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次中秋来北京终于预约上国家博物馆啦!</p><p class="ql-block"> 中国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China),简称国博,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它是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中华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负有留存民族集体记忆、传承国家文化基因、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使命,也是国家文化客厅。</p> <p class="ql-block"> 参观前最好先作攻略,因为这里太大了。否则会象我一样盲目地去参观,错过了好多中学课本里的镇馆之宝。博物馆展厅共五层,负一楼是古代中国,好多国宝都在这,而我直接从一楼到四楼参观,时间还不够用,最终错过三楼和负一楼的展品。尽管这样,我还是很开心,因为这里的东西太精美、太震撼人心了,什么都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 一楼大厅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成就展!</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可以详细了解我们国家对南极和北极考察的全过程,有图片、有介绍、有模型、还有影像,让人真真切切感受到冰天雪地里的拼搏。</p> <p class="ql-block"> 我国极地追梦源于1957年地理学家竺可桢等科学家的建议。</p> <p class="ql-block"> 成立海洋局的相关资料!</p> <p class="ql-block"> 在独立组队开始考察前,我们的队员先去参加其他国家队的南极考察。1981年董兆乾和张青松是我国第一批登上南极洲的科考队员。</p> <p class="ql-block"> 1984年,中国首次组队开展南极科学考察,标志着中国极地考察的开始。</p><p class="ql-block"> 1985年2月20日,在南极乔治王岛上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p><p class="ql-block"> 1989年2月26日,又在东南极大陆成功建成第二个常年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中山站。</p> <p class="ql-block"> 中国极地考察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并涉及南极洲和北冰洋的考察活动。</p><p class="ql-block"> 起步阶段(1984-1990年):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科学考察站,并开展极地气象学、地质与地球物理学、海洋学、生物学等多学科考察和研究工作。</p><p class="ql-block"> 发展阶段(1990-1995年):这一时期,中国初步形成了以两站一船(中国极地考察船)为科学考察的后勤保障和以中国极地研究所为主干的全国多个极地研究室为实体的科研格局。制定了“中国南极科学研究‘八五’计划”的重大攻关项目,突出了多个科研课题。</p><p class="ql-block"> 扩展阶段(1995年后):中国不仅继续加强南极的科学考察和研究,还扩展到北冰洋的考察。自1999年起,中国依托“雪龙”号执行了首次大规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并陆续开展了多次北冰洋科学考察。</p> <p class="ql-block"> 建立了陆-海-空-天全方位考察体系的观(监)测网!</p> <p class="ql-block"> 中国科考队员在南极秦岭站的越冬住宿舱!</p> <p class="ql-block"> 南极全图,建在南极的观测站都在这里了。</p> <p class="ql-block"> 南极科考路线!</p> <p class="ql-block"> 这是建立秦岭站的补给点利特尔顿!参观时遇到一单位搞团建的参观团,他们讲解的很详细,还有一位参与了补给船运送物资,给现身说法讲述了当时的情景,听得我都不愿意离开,就一直跟着他们参观完全程,还看了一场影像,来加深对极地科考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 北极全景图和我们的考察站!</p> <p class="ql-block"> 通过这一系列的考察活动,我国不仅积累了极地考察的经验,还培养了一批极地科学研究与后勤支援的技术人才,提升了在国际极地事务中的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 我很欣慰能够看到这样一次展览,刷新了我的认知,让我真切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为我的祖国骄傲自豪。</p> <p class="ql-block"> 我进入二楼的第一个展厅,是朱炳仁老师的熔铸古今铜艺术展。</p> <p class="ql-block"> 铜,是最早被人类所认识和使用的金属之一。经过数千年的淬火锻造,以青铜为代表的铜器采治和铸造技术早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象征之一。杭州铜雕作为青铜铸造技艺的延续,随着历史变迁、时代变革,在一代代匠心传承与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2008年,杭州铜雕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p> <p class="ql-block"> 朱炳仁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我国着名的铜雕工艺美术大师、“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祖籍浙江绍兴,幼年随父迁居杭州,在父亲的教导下承继祖业,倾心钻研铜雕技艺。他以传统铸铜、刻铜、锻铜技艺为根基,师古而不泥古,在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铜艺的同时,于机缘巧合间开创“熔铜”新工艺,以“似与非似”的挥洒写意,将自由流动的铜汁彻底从模具中解放,熔铸出刚柔极劲、妙趣横生的大千世界。在朱炳仁等艺术家的创新引领下,杭州铜雕逐渐形成了镂雕、蚀刻、叠镶、庚彩、熔铸、紫金刻、多材质、氧化着色八大工艺,呈现出三色为本、彩画相间、书艺结合、坚固防腐等鲜明特征。</p> <p class="ql-block"> 看着这些现代精美的作品你能想象出是铜做的吗?反正我是想象不到的。</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组“古法新意”作品!</p> <p class="ql-block"> “铜为物之至精,不为燥湿寒暑变其节,不为风雨暴露改其形”。金属铜及其合金因其优良特性在中华文明行进中扮演重要角色,形成了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铜文化体系,铜雕技艺也在青铜时代拥有了非凡的文化张力,得到繁荣发展。中国传统的铜雕技艺包括铸铜、锻铜、刻铜等,其中铸铜工艺历史悠久,技术成熟,是中国传统冶金工艺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铜时代虽然早已成为历史,但其艺术的生命活力依旧跃动于民族血脉之中。</p> <p class="ql-block"> 青铜文化!</p> <p class="ql-block"> 现代工艺!</p> <p class="ql-block"> 如今,传统铸铜工艺依然在为现代铜器铸造提供富有价值的技术支持,传统器型在现代社会的再现,是中国古代铜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焕活。</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组“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这是匠心铜运!</p> <p class="ql-block"> 铜建筑是指全部或部分结构由铜构件承担的建筑,使“铜”跳脱出器物的思维限制,从“小器”变“大作”,以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理念组成和谐的建筑风貌。当代铜建筑的设计与建造是传统铜雕工艺与21世纪新工艺融合的结晶,是多种工艺综合运用的集中体现,在铜建筑中采用铸、锻、轧、刻、镶、镂、冲、鎏金、点蓝、氧化等十余种工艺。杭州灵隐铜殿、雷峰塔、桂林铜塔、峨眉山金顶铜殿、上海静安寺等一大批铜建筑的落成,是古意与新颜的巧妙结合,承载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神韵,展现了具有民族风格的造物文化,也为当代铜雕技艺发展开拓了新的实践领域。</p> <p class="ql-block"> 旌旗如山气如云!</p> <p class="ql-block"> 以下是一组以铜写意,观者步人其中,可以多角度欣赏熔铜不竭的生命力与文化张力,与铜同声共振。</p> <p class="ql-block"> 熔铜艺术源于朱师仁在江苏常州天宁宝塔获得的灵感,将新元素融于非遗技艺,从工艺上看,其精髓在于“无模可控”。“无模”即铜液自然流消而解形,“可控”则是将铜液在艺术家掌控中熔意,通过铜及其合金的配比,改变如温度、助熔剂、凝结温差等熔铸条件,再将形成的不同铜体进行组合、焊接、氧化等构成熔铜体,“一汪金水,终成图画”。熔铜和熔铜雕塑作为创新的铜雕技艺门类,将具体意象融于抽象形态中,极大地扩充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p> <p class="ql-block"> 这组是雕铜技巧的熟练运用。</p> <p class="ql-block"> 千浪卷雪!</p> <p class="ql-block"> 繁花似锦!</p> <p class="ql-block"> 松鹿千秋!</p> <p class="ql-block"> 连年如意!</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组“意出新裁”作品!</p> <p class="ql-block"> 工艺美术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文化自觉与自信的重要途径。朱炳仁用饱含“匠心”的创作表现生活之美,河流、山林、鸟兽•••••皆可由铜而化,随心随形,造物无穷。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黄河浪》、创新形式的熔铜水墨、写意与诗化的熔铜壁画《人民江山》、师法于古又走向世界的国礼系列、心怀家国的大运河主题创作、承祖而不承宗的父子“对谈”系列…•••皆是革新传统、顺应时代的创作,既符合当下人民的生活审美价值趋向和生活需求,又不断挖掘出“非选”背后蕴藏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时俱进,为新时代所认可和服务。</p> <p class="ql-block"> 黄河奔腾!</p> <p class="ql-block"> 千里江山!</p> <p class="ql-block"> 国鹿与燃烧的向日葵🌻!</p> <p class="ql-block"> 国鹿!</p> <p class="ql-block"> 延安宝塔山!</p> <p class="ql-block"> 五牛积福!</p> <p class="ql-block"> 鹰🦅击长空!</p> <p class="ql-block"> 八骏奔腾!</p> <p class="ql-block"> 春和清妍!</p> <p class="ql-block"> 重生!</p> <p class="ql-block"> 图腾!</p> <p class="ql-block"> 万泉归海!</p> <p class="ql-block"> 稻可稻,非常稻。</p> <p class="ql-block"> 二楼第二个展厅,展出的是岐阳王李文忠家族文物展。</p> <p class="ql-block"> 李文忠生平介绍!“岐阳世家”由其肇始,开启了历经明清两朝之家族历史序幕。</p> <p class="ql-block"> 岐阳世家明代加官封爵表</p> <p class="ql-block"> 族谱作为一个家族历史的物质载体,先祖容像、族谱手书、家藏文物,承载着家族的记忆和荣光,是后代追思先贤、承继祖德的重要对象。</p><p class="ql-block">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完整的岐阳世家家族文物,包括御赐墨敕、御用制品、历代祖先肖像、行像、家族藏品、手书、族谱等共计56件套。</p> <p class="ql-block">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个人与国家之间的桥梁,优良的家教、家风、家传,既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盛不衰的文化内核。中华民族对优秀先祖遗训,始终抱有强烈的尊崇与传承意识,常怀报本反始之心,深知“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之理。在历代中国人的守望相传下,中华文明得以续千年而历久弥新。</p> <p class="ql-block"> 李文忠遗物— 犀牛皮甲</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明代的封爵制度 !</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游览,我们既全面了解岐阳世家家族的历史,也感受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内在推动力,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笃行不怠、矢志不渝,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p> <p class="ql-block"> 二楼第三个展厅是河北曲阳石雕艺术展!</p><p class="ql-block"> 曲阳石雕,河北省曲阳县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曲阳石雕自西汉始,曲阳石工即用大理石雕刻碑碣等物。曲阳石雕材质有大理石、玉石到木质、象牙、青铜、不锈钢等,其雕刻技艺有圆雕、透雕、镂雕、浮雕等造型门类,技法不一而足。曲阳石雕题材广泛,主要有现代人物雕像、园林雕塑和家庭装饰等。</p> <p class="ql-block"> 曲阳出土的五代彩绘武士浮雕!</p><p class="ql-block"> 浮雕为一对,是王处直(唐、五代时期人,官拜义武军节度使)墓甬道两侧的武士雕像,均是在长方形的汉白玉上高浮雕而成,整体风格一致。武士双手拄一柄环首长剑,分别立于麋鹿、神牛之上。武士造型英武,刻工精湛,色彩鲜艳,甚至护项、山字形披膊、护臂、束甲绊、抱肚等细节都有所展示。此武士<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肩立青龙,脚踩麋鹿,另</span>一件是肩立凤鸟,脚踩卧牛。</p> <p class="ql-block"> 曲阳出土的五代时期的彩绘浮雕散乐图!</p><p class="ql-block"> 散乐图采用彩绘浮雕形式,表现了乐队吹奏表演的热闹场面。图中共有十五位人物,右方领队的女子身着男装,头戴幞头,为乐队的指挥,其身边的两位舞者正在表演舞蹈。十二名乐伎头梳高髻、簪珠花,身穿窄袖襦衫、抹胸,肩挎披帛,长裙曳地,分别手持笙、螢篌、方响、筝、琵琶、筚巢(bili)、横笛、拍板、座鼓等乐器,前列居中弹奏琵琶的女子发髻梳法较繁杂,似为全队的核心人物。</p> <p class="ql-block"> 乐伎人物面容饱满,神情专注,姿势各异,富有韵律感,真实再现了唐末五代时期乐舞活动的场面,也反映了古代曲阳工匠高超的雕刻工艺。</p> <p class="ql-block"> 曲阳,被称为“中国雕刻之乡”。清末,曲阳石雕艺人刘普治雕刻的《仙鹤》《干枝梅》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银奖,自此“天下咸称曲阳石雕”。新中国成立后,以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等为代表的当代建筑,也深深镌刻着曲阳工匠的印记,也使传承两千多年的古老石雕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 现代的石雕艺术继续发扬光大,以下是由汉白玉等雕刻的各种精美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 丝路花语</p> <p class="ql-block"> 独占鳌头!传说唐宋时皇宫石阶正中則有大鳌,只有考中状元的人在朝见皇帝时才可以踏在鳌的头上。元杂剧《陈州粜米》中有“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 穿越千年舞盛世!</p> <p class="ql-block"> 五子登科</p> <p class="ql-block"> 乐舞九天之琵琶女</p> <p class="ql-block"> 八仙过海</p> <p class="ql-block"> 四季组图</p> <p class="ql-block"> 福寿满堂</p> <p class="ql-block"> 关羽</p> <p class="ql-block"> 蚩尤</p> <p class="ql-block"> 黄帝</p> <p class="ql-block"> 炎帝</p> <p class="ql-block"> 红砂岩雕刻的达摩!</p> <p class="ql-block"> 双色坐佛!</p><p class="ql-block"> 作品采用“石材拼接技艺”,将汉白玉与米黄玉石材结合,使佛像更具神韵。</p> <p class="ql-block"> 展厅外走廊上展示的清乾隆时期的画珐琅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 珐琅又称“拂菻(Iin)”“佛郎”“拂郎”等,是一种复合矿物材料。珐琅工艺约在元后期传入中国,很快被中国工匠所接受,并融合本土风格制造出具有传统审美趣味的珐琅制品,成为明清两代新兴的工艺品种。根据胎体的种类,珐琅器一般可分为金胎珐琅、铜胎珐琅、瓷胎珐琅、玻璃胎珐琅等。根据我国传统制作工艺,大致分为掐丝珐琅、錾(zan)胎珐琅(内填珐琅)、画珐琅、珐琅彩等。</p> <p class="ql-block"> 匆匆忙忙看完这些,已经下午一点多了,只好先上四楼吃饭去,买了一份凉面、一瓶水、还有文创产品国宝护照和考古巧克力盲盒。</p> <p class="ql-block"> 下午就在四楼没动,参观了玉器、瓷器等展厅。晚上回来和孩子一起开巧克力盲盒,体验考古挖宝的乐趣,运气还不错,挖出四羊方尊了。国博的文创产品做的真好,泥土是饼干碎末,文物是巧克力;国宝护照里的国宝在荧光手电照明下熠熠生辉,太漂亮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