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古建学习(一):芮城广仁王庙

杨文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黑神话.悟空》的爆火,让山西古建走进人们视野。表里山河的山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保)数量居全国第一,共计531处,其中古建筑420处,占比79%,也是全国第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些古建保留至今,有因气候干燥、地表复杂的自然环境,不易被破坏的原因,也有当地老百姓质朴、善良,对古代诸神的敬奉观念有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西旅游不利因素有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景点分散:地理原因,造就山西古建比较分散。看完一个,另一个还在很远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景区不大:不是平原的山西,在三皇五帝之后,少有建都。这些古建大多不是帝王之都,规模都不够恢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门槛很高:山西古建年代久远,多个全国仅有的古建几乎都在山西,明清建筑在这里实属常见。梁思诚、林徽因当年在山西也是连连赞叹。因此,看不懂古建的人,来山西趣味便少了很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古建很多,每个都需要拨付资金,山西经济都知道,把古建做好已经尽力了。因此,很多景区只做内核,服务游客或增加效益的不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专业人员缺少:各建筑系的学习内容里,涉及中国古建内容的,似乎没有和中医一样,形成系统的课程。旅游解说的多是故事传奇演绎,古建的哪些名称、作用,知之甚少,传承或都存在困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暑假,小外甥游山西,对山西旅游颇有微词。一直想说不能简单的评价山西,因此,就想抽一点时间,以学习的态度,走近古建。先从家乡运城开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运城,古称“河东”,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武圣关公的故里。春秋时统属晋国,晋献公于公元前669年定都于绛(今绛县)。韩、赵、魏三家分晋后,运城属魏。秦始皇统一中国,设36郡,运城属河东郡,治所安邑。以后两千多年,建置频繁,但一直沿用“河东”这一称谓。运城,因“盐运之城”而得名,它是中国唯一一座因盐而建立起来的城市,史称“盐运专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垣曲县境内发现的“中华世纪曙猿”化石,距今4000万年,把人类的起源向前推进了1000多万年。芮城县风陵渡镇“西侯渡”文化遗址,是迄今为止考古界发现的人类最早用火的实证,距今180万年,是旧石器时代著名的文化遗存。万荣县的后土祠,是为了祭祀人类始祖——母系氏族时代的首领女娲而建的。最早的记载是轩辕黄帝“扫地为坛于汾阴”以祭后土。从汉文帝开始建祠,官方的祭祠活动一直延续到宋代,曾经有43位皇帝来运城祭过后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物旅游景点1600余处,国保文物102处、省保文物67处,驰名中外的有武庙之祖——关帝庙,中国四大历史名楼之一——鹳雀楼,艺术宫殿——永乐宫,《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祭祖圣地——舜帝陵,中华瑰宝——黄河大铁牛,国内独此一家的盐湖黑泥浴、豪门望族——闻喜裴氏宰相村,关圣文化建筑群名列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第五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广仁王庙位于山西芮城中龙泉村,村落距城区很近,从芮城北出,行至中龙泉村中,便可看见一处土垣高台,广仁王庙与戏台便端坐其上,坐北朝南,旧时应可南望黄河,北望中条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台地之下曾有泉眼,号龙泉,泉“分四流浇灌百里,活芮之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个去的是芮城广仁王庙,距今1800年,是中国四大唐建之一。沿永乐宫西侧宫墙一路向北,按指示到达龙泉村,有停车场,没有其他售卖服务的场所,乡民朴实。据说以前就两个建筑,现在有介绍,还有许多可以拍照打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广仁王庙是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类型:古建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地址:芮城县 城北4公里中龙泉村北侧因庙前有五龙泉,庙内奉水神,封号“广仁王”,当地乡人尊称“五龙王”,故庙名又称“五龙庙”。庙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正殿为唐太和五年(833年)遗构,是国内现存四座唐代木构建筑之一。殿前乐楼为清代重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台阶后就有几个很好的取景点,这里就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台阶之后,是选自《梁思成全集(第八卷)》,广仁王庙在建筑史中的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地面,刻画了很多古建筑的构建部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拾级而上,这里的黄土墙壁,应该是取自当地的夯土墙,质感、肌理适合美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空湛蓝,空气清新,孤树独立。好似多年清冷的古建茕茕孑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我们一起了解各种古建筑的屋顶。</p> <p class="ql-block">  山西省重点文物称五龙庙,全国重点文物称广仁王庙。</p><p class="ql-block"> 五龙庙名称的由来之一便是此地原有龙泉五眼,之二则是此地由五龙王青龙广仁王守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自古对水泽便有信仰,汉代时信仰苍赤黄白黑五位龙王,春祭在东方,青龙为主祀;夏祭在南方,赤龙为主祀;季夏祭在中央,黄龙为主祀;秋祭在西方,白龙为主祀;冬祭在北方,黑龙为主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殿坐落于高1.35米的台基之上,正殿不施月台,正中设青砖垒砌的踏步六级。就建筑体量而言选用台基高,比例少见。</p> <p class="ql-block">(1)歇山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屋顶形制为单檐歇山顶(厦两头造),但有椽无飞,出际小,出檐浅,不够美观。(引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殿阑额环绕一周连接柱头,转角处阑额不出头,且阑额之上直接放置铺作,不设普拍枋,这是唐代建筑特征之一,也是判断早期建筑年代的重要参考。(引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柴泽俊先生言:“瓦顶、檐墙、翼角、门窗等处,后人补修时变更原制,但梁架、斗拱等主体结构部分,仍是唐代原构,应当予以重视”。(引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广仁王庙为此类做法的北方唯一单栱素枋交替扶壁孑遗,但单栱素枋交替扶壁在南方流行至很晚,如元代金华天宁寺大殿。(引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庙内现存两方唐碑与两方清碑,分别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元和三年(808年)《广仁龙泉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大和六年(832年)《龙泉记》</p> <p class="ql-block">(2)硬山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广仁王庙大殿虽然是千年前的样子,但戏台却一直更新,至今唯留清代建筑一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今日山西甚至江南许多会馆之中,这样的习俗依旧被传承着,我们倘若站在正殿中央,即主神所处之位,望向戏台,便能以极佳的视角欣赏演出,所谓娱神娱人,普天同庆,便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戏台为单檐硬山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山西,村中大庙不单单是宗教场所,因其特殊的功能设置,村庙也是连接附近村落文化生态的基本单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社会形态的角度思考,村落中的戏台、文庙、武庙、龙王庙等等,实际上与我们熟知的城市公共建筑一样,便是一个小型的集散广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广仁王庙虽小,但承载了古代人们对于春耕秋收与风调雨顺的愿景,一座庙,便可以将附近的生产力统筹整理,凝聚共建。(引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柱础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在柱下铺垫卵石,不露明;二、让础石上升到地面来,成为整个立柱的外观形象部分,但没有装饰;三、在础石上再安装柱座,础石周围加以精雕细刻进行装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墙上用于固定的铁质部件。有的是螃蟹,有的是马蹄,形制不同,能够想象打铁人当时的匠心巧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外,前些年广仁王庙改造将寺庙整体嵌入了一个景观之中,地上铺装小白石,搭配斗拱模型与展示墙,变成了一个小型的古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建辅助部分用文字、图片,及大型模具介绍了古建的部分构建,很专业也很细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在旁侧设置一个能够实际搭建、操作的实操室,由易到难,青少年在做中学,用中学,在专业老师指导下,更有利于推广和传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经济效益方面,一是古建系列再有一些能够带走的古建的文创产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是选几处拍照的打卡点,吸引更多流量,让古建与现代相融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是古建课程学习,青少年成立志愿者或更有利于发展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习时,借鉴了论文《芮城广仁王庙-乡野龙祠,大唐社稷》文章撰写;河明威 櫼栌落,模型制作:成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古建博大精深,慢慢学习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