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中国晋东南寻古之旅(四)

漂泊狼

<p class="ql-block"><b>D10、万荣县→芮城</b></p><p class="ql-block"><b>打卡:李家大院、永乐宫</b></p> <p class="ql-block">山西就是大院多,最出名的就是以“晋商”闻名天下的乔家大院,此外还有以“古建”为特色的王家大院、以“园林”为特色的常家庄园、以“寿”为特色的曹家大院等等,而唯独运城万荣的李家大院却独辟蹊径,以“善”为特色,而且其主人李子曾留学英国,所以其有院落为“哥特式”建筑,是南北融汇、中西合璧、三晋无匹的晋商大院。👍</p> <p class="ql-block"><b>李家大院</b> </p><p class="ql-block">积善人家庆有余,向阳门第春常在。</p><p class="ql-block">“慈善世家”李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闫景村,是清至民国时期晋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官宅),王家看院(民居),李家看善”之说。两百年来,李氏家族赈灾救荒,不吝家财;急公好义,倾心公益;扶危济困,和睦乡邻,并总结出“善无大小、善无多少、善无止境、善不等待、善不图报”二十字家训,世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李家大院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经过多次扩建和修缮,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由20组原始庭院和11组现存庭院组成,另有祠堂和花园等建筑,占地面积近1000亩,建筑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李家大院以其“善”文化闻名,体现了晋南人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和吉祥含义,如多子多福、耕读传家、富贵平安等。这里的建筑工艺精湛,木雕、石雕、砖雕、铁艺等饰品显示了晋南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崇宁殿因宋徽宗封关羽为“崇宁真君”而得名,是一层重檐四面回廊式建筑,面宽七间,纵深五间。大殿檐廊彩绘真金线描,色彩金碧辉煌。绘画内容为关公忠义仁勇的故事,造型生动逼真,雕工细腻流畅。殿中塑有关帝铜像,高5.58米,重3.99吨,是全国室内最大的一尊关帝纯铜像。</p> <p class="ql-block">李家大院还展示了丰富的晋商历史和文化,这里的“善”文化不仅是李家大院的灵魂,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李家大院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文物,向中外游客展示着永恒的魅力,成为一处美丽的风景胜地和文化遗产景点。‌</p> <p class="ql-block">李氏家族善行展厅里,一幅幅雕塑场景图尽显民风家风之淳朴,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欣赏。</p> <p class="ql-block">景行楼</p><p class="ql-block">因李家世代行善,有崇高的德行而得名。底部12米之多深藏于山中,与横穿而过的不空洞形成立体交叉。上部三层纯木仿古建筑,气势雄伟、挺拔壮观,高达29.8米。供游客览景区全貌,领略周边自然风光。</p><p class="ql-block">景行楼继承和发扬了在国际久享盛名的我国古建筑的传统风格,独具匠心地将四角飞檐变为八角重檐飞翘,结构空间“巧夺天工”,2009年获“运城市关公杯质量奖”。</p> <p class="ql-block">登上景行楼,景区全貌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李氏家族在晋南一带当属首富,然富而不骄,富而不奢,富而能济世。每遇灾年,李家都能急公好义,倾其家底,赈济灾民。因广做善事,历代相继,故方圆数百里人称之为“李善人”。</p><p class="ql-block">功德堂里展现的是官府及乡民对李氏家族的褒奖和盛誉。李氏一门,修德为善,可谓功德无量,百世流芳。</p> <p class="ql-block">关于李家功德堂扁额,扇形的扁额,寓意李家奉行“善”,是他家的左右铭,匾额都是这种扇形的,很有特点。</p><p class="ql-block">关于功德堂对联:<b>守东平王格言不外为善二字,尊司马公遗训只在积德一端。</b>东平王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第六子刘苍,刘苍的格言就是为善最乐;司马公就是司马光,司马光的格言就是积德行善。</p> <p class="ql-block">博施济众</p><p class="ql-block">民国十七、十八年(1928--1929年),山西连年大旱,河东灾情最为严重。李家众兄弟先后赈济河东十七县灾区每县1000块银元,给河东旱灾救济总会捐款10000块银元。并在薛店村家庙、阎景村祖师庙、运城池神庙设粥场舍饭。时任山西省政府主席阎锡山为李氏家族颁发"博施济众"牌匾一块,以示褒奖。</p> <p class="ql-block">李家先祖为了让后代不忘行善积德,修建了一面全国独一无二的“百善影壁”,上面用各种字体雕着365个“善”字,有的龙飞凤舞,有的规规整整,有的圆润,有的豪放,有的俊秀,有的洒脱,其字造型据说取自商、周、秦、汉等历史时期的书法名家之手笔。这座影壁是以告诫后人,一年365天,每天都要行善,才能积德。李家虽贵为富商,但质朴、善良的民风由此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善无大小,善无多少,善无止境,善不等待,善不图报。这是李氏家族能够在山西兴盛多年所一直奉行的宗旨和秉承的要义。</p> <p class="ql-block">古民居群落里,最不可或缺的就是一座座民风淳朴的影壁。李家大院影壁造型独特,人物、瑞兽、花木,雕刻栩栩如生,无不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p> <p class="ql-block">李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李家大院的建筑风格独特,采用了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设计,同时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因李子用曾留学英国,还娶了一位洋太太,部分院落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另外还有一处院门采用日式的“推拉门”设计,展现了南北融汇、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风格,为汉族地方特色民居中的独例。</p> <p class="ql-block">李家第十五代道字辈李道行的宅院自明堂。李道行年轻时不仅相貌英俊,风流倜傥,而且还留学英国,娶英国女子麦克蒂伦为妻,回国以后他励志伟业,实业兴国,李家生意在他经营时期达到鼎盛,也是他将李家从封建商人转变为民族资本家。这是李道行为他的英国妻子建造的一经楼。</p><p class="ql-block">当时李道行考虑到麦克蒂伦生活习惯不同,以前让她住的是砖砌窑洞,通风采光受到一定限制,就为他专门建造了这座院落。</p><p class="ql-block">一经楼是凭崖而建的一字排楼阁,又称藏书楼,它的门和窗大部分是尖形和拱形的。是典型的欧洲哥特式建筑,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点。</p> <p class="ql-block">“防盗门”:第十五代“道”字辈李道行的宅院为“同德堂”,其大门设有六道机关。构造精巧,防盗系数极高。1938年,日军侵占李家大院,花了一个多时辰也没打开这道“防盗门”,最后只用刺刀在门上捅出一个拳头大小的洞。</p> <p class="ql-block">庆禄堂创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座北朝南,为二进四合院,前窄后宽,意在聚财。院主李道升的曾祖父、祖父、父亲因乐善好施曾被清廷赠奉政大夫,曾祖母、祖母、母亲均赠宜人。封建社会做官的人家才可走正门,一般人家要走偏门,由此可见院主人身份高贵,走正门不足为奇。</p> <p class="ql-block">同福堂</p> <p class="ql-block">善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的烟云散去,人生的风尘漫卷,远去的是李家大院曾经的辉煌,留下的是一座古居大院。走进这座大院,打捞起一段地域文化的精神密码,让善良常在,让美德永恒。这,或许就是李家大院留存下来的意义吧。</p> <p class="ql-block"><b>永乐宫</b></p><p class="ql-block">永乐宫是一座典型的道教宫殿式建筑群,以其精美的壁画艺术而闻名。这些壁画不仅展示了唐宋时期的风貌,还融入了元代的艺术风格,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p> <p class="ql-block">芮城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始建于公元1247年,历经110多年的建造,展现了元代建筑和‌壁画的精华。</p><p class="ql-block">永乐宫不仅因其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壁画而闻名,还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98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p> <p class="ql-block"><b>永乐宫是道教三大祖庭之一,另外两座道教观宫分别是:北京白云观,陕西户县重阳宫。</b></p><p class="ql-block">永乐宫是为纪念全真派北五祖之运城市芮城永乐镇人(唐代时名蒲州河中府)吕洞宾而建,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好,最大,最早的道教观宫,世界文化遗产。其中1000多平米的元代壁画为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山门,为明永乐二十年(1422年)增补,面宽五间,进深两间,单檐悬山顶。稍间门楣上砖刻“道义之门”、“众妙之门”,八字出自《易经》和《道德经》。永乐宫匾额为1963年郑林所题。</p><p class="ql-block">郑林曾任山西省常务副省长、山西省政协主席,山西省书协第一届主席、第二届名誉主席。其书法古朴浑厚,风骨秀逸。书画大家董寿平称赞:“吾晋傅山之后,惟郑林同志足当大家”。</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的搬迁历史也是其故事的一部分。由于三门峡水库的建设,永乐宫的原址被规划在淹没区内。从1959年至1965年,永乐宫被整体搬迁至现址,保留了其原貌,展现了古代建筑保护与搬迁的智慧。搬迁后的永乐宫依然保留了其作为道教文化重要载体的地位,成为研究中国古代道教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内的碑廊</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的主要建筑包括‌宫门、‌无极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这些建筑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严谨布局和美学追求。</p> <p class="ql-block">走进无极门,前方就是三清殿</p> <p class="ql-block">无极殿,又名三清殿,冠于全宫之首,单檐庑殿顶,为国内现存规制极高的元代宫廷式建筑。殿内保存迄今为止所知的中国古代最大人物壁画《朝元图》,总计429.56平方米,描绘道教290位天神地衹朝拜最高尊神元始天尊的盛大场景,完成于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集唐宋壁画艺术之大成,是我国寺观壁画发展到巅峰的杰作,也是十三世纪世界绘画史上极为重要的作品。</p><p class="ql-block">1963年,《朝元图》摹本首次赴日本展出,引起国际震撼。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文化交流,《朝元图》摹本被文化部确定为中国壁画代表作品,赴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展出,再次吸引世界瞩目,被誉为世界艺术瑰宝,东方画廊。</p> <p class="ql-block">纯阳殿,亦名混成殿,供奉全真教祖师吕洞宾。吕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四月十四日,祖居芮城县永乐镇,是唐宋著名道学家、医学家、养生学家,内丹祖师。吕氏四代皆为唐朝名臣,吕洞宾一生遍游各地、悬壶济世、教化食入,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被加封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庙宇遍及南北各地。殿中壁画以连环画的形式绘制了《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52幅,总计212.62平方米,完成于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壁画内容为研究我国宋、元社会生活以及吕祖生平传记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重阳殿,又名袭明殿、七真殿,供奉全真教祖师王重阳。王重阳出生于北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陕西咸阳大魏村人,金正隆四年(公元1159年)入陕西终南山“活死人墓”修行,创立全真教,师承吕洞宾,以清修为主,主张以“苦己利人、除情去欲、忍耻含垢、独全齐真、三教圆融”为教义,形成道教北派源流。殿中壁画以连环画形式绘制王重阳画传49幅,总计150平方米,壁画反映了宋、元的社会生活、历史风貌,具有很高的历史参考价值。</p> <p class="ql-block"><b>“唐宋遗风满壁是,堪称天下第一流”。</b>这句话不仅是对永乐宫壁画艺术的赞美,也是对中国古代艺术传承和发展的一种肯定。这句话概括了永乐宫在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除了壁画艺术,永乐宫的建筑风格也极具特色,它融合了道教建筑和宫廷建筑的元素,展现了元代建筑的风貌。</p><p class="ql-block">永乐宫的保存状况也非常好,尽管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侵蚀,但其壁画和建筑依然保存完好,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不仅是一个历史的见证,也是一个文化的传承地。它通过其建筑、壁画和宗教活动,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古代道教文化的魅力和深刻内涵。</p> <p class="ql-block"><b>D11、芮城→洛阳伊川县</b></p><p class="ql-block"><b>打卡:寿圣寺、广仁王庙、芮城城隍庙、函谷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芮城寿圣寺</b></p><p class="ql-block">芮城寿圣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舍利东街29号,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的古寺。该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最初名为‌阿育王寺,后在‌北宋天圣年间由皇帝赐名寿圣寺,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寿圣寺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经历了多次修葺和重建。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宋神宗为表达对父亲的孝道,将英宗诞辰定为寿圣节,并敕赐全国多处寺院为“寿圣寺”,此寺便是其中之一。元、明、清等朝代均有修葺记录,抗日战争时期,寺院曾被毁坏,仅余古塔,后经重新修建,基本恢复了原有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寿圣寺不仅因其悠久的历史而闻名,还因为寺内的一座八角十三级浮图塔,即‌寿圣寺砖塔,而备受瞩目。这座塔始建于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高约48米,塔内藏有舍利,因此也被称为舍利塔或塔寺。塔身锥形,逐级向内收缩,檐下砖雕斗拱,完全仿木结构形制,显得古朴苍劲。</p> <p class="ql-block">寿圣寺砖塔不仅是研究宋代建筑和‌壁画的宝贵资料,其内部的宋代壁画内容丰富,包括佛、菩萨、供养人等形象,线条流畅,画风清晰可辨,对于研究壁画早期山水、人物、花鸟竹石的画法和艺术风格的演变具有重要价值。此外,寿圣寺砖塔还被视为‌文昌塔,寓意学业有成、前途光明,是当地文化中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广仁王庙</b></p><p class="ql-block">广仁王庙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县城北三公里的古魏镇中龙泉村,因庙内供奉水神“广仁王”,故名“广仁王庙”,又因庙前原有五龙泉水涌出,故又称“五龙庙”,是我国现存四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之一,庙后有古魏城北城墙,后衬中条山,环境幽雅。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这面墙陈列:本时间轴列奉了中国现存木构建筑重要遗例,资料主要摘自《梁思成全集(第八卷)》。</p> <p class="ql-block">广仁王庙坐北朝南,院内中轴线上建有戏台、正殿。正殿建于唐大和五年(公元831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道庙建筑,晚于五台山南禅寺大殿49年,早于佛光寺东大殿26年。大殿的开间、进深、梁架、斗拱等仍为唐代原制,甚为可贵。</p> <p class="ql-block">戏台为清代建筑,坐南朝北,亦属重要文物。</p> <p class="ql-block">庙内陈列了一些古建墙体、房梁斗拱模型。</p> <p class="ql-block">广仁王庙现存唐代记事碑二通。一为唐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广仁王龙泉记》,碑文记述邑大夫于公利用邑北龙泉兴修水利,造福于民的事迹。另一通为唐大和六年(公元832年)芮城县令郑泽撰写的《龙泉记》,记述的也是官吏创修龙泉广仁王庙、兴修水利以及当地百姓祈雨的事迹。按碑文所记,广仁王庙是唐初开始祭祀龙王时的最早遗迹,也是现存道庙中最早的祭祀龙王的建筑,对于研究河东农耕文化水利建设以及水神崇拜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芮城城隍庙</b></p><p class="ql-block">芮城城隍庙,位于运城市芮城县黄河西街柳树街财富广场南侧约180米。芮城城隍庙始建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元、明、清皆有重修。</p><p class="ql-block">芮城城隍庙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5000多平方米。建筑大殿为宋代遗构,享亭为元代建筑,其余皆为清代所建。中轴线上有享亭、献殿、大殿、寝殿等主体建筑,两侧配有东西廊房等。</p><p class="ql-block">1982年,芮城城隍庙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开辟为芮城县博物馆所在地。1986年,芮城城隍庙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芮城城隍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芮城三国保:寿圣寺宋塔,广仁王庙唐代木建(全国一共有3.5座唐代木建遗存,三个在山西,分别是五台的南禅寺,佛光寺,芮城的广仁寺,还有半个是河北正定的开元寺钟楼),汇集宋,元,明,清建筑的芮城城隍庙。</p> <p class="ql-block">城隍庙的山门和戏台合二为一,单檐硬山顶,中间为过道,平时作为山门使用,遇有节日,过道上方棚以木板,即成为戏台。</p> <p class="ql-block">享亭,又名看台,元代建筑,是古时庙会时观看戏曲表演所在的建筑。享亭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屋顶布灰筒瓦,梁架为四架椽屋通檐用二柱,建筑形制粗犷而浑厚。柱子粗矮,柱头置圆木大额枋,额枋上施四铺作单抄斗拱,斗拱硕大古朴,构件加工粗糙,具有早期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献殿面宽五间,进深二间,单檐卷棚悬山顶,前檐设插廊,外露明柱,中部明间辟门通向大殿。此殿为明代所增建,民国二十四年重修,主要用于摆放朝奉祭品或上香之用。</p> <p class="ql-block">大殿为庙内主殿,创建于宋大中祥符年间(公元1008-1016),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其屋顶房脊正中的瑞兽和两端的鸱吻均为琉璃制,歇山部分的“二龙戏珠”琉璃山花为明嘉靖三十年立,全国罕见。</p> <p class="ql-block">寝殿建于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面宽五间,进深一间,单檐悬山顶。寝殿内供奉城隍爷和城隍夫人,为城隍爷休息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碑廊陈列有北魏、北周、隋、唐、宋、元至明、清的历代名碑、造像碑、墓志铭等共98通。其中最具价值的为《中条山靖院道堂铭》碑,是唐代的篆字碑,由王彦撰文,元稹书丹,为国家一级文物,是一通书法名碑。</p> <p class="ql-block">风景在路上,沿途经过望河亭。</p><p class="ql-block">大禹治水,名扬千古。</p><p class="ql-block">据传禹在治理黄河时,曾停立于此审望河道山势,指挥疏水东流,故名望河亭。芮城有禹门口村,黄河对岸灵宝境内有禹店村,都是因大禹治水期间宿住或停留而世传的村名。</p> <p class="ql-block">古迹中国之晋东南山西段行程今天结束了,从芮城到三门峡市进入河南,打卡函谷关。</p> <p class="ql-block"><b>函谷关</b></p><p class="ql-block">函谷关,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该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因其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有三座函谷关:秦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汉关,东移至洛阳新安县,西距秦关150公里。魏关,遗址距秦关北5公里处,但在建设三门峡拦洪大坝时已被淹没,不复存在。</p> <p class="ql-block">函谷关是先秦及汉武时期威名赫赫的天下雄关,古时自渭河平原的潼关,沿黄河南岸到今天的河南灵宝的函谷关,有一条15公里长的山裂缝,就是所谓的函谷,穿过函谷,就是秦时的函谷关,关前横亘着百十米宽的弘农河(黄河的一条支流,如今已经变得非常狭窄平静了),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战国时,秦国大军就是从这里东处,一统天下。</p> <p class="ql-block">秦末,刘邦与项羽相约,先攻入咸阳者为君,后者为臣。当项羽在巨鹿与秦军混战之时,刘邦听从谋臣的计议,绕道难攻的函谷关,从武关(秦时,关中平原的四大关隘之一:南关,萧关,大散关,函谷关,号称关中四塞,关中就是居于四关之中意思)入关中,攻入咸阳,迫使子婴投降,当项羽后来赶到函谷关的时候,发现关上已经全部是刘邦的兵,输了和刘邦的赌约,恼羞成怒,攻下函谷关,准备杀掉刘邦,最终在鸿门宴上,刘邦逃过一劫。</p> <p class="ql-block">函谷关还和先秦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圣人老子有关,老子正是在函谷关这里写下了影响中华民族千古的奇书道德经,后骑青牛,出函谷,不知所终。今天,我们穿过函谷关,走在郁郁葱葱函谷古道,与天下雄关的历史文化交流,自豪感爆棚。🤭</p> <p class="ql-block">函关古道</p><p class="ql-block">历史上著名的崤函古道是通往东西两京洛阳与长安的必经之路,函关古道是其中一段。谷深漫长,壁陡峭隘,松柏藏日,幽邃莫测,素有“车不双轨,马不并鞍”之称。</p> <p class="ql-block">函谷关不仅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而且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函谷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桃林塞,后来在秦献公时期设为秦函谷关,汉代时由于汉武帝的决策,函谷关东移至新安县,称为汉函谷关。魏函谷关位于秦函谷关北5公里处,但在三门峡拦洪大坝建设时被淹没。‌函谷关在楚汉相争时期,项羽和刘邦都曾在此展开激战。也是古代思想家老子著述《道德经》的地方,因此也是道家文化的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b>D12、伊川市→驻马店</b></p><p class="ql-block"><b>打卡:嵖岈山</b></p> <p class="ql-block">古迹中国晋东南之行返程途中,路遇驻马店,来嵖岈山打个卡。😄</p> <p class="ql-block"><b>嵖岈山</b></p><p class="ql-block">又名玲珑山、西游仙山、嵖岈山风景区,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嵖岈山系伏牛山东缘余脉,南山、北山、花果山、六峰山相连,秀蜜湖、琵琶湖、百花湖、天磨湖分布其中,有峰、洞、棚、石等各类景点300多处。</p> <p class="ql-block">清代以来,户外高端自由行开拓者,资深玩家乾隆帅哥,曾经三次莅临指导过的地方,顽石奇峰成海的好地方,也是吴承恩帅哥搜集创作西游记素材和民间故事的地方,古迹中国返程途中的风景</p><p class="ql-block">另外,驻马店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是继巴黎公社之后,世界上第二个人民公社诞生的地方,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p><p class="ql-block">1958年4月20号,中国建立的第一个人民公社在嵖岈山成立———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它是继巴黎公社之后全世界第二个人民公社。同年10月13日,毛主席亲自来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视察。</p> <p class="ql-block">双猴望月</p><p class="ql-block">楂呀山著名的一石三景第一景:猴背猴石的双猴望月景观。意为“辈辈封侯”。另两景为天下第一石猴和情人石。</p> <p class="ql-block">蜜蜡峰</p><p class="ql-block">嵖岈山九大名峰之一,独石成峰,古有大量野蜂群聚山崖北侧岩缝中,蜂蜜和蜂蜡顺岩壁流下,故名蜜蜡峰。</p> <p class="ql-block">头道门</p> <p class="ql-block">黑风洞</p><p class="ql-block">嵖岈山九大名洞之一,是典型的花岗岩堆积棚架洞穴景观,出口是中央电视台《西游记》中捉拿黑风怪的外景地。</p> <p class="ql-block">包公庙</p><p class="ql-block">因大殿内供奉清官楷模、宋朝重臣包拯而得名,始建于宋,明清、民国时期均有修复,现为1997年原址修复。</p> <p class="ql-block">五龙宫,因大殿供奉着老龙王和东南西北四龙王而得名“五龙宫”。始建于唐朝,为历代祈求风调雨顺之地,道教活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为了节省体力和时间,我们从五龙宫选择坐魔毯上山。魔毯实际是传送带,坐在上面直接上山,一共两段。🤭</p> <p class="ql-block">到达山顶,首先看到“天下第一石猴”,这是嵖岈山最负盛名的象形石,全世界具有独特性和稀有性。是《西游记》中“猴王出世”的原型,也是96年美猴王一六小龄童祭拜的对象。</p> <p class="ql-block">沿栈道下山,风景这边独好。</p> <p class="ql-block">嵖岈山有许多象形石景观,这里是动物石界,看你能找到几个动物?乌龟石、蜗牛石、仙人指路、大象石、鳄鱼石、蟒蛇石、鲸鱼石..</p> <p class="ql-block">青蛙望天</p><p class="ql-block">蜜蜡山顶较稳定的三角形花岗岩块经风化剥蚀所形成的青蛙望天象形石景观。</p> <p class="ql-block">海狮石</p><p class="ql-block">嵖岈山花岗岩海狮象形石景观。是由花岗岩节理性风化和差异性风化所形成。</p> <p class="ql-block">干孔柏。相传乾隆游嵖岈山时,见百年以上柏树周身均长有无数小孔而命名“千孔柏”。此树龄为1200多年,被列为遂平县古树名木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还有一个西游胜景</p> <p class="ql-block">记录嵖岈山的怪石嶙峋,中原地区奇特的花岗岩地貌。👍</p> <p class="ql-block"><b>D13、驻马店→南京</b></p><p class="ql-block"><b>打卡:滁州凤阳县明皇陵</b></p> <p class="ql-block"><b>明皇陵</b></p><p class="ql-block">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凤阳县城南6公里,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始建,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竣工,是朱元璋父母的陵墓,也是明朝第一座帝陵。明皇陵神道长258米,石像生32对,刻工精细、栩栩如生。皇陵碑通高6.87米,碑文系朱元璋亲撰,叙述自己当皇帝之前艰辛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明皇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其父母而修建。明皇陵主要有皇城、砖城、土城三道城。</p><p class="ql-block">皇城呈正方形,周长420米,面积1.1025万平方米(合16.5亩)。砖城城墙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063米,东西宽约746米,周长3618米,面积约80万平方米(合1200亩)。土城即外城,城墙南北长约3715米,东西宽约3485米,周长14400米,面积约1294万平方米(合1.941万亩)。</p> <p class="ql-block">神道</p><p class="ql-block">全长257米。在神道两旁设立32对石像生。石像生也叫翁仲。这种习俗是从汉朝时开始的,到了唐朝以后更加隆重和盛大。石像生以“是”计量单位,立是多少标志死者的身份都有严格的限制。</p> <p class="ql-block">无字碑位于明皇陵神道南端东侧,形制与大明皇陵碑相同。立无字碑的用意从美学上讲是为了布局对称的需要;从感情上讲,朱元璋认为自己成就的帝业是父母累善积德所致,无上伟大,无法用文字表达;作为农民出身的父母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奇迹大书特书。这种寓意曲达、意味深长的匠心设计,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p> <p class="ql-block">皇陵碑位于明皇陵神道南端西侧,皇陵碑高6.87米,由三块石头组合而成。碑身、碑座、碑帽。碑帽由六条相互交缠,蜿蜒环绕的盘龙组成。碑座是一只赑员,龙的六子,善负重。皇陵碑身正面阴文镌刻朱元璋撰写的碑文。皇帝为没有宝座,没有年号的皇帝亲自写碑文,而且以孝子的身份,世所罕见。为皇陵第五绝。碑文一共1105个字。主要记叙是朱元璋卑微的身世,僧侣生活,戎马生涯,以及夺取大明江山的全过程,阐明兴运昌国的道理,作为子孙后代的训典。</p> <p class="ql-block">孝子皇帝元璋谨述:</p><p class="ql-block">洪武十一年夏四月,命江阴侯吴良督工新造皇堂,予时秉鉴窥形,但见苍颜皓首,忽思往日之艰辛。况皇陵碑记,皆儒臣粉饰之文,恐不足为后世子孙戒,特述艰难,明昌运,俾世代见之,其辞曰:</p><p class="ql-block">昔我父皇,寓居是方,农业艰辛,朝夕彷徨。俄尔天灾流行,眷属罹殃。皇考终于六十有四,皇五十有九而亡。孟兄先死,合家守丧。田主德不我顾,呼叱昂昂,既不与地,邻里惆怅。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黄壤。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莫何肴浆。既葬之后,家道惶惶,仲兄少弱,生计不张,孟嫂携幼,东归故乡。值天无雨,遗蝗腾翔,里人缺食,草木为粮。予亦何有?心惊若狂。乃与兄计,如何是常。兄云去此,各度凶荒。兄为我哭,我为兄伤。皇天白日,泣断心肠。兄弟异路,哀动遥苍。</p><p class="ql-block">汪氏老母,为我筹量,子相送,备醴馨香。空门礼佛,出入僧房。居未两月,寺主封仓。众各为计,云水飘。我何作为,百无所长。依亲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侣影相将。突朝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趋跄。仰穹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使佯。西风鹤唳,俄淅沥以飞霜。身如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沸汤。一浮云乎三载,年方二十而强。时乃长淮盗起,民生攘攘。于是思亲之心昭著,日遥眄乎家邦。已而既归,仍复业于於皇。</p><p class="ql-block">住方三载,而又雄者跳梁。初起汝颖,次及凤阳之南厢。未几陷城,深高城隍。拒守不去,号令彰彰。友人寄书,云及趋降。既忧且惧,无可筹详。傍有觉者,将欲声扬。当此之际,逼迫而无已,试与知者相商。乃告之曰:"果束手以待非,亦奋臂而相戕?"知者为我画计,且祷阴以默相。如其言往,卜去守之何详?神乃阴阴乎有警,其气郁郁乎洋洋。卜逃卜守则不吉,将就凶而不妨。即起趋降而附城,几被无知而创。少顷获释,身体安康。</p><p class="ql-block">从愚朝暮,日日戎行。元兵讨罪,将士汤汤。一攫不得,再攫再骧。移营易垒,旌旗相望。已而解去,弃戈与枪。予脱旅队,驭马控缰。出游南土,气舒而光。倡农夫以入伍,事业是匡。不逾月而众集,赤帜蔽野而盈冈。率度清流,戍守滁阳。</p><p class="ql-block">思亲询旧,终日慨慷。知仲姊已逝,独存驸马与甥双。驸马引儿来我栖,外甥见舅如见娘。此时孟嫂亦有知,携儿挈女皆从傍。次兄已殁又数载,独遗寡妇野持筐。因兵南北,生计忙忙。一时会聚如再生,牵衣诉昔以难当。于是家有眷属,外练兵钢。群雄并驱,饮食不逞。</p><p class="ql-block">暂戍和州,东渡大江。首抚姑孰,礼仪是尚。遂定建业,四守关防。砺兵秣马,静看颉顽。群雄自为乎声教,戈矛天下铿锵。元纲不振乎彼世祖之法,豪杰何有乎仁良。予乃张皇六师,飞旗角亢。勇者效力,智者赞襄。亲征荆楚,将平湖湘。三苗尽服,广海入疆。命大将军东平乎吴越齐鲁,耀乎旌幢;西有乎伊洛烯函,地险河湟。入胡都而市不易肆,虎臣露锋刃而灿若星芒。已而长驱乎井陉,河山之内外民庶咸仰。关中即定,市巷笙簧。玄菟乐浪以归版籍,南藩十有三国而来王。</p><p class="ql-block">倚金陵而定鼎,托虎踞而仪凤凰。天堑星高而月辉沧海,钟山镇岳而峦接乎银潢。欲厚陵之微葬,卜者乃曰不可,而地且臧。于是祀事之礼已定,每精洁乎热尝。惟劬劳罔极之恩难报,勒石铭于皇堂。世世承运而务德,必彷佛于殷商。泪笔以述难,谕嗣以抚昌。稽首再拜,愿时时而来飨。洪武十一年,岁次戊午,七月吉日建。</p> <p class="ql-block">东庑西庑</p><p class="ql-block">东庑、西庑位于享殿外东西两侧,均面阔十一间,单檐黄瓦的建筑,是明皇陵的重要附属建筑。每遇大小祭祀,西庑内亦按规制陈设相关祭品,由祠祭署官或皇陵卫指挥分献行礼。</p> <p class="ql-block">龙泉井是作为守陵人的生活饮用水,井栏是汉白玉质地,产于凤阳本地。井口边的深凹位置是常年拉绳提水所造成的。水井位于金水河旁,而井水的水位比金水河水位高,有种“井水不犯河水之感”。</p> <p class="ql-block">皇陵陵墓</p><p class="ql-block">皇陵陵丘位于正殿南240米,其状为一个长圆形土丘,东西长60米,南北长40米,高约10余米。明嘉靖十年命名为“翌圣山”。建国后,其上栽的侧柏已经成林。1983年春,县文物管理所于墓道两侧栽植侧柏280株,均已成活。朱元璋称帝后对陵寝制度做了重大改革。他将地上的封土堆由以前的覆斗式方形改为圆形或长圆形,又取消寝宫,并扩大了祭殿建筑。</p> <p class="ql-block">山西村村有古庙,处处是古建,13天的寻古之旅,让我们流连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仿佛穿越在五代岁月中。探古寻古的一路,眼睛一直被惊艳、震感着,看到的很多古迹,尤其是年代久远的,被后代人不断维护修缮,得以让我们今天能够欣赏到先人们智慧和巧夺天工的技艺。</p><p class="ql-block">山西旅游,学的是历史文化背景,看的是千年来蕴藏的浓厚文化底蕴,踏入古建筑,看尽朝代更迭,每一个景点,都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用眼看,用心看,令人震撼,更令人难忘。</p> <p class="ql-block">由于对历史知识的有限记忆,更苦于对古建筑知识的不懂,看古迹谈文物,我们懂的真很少,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文物古迹的热爱。看不完也看不够,这个夏天,在山西看古论古,不一样的惊喜,不一样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山西,读历史,一座座历史文物遗存向我们诉说着五千年中国灿烂文明历史的发展变化,收获满满,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旅途有限,回忆无限。查资料,写美篇,把这份感动、这份记忆留给明天。</p><p class="ql-block">记录一段旅途!✍</p><p class="ql-block">留下一篇回忆!✊</p><p class="ql-block">分享一份快乐!🤓</p><p class="ql-block">谢谢围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