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个好地方(南疆行之莎车)

红冰

<p class="ql-block">  8月21日我们在莎车玩了一天。莎车县拥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曾几度成为西域闻名遐迩的部落国,先后称为莎车国、渠沙国、叶尔羌汗国,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和军事驻守重地。莎车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在清代,莎车县经历了直隶州、府的变迁,最终于民国初年撤府设县,并一直隶属于喀什地区至今。莎车县是全国最大的巴旦姆(巴旦木)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巴旦姆之乡。莎车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维吾尔族、汉族、回族、塔吉克族等2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6.3%。莎车县的文化底蕴深厚,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木卡姆的起源地,这里的音乐文化具有多层次多源流的特点,是新疆古典音乐的重要代表。此外,莎车县还保留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民俗文化,如莎车王陵墓、汉代祈福台等,展现了莎车县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  我们首先观看了一场“十二木卡姆”的文艺表演。主持人用我们几乎听不懂的维族普通话介绍了“十二木卡姆”,然后我们就开始欣赏美丽的新疆舞和史诗般的新疆歌曲,最精彩的还是顶碗舞,演员头顶着几个碗,舞动、旋转、下腰等,最后捧下碗从碗里倒出美酒或奶茶。可以想象出维族人民为了表示对尊贵客人的尊敬和友好,付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努力。据说十二木卡姆整套节目表演完需要二十多个小时,维族人民会在盛大节日时载歌载舞的持续表演,我们仅看了几个片段。节目最后主持人还邀请大家上台一起学跳新疆舞,大人们都很矜持,还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们踊跃的走到了台上,一个男老师教男孩子们动作,另一个女老师教女孩子们动作,最后音乐响起,大家自由跳起了欢快的新疆舞。</p> <p class="ql-block">  接着我们请了一位小导游带领参观了叶尔羌汗国王陵,又称阿勒屯麻扎,是叶尔羌汗国时期的王陵,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这座王陵最早是为悼念赛义德王朝的第一个汗王苏里坦·赛义德而修建的,随后的各代可汗及其子孙,包括著名的木卡姆学者、诗人阿曼尼莎汗也都陆续入葬。王陵的布局和装饰图案均展现了伊斯兰建筑风格,对于了解当时政治经济、生活习俗、葬俗制度等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叶尔羌汗国王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阿曼尼莎汗是维吾尔著名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的整理者,她的努力使得民间音乐成为了系统的曲目并得以流传下来。她的陵墓修建在一座2米高、10米宽、10米长的正方形基座上,陵顶为园塔状。宫殿墙上镶有“木卡姆”十二套曲名,展现了典型的伊斯兰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在游览王陵时,我们欣赏到精美的壁画和古老的建筑,这些建筑展现了维吾尔族的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的魅力。莎车王陵墓不仅是一个历史的见证,也是一个文化的宝库,通过参观这些遗迹,更好地理解叶尔羌汗国的历史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特意让导游用维族语给我们读十二木卡姆里面的诗句,结果她读的非常好听,但我们一句也没听懂。她教我们最简单的一句“你好”都学不会,维族语言和汉语发音差距太大了,首先舌头的震颤就是难关。维族语言在我们听来完全就是外语。</p> <p class="ql-block">  莎车的老街比喀什更古老纯朴,这里绝大多数人不懂汉语,所以很多商铺招牌的名字起的很直白而不加修饰,比如:“拖着过来开着过去电动车维修店”,“合身服装店”“舒服鞋店”等等,这些招牌好像在用动作表达文字。</p> <p class="ql-block">  老街上最诱人的还是吃的,烤包子,肚包肉,烤肉,缸子肉,馕,酸奶刨冰,奶渣,烤鸽子,烤鸡馕,烤羊肉馕,拉条子等,每样都想尝一尝;路过一家干果店,老板热情的一定要你品尝他的各种奶制品和干果,奶疙瘩,奶片,奶棒,腰果,巴旦木,杏干,他说你不买都可以,但一定要免费的尝一尝,结果我们一尝就禁不住各样买了一些;在一个转角处有个大妈端了一大碗自己做的酸奶,就是我们运城人吃羊肉泡馍那么大的一碗酸奶,说只要六块钱,我说喝不完没办法拿啊,她就立刻拿了一个一次性的餐盒,把酸奶倒进了餐盒给我们带上;街边还有推着车子卖水果的,我看见有一种桃子,皮是绿色的,但桃子明显已经熟的透明,只要轻轻一碰就破皮了,远远的就闻到了桃子的香甜味,我看当地人在买于是也买了一些,果然好吃的不得了,完全是野生桃子自然成熟的味道,甜中微微带酸。在街上转了一圈下来还没吃饭已经差不多饱了。小沐说在这街上只要差不多的烤肉店,进去吃饭都会让你吃上最正宗的新疆烤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