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北海公园,我们从少年到青年,中年,老年,几十年的光景里无数次地走进你。我们曾举着少先队队旗,荡起双桨怡情在太液池的碧波中;我们曾围坐在濠濮涧的画廊里畅谈着青春和理想;我们曾牵着孩子的手在五龙亭畔迎着朝阳追逐着春风;多少次我们和老伴老友徜徉在白塔下,陶醉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中。北海公园你给了我们多少欢乐,多少幸福,多少甜蜜。</p><p class="ql-block"> 2024年秋日已近耄耋之年的我,再次走进你,我要逐一观赏园中主要景点,欣赏你的美轮美奂的宫廷建筑,品味你迷人的皇家园林景色,踏寻你历史的足迹,用镜头把这一切留住,供不时的欣赏与回忆。</p> <p class="ql-block">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城的中心,占地面积68.2万平方米,其中水面为38.9万平方米。在辽代称为"瑶屿",始建于公元166年(金大定六年),原为辽、金、元、明、清五个封建朝代的帝王及皇室成员游幸驻跸、处理政务及祭祀的御用宫室,是现存世界上建园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皇城御苑。</p> <p class="ql-block">碧鲜亭</p> <p class="ql-block">记住碧鲜亭是因为就在9月3日,我们女二中64届高中毕业的同班同学在此相聚,庆祝高中毕业60周年。</p> <p class="ql-block">静心斋原名镜清斋。在北海北岸,西邻天王殿。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建,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是皇太子的书斋,它以叠石为主景,周围配以各种建筑,亭榭楼阁,小桥流水,叠石岩洞,幽雅宁静,布局巧妙,体现了我国北方庭院园林艺术的精华,是一座建筑别致、风格独特的“园中之园”</p> <p class="ql-block">镜清斋</p><p class="ql-block">静心斋主体建筑。面阔五间,前廊后轩,以池水为主体进行布局,四周抄手游廊环抱方池。此殿端庄素雅,乾隆以“临池构屋如临镜”来描述。殿外有“镜清斋”三字隶书匾额,门柱两侧楹联为“凭观吾有术,妙理契无为”。</p> <p class="ql-block">沁泉廊</p> <p class="ql-block">抱素书屋</p><p class="ql-block">曾是清代皇帝的读书之所。“抱素”援引《汉书·礼乐志》:“易乱除邪,革正异俗,兆民反本,抱素怀朴。”表现百姓在国家安定兴盛时,保持纯朴本质而安居乐业的景况。</p> <p class="ql-block">抱素书屋院内小荷塘</p> <p class="ql-block">韵琴斋</p><p class="ql-block">听琴处。“韵琴”并非单指寻常琴声,亦指院中泉落之声似琴声。琴声和谐象征政治昌明四时有序,实现对圣王之志的隐喻。</p> <p class="ql-block">焙茶坞</p><p class="ql-block">乾隆用于品茗休憩的江南风格茶室。焙茶是制作茶叶的一道工序,匾额上“焙茶”二字是对江南茶农辛苦劳作的潜在提示。</p> <p class="ql-block">罨画轩</p><p class="ql-block">是静心斋内最佳观景位置。“罨画”意为色彩鲜明的彩画,门柱两侧楹联为“花香鸟语无边乐,水色山光取次拈”。乾隆皇帝诗中称:“来凭罨画窗,读画隔岸对”,是说这里既可以欣赏如画的美景,又形成一种“看者原为画里人”的审美趣味。</p> <p class="ql-block">小玉带桥</p><p class="ql-block">汉白玉单孔石拱桥,桥长7.8米,宽2.65米,桥头两头共有四尊石山兽镇守</p> <p class="ql-block">枕峦亭</p> <p class="ql-block">园内秋韵</p> <p class="ql-block">叠翠楼</p> <p class="ql-block">园中东面彩色爬山廊,也称读画廊</p> <p class="ql-block">园西彩色爬山廊</p> <p class="ql-block">西天梵境</p><p class="ql-block">西天梵境原为明代西天禅林喇嘛庙,清代于1759年重修,并向西扩展;1981年修缮完毕。</p><p class="ql-block">西天梵境又称大西天,东临静心斋,西与大圆镜智宝殿相依,南与琼华岛隔海贯成一线,是北海公园最负盛名的景区之一。西天梵境前有四柱七楼琉璃牌楼一座,正面石匾书“华藏界”,背面书“须弥春”。三座券门组成山门,山门楼式为彩色琉璃仿木结构。过山门进院中,东为钟楼、西为鼓楼,钟鼓楼南南各有旗杆高耸,北各有石经幢矗立,左经幢刻有《金刚经》,右经幢刻有《药师经》。院内正中为天王殿。穿过天王殿,中院正中为气势雄伟的大慈真如宝殿,大殿为棕褐色。整体建筑的木结构全部采用金丝楠木制作,是中国现存明代建筑中的精品。殿内供奉三世佛和十八罗汉塑像。中院东西各有配殿。由大慈真如宝殿后拾阶而上,为西天梵境后院。后院门匾额为“华严清界",穿过此门门可见七佛塔亭,亭内竖八角石塔,塔上镶刻七世佛阴纹像和乾隆皇帝御题《七佛塔碑碑记》。</p><p class="ql-block">塔亭后有一座高大精美的建筑“琉璃阁”,阁阁的外壁嵌五彩琉璃花饰与佛像。</p> <p class="ql-block">山门</p> <p class="ql-block">钟楼</p> <p class="ql-block">鼓楼</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面南供奉</p><p class="ql-block">弥陀佛</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面北供奉</p><p class="ql-block">韦驮</p> <p class="ql-block">西方广目天王(左)</p><p class="ql-block">北方多闻天王(右)</p> <p class="ql-block">东方持国天王(左)</p><p class="ql-block">南方增长天王(右)</p> <p class="ql-block">华藏恒春</p> <p class="ql-block">大慈真如宝殿</p><p class="ql-block">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五楹,重檐庑殿殿顶,整体建筑的木结构全部采用金丝楠木木制作,是中国现存明代建筑中的精品。殿内内供奉三世佛和十八罗汉塑像。2008年根据清皇室档案记载复原殿内七层八方铜塔两座,塔高6.59米,塔身镶有铜胎无量寿佛七百一十二尊。</p> <p class="ql-block">御路团龙图</p> <p class="ql-block">九龙壁</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是一座仿木结构彩色琉璃砖影壁,也是中国三大九龙壁中唯一一处双面九龙壁。</p><p class="ql-block">九龙壁为双面影壁,琉璃须弥座,用424块彩色琉璃砖砌成,长27米,高5米,厚1.2米。庑殿式壁顶,黄瓦绿剪边。全壁上下、前后、左右共有635条龙。九龙壁无论是在龙的造型、色彩以及整体的节奏与韵律方面都达到较为精湛的程度,是中国较为重要、宝贵的艺术品之一,对研究清代皇家建筑有着较为重要的价值。</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包含九龙壁在内的北海及团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九龙壁高5米,厚1.2米,长27米,由424块彩色琉璃砖砌成。壁面前后各有九条龙浮雕,色分五彩,壁面以蓝色调为底,烧制祥云纹样作为背景。九条龙形态各异,腾舞于长空、云、海、山崖之间。飞腾戏珠于波涛云际之中。东壁面上半部分为旭日东升,流云图案,下本部分为江崖海水;西壁面上半部分为明月当空,流云纹样,下半部分为江崖海水。顶部为庑殿式。正脊前后各有9条龙,正脊两侧有两只鸱吻,鸱吻身上前后也各有一条龙,正脊上共有20条龙。四条垂脊,左右各有一条龙。顶部的每个筒瓦里各有一条龙的纹样,每个滴漏里面同样也各有一条龙的图案,在每个斗拱的间隔中的垫板层上还雕刻有龙纹样,南北两面共有82条龙。九龙壁中总共含有635条龙。九龙壁的下部为须弥座,由上枋、上枭、束腰、下枭、下枋、圭脚所组成。底座为青白玉石台基,上有绿琉璃瓦须弥座。</p> <p class="ql-block">快雪堂</p><p class="ql-block">快雪堂为三进院落,分别为澄观堂、浴兰轩、快雪堂,院内四周由彩绘游廊连接。其中,澄观堂、浴兰轩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是皇帝的行宫。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乾隆皇帝为收藏48方书法石刻,特增建快雪堂院落,</p><p class="ql-block">1923年,为纪念讨袁护国运动的著名将领蔡锷(字松坡)将军,经黎元洪批准,将快雪堂三进院落拨作"松坡图书馆"第一馆,梁启超出任馆长,第一馆专藏中文书籍(石虎胡同成立第二馆藏外文书籍)。松坡图书馆内,澄观堂为阅览室,浴兰轩为藏书室,快雪堂辟为"蔡公祠"。1929年初梁启超病故,因经费不足,松坡图书馆两馆合并,1949年5月又与北平图书馆合并,图书馆继续开放几年后关闭。1987年快雪堂三进院落交还北海公园。经修缮后,改为"快雪堂书法石刻博物馆"面向游人开放。</p> <p class="ql-block">快雪堂</p> <p class="ql-block">铁影壁</p><p class="ql-block">元代遗物,壁呈棕褐色,由中性火山块砾岩雕成,因颜色和质地似铁,故称铁影壁。壁高1.89米,长3.56米,两面浅雕云纹异兽,刻工古朴浑厚。铁影壁原是建德门(今德胜门)内一古庙前的照壁。明初,此壁被移到德胜门内护国德胜庵前(今铁影壁胡同内)。1947年,壁身移至北海公园,1986年,北海公园从铁影壁胡同找回基座,终使这一文物得以完整复原。</p> <p class="ql-block">五龙亭</p><p class="ql-block">五龙亭建于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中为龙泽亭,西为涌瑞亭、浮翠亭,东为澄祥亭、滋香亭。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木制弧形桥改为石桥,并安装了青石栏板、柱子。这里原是帝后及近臣垂钓赏月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阐福寺</p><p class="ql-block">阐福寺位于北海公园西北角,原为明代"太素殿"旧址。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谕旨改为佛殿,仿照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的规模,新建殿宇房屋,定名"阐福寺",成为清代皇室进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寺内建筑有钟楼、鼓楼、天王殿、大佛殿(已无存)等。大佛殿外观高大雄伟,殿内供奉千手干眼佛,佛身用整株金丝楠木雕刻,镶嵌着无数珍宝。</p> <p class="ql-block">阐福寺</p> <p class="ql-block">钟楼</p> <p class="ql-block">鼓楼</p> <p class="ql-block">大佛殿遗址</p><p class="ql-block">大佛殿遗址阐福寺建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大佛殿是阐福寺主建筑,重宇三层,上层恭悬御书额日“大雄宝殿”,中日“极乐世界”,下日“福田花雨”。 大佛殿内供奉的大白伞盖佛母立像,是用金丝楠木树干雕刻而成,全身嵌满无数珠宝,千手千眼千面,手持几十米长的大白伞盖。1919年,大佛殿及后殿及八方亭均被大火焚毁。</p> <p class="ql-block">小西天</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建成于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是清乾隆皇帝为母亲孝圣皇太后祝寿祈福而建的。主建筑为极乐世界殿,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其横梁跨度13.5米,是中国最大的方亭式宫殿建筑,殿四面窗扉、楠扇细镂花纹,殿内高处悬挂金匾,上书"极乐世界"为乾隆御笔。上方为金光灿灿的八角穹窿团龙藻井,十分庄严。殿四面环水,有桥可通,东西南北各有琉璃牌楼一座,四角各有一座小方亭,正南面有一道月牙河,上架一座雕栏石桥,整体建筑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殿内原有南海普陀泥塑一座,山上布有二百二十六尊罗汉佛像,山下绘满海水,以象征佛界普陀胜境,故有"罗汉山"和"海岛"之称。</p> <p class="ql-block">极乐世界殿</p> <p class="ql-block">以上各景点位于太液池北岸,是北海公园北部风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