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黄页路·报务员

闲人老马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黄页即电话号码簿的数据需要人工录入到计算机中,这个工作量巨大,要很多人员来完成。电脑打字用五笔字型输入法进行,最多每分钟能打二百多个汉字。公司培训了几位年轻的录入员,又从电报局即北京电报大楼调入几位年纪大的报务员,任务紧张时,又临时借调一些人员来。</span></p><p class="ql-block"> 文中说的这些报务员年纪都较大,在她(他)们参加工作的时候还没有计算机,像我们那时要发个电报到邮电局,报务员用0到9四个一组的数字表示一个汉字的方式,在电传机的键盘上敲入,这种录入方式叫电报码录入。所以在我们的计算机中,汉字输入法除了拼音和五笔字型,还要装入电报码输入法。</p><p class="ql-block"> 虽然电报码输入比五笔字型慢,但这些师傅工作都很努力,交给的任务都能按质按量完成。我经常听到她(他)们在计算机前,问其他人自己偶而忘记的一个汉字对应的四个数字,也会查一下电报码本,也就是说她(他)们每个人都会译明码电报。</p><p class="ql-block"> 在电报大楼的这些报务员和邮电局的不一样,她(们)的工作是保证我国党政机关的通信联络,是重要的工作岗位,也是机要的岗位。唐山地震时,有很多人被派去唐山支援保障抗震救灾的通信联络。我前面一直说报务员用“她(他)”称谓,就是说她(他)们中多是女同志,还有男同志,其中到我们这里帮忙的一位老师傅被称为“皇上”绰号的,据说是发报最快的,还有几位和我差不多大的男同志。</p><p class="ql-block"> 下面我特别说出几位在我们单位工作的女报务员的名字,她们是赵金玲、王淑兰、何丽芳,她们一直在单位干到退休。她们除了录入数据之外,还操作数据库、排版和编辑工作。来之前她们都在电报大楼报房,那时报房女同志多,电报大楼又在中南海旁边。周恩来总理喜欢跳舞,就经常去二楼的小礼堂,和她们一起跳舞。何师傅年轻时留着一对长辫子,有幸和周总理跳舞。</p><p class="ql-block"> 电报作为早期通信联络的重要工具,电报大楼也为共和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随着通信科技的发展,电报通信已经成为了历史,报务员这个职业早巳经消失,但报务员这个名字,在我们这个年纪范围,提起来还是很有自豪感的,尽管我在部队仅学习了不长时间的一段报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