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千米处,西距北京市区125千米,清东陵陵区在清代占地约2500平方千米,今管理占地面积为80平方千米(一说为78平方千米,其中前圈陵寝区面积约48平方千米,建筑面积71020平方米)。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备、布局最规整、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之一。清东陵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开始修建,历时247年,陵区南北长125千米、宽20千米。陆续建成217座宫殿牌楼,组成了大小15座陵园(5座帝陵、4座后陵、5座妃园寝、1座公主园寝)。清东陵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p> <p class="ql-block">清东陵的整个陵区以昌瑞山为界,分为前圈和后龙两部分。前圈陵寝依山而筑,面积约48平方千米,建筑面积71020平方米。清东陵的诸陵寝除孝庄太后的昭西陵外,均以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清世祖顺治帝的清孝陵为中心。清孝陵位于南起金星山,北达昌瑞山主峰的中轴线上,其余皇帝陵寝则以清孝陵为中轴线按照“居中为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观念依山势在孝陵的两侧的昌瑞山南麓呈扇形东西排列开来,辈份低的陵寝距主陵孝陵较远。具体帝陵布局为:孝陵之左为圣祖康熙皇帝的景陵,次左为穆宗同治皇帝的惠陵;孝陵之右为高宗乾隆皇帝的裕陵,次右为文宗咸丰皇帝的定陵,形成儿孙陪侍父祖的格局,突现了长者为尊的伦理观念。同时各陵按规制营建了一系列建筑,总体布局为"前朝后寝"。同一朝代的皇后陵和妃园寝均建在本朝皇帝陵的旁边,表明了它们之间的主从、隶属关系。皇后陵的神道都与本朝皇帝陵的神道相接,而各皇帝陵的神道又都与陵区中心轴线上的孝陵主神道相接,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枝状系。</p> <p class="ql-block">大红门:不仅是孝陵的门户,也是整个清东陵的总门户,建筑形式为单檐庑殿顶。清朝统治时期,在大红门两侧还环绕近40华里宽厚高大的风水墙,把整个陵区圈占起来。不过现在仅存半华里。</p> <p class="ql-block">孝陵石牌坊:为中国现存面阔最宽的石牌坊,仿木结构形式,五间六柱十一楼,面阔31.35米,高12.48米,全部用巨大的青白石构筑而成。夹杆石的顶部圆雕麒麟、狮子,看面分别浮雕云龙、草龙、双狮戏球等图案。梁枋上雕刻旋子彩画。折柱、花板上浮雕祥云。斗拱、椽飞、瓦垅、吻兽、云墩、雀替均为石料雕制。经过两次大地震330年仍完好无损。</p> <p class="ql-block">大碑楼:也称作神功圣德碑楼,是记录皇帝生平功绩的主要建筑。碑楼重檐歇山顶,亭外广场四角各竖玲珑剔透华表一根。碑亭内的龙趺上竖碑一统,用满、汉两种文字记录顺治皇帝一生的丰功伟绩。</p> <p class="ql-block">孝陵石像生:共18对,其中文臣3对、武将3对、站卧马各1对、站坐麒麟各1对、站卧象各1对、站卧骆驼各1对、站坐鋑猊各1对、站坐狮子各1对。另有望柱1对。所有石雕像均以整块石料雕成并对称地排列在神道两侧,南北长800多米。</p> <p class="ql-block">龙凤门:是孝陵神道上门式建筑之一,为六柱三门四壁三楼顶形式,周身用黄绿琉璃构件嵌面,壁心画面是龙、花、鸟等图案。</p> <p class="ql-block">七孔拱形桥:在石桥中是等级最高的一种。七孔拱桥在清东陵只孝陵有一座。桥长110米,两侧安设石栏板126块,石望柱128根,抱鼓石4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