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19日我们到南阳,冒雨参观了卧龙岗。南阳卧龙岗位于市区西南4公里,是伏牛山余脉紫山向南延伸的一道岗丘,因山峦起伏,曲折回旋,至此岗地势隆起(古时曾称隆中),截然而住,形似巨龙,所以称为卧龙岗。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于南阳”10年的旧址,也因刘备等人“三顾茅庐”“草庐对策”而闻名。以岗为号,时人称孔明为卧龙。</p> <p class="ql-block"> 1985年我曾来过一次,直接到武侯祠进大门。如今大扩展了好几倍,刚下公交车就是大广场,巨大的牌坊矗立眼前。又走几百米(好在不需要景交车)才到大门楼,河南全景点60岁以上免费。</p> 进门后为山水小桥广场,走台阶步道,才到一个大牌坊(初建于明代,现为1992年美籍华人赵连仁先生捐资15万元修建,恢复原貌),上书<font color="#ed2308">“千古人龙”“功盖三分延汉祚,名垂千古仰威仪”。</font> 穿过三顾坊,第二道牌坊为清道光年间建<font color="#ed2308">“汉昭烈皇帝三顾处”</font>,走过仙人桥,这条甬道直通山门武侯祠。 武侯祠正门,简朴端庄,三个门洞,正中券门额上石匾镌刻的“武侯祠”三个大字,系郭沫着先生所题。 武侯祠坐西向东偏南方,北靠紫山、东部为卧龙岗延伸的高台环抱,西枕卧龙岗脊,占地面积为15.3万平方米,现存267间殿堂房舍。建筑布局集中方正严谨,殿堂亭台雄严壮观,主要建筑石坊、仙人桥、山门、大拜殿、茅庐、宁远楼依次坐落在中轴线上,与两侧的碑廊、古柏亭、野云庵、老龙洞、伴月台、躬耕亭等形成两进四合院落。 与之并行的北院为三顾祠,南侧为刚开发的诸葛草庐大院及文化娱乐商铺场景。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赞卧龙岗<font color="#ed2308">“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font> <p class="ql-block"> 过了山门,即进入武侯祠的第一进院落,庭院宽敞,古柏蔽日,青砖墁地,古朴自然。一边是卧龙潭和诸葛井,景色秀丽。院中甬道上第三道牌坊<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代遗才”</span>为清康熙二年(1663年)南阳知府王维新所建。石坊与大拜殿相对应。这里是赞扬诸墓亮的才能和品德为夏商周三代后第一贤人,后人用<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来颂扬诸葛亮,</span>也说可与三代的贤人伊尹、吕尚、傅说等相比。</p> 首先来到大拜殿,这是武侯祠前部的主体建筑,又称诸葛亮殿。由拜殿和大殿两部分组成,平面呈正方形,面阔五间,长15.8米,高8米。拜殿为卷棚式建筑,大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中塑武侯诸葛亮坐像,初塑于元大德二年,1980年重塑,并在两侧增设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塑像。殿前悬挂匾联十余幅,两壁嵌有众多石刻和歌咏碑。庭前有古柏、古楸各一棵。 殿内知名对联<font color="#ed2308">“心在朝廷原无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南阳襄阳”</font>,为南阳五任知府顾嘉衡所提。因为南阳和襄阳两地为争诸葛亮躬耕隐居地,官司打到朝廷,朝廷让南阳知府处理,顾嘉衡为平息双方论战,写下这副对联。据导游说,因顾嘉衡既是南阳知府,又是襄阳人,所以两不得罪才写下这幅对联。实际据考证顾嘉衡是宜昌人,祖籍江苏昆山人。有人说他不辨是非,实则顾嘉衡很有学问,他认为最早的诸葛草庐应在南阳。 <p class="ql-block"> 上下两图为美友图。</p> 后面诸葛草庐是后人在诸葛亮故宅基址上新建的一座纪念智圣诸葛亮躬耕南阳的八角尖顶茅亭,最早建于晋朝,后经历代重修,现为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形成的标志性建筑。 位于大殿南侧的半月台传说是诸葛亮观星象、习天文的地方,上为观星台,下为老龙洞,原来供奉天地水三元神,里面藏着巨龙。<font color="#ed2308">“半月台”</font>三个字是清代咸丰五年(1855 年)南阳知府顾嘉蘅书写。半月台下有一副楹联:<font color="#ed2308">“自来宇宙垂名布衣有几,能使山川生色陋室何妨”</font>。为清光绪14年(1888年)朱家驹撰写。 宁远楼是武侯祠后部的主体建筑,也是祠内最高建筑物,是为纪念诸葛亮读书学习藏书之地。初建于明代弘治年间。 位于大殿北侧的岳飞手书《出师表》碑廊,公元1138年8月14日,抗金北上的岳飞,夜宿武候祠,他看到了诸葛亮的奏疏《出师表》后,激动不已,挥泪走笔,写下了前后《出师表》。此碑也被誉为“三绝碑”,即:文章绝、书法绝、刻工绝。 <p class="ql-block"> 古柏亭 野云庵 上下两图为网图</p> 穿过北侧院墙进入三顾祠是刘备三顾诸葛亮处,体会<font color="#ed2308">“刘备三顾茅庐为兴汉,诸葛亮鞠躬尽瘁话三分”</font>。以及纪念关羽张飞事迹的关张殿,匾额“目无魏吴”醒目霸气。 因刚去过襄阳古隆中,对比两处景观,尽管卧龙岗近年开发力度很大,原景点中轴对称集中,前广场景观拓展漂亮,但毕竟已被市区包围,整体环境还是没有襄阳古隆中群山环抱,地理位置更优越,场景布局更清幽,更符合躬耕隐居的事实。 关张殿 但根据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南阳”三国时诸葛亮应该是在南阳此山躬耕陇亩,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提出“草庐对策”后离开此地。据明清南阳府志记载,魏晋时期,其故将黄权曾率族人在南阳卧龙岗建庵祭祀,时称“诸葛庵”。 历经朝代更迭,战火焚毁,再建再修。直至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知府罗景主持重修武侯祠,复建了“卧龙岗十景”。乾隆年间,出现了<font color="#ed2308">“漫道锦官祠宇好,龙岗今日更馨香”</font>的盛况。解放后,政府不断维修,特别是2022年10月1日再次扩展开园后,形成如今的卧龙岗文化园。 <p class="ql-block"> 三顾祠对联<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span></p> <p class="ql-block"> 后来为何又有襄阳古隆中武侯祠?只因晋习凿齿一句<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诸葛亮乃南阳邓州人,今襄阳城西二十里”</span>从此南阳襄阳为争诸葛亮躬耕地争论不休。实际诸葛亮“躬耕南阳”的地点在哪里?不论南阳还是襄阳,现今的地点都不一定准确,因为不论是建筑还是书籍记载都是诸葛亮100年后的事。</p> <p class="ql-block"> 出三顾祠大门往南走,上山,为新修的诸葛草庐大院,有卧室、会客厅、车棚以及诸葛亮雕像、商铺等文化活动场景。</p> <p class="ql-block"> 诸葛亮跟随叔父从山东琅琊老家避难来到南阳,首先应在南阳府附近落脚,只是后来打仗打到南阳,是否又避居深山,到仍属于南阳下辖邓县的一个叫襄阳的地方,但具体在哪里?作为祭祀的地点武侯祠,两地都有理有据真实可信,但作为诸葛草庐的具体真实地点,大的方位都有可能,但具体地点都不一定准确。</p> 从晋代开始,朝代更迭,历代重修,如今全国各地武侯祠有10余处。看到这些古老的建筑和文物,能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对诸葛亮这位智者和忠臣的敬仰之情,以及文化传承的力量。不论是哪里,既然诸葛亮名垂千古,他就应该受到全天下人的敬仰,南阳襄阳受天下所有,没必要为他躬耕地是在南阳还是襄阳继续纷争了,我们应该学习弘扬诸葛亮<font color="#ed2308">“忠贞廉洁,勤劳敬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font>的精神。共同为新时代国家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p class="ql-block"> 岁月更迭,人事沧桑,文化传承,精神永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