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行脚散记》90—缘在千里净业习</p><p class="ql-block"> 月满中秋之际,鼎如兄精心策划了一次发现上虞卧龙行走大自然之旅。目的地就是近几年国内闻名遐迩的普净莲社。他说:“卧龙山我们应该去看看,因为三国时期诸葛亮在此屯兵而得名普净莲寺”。</p> <p class="ql-block"> 于是秋风秋雨下,我们从杭州行驶2个小时左右,便进入了上虞区。沿途风景迷人,美丽的乡村和广阔的田野让人走进了人间烟火中,而远处氤氲笼罩中的葱郁峰峦仿佛是天上仙境。行近卧龙山下,往上看,一条龙形古道弯曲向上通往山顶,崎岖不平的“山路十八弯”检验了译丹的驾车技术。从山下蜿蜒曲折爬行约一刻钟后,突然在树叶的缝隙处隐约显露出山门,而再向上则是被密林包裹,被雾气笼罩,被雨丝带情,美轮美奂的普净寺。我们驿动的心像是发现了宝藏的“龙珠”!</p> <p class="ql-block"> 走近石牌,看破、放下、解脱篆书清新脱俗,原来这是刘江先生写的。如兄说:“我已解脱事业,我想续智正法师的缘。”我们不懂他说的话。当我们在“博古通今”禅房坐定后才知其意。原来,普净寺在智正法师带领之下中兴,并弘扬正法。这是从今天和住持法师闲谈中得知的。</p> <p class="ql-block"> “师父,智正法师为何退休后还发心修行?”我问道。“他是受元音大师 所托来此实现梦想的。他是书香门第,家世显赫。然而,他竟在退休之年毅然了却优渥生活,遁入佛门,走入极致苦行之道,为普济众生而来。我深深折服。”由此,我们才懂鼎如兄走进解脱门后说的一句话。</p> <p class="ql-block"> “师父,我一见您似乎很有缘分,你肯定是大德,估计您是修心中心法的吧!请您给我们说说此法的修行方法,特别是六个手印不同的作用。”如兄目光似炬地看着师父说。“看来,您修行很深,肯定也有几十年了,否则你看不出我的修行。心中心的六个手印作用各不相同,依次修习可以净除学人业习,巩固入道之基,进而证体起用。第一印为菩提心印。乃教学人立大志、发大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巩固修道之初心。犹如造百丈高楼,须先打好地基。学道如不立大志,不发大愿,势必知难而退,遇挫即止,不可能百折不挠奋斗到底,证成圣果。所以此印最为重要,在密宗的一万六千余种手印中,以此印为诸印之王。第二印为菩提心成就印。修习此印可以消除宿障,治疗诸病,为开慧之前奏。《佛心经》上说:'若善男子善女人,得此契持者,转业消障,速证无上正等菩提。常持此契,得闻持不忘,於诸法要自然通达。从久远来所未持者,应心所作,皆悉契合。'修持此印者常会出现腹泻现象,盖得此印加持之力,将宿世污染、垢秽尽从大便排除之故。第三印为正授菩提印。乃诸佛、菩萨发光加持学人,推之前进,迅速入定之要印。学人于修法期间,若遇事烦心乱,修持此印,即能迅速改观而深入禅定。如远方有亲朋好友生病,为其加修此印,亦能于修法后痊愈或转好。第四印为如来母印。《佛心经》上说,修持此印者'诸佛长生,我亦长生;诸佛成道,我亦成道;诸佛度人,我亦度人;诸佛无碍,我亦无碍。'所以当六印修完开始专修二、四印时,第二印只修一天,而第四印须修六天,可见此印之重要。第五印为如来善集陀罗尼印。第六印为如来语印。心中心的修法是定慧双修之法。上座之时心念耳闻,重在修定,慧在定中,是为以定养慧。心中心系密法,未经灌顶不可公开传示,故不详言修法。上述之心中心密法,可谓方便快捷多矣,亦复要修千座,约须三年之久,方能亲见本来面目。克实言之,这都是无辜而披枷带锁,无事而走冤枉路。等到打开桶底,见到本来,方知本来现成,多此一举。但多走冤枉路者亦不无补偿、值得之处。以冤枉路多走后,脚劲毕竟锻炼出来了。彼未走过冤枉路者,脚劲虚弱,一经上路——即对境遇缘时,即觉力有未逮。何以故。因上述三种人所悟之理虽无二样,但在力用上大有差别。一则以悟来甚易,未经习定磨练,心恒随境动摇,不能自主,故力量不足;一则久经打坐,习定功深,参究锤炼提撕观照,一旦开悟,故能洒脱自如,不为尘境所左右。古德所谓:'功不唐捐,法不浪施。'雪窦云:数十年来曾辛苦,为君几下苍龙窟,屈!屈!堪述,明眼衲僧莫轻忽!即颂此也。我们这些末法时代的子孙,除了深自庆幸何来如此福德遇此大法,和深切感谢佛菩萨的慈悲恩德外,还有什么话可说哩!此法虽名密法,实际是熔禅净于一炉的圆妙大法!有志者应探求修之! 阿弥陀佛!”师父说话刚一停顿,一洲兄冲口一句“我的股票涨停板了!”吓了我们一跳。</p> <p class="ql-block"> 下午四点左右,法雨濛濛中天色有点暗了,我们不愿多打扰师父。可师父说:“你们第一次来,难得,我带你们参观一下整个智正师父修复和重建的寺院吧!”于是我们撑着雨伞随他徜徉。来到正殿,见匾额“普净莲池”为何香凝女士题写,而门前的百年牡丹犹如在诉说着寺的百年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 再往上走,便是一座精致的殿,原来是寺院为智正法师建的舍利塔及展览厅。在展示厅,师父讲述了智正大师不平凡的一生:“师父一念入俭。退休后的1987年来此,往后30余载,引得人们顶礼赞叹。他是从显赫家世中走来的一方真佛。他俗名陈叔龙1927年出生于贵州。其父陈小松,善书法笔墨,精通甲骨及篆刻之术,交友广泛,齐白石、罗振玉、王福庵等大家。而其祖父陈田,为清光绪时的监察御史,不仅饱读诗书,博学多才,为官之清正廉明更受一方百姓敬重爱戴。在各名家叔伯的耳濡目染下,师父精文通史,文史哲及书法造诣深厚。1987年的一天,他从上海自来水厂退休,已经60岁的陈叔龙偶然间来到了浙江上虞旧寺卧龙山普净莲社参观游览。古寺所见之情景却令他陷入了沉思。普净莲社创建于南宋时期,屡经废兴,可一直被闲置,成了被佛舍弃的一方净土。直至清朝被重新修复。后至1912年,海盐王骧陆金刚阿阇黎多番几次来该寺讲经说法,始称普净莲社。智正大师看着仅剩几间破寮房,一个念头在心中萌发:我要遁入这普净佛门,宏愿恢复古寺,弘法利生。俗话说由奢入俭难、由逸入苦艰。遁入普净寺后,没有银两建寺安身,他则拿出自己的所有退休工资用以开销。睡就睡稻草铺,晚间则点上青油灯,卷卷书经精进参习,终成一代高僧。”</p> <p class="ql-block"> 我看到智正大师说的话:“佛教的宗旨是普度众生,净化自我。普度众生就是希望社会和谐,民众幸福,离苦得乐;净化自我就是要教人积德行善,做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感慨万分。心里便浮现出这么一句:“信愿行,一念之间悟人生。穿芒鞋,身体力行筑高台。弘正法,六印心法除恶习。铮铮骨,古寺新颜亮卧龙。”</p> <p class="ql-block"> 在山顶,我和如兄又在无上清凉中小憩于五龙亭。尔后,我们告别了师父,踏上了回杭之路。</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我们你一言我一句,说属龙的如兄功德无量,在普净寺让我们净化了心灵。而且寺院周围景色怡人,寺东接四明山,下临曹娥江,雄踞卧龙之巅,当秋风拂过越州大地时,卧龙山似龙行天下静观宇宙奇观,也不为世间喧嚣所动,安然静卧在秋雨绵绵的月光里,笑看天高云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