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伤情,风流几许——杨国庆先生评论

.赤土黄梅

<p class="ql-block">  月伤情,风流几许——禅心与自然的对话</p><p class="ql-block">——读赤土黄梅(郑)的《苏幕遮》词 </p><p class="ql-block"> 杨国庆</p><p class="ql-block"> 诗人赤土黄梅(郑)即郑卫国先生的词作《苏幕遮》意象清美带几分清忧,意境空辽而又艳美,全词与日月对话,与山川诉愁,与天地俯仰,与江河泪别,与黄叶写诗,与内心自语,与灵魂省察,写出了禅心与自然对话的新作佳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苏慕遮】鸟归急,日方坠,野旷孤烟,不问沧浪水。独向湖山求一醉,看尽层林,一掬离人泪。月伤情,人苦志,漫解清词,星汉复何寄?曾将黄叶作笺纸,风流有几,临川伤去意。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首词是充满情感深度和自然意象的作品。鸟归急,日方坠:“鸟归急”描绘了鸟儿急匆匆地归巢的场景,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规律。“日方坠”表示太阳正在下沉,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隐含着时光易逝,日暮的感伤。野旷孤烟,不问沧浪水:“野旷孤烟”即广袤的旷野上,一缕孤烟升起,展现出一种孤寂、旷远的意境。“不问沧浪水”示意词人不关心沧浪之水(这里可能指江河湖海),表现出对自然美景的淡然态度,或是内心的某种超脱。独向湖山求一醉,看尽层林,一掬离人泪。“独向湖山求一醉”:词人独自一人,面对着湖光山色,希望能醉酒以忘忧。“看尽层林”:观赏遍了层层叠叠的树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沉浸。“一掬离人泪”:即流下了离别之人的泪水,展现了内心深处的哀愁与离别之痛。月伤情,人苦志,漫解清词,星汉复何寄?“月伤情”:月光似乎也带着伤感,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哀愁。</p><p class="ql-block"> “人苦志”:人有着苦楚的情志,表达出词人内心的挣扎和不屈。“漫解清词”:随意地解读清雅的词句,指在情感低落时,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变得模糊。“星汉复何寄”:星空银河,又能寄托什么情感呢?表达了对宇宙浩瀚与个人渺小的感慨。曾将黄叶作笺纸,风流有几,临川伤去意。“曾将黄叶作笺纸”:曾经用黄叶作为信纸,这里象征着对过去的回忆和对自然的亲近。“风流有几”:风流之事又有多少呢?表达了对人生中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临川伤去意”:面对着流水,感伤于离别之意,再次强调了离愁别绪。词作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反思以及对离别的感伤,字里行间流露出浓厚的文学情感和艺术魅力。 </p><p class="ql-block"> “独向湖山求一醉”这句词别有深意,表达的是词人一种寻求心灵慰藉和暂时逃避现实情感的方式。“独”:强调了词人独自一人,没有同伴,这可能是因为内心的孤独或不愿与人分享此刻的情绪。“向湖山”:指的是面向或走向湖光山色的自然风景。这里,湖山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词人寻求精神慰藉的所在,是心灵可以得到平静与释放的场所。“求一醉”:这里的“醉”字通常指饮酒至醉,但更深层的意思是词人希望通过醉酒来暂时忘却烦恼或伤感,达到心灵上的解脱和超脱。这里的醉,并非单纯的生理状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的追求。“独向湖山求一醉”表达的是词人在面对自然美景时,选择独自一人,通过饮酒至醉的方式暂时逃离现实的苦痛或烦恼,寻求心灵上的宁静与解脱。这是一种典型的文人抒发情感和寻找精神慰藉的方式,通过与自然的对话和融合,达到情感的宣泄和心灵的净化。 </p><p class="ql-block"> 同时,“独向湖山求一醉”这句词还深刻体现了诗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孤独与寻求慰藉的情绪:“独”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他在广阔自然面前感受到个体的渺小和孤独,但同时也通过“向湖山”寻求一种与自然的亲近和对话,试图在自然的怀抱中找到心灵的慰藉。表达了逃避与自我麻醉的情感:“求一醉”反映出诗人想要暂时逃离现实中的痛苦、烦恼或某种难以承受的情感重负,通过醉酒来达到一种精神上的逃避,使自己暂时忘却忧愁,获得片刻的心灵解脱。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与自然的依恋的情感:诗人选择“湖山”作为寻求慰藉的背景,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深切热爱与依恋。</p><p class="ql-block"> 在自然的壮丽与宁静中,诗人找到了精神上的寄托,这种对美的追求也映射出诗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表达了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通过“求一醉”的方式,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现实的逃避,也反映了内心深处的挣扎与矛盾。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诗句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深刻的生命体验。“独向湖山求一醉”不仅是一句描绘诗人行为的诗句,更是一幅展现诗人内心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的生动画面,充满了对孤独、自然、美与逃避的深刻思考。 </p><p class="ql-block"> 优秀的词作,是靠意象来表现的。这首词的的意象之美显得灵秀而又俊美。首先,表现出自然与情感的交融。“鸟归急,日方坠”:描绘了黄昏时分鸟儿归巢,太阳沉落的自然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伤感的氛围。“野旷孤烟,不问沧浪水”:空旷的田野上升起的孤烟与不被询问的沧浪水,形成了一幅辽远而略带孤独的自然画面,与词人内心的情感形成呼应。其次,表现出情感的深化与升华。</p><p class="ql-block"> “独向湖山求一醉,看尽层林,一掬离人泪”:通过湖山、层林的自然美景与词人孤独饮酒至醉的情景相结合,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离别之痛的深切感受。“月伤情,人苦志”:将月的伤感与人的苦楚意志并置,深化了词人内心情感的复杂性和深度。再次,表现出对自然细节的细腻描绘。“曾将黄叶作笺纸”:通过黄叶作为信纸的细节,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美的细腻感知及与自然的亲密关系。“风流有几,临川伤去意”:风流之事与临川的离别之伤并提,通过具体场景的描绘,增强了情感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另外,表现出抽象意象与具体情感的结合。“星汉复何寄”:星汉的浩瀚与词人内心的无处安放形成对比,抽象的自然景象与具体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词人对人生无常、宇宙浩渺的深刻思考。还有,表现出色彩与情感的对应。词中虽未直接描述色彩,但通过“黄叶”、“层林”等自然意象,读者可以想象到秋日的金黄与丰富颜色层次,与词人情感的丰富性形成巧妙的对应。词作通过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以及对自然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赤土黄梅(郑)先生作品中意象构建的高超技艺,以及情感表达的深度和细腻。 </p><p class="ql-block"> 这首词还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与深邃的情感交织,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学思考的意境。一是展示出黄昏的寂寥与人生感悟:“鸟归急,日方坠”、“野旷孤烟”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鸟归巢、太阳西沉、野地孤烟的寂寥画面,象征着一天的结束和生命的短暂。词人在此背景下,开始对人生和自然进行深刻的思考,表达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生命无常的感伤。</p><p class="ql-block"> 二是展示出自然与情感的对话:“独向湖山求一醉,看尽层林”展现了词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湖山的静谧、层林的繁茂,与词人的孤独饮酒形成对比,表达了词人试图在自然的怀抱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和解脱。这里,自然不仅是背景,也是情感的媒介。</p><p class="ql-block"> 三是展示出情感的深化与自然的哲思:“月伤情,人苦志”、“星汉复何寄”将个人的情感与宇宙的浩瀚相联系,体现了词人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对宇宙的思考。月的伤感、星汉的无垠,都成为情感表达的载体,展现了词人内心的苦楚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p><p class="ql-block"> 四是展示出自然细节的诗意捕捉:“曾将黄叶作笺纸”通过将黄叶作为信纸的细节,捕捉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反映了词人对自然之美细腻的感知。黄叶作为秋天的象征,不仅增加了画面的色彩,也加深了词中离愁别绪的氛围。</p><p class="ql-block"> 五是展示出情感与自然的相互映射:“一掬离人泪”与“临川伤去意”通过具体的情感表达(离人的泪水、面对流水的伤感),与自然景色(湖山、层林、星汉)相互映射,展现了词人内心情感与外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表达了词人对离别的哀愁和对生命流逝的无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p> <p class="ql-block">  这首词通过描绘黄昏时分的自然景象,结合词人的孤独饮酒、对宇宙的思考、以及对离别的感伤,构建了一个既充满诗意又蕴含哲理的意境,展现了词人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洞察与独特感悟。 读者从欣赏和研读中还可以看出,这首词显现出多维度美学意蕴,令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美。词作显现出色彩与光影的运用:读者可以想象到秋日的金黄与绿意交织的色彩层次,与夕阳和月光的光影效果,营造了一种温暖而略带忧郁的画面,色彩与光影的结合展现了自然的丰富与变化,给读者以视觉上的美感。词作显现出情感与自然的交融:“独向湖山求一醉”中,词人的情感与湖山的宁静、层林的茂密相交融,展现了词人试图通过自然的美景来寻求心灵的慰藉,这种情感与自然的对话,不仅加深了词的意蕴,也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心灵上的触动。词作显现出象征与哲思的交融:“月伤情,人苦志”通过月的伤感与人的刻苦意志并置,象征着词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追求,反映了生命中的挣扎与无奈,这种象征性的表达,赋予词作更深的哲理意味。词作显现出细节描绘的精妙:“曾将黄叶作笺纸”这一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的细腻感知,黄叶不仅增添了画面的色彩,也象征着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短暂,细节的精妙捕捉,使得整首词更加生动,情感更加丰富。词作显现出情感的深度与表达的细腻:“一掬离人泪”、“临川伤去意”等表达,通过具体的情感细节,如离人的泪水、面对流水的感伤,展现了词人对离别的哀愁和对生命流逝的无奈,情感表达的细腻与深度,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整首词通过这些美学要素的运用,构建了一个既富有画面感又充满情感深度的世界,让读者在阅读中体验到一种融合了视觉美、情感美与哲学思考的综合美感。 词作通过以上意象与意境的营造,表现了多元的主旨思想。其一,表现了时间流逝与人生无常:词的开篇“鸟归急,日方坠”就预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周期性变化,而“独向湖山求一醉”中的“求一醉”则反映出词人面对生命无常时的无奈与逃避心理,体现了对时间流逝与生命短暂的深刻感悟。表现了情感的深度与孤独感:词中“一掬离人泪”、“临川伤去意”等词句,展现了词人对离别、哀愁和内心孤独的深切感受。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孤独感,是词人对人生情感经历的深刻反映。其三,表现了自然与心灵的对话:“独向湖山求一醉,看尽层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反映了词人试图通过自然的美来寻求心灵的慰藉,体现了自然与心灵之间微妙的对话关系,以及自然对心灵的治愈作用。其四,表现了对宇宙和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月上情,人苦志”与“星汉复何寄”体现了词人对宇宙的浩瀚与人生的渺小之间的对比,对生命意义和宇宙奥秘的哲学思考,表达了词人对人生追求与宇宙广阔之间的矛盾和困惑。其五,表现了艺术与人生的关系:“漫解清词”与“曾将黄叶作笺纸”反映了词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对人生经历的抒发。通过将自然与艺术创作联系起来,诗人表达了艺术与人生体验的紧密联系,以及艺术作为情感表达媒介的重要作用。其六,还表现了风流与生命价值的探讨:“风流有几”不仅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探讨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词人通过风流二字,触及了对生命价值和存在意义的思考,展现了对人生追求的深度反思。这首词通过对时间、情感、自然、宇宙、艺术以及生命价值的多维度思考和表达,展现了赤土黄梅(郑)先生对人生深刻体验和哲理的独到见解,体现了词作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邃的美学追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们从词中还可以很明显地欣赏到,词作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刻画,展现了令人赞叹的画面之美与风景之美,词作展现了黄昏的壮丽与寂寥之美:“鸟归急,日方坠,野旷孤烟”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的景色,夕阳西夏,鸟儿归巢,野地孤烟直,画面既壮丽又带有一丝寂寥,展现出黄昏特有的宁静与美丽。词作展现了湖山与层林的静谧之美:“独向湖山求一醉,看尽层林”中的湖山与层林,营造出宁静而深远的画面,词人独饮于湖山之中,眼中所见的层林茂密,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壮丽,给人以静谧而深远的美感。词作展现了月色与星汉的浩瀚之美:“月上情,人苦志”与“星汉复何寄”通过月色的伤感和星汉的无垠,展现了夜空的浩瀚与深邃。月的柔和与星汉的璀璨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神秘而辽阔的夜景,体现了自然的壮美与宇宙的宏大。词作展现了黄叶与临川的季节之美:“曾将黄叶作笺纸”中的黄叶,象征着秋日的来临,给画面增添了一抹金黄的色彩。而“临川伤去意”中,临川的流水,与季节的变换相结合,展现了季节更迭中自然景观的变化之美。词作展现了自然与情感的交融之美:“一掬离人泪”将情感的哀伤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展现了自然之美与情感之美的和谐统一。离人的泪水在层林的映衬下更显哀伤,而自然的美丽则在情感的衬托下更加深刻。词作展现了细腻的情感与画面的结合之美:整首词通过对自然细节的细腻捕捉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画面与风景的美。从急归的鸟儿到层林尽染的秋色,再到月色下的星河,词中每一处自然景象都与词人的情感紧密相连,形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通过这些画面与风景的描绘,赤土黄梅(郑)先生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细腻,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使这首词成为一幅融合自然美景与情感表达的动人画卷。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修辞方法从来都是诗词写作的重要与必要的手段,诗人巧妙运用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词添光增辉,使其情感更加丰富,意境更为深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是运用借代与象征:“鸟归急,日方坠”中的“鸟归”、“日坠”借代时间的流逝和自然规律的不可逆,象征着人生短暂和时光易逝的主题。“曾经黄叶作笺纸”中的黄叶象征着秋天的来临与生命的凋零,借代了词人对逝去岁月的感慨。二是运用拟人化手法:“月伤情”将月亮赋予了人的情感,通过其“伤情”来表达词人内心的哀愁,增强了情感的共鸣。“星汉复何寄”中的“星汉”被赋予了人的思考与寄情,表达了词人对宇宙、生命意义的探求与思考。三是运用对比与对照:“独向湖山求一醉”与“看尽层林”形成自然与个人情感的对比,突出了词人的孤独与寻求慰藉的心境。“风流依旧,临川伤去意”中“风流”与“伤去意”的对比,表现了词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面对离别的哀伤。四是借景抒情:“野旷孤烟”、“不管沧浪水”<s>。</s>“看尽层林”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与词人的情感相互映衬,通过景物的描绘来抒发词人的情感,使意境更加丰满。五是运用排比与反复:“月伤情,人苦志”中“伤情”与“苦志”的排比使用,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反复中见深情。“一掬离人泪”中“一掬”与“离人泪”的结合,通过重复与强调,加深了离别哀愁的表达。六是援用设问与反问:“星汉复何寄”通过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词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引发读者的深思。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词的文学美感,还加深了主题的表达,使整首词情感更加浓郁,意境更加深远,展现了赤土黄梅(郑)先生在词作中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情感深度。通过这些手法,词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宇宙奥秘巧妙地结合,表达了对人生、情感、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感悟。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读者还可以体悟出来,这首词与禅宗思想有着紧密的关联,表现在对人生、自然、时间及宇宙的感悟上,通过词中描绘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折射出禅宗哲学的几个核心观念:一是无常与空性:“鸟归急,日方坠”体现了万物变化无常的禅宗思想,“野旷孤烟”与“不问沧浪水”则暗示了世界的空性和万物的无常,与禅宗“诸行无常”之理相契合。二是自然与内心的和谐:“独向湖山求一醉,看尽层林”表达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寻求心灵慰藉的追求,这与禅宗推崇的“天人合一”思想相吻合,通过与自然的对话达到内心的平静。三是对生命意义的反思:“星汉复何寄”与“临川伤去意”中的追问与反思,体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禅宗同样强调对生命本质的追问,主张通过禅定和修行达到对生命真谛的领悟。四是瞬间与永恒:“一掬离人泪”与“曾将黄叶作笺纸”中的瞬间情感与短暂生命,与禅宗中“一刹那即永恒”的理念相呼应,即在瞬间体验中洞察生命与宇宙的真谛。五是超越与解脱:词中对“星汉复何寄”和“临川伤去意”等宇宙人生之问的提出,展现了对超脱世俗束缚、追求内心解脱的向往,这与禅宗追求超越世俗、达到内心宁静与自由的终极目标相契合。六是无我与自在:词中对“月伤情,人苦志”的描述,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融入,体现了“无我”与“自在”的禅宗理念,即在忘我中体验生命的自在与宁静。 通过这些方面,词作与禅宗思想产生了深层的共鸣,词人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生命、自然、时间及宇宙的禅意感悟,展现了禅宗哲学中的深刻内涵与美学追求。这也就很艺术很美学地实现了:月下情,风流几许——禅心与自然的对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简介 :杨国庆,男,中国作家网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在人民日报,文艺报,中国作家网,《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广播报》,中国诗歌网,中国当代诗词网,《应用写作》,湖北日报,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作家》,湖北作家网,《长江文艺评论》,《武汉文学》,《楚天文学》,《南方文鉴》等国家级、省级和市、县报刊、网络平台发表评论和文章及新闻作品1360多篇,累计260多万多字;其中文学评论128篇,88万字。还有6部总计600多万字的长篇连载VIP小说在网络上发表。有30来篇文章获国家级、省级奖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