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制片人,我的同学方励

静怡

<h3>我的同学·“方妹”和他的《里斯本丸沉没》<br>静怡<br>“方妹”即校友,同学,名曰方励。“方妹”是学生时代同学给他取的绰号,至于是哪位同学给他取的这个绰号,谁也说不清楚。总之,在同学中是喊响了的,而且至今还在我们原铁二局一中三连四排一直这么叫着。你还别说,他小时候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高挺的鼻梁,加上他身穿的花衣裳,真的像一个五官端正、俊俏的“小妹妹,”不信,有照片为证。<br></h3> <h3>我和“方妹”从小学就是同班同学,就读于北巷子小学(原铁二局二小),曾经同桌的他天资聪颖,天赋极佳,玩时尽兴玩,学时努力学,数学成绩在小学期间已崭露头角,成为班上一颗耀眼的数学之星,故深得数学老师的宠爱,也为他以后成为杰出的理工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r>说起“方妹”的任性,我深有感触。有一件事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至今未忘。大概是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一次课间,记不起他是因什么事情与同学打赌,居然顺手拿起课桌上的一瓶墨水喝了下去,弄得嘴里嘴外全是墨水,然后若无其事地跑出教学楼,对着水龙头清洗口腔和嘴边的墨迹。我当时在一旁惊呆了,心想这人怎么会这样,连墨水都敢喝,难道不怕会引起不良后果?可见“方妹”在小学就显露出了他处事不惊,敢做敢当的行为意识,注定了他今后是要干大事的人。</h3> <h3>1969年,是缘分,又让我们一起走进了铁二局一中三连四排。就这么巧,还是同桌。那时的他,爱脸红,比同龄人稍早成熟一些,但脑瓜子一如既往的聪明、灵光。那时课桌上的一条“三八线”,如同一座分水岭,阻隔着男女同学不可逾越,相互之间没有过多的语言,更不可能有过多的接触。无论是在铁二局101厂劳动锻炼,茶店子郎家大队农村体验,还是背着铺盖卷野营拉练至大邑县,同学之间的男女界限都分得很清。<br>1971年初,铁二局一中1—3连被一锅端到了工地,参加湘黔铁路大会战,我与“方妹”就很少见面了。虽然同在铁二局的十四处(后铁五局十一处,现在的铁五局一处),但我留在了处宣传队,他下到了工地,同桌的他,就此别过,音信渺无。后来只听说他上了大学,去了美国,成了一位精明强干的成功人士。直到2016年初的一次少部分同学聚会上,有人提议大家都退休了,还是建一个群,方便同学之间互通信息,有事联系,故三连四排才建起了“致青春”群。有了群,大家如同重新找到了组织,并共同维系着这个温馨的精神家园。与此同时,在国外创业的“方妹”也闻讯加入了三连四排“致青春”群,并在群里留下了一段感言:“2016年我最大的惊喜,就是在这个四排群里找到了组织。独行四五十年,拿孤独当自由,从无畏惧,更不犹豫,没指望认同,也无所谓风雨……没想到这几个月的四排同学群里,竟感受了一生最多的青春共鸣和友爱温情……爱你们,我的时代同伴们。”也就是2016年伊始,“方妹”这个绰号又重新在同学圈里喊响,他还大大方方地把同学群里的网名也改为“方妹。”从此,男女同学叫起“方妹”来朗朗上口,大家觉得这样更亲切。</h3> <h3>打那以后,“方妹”成了我们三连四排的“定海神针”,领军人物。他身为美籍华人,一肩双挑美国劳雷工业公司、北京劳雷影业公司总裁的重担,凭借他敏锐的洞察力和睿智的经营头脑,事业如日中天,蒸蒸日上。<br>他勇者无畏的个性和不看他人脸色行事的直率风格,堪称另类中的翘楚,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别看他是个老总,生活上却简单随意,不讲派头,不论排场。<br>他重情重义,把同学们拧成一股绳,充分显示了卓尔不群的领导才能。还把自己青春不老,不老青春的正能量传递给大家。<br>他把自家一百多平米的住宅装修成一个活动室,宽敞舒适的“四排之家”不但是同学们每月一聚的活动场所,而且成为了同学们家长里短,展示才艺、厨艺的幸福乐园。但凡他工作上能挤出时间,都会打飞的回成都看望高龄父母,趁此机会与同学们团聚,共同分享他充沛的工作精力和旺盛的生命力。<br>他慷慨出资上百万元,缜密思考,出谋划策,把我们四排同学的活动策划的丰富多彩,弄得一群退休老头儿、老嬢儿忘记了年龄,跟到他一起活力绽放,精神抖擞,游走四方。         </h3> <h3>他带领我们重返湘黔线,追寻曾经战斗过的足迹。在火车因大雨断道的情况下,果断坚决地出资,让三十几位同学退票改乘飞机到达贵阳。这一决定,诠释了他惜时如金的工作作风,把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充分地利用起来,因为时间对于他来说,就是智慧的操盘,机遇的运作。他亲自主编,学术支持,出资请来了几位成都画家,成就了一幅25米长的中国画《青春颂歌》长卷。画家们用栩栩如生的艺术形式,再现了同学们将青春热血挥洒在“大三线”建设的这段历史。长卷气势恢宏,蔚为壮观。画中的山之雄伟;水之秀美;树之翠绿;人之活灵活现,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画面的美感。那一座座耸立在崇山峻岭之间的大桥,一个个东南西北贯通的隧道,一次次铺轨通车的欢庆场面,连接出了一部青春荣耀的史诗画卷。站在这幅长卷的面前,犹如一幕幕闪过的胶片,尚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历历在目,青春咏叹!</h3> <h3>他带领同学们去日本、俄罗斯,了解他国的人文历史,民俗文化;<br>他邀请我们去南部探班,体验了一盘当群众演员的不易和快感,并游走北川历史遗迹,河流山川;<br>他精心策划、细致入微地安排了舟山行,让同学们到浙大参观他创办的劳雷工业的成果展,继而带领我们到青浜岛,看东海日出,在礁石上听涛,沿着打捞“里斯本丸号”的路径,攀上英军战俘藏身的“小孩洞”的大岛礁,围坐一堂,讲述《里斯本丸沉没》的故事……<br>诸多诸多有意义的活动,都是他用情用心为同学们铺陈的一条条最美不过夕阳红的人生旅途;搭建起的一座座友谊桥梁;弹奏出的一首首悦耳动听的生命赞歌。</h3> <h3>他精力充沛,思维方式独特。白天干工业,晚上玩儿电影,把有限的生命、时间和银子,都砸在了公益事业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上。常人不太理解,但他就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这样做了,在有限的可能中,干出了一桩桩惊天动地的事情。<br>他早在一档《中国青年说》节目演讲中的观点与认知,曾经影响了一大群年轻人,且在他们当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得到了认同。并激励着热血青年们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向着美好明天而砥砺奋进,筑梦前行。</h3> <h3>早在2015年,电影工业化已成为了“方妹”的目标和梦想。他在北京“七棵树产业园区”开办了一个偌大的电影工厂,开始有计划地开发基础工业的技术性、科技型公司,不但方便电影制作,也能为其他电影人提供服务,同时还满足了他喜好拍电影的愿望和梦想。2018年5月,我与几位同学受“方妹”之邀去北京预览我们《湘黔行》的纪录片,提出剪辑的参考意见和建议,也顺便去参观了他的电影工厂。工厂规模之大,令人咋舌!从装修风格到电影制作的全套设备,无不彰显出“方妹”的文化修养、专业素养和全方位思考问题的前瞻性。致使我们对他的作为刮目相看,赞叹不已!他堪称一位十分聪慧、有经济头脑、有胆识的同学中的佼佼者。</h3> <h3>说到“方妹”拍电影,已有二十多部问世、公映。就在刚刚翻过的11月16号,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上,身为制片人兼导演的“方妹”的《里斯本丸沉没》荣捧最佳记录∕科教片奖。当他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上领奖台,疲惫的倦容并没有遮盖住眼神里透出的自信与从容。领奖过程中,没有过分的激动和过多的张扬,一句朴实的“特别高兴这段被淹没82年的历史被大家看到了”的话语,道出了他真正的期待和愿望,践行了他“拍《里斯本丸沉没》是我这辈子最重要的事,砸锅卖铁也要做!”的誓言。不难看出,他对所获荣誉是低调淡定的,要知道这是他八年来为“抢救性采访”,不知疲倦的东奔西走、呕心沥血、倾家荡产的心血之作,个中之苦,只有他自己知道。这种无私的义举和财力、体力的透支,有谁能为?又有几人能做到?可他做到了,且扎扎实实地任性了一把。他能获得这个由业内评委评选的专家奖,理所当然的当之无愧,实至名归。这部影片还同时获得了第11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金丝路奖·最佳纪录片;第5届新时代国际电影节金扬花奖“新时代最佳导演”;第40届全球电影和电视艺术华鼎奖“全球最佳导演”;第十四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纪录片奖”,并代表中国内地报名竞逐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衷心祝愿他的《里斯本丸沉没》榜上有名,将和平的愿望通过银幕,抵达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心里,促进世界平息战火纷争,停止杀戮,让地球村得到安宁。</h3> <h3>方励的名字已在国内家喻户晓。他的善举,也得到了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褒奖。<br>从我读到的专家学者、影业人士、大众观影者的评论和留言中,看到了对这部影片历史价值的首肯,以及对艺术表现手法的认同和高度评价,同时也听到了正义、正能量的呼声和拥戴。我们暂且不看票房的收入,个人认为那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只看影片的重大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公映后所产生的公众效应和大众口碑,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传播力和知名度、赞誉度。很赞同易中天的说法,这部影片“……沉没的是法西斯和军国主义。挺立的,是正义和善良。”影片通过舟山渔民勇敢自发营救英军战俘的事件,展示了人道主义精神,通过客观的叙述和系列感人的故事,引发观众对战争的反思及对停止战争,希冀世界和平的渴望,从而提醒人们铭记历史,从中悟出影片的深刻内涵和所释放出的强烈信号。正如“方妹”在访谈中提到:“将早已被人遗忘的史实重新打捞起来,给当事人家属以慰籍,也给世人一个铭记这段历史的锚点。”是的。“方妹”“以此片将中国标在了纪录片的世界版图上,也记录了中国人的纯良、义勇与血性,一种人类共享的普世美德。”<br>当人们走进电影院落座,会从头至尾被这部影片中的细节所打动,被亲情、善良、人性的本质所感动。我是留着泪看完了这部触动灵魂的影片。特别是影片结束展现出的255名参与里斯本丸沉没救援英军战俘的中国渔民名单,怎不令人肃然起敬?!怎不使我久久沉浸在荡气回肠的片尾曲中,不能自已……<br>“正义是不分国界的。善良是不分人种的。天生的、不假思索的善良,就叫天良。”因为“天良只有体现于个体,才是真善。”为伟大的舟山渔民点赞,他们的壮举,永垂不朽!</h3> <h3>记得今年的9月11日上午,一场夜雨洗清晨。“方妹”带着他的《里斯本丸沉没》,走进了曾经就读过的成都七中(通锦校区)校园,受到了校领导的热情接待,广大师生员工的热烈欢迎。交子报告厅里座无虚席,高一参加军训的同学和受方励邀请的原1—6连的老校友们齐聚一堂,观看了这部影片。放映前后掌声雷动,是为这部影片演绎出中国纪录片人的责任与使命,情怀与格局鼓掌,也是对这位杰出的校友、学长,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古稀老人的高度礼赞。</h3> <h3>正值七中万达学校通锦校区(原铁二局一中)即将迎来建校70周年庆典,70年办学成果展示活动的当下。偶尔路过学校的大门,那熟悉的方位,能瞬间打开记忆的闸门,往事历历,久久回味。当我那天受邀观影重新踏进这所充满智慧与活力的校园,学校的办学宗旨让我眼前一亮。“有温度的教育,有良心的教育,有品位的教育”, 18个字,言简意赅,朴实真诚,却寓意哲深。“通达书院”让我嗅到了“万紫千红,德才兼达”的书卷气息,想象出专注的学习氛围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奠基人生,设计未来”的理念,让我看到了学校的办学思想,从而强调了培养学生个人成长与未来规划的重要性……校园内清新悦目,我们当年就读的青砖教学楼已荡然无存,新楼林立,焕然一新。教学设施的改善,师质力量的提升,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为一代又一代学子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只有羡慕,惟有祝福。祝福学子们不负青春韶华,祝福我校人才辈出,铁色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h3> <h3>我们这一辈,中学时代永远定格在了1969——1971年翻不回去的页面。<br>在人生的旅途中,总有一些人与我们相遇,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或许是教过我们的老师,曾经给予我们关怀和教诲;或许是以诚相待的校友,曾经并肩前行,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又或许是相互牵挂的同学,曾经一起趟过岁月的长河,拥有酸甜苦辣的经历和笑泪。然而,在青春的画卷里,同桌是最特别的存在。我们不一定是最好的朋友,但在那张不大的课桌上,却共同书写着各自的故事、人生。而那份曾经的同学情,就如同陈年的酒,越久越醇厚,因为我们共享过校园的时光,共同走过那段青涩而美好的岁月。</h3> <h3>忆往昔,我们告别校园,离别校友,绿皮火车一声长啸,把我们送到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参加湘黔铁路大会战。同学们风风雨雨几十年,从青涩,走向成熟;从“三八线”自约的年代,成为新时代无话不谈的朋友。转眼,七十余载春秋更迭,岁月悠悠,白发满头。从参加工作到光荣退休,昔日的校友、同学,人生各有千秋。无论成功和平庸,校园里结下的情谊,如一束明亮的光,依然照亮着彼此的人生旅途。学校培养的诸如方励等人才,必将成为一代又一代学子一路向前的动力。<br>最后,我想摘录一段《里斯本丸沉没》观影者的留言结束这篇絮絮叨叨的文章。“了不起的伟大导演方励先生,为人类世界的和平,贡献了铭刻在人类心中的、感人肺腑的伟大电影《里斯本丸沉没》。”<br> <br>2024年11月23日初稿于静怡书屋2024年11月24日再次修改2024年11月28日定稿于静怡书屋<br> </h3> <h3>万达七中(通锦校区)的交子报告厅,观看《里斯本丸号沉没》现场</h3> <h3>校长致欢迎词</h3> <h3>方励同学将上台参加观影后的访谈节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