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93年,新安晚报创办之初,漫画是很受欢迎的品种。当时只有4个版,采编部门就按4个版称为一编室、二编室……,我就在二编室,当时只有8个人,由副总编江海波分管,采编一体,大家一起办二版《社会处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新闻和经济新闻。</p><p class="ql-block">经我岳父介绍,我联系上了漫画家吕士民。他当时在宿州市盐业公司医院当医生,擅长治疗牛皮癣,漫画是业余爱好,但因为他深入生活,是个有心人,平时边行医边注意收集民间故事,画的漫画乡土气息浓郁,幽默风趣,很受读者欢迎。平时他喜欢给各家媒体投些单幅漫画,在安徽省已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漫画家了。</p><p class="ql-block">我专门到宿州找到他,向他约稿,他说正在创作系列乡村漫画,已积累了几十幅了。我看后觉得段子配漫画这种形式很新颖,就先带着一批作品回报社,向分管副总编江海波汇报了此事,江总看后也很喜欢,当即决定为吕士民开设漫画专栏,名为《乡村轶事》,由我负责。从创刊号开始就连续刊登,果然大受欢迎。那段时间,我和吕士民每隔10天左右就要通信,一是催稿,二是反馈读者来信意见等,吕老师也是全身心地投入创作,那段时间也是他创作最有灵感的阶段。他寄来的每幅漫画都是用宣纸画的水墨画,可惜的是,这些原画都要送照排翻拍成胶片,之后还要存档保存,报社又搬了几次家,多年后这些存档稿也不知到哪里去了,所以没保存下来。</p><p class="ql-block">《乡村轶事》专栏办了一年多,发了100多期,把吕士民老师肚里的货基本掏空了,才告一段落。</p> <p class="ql-block">在开设《乡村轶事》漫画专栏的同时,江总又决定开一个文配漫画专栏《弄潮儿》,采用章回小说体,每期写一位企业家的故事,这既是当时市场经济大潮宣传的需要,也是报社经营的需要。这个栏目也交给我负责了。稿件由全报社记者写,漫画起初请我岳父费修竹画,后来他没时间画时我就顶上画,虽然没有他画得好,但对办报来说更方便了。</p><p class="ql-block">这个栏目大概也办了近两年,发了50多期,因为改版才停掉。</p> <p class="ql-block">这是1994年春节前,《社会处处》的采编人员给读者拜年,江总让大家出创意,不知怎么就突然想到漫画,江总就把任务交给我了。我给每个人都拍了照片,回到家还要研究,这画不好画,既要画得夸张,又要像本人,画得丑了还得考虑同事的情绪,尤其是女同事。</p><p class="ql-block">果然,画史守琴时,脸部轮廓、眉毛眼睛鼻子一出来,大家都说像,建议不要画完了,不画嘴让她少说点话(开玩笑的),结果史守琴看到后不高兴了,说为什么人家都有嘴就我没有?后来她不同意发她没嘴的形象,所以漫画里就少了她(在此要向她道歉)。</p> <p class="ql-block">1994年世界杯,是媒体竞争的焦点。那时的世界杯还是万众瞩目的,我们也正年轻,再晚也要熬夜看球。</p><p class="ql-block">但在看世界杯这个事上,报纸与电视相比完全不具备优势,我们的文体部也绞尽脑汁想点子。文体部是副总编赵锋分管,在他支持下,体育记者李建华找我,约我给这届世界杯的球星画漫画,在他们鼓励下,我硬着头皮上阵,画了一个系列,虽然线条还很幼稚,但完全是我原创的,见报后活跃了版面,得到了大家的肯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