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知 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合欢花,我心中的花,你红得像团团火焰,美得像烂漫朝霞。你开遍阿里山的云峰翠岭,你映红日月潭的银帆浪花……”。这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台海关系解冻,企盼两岸团圆、风靡大陆的一首歌,今天我哼着这首歌随着“醉爱台湾”环岛八日游旅行团,携夫人将要登上企盼已久的宝岛,去云峰翠岭的阿里山,去浪花翻卷的日月潭,寻找那艳如焰火,丽如朝霞的合欢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1日下午五时许,从重庆机场起飞经停香港机场转机飞台北。晚上十点零几分,飞机在台北桃园机场降落。当晚,住宿桃园“怡和商旅”。第二天一早,在大陆随团领队小李和台湾地接导游曽导的带领下,乘坐旅游观光大巴车,开始了环岛之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接下来的六天七夜里,我们由台北出发经西海岸一路向南,逾台中、嘉义至高雄市。再由屏东折转东海岸向北,经台东、花莲、宜兰、新北至台北,行程1800余公里,完成宝岛的环岛之旅。一路下来,行色匆匆,沿途风景,美不胜收,虽然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但总是心潮澎湃,浮想联翩,总有万千话儿想要表达出来,现摘其要者,以饕读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记得出门旅游有句广告语叫“吃、住、行,游、购、娱”, 但其中最重要的是游山玩水,我以为这是旅游的核心。那我们就从游得开心说起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先说说台湾的山。台湾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平原占三分之一。因此,旅程的首站就是游览台北近郊的阳明山公园。阳明山原名草山,名称由来因清朝时期此地官府忧虑贼寇可匿于林中窃取硫磺,故定期放火烧山因此整个山区只能长出五节芒这类的芒草。1950年,蒋介石为纪念明代学者王阳明,将大屯山、七星山、纱帽山、小观音山一带,原名草山的山区改名为阳明山。1985年9月,阳明山国家公园正式成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今天游览的阳明山公园,又叫后山公园、阳明公园,是阳明山国家公园的一部分。天公不作美,当日,春雨霏霏,小北风刮的甚急,身上泛起阵阵凉意。但这些都全然不顾,大家纷纷在公园广场边一直径达22呎的巨型“花钟”面前留影。钟面以绿草为底,其间栽植五彩缤纷的花卉,整点播放悦耳音乐,为阳明山最知名的地标之一。花钟后方山坡上有一“辛亥光复楼”,为一座富丽堂皇的中国传统式建筑物,如果天气晴朗,可远眺台北盆地。阳明公园遍植台湾原生山樱花和多种樱花以及梅花、杜鹃花、茶花、碧桃、杏花等花木,每年春季举行的阳明山花季总是满山人潮,为全台最知名的赏花节日之一。我们到达之时,虽才过农历正月十五不几天,但这里已是春意盎然。淅淅沥沥的春霏中,各色鲜花一团团一簇簇,竞相怒放,娇艳欲滴。环顾四周,山色空蒙雨亦奇。回望眼前,花间小径落英红,别有一番情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到台湾,不能不去阿里山。一首“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哪”歌谣,早已把胃口吊得高高的,馋欲诱得满满的。3月14日,终于如愿以偿去了阿里山。阿里山山脉属于玉山山脉的支脉,绵延数百里。我们去的奋起湖是阿里山的一部分,海拔约1405公尺,因东、西、北面环山,中间低平,形如居民家中使用的畚箕,特别是在天气晴朗且湿润的季节里,朵朵白云铺满中间凹陷,形如一湖波澜不惊的湖水,故旧称畚箕湖,后取其谐音“奋起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奋起湖车站是阿里山森林铁路的中间站,据导游讲,阿里山森林铁路差不多与民国同岁,上个世纪初年,日本人在阿里山发现了台湾的珍贵树木—桧木等,为了砍伐、运输桧木等珍稀树木而专门修了这条窄轨铁路,随着全台湾大规模采伐森林的停止,这条喧嚣了几十年的小铁路逐渐沉寂下来,台湾当局将它改为观光旅行铁路。1985年,通往阿里山的公路修通后,铁路营运一度受到影响,但近些年随着对大陆团队旅游和自由行的开放,游客大幅增加,业务又再度兴隆起来,焕发出勃勃生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出奋起湖车站,我们来到离车站百余米远位于半山腰斜坡的百年老老街,说它是老老街,是它比车站周围街道形成的时间还要早,街道不长且狭窄,房屋陈旧低矮,但街面整洁,家家门前都摆有盛开的各色鲜花。在一商铺前,夫人内急,征得女主人同意在其家“化妆”,并在其铺内购买了阿里山的特产—桧木精油一小瓶,算是对其回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就要离开阿里山了,期盼中的美如水的阿里山少女,始终没有出现,见到的基本都是4、50岁的“阿里山婆”。对此状况,笔者大惑不解,问曾导这是怎么回事?曾导答道,年轻的男女大都出山了,到城市到平原挣前途去了,谁还愿意在此大山里甘守寂寞?是的,台湾如此,大陆何尝不是如此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继续前行。16日下午3时多,从花莲市北行25公里,就到了太鲁阁峡口。迎面可看到一座红柱琉璃瓦高大牌楼,横匾上写着“东西横贯公路”六个大字,是第一条横贯台湾东西的公路,又称中横公路。这里是中横公路的东端起点。穿过牌楼,踏上公路,就进入太鲁阁国家公园,整座公园包含了花莲、南投、 台中三个县,总面积达九万二千公顷。太鲁阁峡谷为台湾花莲县自太鲁至天祥之间20公里的大峡谷。沿线山岭,高入云霄,谷深莫测,溪流蜿蜒,飞瀑似帘,景色奇绝。谷内胜景有长春祠、九曲洞、天祥等。附近还有建筑宏伟的德祥寺、七层天峰塔、孟母亭、普渡吊桥等。我们去的地方叫太鲁阁砂卡礑步道,位于砂卡礑桥头的右侧。步道沿立雾溪一侧山岩而修,宽约一米。溪的两边都是悬崖峭壁,植被也较为繁茂。步道全长约4.4公里,沿着立雾溪蜿蜒而行。由于时令正是台湾的少雨季节,溪流几近干涸,既无淙淙流水,也无白练般的飞瀑,比起咱北碚金刀峡的景色,的确要差点档次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游山暂告一段落,接下来就要戏戏台湾的水了。台湾是全岛,隔台湾海峡背靠祖国大陆,面向太平洋,它有湖水河水溪流之水,还有海水潮水大洋之水。说到湖水,就一定要说日月潭,它几乎是每个大陆旅游团队必去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日月潭位于西部的南投县,是台湾最大最著名的天然淡水湖泊,卧伏在玉山和阿里山之间的山头上。在清朝时即被选为台湾八大景之一,有“海外别一洞天”之称。日月潭又名双潭,过去称水社湖或龙湖。潭中有一小岛现名“拉鲁岛”,此岛以北湖形如日轮,以南似新月,所以称之为日月潭,但现在的日月之形早已改变。据导游讲,因为蓄水建造发电厂,湖形变得像一张枫叶。拦河大坝长91 米,高48.5米,使日月潭成为可以蓄水1.47 亿立方米的天然大水库,发电后的泄水通过15公里长的隧洞回流注入日月潭,起到枯水时补水作用。故,此时的日月潭早已不是彼时的日月潭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到达日月潭时,接近下午一点,天气晴朗,春阳高照。来到湖边,上了游艇,徐徐离开码头,打量四周,景色果然秀丽:环湖皆山,苍翠如黛;晴空如洗,朵朵白云点缀其间;湖水澄碧,微波涟漪,一艘艘乳白色的游艇在湖中缓缓游弋,尾部犁出一幅幅白瀑般的航迹;更有一艘张着“X”形渔兜网的小渔船泊于湖中,好似一幅恬淡闲适的水墨画卷跃然眼前。蒋公介石及夫人宋美龄来日月潭下榻的“日月潭宾馆”、朝雾暮霭中远眺日月潭湖光山色的“望湖亭”仍在湖岸边矗立;两人湖中泛舟的小木船,仍静静地停泊在湖边,并定期有人进行维护。物是人非,此时此刻,如果蒋公得知,正在湖中及周边游览的很多都是来自大陆的游客时,不知该作何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我们开游艇并兼解说的,是日月潭本地的一个邵族师傅。说到邵族就要提到高山族,高山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台湾南岛语系各族群的统称,指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上汉族及其他中国大陆民族以外的“中华民族”人口,范围大概相当于台湾当局法律上“山地原住民”和“平地原住民”的总和。目前高山族一词主要是由大陆所使用,而台湾当局已经停用此名词,早在1954年3月,台湾当局规定:高山族包括泰雅、赛夏、布农、邹族、鲁凯、排湾、卑南、阿美、达悟-邵族9个族群。到现在,台湾已确认的高山族族群为14个,新确认的有邵族、噶玛兰族、太鲁阁族、撒奇莱雅族和赛德克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目前,居住在日月潭畔的邵族是高山族中人数最少的一个支脉,只有近700人,传统以捕鱼、打猎为生,现在旅游业成为主要收入。台湾当局为保护、促进这一族群的发展,给予了不少优惠政策,将日月潭及周边山区交由邵族经营管制,如在日月潭中的游艇,都是邵族人在经营,周边山区除了邵族和政府特定人员,其他人等一律不得随便进入。据开游艇的师傅讲,他每个月的收入相当于人民币2万多元,日子过得还是蛮不错的,不到35岁已经有3个孩子了,老大已经17、8岁,当大家一脸惊叹,他又戏谑地说,白天开游艇做解说,晚上山区没啥可玩就造人呗!弄得大家哄堂大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继续一路南行,来到高雄市,它是台湾地区的直辖市,也是台湾地区的工业重镇,有高雄港通往世界各国及大陆。行程紧迫,首先来到位于高雄市河西一路台铁田町仓库的“邓丽君纪念文物馆”,纪念馆分前后两栋,由其兄长邓长安开办。前栋摆放从法国运回的邓丽君生前代步的奔驰车,另设有一间简报室,专门播放邓丽君出生、成长、歌唱演艺事业发展过程,呈现一代天王歌后的精彩一生。后栋则展出邓家客厅、餐厅、邓丽君演出服装、表演用饰品与喜爱的收藏,摆设仿照邓丽君故居摆设,包括邓丽君旅居香港使用过的公主床等,令参观者犹如置身邓丽君家中。纪念馆还出售邓丽君生前演唱过的各种正版歌碟,但都是看的多买的少,并置有募捐箱。纪念馆显得陈旧简陋,据导游讲已亏起几千万。闻此,令人唏嘘不已!一代名伶早已香消玉殒,已经不属于这个时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随后我们来到紧靠高雄港的西子湾,长长的防波堤一直蜿蜒至天际与外防波堤相连。徜徉在防波堤上,海风轻拂,海浪轻柔地拍打着堤岸。极目远眺,在那海天相连的外防波堤外,一艘艘商船正泊在海中等候进港。眼前的堤岸边,数十上百支“海竿”连着水里的鱼线,一溜儿长蛇般地摆在堤岸的栏杆上,煞是壮观!鱼竿的主人则三五两两的坐在小凳子上,悠闲地喝着阿里山的云雾茶,等着“愿者上钩”的鱼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高雄港北岸的鼓山上,有一座后文艺复兴时代巴洛克式建筑,它就是清朝时期的打狗英国领事馆。它建于1865年,见证了高雄开埠通商、通航的历程,现已是台湾二级古迹。站在领事馆外的山坡上凭栏向南远眺,宽阔的高雄港湾里,大轮小艇穿梭游弋,进了港湾的等候卸货,装满货物的等候出航,一派繁忙景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经高雄进入屏东县,来到台湾最南端的恒春半岛。这里长夏无冬,百里沃野,海风、椰林、香蕉菠萝园,组成一幅热带田园画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里是位于恒春半岛东南岬的猫鼻头公园,介于台湾海峡和巴士海峡的交界处,为典型的珊瑚礁海岸侵蚀地形,并与鹅銮鼻形成台湾最南之两端。由于受到长时间的波浪侵蚀,反复干湿,长期盐粒结晶,砂粒钻蚀及溶蚀等作用,因而产生崩崖、壶穴、礁柱、层间洞穴等奇特景观。其中一块崩塌的礁崖,状如一只蹲伏侧脸的猫,故名猫鼻头。站在礁岩上,极目楚天,风卷云舒,浩瀚的太平洋水天相连,顿觉心胸洞开,一切烦恼皆抛于大洋的波涛之中,余下的皆是愉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猫鼻头,我们开始由南折向北,沿着东海岸向北疾驰,来到宝岛北端新北市的野柳地质公园,这是我们行程的最后一站。野柳是一伸入海中的山岬,长约1700米,受造山运动的影响,深埋海底的沉积岩上升至海面,由于海蚀、风蚀等在不同的岩层上作用,形成蜂窝岩、豆腐岩、蕈状岩、姜状岩,风化窗等世界级的岩层景观,造就了千奇百怪的瑰丽景象,是台湾著名的十二名胜之一。在野柳的海岸上,经海浪千万年侵蚀雕琢的沉积岩,状如各种各样的人像、巨兽、器物且无不惟妙惟肖。特别是那一尊名叫“女王头”的雕像,在朦胧的雾霭中,只见她脖颈修长,脸蛋椭圆,小鼻乖巧,发髻高耸,无不显示出“女王”的雍容华贵,真是美极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六天七夜,转瞬即逝。宝岛处处是美景,沿途美景数不胜收。如车行至台中盆地,向车外望去,只见那满山苍翠的是纤细挺直的槟榔林,缓坡台地上是墨绿的香蕉林,梯田里是浓绿的茭白,平地的水田里刚返青的秧苗泛着新绿,活脱脱一个现代立体农业的范儿!又如,行进在宜兰平原上,一幅幅田园美景不断从车外掠过:绿树掩映中的农舍,栋栋都似小洋楼,有的是白顶红墙,有的是黛顶红檐,有的是绿顶白墙,高低错落有致。农舍的四周是平整如镜的秧田,田里的秧苗,有的已是一片深绿,有的刚刚返青,有的则刚刚插上,一派江南水乡的秀丽春色,美得令人心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就要离开美丽的宝岛了。六天来,我一直在寻找那美丽的合欢花,但环绕宝岛一圈都未寻着,我问导游:怎么未见合欢花呢?导游说:你来的不是时候,合欢树枝才吐新芽,最早都要到五月下旬才开花呢。“合欢花呀合欢花,枝繁叶茂沃土里扎,快编起民族统一的花环,让那无尽的思念洒遍天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熟悉的旋律再次在胸中荡漾,人虽走,思念仍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