静地躺在石门内壁西侧,历经两千年风雨侵蚀,却依然保持着卓而不群的风韵。</p> <p class="ql-block">《石门颂》的内容,是对东汉汉顺帝时司隶校尉杨孟文的颂扬,记录了他“数上奏请”修复褒斜道的壮举。这不仅仅是一篇颂文,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让我仿佛能够看到那个时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以及对于交通畅通的渴望。而这份历史的厚重,也赋予了《石门颂》更加深远的文化意义。</p><p class="ql-block">艺术之美,往往在于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与深刻的内涵。东汉隶书群星璀璨,《石门颂》作为隶书中的精品佳作,其艺术特色尤为显著。在点画上,它摒弃了《曹全碑》、《华山碑》等汉碑中常见的起伏分明的用笔,转而追求一种更为自然、朦胧的美感。这得益于它刻在高低不平的粗糙岩面上,风雨的侵蚀,时间的洗礼,反而成就了它独特的韵味。刘熙载在《书概》中评价道:“秦碑力劲,汉碑气厚。”这句话用在《石门颂》上,再贴切不过。尤其是那蕴含篆意的用笔,更显珍贵,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自然賦予的古朴而深邃之力量。</p> <p class="ql-block">结体上,《石门颂》更是展现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与灵动。它的字大小不一,洒落有致,纵横劲拔,仿佛每一个字都蕴含着生命的力量,自由地舞蹈在石壁之上。这种天真、飘逸的新奇之趣,是其他汉碑所难以比拟的。特别是那些竖笔特别长的字,不仅保留了汉代简书的遗韵,更在全国现存的汉代石刻中独树一帜,令人叹为观止。临习这些字时,能感受到一种来自远古的呼唤,仿佛自己也融入了那个时代的文化血脉之中。而说到线条,《石门颂》更是将隶书的整饬变为了灵动,将规整变为了奔放。它的笔画逆入逆出,含蓄蕴藉,横画不平,竖画不直,却又能道劲有力,如挽舟逆行,力逾千钧。这种线条的流畅与遒劲,在古代刻石中实属罕见,每一次临摹,都让我对书法艺术的魅力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p><p class="ql-block">《石门颂》问世以来,不仅赢得众多书法大家的亲睐,更是许名家在点评中言珠语玑。清末民国书法篆刻家张祖翼的话给人印象最为深刻:“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这句话,既是对《石门颂》艺术价值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后来者的鞭策。的确,《石门颂》的雄厚与奔放,需要足够的勇气与力量去驾驭,但正是这份挑战,才使得人你在书法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成长。康有为、杨守敬等前辈对《石门颂》的赞誉,更是让后人对这部作品充满了敬畏与向往。其实《石门颂》的影响,远不止于书法艺术本身。它的古拙与飘逸,不仅影响着自清代碑学以来活跃在中外书坛上的书法家,更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一种精神的传承。中国大型工具书《辞海》封面的隶书“辞海”二字,便选自于《石门颂》,这足以证明其在书法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对我而言,《石门颂》是我接下来要进行深入了解的一位新朋友。虽然我写了几十年隶书,却不曾认真、系统临写过摩崖石刻类的作品。《石门颂》与《西狭颂》和《蒲郃颂》并称汉隶三颂,均为摩崖之作,其刻写形式与《曹全碑》及孔庙三碑自然不同,而呈献出的艺术风貌也有显著的区别。所以,当我进入深入研习隶书时,《石门颂》不仅仅是一部书法作品,更是一位智慧的引路人。如何在书法中寻找别样之我,如何在笔墨间抒发区别与常的情感,如何在艺术多样性之间找到平衡。《石门颂》这位新的朋友会进一步告诉我这些真谛——它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情感的流露,是文化的传承,是生命的表达。每一次提笔,都是一次与古人对话,与历史握手,与艺术的邂逅。</p><p class="ql-block">斟满的茶水早已凉透,而我对《石门颂》刻本的情感进一步热络。心中涌动的不仅是对这部作品的热爱与敬畏,更有一份对书之未来的憧憬与期待。我知道,我的书法之路还很长,但有了《石门颂》的陪伴,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在这片艺术的沃土上耕耘,用笔墨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p><p class="ql-block">袁文长二0二四年九月十六日于新桥国际小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