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二0二四年七月二十七日下午,三女儿带我们两个去了成都杜甫草堂。其实,二0二一年国庆期间,小女儿带我们来成都已经去过一次,这次算是重游吧。杜甫草堂,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一生中最为留恋的地方。杜甫一生艰难坎坷,空有一身才华,却报国无门。参加科举考试,又被奸相李林甫把持,以“野无遗贤”之名,所有参考人无一人被录用。又逢安史之乱,走投无路,穷因潦倒,实属无奈,携家避难成都,住在一座破庙中。后在好友严武的协助下,在成都西郊,破庙之旁,建起一所草屋,算是能够得以安居下来,这就是有名的杜甫草堂。杜甫在这里居住将近四年,和当地老百姓交往甚深,四年间,写下了二百四十多首诗,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杜甫的生活状况及他爱国忧民的思想。好友严武不幸病逝,杜甫心中万分悲痛,不只是失去一知己,也断绝了他生活的支撑。不久,他被迫舍弃草堂,离开成都,东渡三峡,漂泊潇湘,最后病死在一条破船上。杜甫以他一生的努力,成就了他“诗圣”的美名,被誉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p><p class="ql-block"> 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倾毁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扩建,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分别在明弘治十三年和清嘉庆十六年,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杜甫草堂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也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一级博物馆。草堂内珍藏有各类资料三万余册,展示了杜甫的生平、诗作及其对后世的影响。1955年在这里成立杜甫纪念馆,1958年毛主席到成都考察时,还专门到这里参观拜访。1985年这里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成为研究杜甫及唐代文化的重要场所。对于这样一个文化圣地,别说重游一次,再重游一次也不为多。</p><p class="ql-block"> 这次同上次一样,还是从杜甫草堂北门进入的。</p> <p class="ql-block"> 进大门后,正对大门有一厅,叫“听秋轩〞。</p> <p class="ql-block"> 三女儿拿了一份杜甫草堂游览图,说还是先去看看唐代遗址吧。我说,好吧。因为据说,杜甫初来成都,无处安身,就暂住在一座破庙中。这座破庙,说是就在现在的唐代遗址这里。后来在破庙旁建了草堂,杜甫一家才从破庙中搬进草堂。也就是说,先有破庙,再有草堂。因此,先去看看破庙遗址,也理当其中。我们在听秋轩前向左拐,沿着一条小沟向前走,就到了唐代遗址前。</p> <p class="ql-block"> 走出唐代遗址,往前走,就到了茅屋景区。</p> <p class="ql-block"> 茅屋有五间,有两间卧室,一间客厅,一间书房,一间厨房。</p> <p class="ql-block"> 草堂建成,杜甫一家有了安身之处,心中十分高兴,即情写下一首诗《堂成》。</p><p class="ql-block"> 堂成 杜甫</p><p class="ql-block">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p><p class="ql-block"> 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p> <p class="ql-block"> 草堂建成后,杜甫确实在这里过了一段安稳的日子。从杜甫《江村》一首诗中可以看出:</p><p class="ql-block"> 江村 杜甫</p><p class="ql-block">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p><p class="ql-block">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p><p class="ql-block"> 杜甫在这里生活,与乡邻关系密切,与友人经常来往,幽闲自得。</p><p class="ql-block"> 客至 杜甫</p><p class="ql-block">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经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p><p class="ql-block">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p> <p class="ql-block"> 面对着茅屋,是一水塘,塘中有一片莲藕,塘边树木茂密,并有一片竹林。水塘一边,依水而建有一亭,叫水榭。</p> <p class="ql-block"> 看到这些儿,自然让人会想起杜甫的一首诗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 class="ql-block">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p><p class="ql-block">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p><p class="ql-block"> 然而也让我想起了杜甫的另一首诗 : 《狂夫》。</p><p class="ql-block"> 狂夫 杜甫</p><p class="ql-block">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藻冉冉香。</p><p class="ql-block">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p><p class="ql-block"> 这两首诗都写了杜甫草堂的地址及环境,也揭示了他在这里生活的困窘与无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水塘东边有一栋房子,叫草堂南邻。</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离开茅屋景区,往一览亭方向走,途中路经扇叶亭。</p> <p class="ql-block"> 在北大门里边听秋轩西边,有一个院子,是草堂木艺馆。里边展示了极多的木艺制品,家具,木雕等等,真是应有尽有,实在让人大开眼界。</p> <p class="ql-block"> 出了草堂木艺馆,往前走,经过梅园,到达一览亭。</p> <p class="ql-block"> “一览亭〞的名字取至杜甫《望岳》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 看过一览亭,又向前走,来到水槛。</p> <p class="ql-block"> 有一条溪水从这里流过,这就是浣花溪。溪里长满莲藕,溪上有一座小桥。跨过小桥,前边有一月亮门。门上写着“荷塘映梅”四个字。</p> <p class="ql-block"> 进入月亮门,左边有一高台,台上有一亭子,叫“裛香亭”。此名来自杜甫《狂夫》诗中“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旁有一院子,叫〝草堂旧址陈到馆”。</p> <p class="ql-block"> 走进院子,进入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 里边有大量的图片与实物。</p> <p class="ql-block"> 朱老总题写的“草堂留后世”悬挂此处。</p> <p class="ql-block"> 又往前走,是恰受航轩。恰受航轩位于工部祠前小院的西侧,因其建筑形状狭长如舟,故清嘉庆十六年重修后,于是以杜甫《南邻》中“潭深不过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之意而命名,门上匾额“恰受航轩”四个字是陈毅于1966年题写的。室内为杜诗版本陈列展览。</p> <p class="ql-block"> 往东去,就到了工部祠。因杜甫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故被称“杜工部”,纪念他的祠宇叫“工部祠”。工部祠前有清人何绍基撰写的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正中为清代建塑的杜甫泥像,并有曾寓居蜀地诗人陆游、黄庭坚陪祀。</p> <p class="ql-block"> 柴门在工部祠前边,原本是杜甫营建草堂时所造的院门,因为低矮简陋,诗人于是作了如此命名。门上匾额“柴门”二字,是著名画家潘天寿所书。门前楹柱上悬挂着明人何宇度撰写的一副对联,是由杜甫《宾至》一诗中“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诗句点化而来,何宇度将杜甫的自谦之词稍加改动,就变成了后人对诗圣杜甫高度赞誉与无限景仰之辞,“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千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十分精巧而绝妙。</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是诗史堂。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诗史堂由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大厅的正中陈列着一尊由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以写实手法刻画的杜甫塑像,这尊塑像生动地再现了杜甫青壮年时期的形象,目光深邃,显得十分沉静,准确而凝炼地刻画出诗人忧虑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赤子之心。</p> <p class="ql-block"> 诗史堂前边是大廨,“廨”古代是地方官员办公的场所。清嘉庆时期重修草堂,为纪念杜甫曾任左拾遗和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尊崇地将此厅命名为大廨,以展现杜甫的公职经历与文学地位。它是一座敞厅式建筑,其建筑风格和内都装饰也反映了后人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敬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由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雕刻的杜甫铜像,该铜像生动地展现了杜甫的形象和其忧国忧民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 草堂正门位于草堂路28号,也被称为西门。这个门是游客进入草堂的主要入口,也是草堂中轴线上的第一重建筑。正门的设计和布局体现了纪念祠宇、官署以及民居三者风格特点的结合,具有简洁素朴的风格。正门上方的匾额“草堂”二字,由清康熙帝十七子、雍正帝之弟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题写,门两侧还悬挂有一副出自杜诗《怀锦水居止二首》的对联:“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p> <p class="ql-block">正门外的浣花溪。</p> <p class="ql-block">浣花溪上的草堂路桥。</p> <p class="ql-block"> 这个门之所以叫“正门”,是因为它是杜甫草堂中轴线上的第一重建筑,再往里去是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同在一条中轴线上。说它又叫“西门”,是因为它在南大门的西边。但它并不是面对西边,而仍是面对南边,应是南西门,南大门应是南东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再回到诗史堂右侧,这里是“诗圣著千秋〞馆。里边陈列了杜甫一生的经历及他各个时期著名诗歌。</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就到了水竹居。</p> <p class="ql-block"> 水竹居的名字来自杜甫的《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中的“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句。体现了杜甫的生活态度和文学风格,同时也为杜甫草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这种命名方式不仅是对杜甫文学作品的致敬,也是对杜甫生活哲学的体现,使得水竹居成为了杜甫草堂中一个具有深刻文化意义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水竹居内栽种着茂盛的竹林,清澈的小溪流过其中,别具一番风情。走在水竹居内,仿佛能够感受到杜甫当年创作诗篇时的心境,清幽寂静中充满了哲理与诗意。</p> <p class="ql-block"> 水竹居内还陈列着许多杜甫的遗物和文物,包括他的书画、手稿等。这些珍贵的文物见证了杜甫的伟大成就,也向世人展示了他的风采和情怀。</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就到了少陵草堂碑亭。亭子在工部祠东侧,以茅草作顶,内树一大石碑,上镌刻“少陵草堂”四个大字。其笔力浑厚,笔姿秀润,乃清朝果亲王允礼所题。杜甫草堂之所以叫“少陵草堂”,是因为杜甫曾居住过少陵。 杜陵在长安城东南,古为杜伯国,本叫杜原,秦置杜县,汉宣帝在比筑陵,改名杜陵。在杜陵东南十余里有一小陵,称少陵,为汉许皇后葬处。杜甫在诗中常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因此后人亦称杜甫为杜少陵,杜甫草堂亦叫少陵草堂。碑亭背靠荷花池,周围为生机盎然的花草竹木所环抱、掩映,景色秀雅宜人。</p> <p class="ql-block"> 顺道向南走,再向东有一门,门楣写有“花径”二字。</p> <p class="ql-block"> 过了这道门,两旁是两堵红墙,这条道就叫“花经”。当时草堂周围种植了各种花木,形成了一条花径,这条小径成为了访客的必经之路。杜甫的《客至》一首中有“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p> <p class="ql-block"> 花径中间向左,有一座古香古色的庙宇,叫浣花祠。</p> <p class="ql-block"> 祠内供奉着一尊古代女子的塑像。这一女子叫浣花夫人,又称冀国夫人,是一位曾拯救过数十万成都百姓的传奇女性。为感恩浣花夫人,人们在浣花溪畔建起了祠堂供奉她。据说,在唐代宗大历三年,时任成都太守的崔宁到长安任职,弟弟崔宽留守成都。泸州刺史杨子琳趁机攻打成都,崔宽无力抵抗。浣花夫人为崔宁小妾,姓任,倾尽十万家产招幕兵丁,亲自带兵抗击杨子琳,并击败其军,保住成都。崔宁被封为冀国公,浣花夫人封为冀国夫人。浣花夫人出生在浣花溪畔,传说有一天,浣花夫人正在溪边洗衣,有一和尚所穿袈裟上全是血污,浣花夫人为他洗袈裟,水中飘起满溪花瓣,因此这条溪便被叫着浣花溪,她也被称为浣花夫人。据说,农历四月十九日是浣花夫人的生日,于是,从唐代到元代,成都人都把这一天作为“浣花日”来加以纪念。但到了明代,“浣花日”却从四月十九日改到了农历三月初三。因三月三日为传统的上巳节,而浣花日的内容与上巳日的内容高度重合,人们就把这两个节日合二为一。流觞佳节被作为浣花夫人的生日来纪念,也可看出这位女英雄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p> <p class="ql-block"> 花径尽头是草堂影壁,上面的“草堂"二字,是用青花碎瓷镶嵌而成。这两个字写于清光绪三十四年,是由四川劝业道道尹周善培书写,并以碎瓷镶嵌,后遭毁损。现在看到的是周善培的弟弟周竺君重新修补的。一九五八年,毛主席来成都视察,参观杜甫草堂,曾在此处长久伫立凝视,并留下一张珍贵的背影照。</p> <p class="ql-block"> 在浣花祠与照壁中间北边,有一道门,叫盆景园。</p> <p class="ql-block"> 盆景园四周是长廊,长廊壁上挂满了木刻杜甫诗牌子,这里又叫“杜诗书法木刻廊”。</p> <p class="ql-block"> 中间就是盆景园,展示着各种盆景,有着各种造形,真是千姿百态,吸引了不少游客观看。</p> <p class="ql-block"> 出了盆景园,又进了草堂文创馆。</p> <p class="ql-block"> 接着又进了兰园。</p> <p class="ql-block"> 从兰园出来,外边这个院子叫“春夜喜雨园”,南边是“诗圣千秋碑”。</p> <p class="ql-block"> 春夜喜雨园名字来自杜甫诗歌《春夜喜雨》。</p> <p class="ql-block"> 一旁有座亭子,叫“喜雨亭〞。</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是杜甫千诗碑,几个长廊的壁上刻的都是杜甫的诗。</p> <p class="ql-block"> 经过仰止堂,过一座小桥,到万佛楼。</p> <p class="ql-block"> 离开万佛楼,经过草堂书院,到景杜堂。</p> <p class="ql-block"> 景杜堂,就是景仰杜甫之意,如今是情系草堂陈列馆。馆内陈列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政要来此<s>参观</s>造访指导的众多照片记录。</p> <p class="ql-block"> 景杜堂后边是大雅堂。大雅是取诗经〝大雅”之意,把杜甫的诗视作诗经“大雅”,表达了后人对杜甫的敬仰。门上匾额“大雅堂”三个字是集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字。</p> <p class="ql-block"> 大雅堂内,陈列着一幅巨型磨漆壁画和十二尊诗人塑像。这幅大型磨<s>漆</s>壁画运用的是彩釉镶嵌磨漆技法,颜料全部采用天然矿物及其它自然材质,使作品既保持了古朴凝重的风格,又显现出瑰丽斑斓的色彩,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整幅壁画长16米,宽4米,将杜甫各个阶段的主要生活表现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 十二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塑,是由国内著名雕塑家钱绍武等创作,个个栩栩如生,神采飞扬。</p> <p class="ql-block"> 老伴还在大雅堂内照了两张相。</p> <p class="ql-block"> 大雅<s>堂</s>后面是李杜堂。它是反映李白和杜甫交往、情谊的一处纪念堂馆。李白和杜甫史称“李杜”,他们分别被誉为“诗仙”、“诗圣”。犹如浩瀚的中国文学星空中的双子星座,格外璀璨耀眼。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成为中国文学史上隽永的佳话。他们的诗歌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个展厅中展示着反映他们的生平、交往和友情的一些图文资料,展示着毛泽东主席及历代一些著名文学大家对这两位诗人的高度评价和赞誉。</p> <p class="ql-block"> 大雅堂前边和景杜堂前边,环境优美,令人不忍旁去。</p> <p class="ql-block"> 走出杜甫草堂南大门,结束了杜甫草堂的观赏。大门前有一条路,路南是大门影壁,影壁前就是浣花溪公园。时间已晚,也感到很累,那就改日再来观赏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