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武汉出发,到河南南阳400公里。再由南阳市西行50公里到内乡县。县城内有一处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封建时代官署衙门——内乡县衙,有国内第一座衙门博物馆,有“北京游故宫,内乡览县衙”之誉。</p> <p class="ql-block">秦朝最早实行郡县制度,从那时就有了县衙。历史上全国各地曾有超两万多座各级衙门。时间的车轮磨灭了历史的遗迹,至今仅残存7座,其中县衙4座,这几座县衙分别是江西浮梁县衙、山西平遥县衙、河南内乡县衙与叶县县衙。</p> <p class="ql-block">衙门是旧时官吏办事的地方;县衙是旧社会县级的基层政权。有幸近年探访了具有较高历史价值,深厚文化底蕴<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河南内乡、江西浮梁、山西平遥等三处保存完好的古县衙。</span></p> <p class="ql-block">内乡县衙始建于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后历经明、清、民国等多次修缮,逐渐形成了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院落18进,房屋建筑共计两百余间的建筑群。它严格按照清代官衙规制而建,融南北风格于一体,规模宏大,布局严谨。</p> <p class="ql-block">进入县衙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县衙的青砖浮雕一字型建筑—照壁,在照壁正中绘有一麒麟状的怪兽,名曰“犭贪”(tan),“犭贪”是古代传说中贪婪之兽,能吞下荣华富贵和金银财宝。照壁绘“犭贪”,为明太祖朱元璋首创,意在警诫官员切莫贪得无厌。</p> <p class="ql-block">在照壁正对面有一牌坊,名曰“宣化坊”,是内乡知县每逢初一、十五宣讲圣谕、教化百姓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面北书“宣化”,面南书写的是四个烫金大字“菊潭古治”,之所以叫菊潭,是因为内乡是药用菊花的发源地,故而称“菊潭”。</p> <p class="ql-block">穿过宣化坊,站在县衙的大门,远远望去,有一道仪门,也是县衙的礼仪之门,取易经中的“有仪可象”之意,旧时,凡新官到任或同级上级官员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县衙僚属整冠迎出至仪门。</p> <p class="ql-block">大门面阔三间,明间为百米甬道的过道,东梢间的前半间置喊冤鼓一架,供百姓击鼓鸣冤之用;西梢间的前半间立有两通石碑,上面刻着“诬告加三等,越诉笞五十”,更增加了县衙的严肃性。</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就能看到寅宾馆、衙神庙、三班院、膳馆和国内仅存的清代监狱。</p> <p class="ql-block">县衙的门名曰大门、仪门、屏门、生门、死门等。门有大有小,大多为木质,也有石质。按形状有板门、圆门、花瓶门、菱形门、拱形门、隔扇门等多种。县衙的门大多都有门框、门槛、门墩、门板等构成。也有只有门框的,只是起到装点、隔断之作用。县衙的门大多为宽大的黑色板门,正面有门钉、门环,背面有木栓。每扇门前都悬挂有对联,对联把门装点的典雅大方。</p> <p class="ql-block">过了仪门,是高大壮观的县衙大堂,大堂为单檐硬山式建筑,建筑面积230平方米,堂前有宽阔的月台,堂内雕梁画栋,彩绘清晰美观。堂中有一暖阁,为知县公堂。</p> <p class="ql-block">大堂前甬道的两侧,东为吏、户、礼房,西为兵、刑、工房,是旧时衙门的职能办事机构。大堂东边为县丞衙,西边为主簿衙。穿过屏门,即为二堂,是知县调解处理一般案件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过二堂就是三堂,是知县日常办公的地方,如果办理的案件涉及机密,即在此审理。另外,在三堂的左右还有一个跨院,称为东西花厅院,是知县及其家眷饮食起居的地方。后面有后花园,是知县休憩娱乐和回避政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大堂两侧有议事厅,大堂后侧有平房两间,为衙皂房。过衙皂房即至重光门,门上悬挂“天理国法人情“金字匾额。回廊式的走廊,围绕两侧配房,过重光门,两侧有重檐双回廊配房,正面为琴房,面阔五间。</p> <p class="ql-block">三堂两侧有东西花厅院,为眷属宅院。三堂后为后花园,已毁。衙内院落开阔幽静,气氛肃穆。院中现有一元代桂花树,树高9米,枝叶繁茂,另有一株南天竹,四季常青。</p> <p class="ql-block">了解县衙,就能知晓明清时期的县一级别的衙门是如何治理一方百姓和水土的,清代整个县衙的六房机构合在一起,20多个人管理着内乡近70万人口的水利,财政,税收,科举,兵役,礼典。个人认为办事效率很高了,古代对于官员的惩戒,问责,俸禄也是有诸多考究的。</p> <p class="ql-block">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金、元时期最重要的文人之一。他在内乡主政五年,以经世济国之大志勤政为官、廉洁奉公,所管辖之处政通人和、百业俱兴,“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是其为官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元好问诗词文章,均有极大的成就,被誉为是“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能诗善词,诗多咏叹时事,词则风格雄浑,意境开阔,有些更是无比苍凉悲壮,多反映当时百姓生活和家国矛盾。</p> <p class="ql-block">元好问有不少名作,如,《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深受后世文人的钟爱。</p> <p class="ql-block">内乡县衙在民国时期还在继续使用,新中国建立后,也是内乡县政府的办公所在地,县直的一些部门单位都是80年代末才陆续从县衙搬出的,故而保存完整的程度很是罕见。</p> <p class="ql-block">内乡县建筑群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它在整体布局上严格按照清代地方官署规制,表现了“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朝后寝、狱房居南”的传统礼制思想。同时,内乡县衙受主持营建者、浙江绍兴籍正五品县令章炳焘的影响,整个建筑群融长江南北风格于一体,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深邃森严,变幻无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享有“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的美誉的内</span>乡县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众多深刻含义的楹联影响深远。如大堂楹联:“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为清朝御史魏象枢所书。此联把欺人与欺天、负民与负国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天人相应”的政治理念和爱民自警的民本思想,把损害人民利益提高到欺天负国的高度,可谓掷地有声。</p> <p class="ql-block">县衙所有建筑物前的匾额、楹联都语言精炼、内涵丰富。著名的当属三堂前的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此联为清朝康熙年间内乡知县高以永所撰,具有深刻哲理意义。</p> <p class="ql-block">图片选自网络。</p><p class="ql-block">敬请关注下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