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组荷片,是本月我们老年大学摄影班开学时,授课的祁宝龙老师展示他今年拍的作品。祁老师是著名的军事摄影家,是曾参加过中印、中苏、中越自卫反击战的新华社战地记者中,唯一还健在的老摄影家,新华社曾为他当年在中越自卫反击中拍的作品,开学术研讨会,这在之前是无先例的。</p><p class="ql-block"> 花卉摄影,算是他的业余爱好,也是我们老年影友喜欢他讲课的内容之一,特别喜欢听他讲现场的直观感觉,而不是高深的理论,正如拍大上海的中摄协副主席雍和说的“不在于拍什么和怎么拍,而在于你看到什么”,祁老师就是这样,诠释他看到被拍对象的什么而吸引他去表达。他不是去诠释作品怎么好,因为好的艺术作品,是不需要过多语言、文字去说明的。祁老师的风格是真正的直接摄影,纯摄影,是一种质朴的、诚实的美,是让观者身临其境、陶醉其中的美。祁老师的作品有多好,作为一个爱好者,说不出门道,但有一种舒适的直观感觉,令我心驰神往。</p><p class="ql-block"> 祁老师使用的器材,还是早期上市的尼康D300s和18—200镜头。新华社慰问他时,开条让他到器材库领一台刚上市的尼康顶级相机,他说:“老相机用熟了,不用换了”。</p><p class="ql-block"> 上述 一孔之见,现推荐大家鉴赏吧。</p> <p class="ql-block">这些有朦胧美的画面,是祁老师用颜色在UV镜上涂抹形成的。</p> <p class="ql-block">下面这几张挂满雨珠的片子,是祁老师在 7月 30日那场大雨中拍的,那天我也在场,可祁老师展示的这些片子,我都看见了,但有的就没拍,像下面这张,祁老师说“大雨中的荷花千姿百态,这是在大雨中绽放的、生机勃勃的生命之花…”,祁老师就这张片子,联想到过去他当评委时,就如何评价作品问题引发的思考。这张片子,我当时认为它快谢了,不好看,就没拍,走过、路过、看过,而错过了。我的思维、认识,是看重外表美,而祁老师则看重内在美,心灵美,这就是老摄影家的眼光和格局。</p> <p class="ql-block"> 祁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他拍的荷花作品后,又展示了一些人物摄影,他特别提到那天在大雨中拍荷之前先拍我,他说,这是他这次拍摄的得意之作。从我在瓢泼大雨中架相机,到拍摄、录视频,都拍下来了,出于纪实摄影师的职业自觉,他饱含深情地诠释这组作品,他说:“这画面里的人物,若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算不了什么,而对于一个 80多岁的老人来说,意义非凡,他体现摄影人的精神——摄影人之魂,精神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祁老师说,拍这张片子,是基于一个老玩童的好奇心去拍它,觉得它像条虫,怪怪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