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

福娃

<p class="ql-block">到郑州出差,虽然抵达博物院只有一个半小时的参观时间,但还是毫不犹豫直奔展馆,毕竟没人能抗拒那种瞬间穿越时空,一眼万年的诱惑。中途加入一个讲解团,以近乎跑步前进的方式参观了部分藏品。</p><p class="ql-block">带着大量的知识盲点后补游记,为的是不枉此行,也为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消缺盲点</span>,更为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将来再去</span>。通过河南博物院公众号,搜索此行参观的部分藏品,进一步了解它们的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首先百度了博物院与博物馆的区别:博物院在规模、藏品、建筑文化和研究价值等方面都超越了博物馆,使得博物院在整体价值和影响力上超越了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河南博物院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共8家),共4层,16个展厅,展厅按朝代划分,拥有馆藏文物17万多件(套),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因为时间有限,导游讲解的藏品主要以9件镇院之宝为主,而我中途加入,错过了贾湖骨笛。想再折回寻找,却到闭馆时间。但并无遗憾,毕竟这里有那么多的藏品,值得再来。</p> <p class="ql-block">莲鹤方壶 镇院之宝(一)</p> <p class="ql-block">最早的馆藏品之一,出土两件,另一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壶顶展翅欲飞的仙鹤,双层怒放的莲花瓣,壶身的造型及精美的纹饰,壶足的两只怪兽,表现了多元文化的融合,开一代新风,堪称春秋时期青铜艺术的典范之作,被誉为“青铜时代的绝唱”。</p> <p class="ql-block">武则天金简 镇院之宝(二)</p> <p class="ql-block">不以竹、木为简,而已金为简,好不奢华,这是我的第一观感。这是武则天所遗留的唯一一件与她本人有关的可移动文物。</p><p class="ql-block">金简为河南省登封县王河村的村民屈西怀在1982年5月的一天,在嵩山峻极峰北侧的石缝之中发现。重223.5克。</p><p class="ql-block">金简是70+岁的女皇武则天,到嵩山举行道教祭祀活动,派遣道士胡超在嵩山山门投下。铭文中“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是道教请求解除灾祸,获得长生的用语。“好乐真道长生神仙”是武则天对道教的崇慕和升仙的向往。</p><p class="ql-block">铭文中还有“国、曌、日、月、臣”五个字,是武则天在原有文字基础上加以改造而成的自造字。</p> <p class="ql-block">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镇院之宝(三)</p> <p class="ql-block">汝窑位居北宋五大名窑"汝、钧、官、哥、定"之首,我国陶瓷史上的巅峰问鼎之作,传世的汝官瓷不足百件,这是天蓝刻花的唯一一件。时至今日,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件”的说法。</p><p class="ql-block">整体表面满施天蓝釉,釉层均匀莹润,釉质宛如玉质,晶莹剔透,冰裂纹疏密有致。(讲解说烧制后50年依然能听见开裂声,真有如此神奇?)。</p><p class="ql-block">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据说是宋徽宗梦到雨后的天青色,于是传旨工匠制作,要求烧制具备“雨过 青天云破处”特征的瓷器。</p> <p class="ql-block">云纹铜禁 镇院之宝(四)</p> <p class="ql-block">禁,是古代贵族在欢宴或祭祀时,用于承放酒杯、酒壶的案子。周人吸取商人“酗酒亡国”的教训,有“禁戒饮酒”之意。</p><p class="ql-block">禁体上部中间为一长方形面,周围则是工艺复杂精湛的镂空纹饰,其铸造工艺中使用的失蜡技术与焊接技术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实物例证。(百度:古代中国的失蜡铸造技术原理起源于焚失法,失蜡铸造法最初是应用于青铜器物的一种精密铸造方法,失蜡法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由于蜂蜡较软可以进行精细的雕刻和热加工,工匠们可以对蜂蜡模具进行精细加工,从而制成复杂的铸件模具。模具制好后,再用耐火的泥料等材料填充模具的空芯部分形成泥芯,并进一步对模具包敷制成外范。外范固化定型后,对整个模具加热烘烤,蜂蜡受热后熔化并流失,这时整个铸模就变成可以浇铸的空壳。铜水灌注在“空壳”的模具内冷却后,便铸成器物。失蜡法制成的模具造型可以达到玲珑剔透的镂空效果。)</p><p class="ql-block">导游说铜禁是博物院的高级技师王长青带领他的4位徒弟,历时4年才得以修复。</p> <p class="ql-block">兽面乳钉纹铜方鼎 镇院之宝(五)</p> <p class="ql-block">鼎是古代烹煮、盛放肉食之器,也是祭祀仪式中最重要的礼器,中国古代的祭祀与王权是紧密相联。鼎作为一国之重器,是天子权力的象征,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p><p class="ql-block">兽面乳钉纹铜方鼎是目前发现的商代早期最大的青铜礼器,也是中国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大型铜方鼎。</p> <p class="ql-block">“妇好”鸮(xiao平声)尊 镇院之宝(六)</p> <p class="ql-block">商代晚期青铜器,“妇好”鸮尊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一件鸟形酒尊,整体为一昂首挺胸的鸮形,给人以威武中又不缺萌的可爱。</p><p class="ql-block">“妇好”是商代第二十二代王武丁众多妻子中的一位,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文武双全的女将军,曾多次率兵出征,立下赫赫战功,深得武丁的宠爱和臣民的敬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鸮,是中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给先民们一种勇猛、威严之印象,人们对它极强的战斗性加以崇拜。</span></p> <p class="ql-block">足和尾构成稳固的三角形,头部后面有盖,盖前端有一站立状的鸟,鸟后有一龙。</p> <p class="ql-block">尾部的鸱(chi平音)鸮,一样给人萌态。不禁想,这些猛禽,先人都赋以如此可爱的形态,应该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吧。</p> <p class="ql-block">玉柄铁剑 镇院之宝(七)</p> <p class="ql-block">西周晚期,由玉、铜、铁三种材料制成,是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将我国人工冶铁的历史向前推进了近2个世纪,被誉为“中华第一剑”。</p> <p class="ql-block">剑柄为和田青玉,顶端镶嵌了绿松石,虽然沉睡2800年,感觉依然温润如初</p> <p class="ql-block">四神云气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镇院之宝(八)</p> <p class="ql-block">壁画太大,加上赶时间,没有拍。从网上借用一张。</p> <p class="ql-block">四神云气图壁画,1986年发现于河南省永城市芒砀山,为梁孝王之子梁共王之墓。主体由青龙、白虎、朱雀、怪兽等内容组成。<span style="font-size:18px;">壁画色泽浓重饱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汉代是中国墓葬壁画创作的第一高峰期,墓葬壁画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span></p> <p class="ql-block">象牙萝卜</p> <p class="ql-block">象牙白菜</p> <p class="ql-block">中国牙雕起源较早,明清时期达到鼎盛。两件牙雕栩栩如生,蔬菜的新鲜水灵、小生灵的动感姿态,无不<span style="font-size:18px;">自然逼真。</span></p> <p class="ql-block">鼎,主要用作煮肉和盛肉的炊具,</p><p class="ql-block">簋,<span style="font-size:18px;">主要</span>盛放主食</p> <p class="ql-block">列鼎制度是西周时期确立贵族严明等级的体现,各级贵族不同的用鼎数,实际上也是规定了不同等级贵族所能享用的肉食珍馐种类。鼎在祭祀、宴飨、随葬时的数量,依贵族身份分为五等(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卿/士三鼎二簋、低级的士一鼎), 依次递减,不得逾越,这便是“藏礼于器”。</p> <p class="ql-block">反观我们当下,日常生活都能享受当时天子才能享用的肉食珍馐,真的很幸福了</p> <p class="ql-block">彩陶双连壶</p> <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中期,举行重大庆祝活动时对饮的酒具,<span style="font-size:18px;">两壶体中间连通,导游解释是消除彼此的戒备心。</span></p> <p class="ql-block">陶排水管道</p> <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晚期,也就是四千多年前的先民,就已经使用陶排水管道这样的排水设施,何等智慧</p> <p class="ql-block">红陶束腰尖底瓶</p> <p class="ql-block">仰韶文化时期的盛水陶罐。聪明的先人已知道利用物体的重力作用,用此陶罐汲水。</p> <p class="ql-block">先人的智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一件件藏品中得以体现。期盼下一次的相遇,那时,除了用眼欣赏,我更应用心去感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