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乡情.六回建昌6(知青岁月四十五)</p><p class="ql-block"> 2024年 9月 10日 星期二 多云</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就要离开这里了,早上起来包饺子,大伙一起忙活,到有点知青时代的味道。打电话给小美佳的妈妈,都过来吃饺子,小美佳妈妈告诉我,小美佳的爸爸今天赶车,提前订好的,要外出打工。眼看就要过中秋节了,小美佳的大伯一直在外省打工,本是一大家子团圆的节日,这个节日又是留下老人妇女和孩子们了,生活所迫,实属无奈,有一点办法,谁又会选择背井离乡呢!离别虽是悲壮了点,必定有了工作,孩子们的学费就有了着落,也有了孝敬老人的资本,还能提高生活质量。今年劳务市场很不乐观,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都困难,我的海外留学归来的侄女,回来大半年了还没找到工作,那些找不到工作的农民工上有老下有小,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今年遭灾的地方太多,粮食减产,光那点纯农收入难以维持生活,不知他们怎样应付现在的就业环境,这一代人是最累的。</p><p class="ql-block"> 送完了小美佳爸爸,小美佳妈妈和爷爷都过来了,小美佳已起早上学去了, 这些年回来多次,我们知青和刘质彬沟的孙辈们有不解之缘:有一年回来,树朋的孙女和孙子(大儿子的孩子)一对小姐弟俩正在他们家,那时两个孩子大概是读小学吧,每天晚上看他们在地上的小桌上写作业,桌上落着厚厚的学习资料,有时小姐姐还要抽空辅导一下小弟弟。因为我们被迫停止学业上山下乡,就特别喜欢爱学习的孩子,看到她们在学习,仿佛看到了刘质彬沟最靓丽的风景,他们就是我们这代人的希望和未来!又过了许多年那位小姐姐考上了沈阳的一所大学,我在送她入学时,她妈妈说,最早我们知青来的时候和她们全家有个合影,那个怀里抱着的孩子就是她,想不到时间过的这么快!我们又一次来的时候再次看到那个小弟弟,这时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县里买了房子,搬到县城去读书了,遇上双休就回来看爷爷奶奶,这时他已经读初中准备考高中了,几年不见孩子长成高高的个子,早已没了童音,成了大小伙子了。今年他考上了天津的一所大学,我们从沈阳、本溪岀发时正是他大学入学报道的日子。这次回来我又看到了树朋的另一个孙女叫妍妍,是他二儿子的孩子,快两周岁了。因为我和她爸爸有微信联系,妍妍从出生不久我就在朋友圈时常看到她,孩子只比我那两个双胞胎外孙小两个月,与我那两个淘气的外孙比,妍妍可要文静的多了,长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见人就笑,从来不哭不闹,非常懂事,自理能力强,看大人忙了,她就在院子他爸爸的车里玩,她最喜欢音乐,一听到音乐就会自编自导的跳起舞来,她爸爸用手机专门为她配曲,她的扇子舞大人都学不来,舞起来象翩迁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让大人们羡慕得一遍遍喝彩,聪明的妍妍长大一定错不了;孩子们中和我们最熟悉的当然是小美佳了,每次来都看到她,是看着她长大的。第一次见到她时,她才9岁,拉着我的手问:你是知青吗?是城里来的吗?你们还会下乡吗?我鼓励她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我问她的理想,她毫不犹豫的说:上大学,进城找爷爷!她在知青联欢会上表演的节目特受大家欢迎,我们知青都喜欢她。第二次见到她时,她告诉我,她们搬进了新学校,老师升校长了,新老师有些不适应,不过一定不会落下的,那次在她家吃饭时,她没有上桌,在默默的写作业。第三次看到她时,她妈妈告诉我:小美佳会作饭了!我不禁感叹:农家的孩子早当家!现在小美佳上初三了,马上就要考高中了,正是青春叛逆期,希望她好好学习,平稳的度过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的青春期,爭取明年考上县里重点高中,我在城里等待她考上大学的那一天!</p><p class="ql-block"> 院子里,妍妍的爸爸已发动了汽车,就要分别了,妍妍在她奶奶的怀里向我们招手,又好像看到一次次和孩子们分别时的场景:那一年我们离开这个院子的时候,天还没大亮,我隔着窗再次看看那对小姐弟,那对小姐弟还在熟睡,弟弟一个翻身把腿搭在姐姐身上;6年前小美佳和她的爷爷,妈妈来送我们,那年我们12名知青回乡,大家围着她都有些不舍,班车开走后还看到小美佳朝我们不停的招手…</p><p class="ql-block"> 我们顺着河道直奔西簸箕,这是另一条出村的路,沿着河滩,出了下河子,跨过六股河,这一路上由于不久前的那场大水,有的路段损毁很严重,车不得不临时改道,一路颠簸。经过之处所能看到的东簸箕,上河南,后城子都曾经有我们的知青,每个村庄都有我们知青的故事,我默默的望着这些村庄,在心里替我们的二道湾子知青向曾帮助过我们的老乡送去祝福! </p><p class="ql-block"> 到了西簸箕,距班车到站还有一段时间,我们停在十字路口的南侧,对面是个小超市,超市前面有棵老柳树,树荫下聚着一些老年人,只有这个年龄段的才知道我们知青。趁此机会不如过去和他们聊一聊,说不定会给曾在这里下乡的知青带来有用的信息。</p><p class="ql-block"> 果然,当他们知道我是知青,立刻打开了记忆的大门,几位古稀老人的回忆中还是那群朝气蓬勃的知青,他们记住每一个知青的名字,记得每一个知青的故事。现代通讯就是方便,我给他们用视频联系了在本溪的一位知青,凭表情我看到了他们非常的激动,当年都是青年娃,如今已是老年身,虽然经过了几十年,他们仍然认出了对方,让思绪穿越回知青时代…</p><p class="ql-block"> 又回到兴城的那个小旅店,听房客在议论那场大水给建昌,绥中带来的损失,建昌,我的第二故乡,我不知道我还能为你做些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记</p><p class="ql-block"> 年纪大了,总说这是最后一次回第二故乡,但心里又不甘,心里盘算着明年还再来。接下来就是万分的纠结:有句俗话:七十不留住,八十不留吃。我们早已过古稀,回来最怕给老乡带来麻烦,因为我们是同龄,或许有的比我们年岁还大,我们也担心他们的身体状况。</p><p class="ql-block"> 不知读者有什么办法让我们不纠结!</p><p class="ql-block"> 这次还有个遗憾,在序中提到那个关键人物因身体原因并没有来,我的那个《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还没有结局,我不想给每个当事人留下永久的遗憾,当然也包括我,我在等待机会,一定让这个故事有个完美的结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可爱的妍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再见了,刘质彬沟的亲人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西簸箕老乡忆知青</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