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车 自驾新藏——旅行随记(三十一)

八一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13日,自驾第31天。从库尔勒市返回马兰,再到红山,受大风天气影响,晚上未能抵达乌鲁木齐市,驻车在盐湖,全天行驶470公里。</p> <p class="ql-block">昨晚,在与战友通话的过程中,我提到了因军博园整修而无法参观的遗憾。出乎意料的是,战友表示能帮助解决问题。今天,我如愿以偿,驾车来到了军博园。远远望去,山上赫然写着“功勋马兰,多彩和硕”几个大字,引人注目。“马兰”这个名字源自于此地生长的马兰草,而马兰基地正是根据第一任司令员张蕴钰将军的提议而命名的。</p> <p class="ql-block">与我同龄的人,小时候应该都见过女生“跳皮筋”时边跳边唱:“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那时候并不知道马兰是什么,更不明白其中隐喻着什么特殊意义,到了马兰你就会明白,这首童谣其实隐藏着一个特别的密码,曾经关乎着中国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步入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大型雕塑“马兰魂”。它由 6 尊巨大的钢铁巨“人”组成,气势恢宏。它们象征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勇攀高峰的马兰精神。</p> <p class="ql-block">马兰红山军博园所在地,就是我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核试验的研究中心和指挥中心。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后,中央决定把二十一所从北京迁移到马兰核试验基地。</p> <p class="ql-block">从1965年动工修建,1966年秋建起了司令部、政治部机关楼、科研楼、防化实验楼、家属宿舍楼、将军楼、俱乐部、军人服务社、学校、幼儿园、医院、工厂厂房、供水供暖等。<span style="font-size:18px;">集科研、生产、生活为一体的国防科委21基地应运而生。</span></p> <p class="ql-block">20多个春秋,无数科研人员和官兵<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这里隐姓埋名,无私地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才华。</span>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完成了33次从原子弹到氢弹到导弹核武器试验。马兰虽然地方偏远,但是它的存在就像一座永恒的丰碑,竖立在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通过这次参观,我才弄清楚,父亲从1968~1978在新疆工作期,共参与组织指挥空投氢弹等6次核试验任务。</p> <p class="ql-block">从马兰走出了共和国“两弹一星”功臣、功勋院士程开甲,两院院士吕敏、杨裕生、钱绍钧、乔登江、陈达、邱爱慈、林俊德、邓稼先、刘国治等29位将军院士。以及​开国上将原国防科委副主任张爱萍、首任马兰基地司令员张蕴钰等将军们在这里工作生活过。</p> <p class="ql-block">参观将军楼时,遇到电视台正在拍片。我饶有兴趣地观看他们的拍摄过程,并和一个帅小伙聊了起来,从他口中得知,他们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央电视台的,正在拍摄反映空军飞行员穿越蘑菇云壮举的纪录片,他在剧中扮演飞行员,</span>该片将于 10 月 14 日在中央电视台七套军事节目栏目播出。这也从侧面映出新疆空军指战员为核试验做出的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当年第一次用强5空投当量340万吨的氢弹,它的威力,相当于美军投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威力的五六倍。但是因为挂弹装置故障,空投没有成功,所以飞机必须载弹降落。当时指挥所的人员就应急隐蔽在这个防空洞中。</p> <p class="ql-block">登上蛙鸣山,俯瞰军博园全景,红山,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由于这里的山体呈现出赭红色,人们就管它叫红山。</p> <p class="ql-block">马兰基地与江苏省面积相当,紧贴罗布泊西端。从此,这里便成了军事禁区,中国核试验基地的代名词。当时的马兰基地,其实分为三大部分。它的核心部分是红山核武器科研、指挥中心;生活区在距红山不足40公里的马兰村;试验场则远在300公里外的罗布泊。</p> <p class="ql-block">站在模拟试爆场,遥想当年的解放军官兵,天当房地当床,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次次实验、一次次在挫折中奋起。几十次核爆炸,原子弹、氢弹从无到有,终于让中国挺起了脊梁。</p> <p class="ql-block">马兰虽然地方偏远,但是它的存在就像一座永恒的丰碑,竖立在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马兰的事业、马兰的精神是历史留给人民的珍贵精神财富,为国内所仅有。现存的遗址、实物、图文资料等,不仅见证了我国核试验的实际过程,生动地展现了那个时代,激情燃烧的岁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