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金戈铁马新兴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一一纪念彭雪枫将军殉国80周年活动纪实之三(涡阳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孟庆国</b></p><p class="ql-block"> 在彭雪枫将军率部从确山县竹沟镇誓师东征,挺进豫东,转战敌后,创建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战斗岁月中,新兴集是重要一站。</p><p class="ql-block"> 新兴集是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所辖的一个有8万余人口的城镇。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涡北小镇,因与一个英雄的名字和他所率领的一支铁军联系在一起,而名垂中国革命史册!</p><p class="ql-block"> 1938年5月,日军占领徐州后,沿陇海路西进,准备夺取郑州,进攻武汉。6月9日,蒋介石下令在郑州花园口炸开黄河大堤,企图以水代兵,阻止日军前进,为保卫武汉争取时间。滔滔黄河水沿贾鲁河道漫灌而下,淹没了豫东、皖北、苏北40余县的大片土地,80余万人惨遭溺死,千百万人流离失所,给人民群众造成巨大灾难。在此严峻形势下,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1938年9月30日,彭雪枫率领一支373人的部队,在确山竹沟誓师东征。10月20日,在西华县杜岗村,与吴芝圃领导的“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和肖望东率领的“抗日先遣支队”整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雪枫、副司令员吴芝圃、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肖望东,全支队1020人。之后,彭雪枫率领这支新组建的队伍,涉渡黄泛区,于淮阳窦楼打响了对日作战第一枪,点燃了豫东抗日烽火。后挥戈东向,在永(城)、毫(州)及雎(县)杞、太(康)地区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广泛发动群众,扩大人民武装。8月下旬支队主力从淮上回师涡北,在曹市集召开了支队第一次党代会,传达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讨论边区形势任务,通过了创建根据地的决议。9月6日,彭雪枫率支队司令部进驻新兴集。从此,涡北的这个村落成为豫皖苏边和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中枢,被誉为边区“小延安”。同年11月,刘少奇(化名胡服)在徐海东陪同下来到新兴集,检查指导游击支队和根据地创建工作,支队举行阅兵式,欢迎刘少奇。游击支队奉命改番号为新四军第6支队,辖9个团,共1.2万余人;1940年6月,黄克诚率八路军第2纵队到达新兴集,与新四军第6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4纵队编为新四军第4师,彭雪枫任师长兼政治委员,全师约1.5万人。</p><p class="ql-block"> 同年春,国民党顽军9个师10万余人进犯豫皖苏边区,由于兵力悬殊,4师在自卫作战中遭受较大损失。5月,遵照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指示,留一部兵力在津浦路西坚持游击战争,大部转至津浦路东,巩固、发展皖东北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1944年8月15日,彭雪枫奉命率4师主力进军津浦路西,不幸于9月11日在夏邑八里庄指挥作战时被流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彭雪枫将军壮烈殉国80周年。我和河南省人大常委、北京市南阳商会会长王全成,河南省豫宛商会书记、河南省抗战英烈(彭雪枫)研究会会长梁小冰,郑州市镇平商会会长、河南省抗战英烈(彭雪枫)研究会副会长白红磊一起,从镇平县一路随行彭雪枫将军之子、原第二炮兵政委彭小枫上将与夫人李维莉,张震将军之子、原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院长张小阳少将,原第二炮兵副政委邓天生中将,邓子恢之女、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四师分会会长邓小燕,刘瑞龙之女刘延淮、吴芝圃之女吴晓红张爱萍之孙张又亮等四师将士后代,于9月12日来到新兴集参加纪念活动,缅怀这位从镇平老家走出来的、牺牲在抗日前线的新四军最高将领。</p><p class="ql-block"> 走进纪念馆大门,迎面高大的台地上,矗立着一尊英姿飒爽的彭雪枫骑马雕像,在青松翠柏掩映下显得庄严肃穆。上午9.00时许,纪念彭雪枫将军殉国80周年敬献花篮仪式在彭雪枫将军像前举行。在涡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郑勤主持下,彭小枫与夫人李维利、张小阳、邓天生、邓小燕、张又亮、梁小冰依次上前,向彭雪枫将军像敬献花篮,全体人员向彭雪枫将军鞠躬致敬。 </p><p class="ql-block"> 当日的天气好像理解我们的来意和心情,当敬献花篮仪式开始,嘹亮的国歌声响起时,阴云低垂的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丝丝雨线洒在雪枫将军戎装像上,也洒在我们身上,好像在为戎马倥偬的将军洗刷征尘,也在和我们一起缅怀离别80年的将军和亲人。</p><p class="ql-block"> 新四军第四师纪念馆分为东西两重院落,房屋看似简陋,却浓缩着极为丰富的历史。东侧院落为新四军第四师司令部旧址,包括司令部作战室、机要室、彭雪枫旧居等16间房屋,房屋内陈列着作战地图、电报机等一些革命文物;西侧院落有刘少奇、张震旧居和拂晓报社及其他建筑共18间,室内陈列有与彭雪枫同志相关的各类图片资料和当时军民用于生产、生活、抗战的革命文物。我随彭小枫将军等四师后代们走进纪念馆参观,实地感受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刻,彭雪枫和他的战友们在敌后战场上,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那段艰苦卓绝的征战历程,感受先辈英烈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与沦陷区人民共患难,与中华民族共存亡那崇高的形象和凛然的血性。张小阳将军是1941年10月在淮北根据地出生的,见到父亲张震与母亲马松龄结婚的照片,和父亲怀抱襁褓中的自己的照片,激动得像个孩子。在看到父亲与彭雪枫站在板桥集战斗中,四师战士用步枪打下的那架日寇飞机残骸前的照片时,兴奋地拉着彭小枫将军,在照片前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在四师纪念馆参观,关于抗大四分校的历史,引起了我的关注。彭雪枫很重视军政干部的培养。刚到竹沟,他就开办军政教导大队,先后办了4期,培训学员1900人;东征途中,又成立随营学校;1939年3月,以“随营学校”为基础,在永城市成立了抗大四分校。在极端艰苦的战争环境下,学校辗转坚持,从新兴集到洪泽湖畔,一面战斗,一面教学,直至抗战胜利后结束,是新四军中成立最早、历时最长的一所分校。抗大四分校培养了近5000名有文化、会打仗的军政干部,他们中很多人随后成为我党、我军的中高级领导干部。彭雪枫殉国后,中央决定将抗大四分校更名为雪枫军政大学;1946年9月改编为华东军事政治大学,粟裕兼任校长。此即为现在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的前身。</p><p class="ql-block"> 在彭雪枫铜像东侧,屹立着一通“彭公雪枫德政碑”。那是彭雪枫率部进驻新兴集不久,几场大雨使方圆几十里一片泽国,地势低洼的新兴集如同浮在水面的孤岛。彭雪枫与群众座谈,找专家勘察,了解到是新兴集南的一条土岭挡住了积水的出路。于是,他多方协调,做通了群众与当地士绅的工作,带领军民齐上阵,挖岭掘沟,奋战多日,一条10多里的大渠胜利竣工,积水导入淝河,多年水患从此消除。彭雪枫应民众所请,取新四军与新兴集人民团结战斗之意,将这条渠取名“新新渠”。为了感谢新四军和彭司令,当地士绅和民众用最真诚朴素的方式,为彭司令立了这块德政碑。民众还编了一首民谣:“彭司令领导咱挖沟打塘,水涝灾害一扫光。新新渠流过长清水,千年洼地变粮仓”。这块德政碑和民谣,不仅反映了边区人民对彭雪枫的爱戴,也是四师与根据地人民血肉相连的历史见证。现在,这块彭雪枫德政碑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 我和彭小枫等四师后代及参加纪念活动的同志们在德政碑前伫立,诵读着碑前竖立的碑文,遥想着彭雪枫的爱民情怀和四师“天下文明第一军”的往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彭雪枫从竹沟率师东征到牺牲的6年多时间内,部队从300余人发展到主力近3万人,地方部队2万余人的抗日劲旅,创建了拥有60余个县、面积达7万多平方公里的抗日根据地,成为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靠什么?除了他的个人素质外,主要是他很好地理解并执行了毛主席关于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战争,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从而赢得了民心,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解放军强大的战将方阵中,彭雪枫能够成为出类拔萃的军事家,不仅是他对党忠诚,能打敢拼,还在于他具有战略家、军事家的胸怀和全局观,文武兼备,堪当重任。在战争硝烟飘散,英雄离我们远去的今天,我们纪念彭雪枫,不仅是为了回忆和缅怀,更是为了继承和弘扬!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国家的和平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外部环境。军队是国家的柱石,面对强敌环伺和波谲云诡的国际风云,我们多么需要更多彭雪枫这样的将军,更多新四军第四师这样的钢铁之师、威武之师啊!</p><p class="ql-block"> (初稿写于2024.9.14日夜,修改于16日)</p> <p class="ql-block">彭雪枫将军骑马雕像,在青松翠柏掩映下显得更加英姿飒爽,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涡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勤主持敬献花篮仪式。亳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吉洪武,市委常委、亳州军分区大校政治委员董现林,涡阳县委副书记、县长丰霄寒等参加活动。</p> <p class="ql-block">敬献花篮仪式开始时,阴云低垂的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丝丝雨线洒在彭雪枫将军戎装像上,也洒在我们身上,好像在为戎马倥偬的将军洗刷征尘,也在和我们一起缅怀离别80年的将军和亲人。</p> <p class="ql-block">彭小枫将军和夫人李维莉向父亲敬献花篮</p> <p class="ql-block">张小阳将军敬献花篮</p> <p class="ql-block">邓天生将军敬献花篮</p> <p class="ql-block">邓小燕会长敬献花篮</p> <p class="ql-block">张又亮董事长敬献花篮</p> <p class="ql-block">梁小冰会长代表河南省抗战英烈(彭雪枫)研究会敬献花篮</p> <p class="ql-block">参加纪念活动的四师后代与领导与“张震中队”的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第四师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亳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吉洪武,市委常委、亳州军分区大校政治委员董现林,涡阳县委副书记、县长丰霄寒等陪同彭小枫将军等在纪念馆参观。</p> <p class="ql-block">在新兴集改编后的八路军第四纵队战斗序列表</p> <p class="ql-block">皖南事变后,重建新四军,此为新四军战斗序列表。</p> <p class="ql-block">在新兴集改编后的新四军第四师战斗序列表</p> <p class="ql-block">抗大四分校编制序列表</p> <p class="ql-block">张震将军与家人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看到父亲抱着襁褓中的自已,年过80的张小阳将军激动的像个孩子。</p> <p class="ql-block">刘延淮大姐指着父亲的照片,向我们介绍父亲刘瑞龙在创建淮北抗日根据地时的工作场景。</p> <p class="ql-block">1940.11.18,四师特务团在在板桥集战斗中,用步枪击落日军轰炸机一架,看到父亲张震与彭雪枫伯伯在飞机残骸前的照片,张小阳兴奋地拉着彭小枫将军在照片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四师后代在纪念馆留影</p> <p class="ql-block">张小阳将军向我介绍父亲张震在新兴集生活战斗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我与刘延淮大姐在纪念馆参观</p> <p class="ql-block">我与刘延淮大姐、张又亮(中)在纪念馆参观</p> <p class="ql-block">我与梁小冰在纪念馆参观</p> <p class="ql-block">左起:孟庆国、邓小燕、王全成、白洪磊</p> <p class="ql-block">彭公雪枫德政碑原图</p> <p class="ql-block">妥为保护的彭雪枫德政碑,现为国家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我与彭小枫将军等在彭雪枫德政碑前伫立许久,诵读着碑文,追忆着历史,议论着、思考着……</p> <p class="ql-block">涡阳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揭牌仪式于9.12日上午在县文化馆举行。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丰霄寒主持。</p> <p class="ql-block">彭小枫上将、邓小燕会长共同为“涡阳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揭牌</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研究会四师分会向涡阳县捐赠革命文物</p> <p class="ql-block">涡阳纪念活动结束后,全体来宾与毫州市、涡阳县有关方面领导合影留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