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情缘江苏高淳-国际慢城

游龙

<p class="ql-block">  今年的夏天是那么炎热漫长,已经立秋一个月了,秋老虎仍然滞留在芜湖上空,迟迟不肯离去。</p><p class="ql-block"> 虽然气候仍然闷热,丝毫没有挡住芜湖老年大学太极班的一帮至亲好友的热情,相约离芜湖不远的江苏高淳国际慢城去玩个几天,远离厨房,贴近乡村田野,放飞几天自我。</p> 芜湖到我们所去的高淳慢城金腾农庄只有87公里,也就是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也是到了这么多的农家乐距离最近一个,少了一些路途的劳累。 我对金腾农庄不甚了解,我们所住的看似小别墅的二楼“金腾·沁园雅宿”不大起眼,还真有点小瞧了它。 不少朋友都相继去过高淳老街和慢城,吃过“固城湖”的螃蟹。由于自己既没有私家车也不会开车,想去高淳就不是那么随意的一件事了。这次大家相约去高淳,也算了结了一个多年的心愿,可惜的是不是鲜花(慢城的花海是很有气势和温情的)盛开的季节,只能看看早秋乡村的稻田了。 我们所住的地方离就餐的地方还有一小段距离,好在有车还是很方便的。<div>  本来以为已经到了孩子们开学以后,又是天气酷热,没有那么多的游客,不想到了就餐的时间,餐厅里外熙熙攘攘,游客众多。</div> 在餐厅的前方有一个卡拉OK的舞台,不乏喜爱酒后酷爱一曲高歌的同行游友,声情并茂的纷纷登台抒情一曲,引来一阵阵掌声。 我有一个习惯,每到一个地方,每天早晨天蒙蒙亮,就带着相机看看所住周围的风光。这次也毫不例外,沿着我们所住的小二楼前的小道往前闲逛,没有想到居住环境如此优美。 常言道:“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二位女士比我还早,已经闲逛回来。 往前走就看到一个简易而淳朴的木栏杆门,见到标牌上“枕松·就是向往的慢生活” ,不禁有点好奇,何为“枕松”? 进到大门里面,左侧上一个人工围起来的一个湖,右边是群松耸立的一个山林。可能起的比较早,没有见到一个人,我拿着相机,沿着栈道,漫步在松林之间。 松林里散落着一幢幢小木屋,我理解了,何为“枕松”?这是小木屋位于密集的松林之间,推开门窗就可以闻到松林特有的香味,整个松林如同床边舒适的枕头一样枕在游客的身边。 这个酒店的环境应该很不错的,松林之间遮天蔽日,空气清新,湖泊雅致。小木屋里面的设施和服务是很不错,对于一个家庭或者好友相聚,都是城市宾馆所不能相提并论的。只是价位有点高,不是普通工薪收入水平的人所能承受的。 我们所住的小二楼只是金腾家族性的企业中一个小小的浪花,而临水的宾馆、枕松度假酒店和整个山林所显示的财富可能只是这个家族的冰山一角,真的不可小觑啊! 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所作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一诗在此景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太极班的各位挚爱拳友的传统就是每天早晨拳拳不忘,相互切磋,通过健身来提升身心健康。 旅途总是充满着快乐,慢城旅游的第一站就是慢城旅游度假区。 整个旅游度假区由草坪、休闲棚屋、儿童娱乐园、湖泊、彩虹滑道和田野风光所组成,非常适合不同年龄的游客来此休闲娱乐。 暑期已经结束了,我们已经看不到不同年龄孩子们快乐而活泼的身影,只有我们这些年龄不大不小的身影,填补着慢城缓慢的生活节奏。 富有创意的钢琴之路,如果你闭目遐想,仿佛可以听到田野和天地之间无所不在的乐章。 稻田上闪过一撇彩虹,那是孩子们倾泻学习压力所带来的快乐。 处在城市喧嚣的车水马龙、耸立的高楼大厦、光怪陆离的城市灯光和各种城市噪音的人们,到了这里才能感受到自然的可爱和宁静。 大家在这个恬静的旅游度假区里留下美好的倩影。 忘记自己的年龄,记住的是路途的快乐。 绽放的是快乐,留下的是美好的回忆! 不熟悉的人见到她们都以为来了一帮“年轻人”! 旅游是給老朋友们提供了很多说说悄悄话和见面的机会,拍张美照更是留下回味美好的瞬间。 漆桥古镇(或者叫古村镇更为合适)和高淳老街是高淳古镇旅游的两朵姐妹花,所显实的历史久远和规模的不同。 大巴车停靠在漆桥古村镇的停车场里,下了车就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南陵关”城门楼,这里曾是“古宁驿道“的过往之处。没有来得及考证”南陵关“当前的城门楼是历史的遗存还是后来的恢建不得而知。 土地庙是汉族民间老百姓信仰中的一个历史文化传承,里面供奉的是一方土地神,寄托了老百姓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合家平安的美好心愿。 漆桥古村镇不长的古街上有一些当地的商铺,这家夫妻酒店出卖的是自己作坊里生产的各种白酒。 漂亮的老板娘热情的请大家品尝米酒和其它品种的白酒,味道还真的不错。我们分别买了几斤甜米酒和招牌”桂花酒“,请大家晚宴上分享品尝。 漆桥古村落是漆桥镇的一条商业性古街,古称”南陵“,建有南陵关。明清古街原长800余米,现存500多米,临河而建,三面环水,古时设有关卡。 漆桥古村镇保护的还是很不错的,只是规模上还是小了点,一个古村落能有此规模也算是很不错了。 游子山是孔子在周游的最南端,而漆桥村就是游子山下的一个千年古村落。<div>  目前漆桥镇有8000多孔子后裔,整个高淳地区共有23000多名孔子后裔,都是孔子第54世孙孔文昱的后裔,一脉相承。</div><div> 在这个”江南孔氏堂“里展示了孔子历史文化、漆桥孔氏的溯源、孔子祖训、孔氏的辈分和漆桥孔氏的发展等展牌,通过这些展牌可以了解到漆桥孔氏与孔子的历史文化渊源。</div> 漆桥村是南迁孔氏五十四代子孙文昱公的落脚地,是全国除山东曲阜以外“世界第二大孔子后裔聚集地”。漆桥边的亭子里所保留的宋代保平古井,那井圈上的一道道绳索勒痕如同历史的印迹。这是当年孔子后人迁徙到这里后挖掘的,井栏上刻的“大宋南迁阙里孔氏广源”几个字清晰可见,它清晰的印证了漆桥人的身世。 琳琅满目的小商铺虽然有点杂乱,但是店铺干干净净的。 这里原来是康熙年间修建的漆桥孔氏家庙的遗址,乾隆年间又再次修缮,是整个江南地区最大的孔氏家庙,建有主殿、启圣殿、崇礼堂、小宗祠及门屏廊庑、斎厨库厩一应齐全,非常壮观。非常可惜的是这所家庙被日军所占据,最终不幸毁于战火。 这是村子里在原址上修建的享堂和连廊大屋,重新修建孔氏家庙一直是居住这里的孔氏后裔的一个愿望,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 在连廊大屋的最里面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屋子正面的墙上悬挂在孔老夫子的神像,供有香烛和简单的祭祀用品。烛火台前有数个拜垫,这是应该是村民祭祀先祖孔子的场所。 明清古商业街仍然保留了传统的青石条,显得沧桑而古朴。 今天不是节假日,也不是旅游高峰期,古商业街人烟稀少,除了少量开门的商铺以外,只能见到一些古稀老人在自家的门口纳凉。 漆桥镇漆桥村因”漆桥“而得名。据漆桥前的一块木展牌所描述,漆桥初为元代邑人(乡人)所募建,明洪武年间重修。为了防止木桥腐烂,用漆(古时称丹)将木桥用漆进行粉刷保护,故而古人称”漆桥“,该村也因此而得名。 现在这所桥也因年代久远失修而封闭,成了历史的遗迹。 现在的漆桥是50年代所建的三孔石桥,桥身均为青石所建,只供行人通过,桥的东侧另建了一座新桥,供车辆和行人通行。 看到农村大妈正在用“连枷”拍打黄豆杆,曾经下放过农村的老知青们激动的从大妈手中接过连枷,熟练的甩起连枷,丝毫不减当年的“武功”。 古村落里有不少古稀老人,其状态与年龄不太相称,九十多岁的老人看起来也就在七旬左右,令人感叹! 古街道中的下水道“阴井盖”历尽沧桑,依旧完好。 这个略显沧桑的鹿咬灵芝木雕可能是整个古商业街上最为久远的木雕艺术品了。古代鹿谐音“禄”,指的是福气、福运、俸禄,也象征着升官、发财之意。 游子山是孔老夫子游历南方最远的地方,故而留下“游子山”的美名。 游子山离我们所住的地方不远,半价门票只要7.5元,费用不高,大家也就相继进入游子山景区游览。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正因孔老夫子曾经游历过这里,留下了因而得名的“游子山”。 游子的山势和山形没有什么特别的地质奇观,山下一个湖,山顶远远看去有二座殿堂式建筑。上山有一个步行山道和盘山的公路,植被还算茂密,只能算是一个普通的山林风光。 走到半山有一个茶座,給游客们提供了休息的场所。 沿途可以看到的山林里和路边绽放的火红的石蒜花,非常漂亮。 登高望远,轻雾中的村庄、田野一览无余。 石亭中陈列的是明万历年间一名人所立的“游山碑记”,因年代久远,阴文所雕刻的楷书业已模糊不清,只能作为一件历史见证的人文景观了。 富有创意的二十四节气的石条碑刻竖立在路边栏杆边,现在很多年轻人对自古传承指导农事生产的24节气已经不甚了解,这也算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知识普及了。 祈福广场的中间是一个石头雕琢的”日晷“,很多人都不认识这个古代人用来测量时刻的工具了。在长廊中还设有一个小卖部,給游客提供热水和少量食品,还可以帮助联系上下山的景区交通车。 广场的边上还竖立着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所书的“游山望石臼湖”诗词艺术化木牌,这首诗是当年诗人看到远处山下的美丽的石臼湖有感而发所作。 中国大大小小的的名山总是不乏道观和庙宇,游子山也不例外。 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靈官殿“,殿内塑有王灵官和十大元帅,都是道教中的护法神。 灵官殿的大门上分别镶嵌门神的塑像,栩栩如生。门神源自唐代名将秦琼和尉迟恭,因唐太宗噩梦连连,疑是鬼魅侵入宫内,秦琼和尉迟恭得知后自愿守护宫门,使得李世民不再做噩梦了。为免除二将每天把守宫门值夜之苦,便将二位将军的真容贴到门上,以画代人,结果效果一样。传到民间也效而仿之,于是二位将军从此就成了民间不拿工资的门神了。 灵官殿的后面是孔老夫子的”文圣殿“,二层楼高的孔夫子塑像竖立在殿堂之中,肃穆而庄严。文圣殿两侧是钟楼和鼓楼,。鼓楼的前面有一块孔老夫子曾经坐过的”夫子石“,就当年的情景被雕塑成四个人物雕塑,还原了当年孔老夫子游此山的一个场景。 夫子殿的后面是真武观,现在的道观和庙宇都不让拍照,怕冲突了神灵。既然约定俗成,殿内既然不能拍照,也就无从描述了。<div>  现在道观庙宇内各位大神的塑像越来越高大,越来越精美,今天我所看到的灵官殿,文圣殿,和真武殿内的神像,都比我所看过的神像要高大而精美的多。</div> 最后一座是佛家的庙宇,要简朴多。没有想到游子山顶诸多殿堂竟然做到佛、儒、道三教并存,无论你信什么都能在这里找到寄托。实际上人们信仰什么并不重要,我们所能认识的佛、儒、道三教只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遗存的一部分而已。 土地庙 路过石龍寺,门前的一副对联似乎想唤醒人们对红尘的垂念。 很有意思的是石龙寺里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山门“。中国大部分有一定规模的庙宇的第一个建筑物就是天王殿,迎面当中供奉的是弥勒菩萨,而山门背后供奉的则是手持金刚杵的护法神。<div>  而石龙寺规模不大,而建造天王殿则耗资巨大,不是小寺所能承受的。这个寺庙的主持别出心裁,用一个六角亭就代替了天王殿,虽然没有四大天王,而一前一后的弥勒佛和护法神韦陀就俨然成就了石龙寺的天王殿了。</div> 游子山回来后大家睡了个午觉,下午到慢城最有名的一个茶园去游览。 已经过了采茶季节,只能到周围的林间闲逛,或者到附近的茶室参观了。 开心而惬意! 高淳老街的东边入口处可以看到一个摇头摆尾的巨龙灯笼,晚上通上电后可能更好看了。 由于旅游经济的拉动,不少古镇都在不断的扩展,环境不断的在美化,商铺日益增多,高淳老街也是如此。 高淳老街我是第一次来,无论老街和还是扩张的新街,两侧的店铺无论是内部的装潢还是店铺的摆设,都是各具特色的,对待游客都非常热情好客。 老街的街面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做的还是非常不错的,干干净净,毫不杂乱,看起来非常舒服。 店铺里的陈设和货架上陈列的商品井然有序,观赏性都很强。 牌坊上“誉满江南”的匾额是高淳颇有名气的书法家吕宏亮所书。 昔日的吴氏宗祠现在已成为“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舊址”展馆了。<div>  吴家宗祠始建于乾隆四十六年,祠堂大门面朝官溪河,背靠老街,三进的前进是戏楼,中进是享堂,后进是祭殿,每进之间有天井,是高淳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宗祠。1938年6月陈毅率领新四军一支队从皖南东征,开辟茅山根据地抵达江苏境内的第一站的司令部曾驻扎于此。陈毅驻淳期间,激情满怀,提笔疾书,写下了《东征出抵高淳》的壮丽诗篇。</div><div><br></div> 现在的吴氏宗祠的祭殿里陈列着陈毅的生平简介和新四军一支队的发展历史相关资料。 吴氏宗祠的享堂(也就是议事堂)和摆设基本上保持了历史的原貌。 祠堂大门的第一进就是戏楼“觀樂臺”了,古时候没有今天如此丰富的传媒,人们在戏台上能看到传统戏曲表演就是最豪华的娱乐活动了。 迎薰门的美食街 十分漂亮的酒铺 深邃的窄巷也仅能二人交错而过,就像时空的隧道从远古走到今天的现代生活世界。 没有想到这条老街上还有一个“天边墨竹·藏式生活馆”,也就是西藏印象馆,是西藏墨竹和江苏省文化交流和发展的窗口,店铺富有藏族文化元素的宣传和陈列的商品别具一格。 老街上“关王庙”里的建筑群其规模是我所见过的类似殿宇中不可多见的,也是江南地区唯一现存的供奉三国名将关羽的庙宇,始建于明弘治年间,已有500多年历史。 真没有想到,道教第一护法神“王灵官”成了关王庙的门神了。 关王庙的九龙影壁(也叫照壁)十分有气势,虽然不能和故宫和山西大同的九龙壁相提并论,也是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品了。 拜殿里供奉是关羽未封”关帝“前的武像,头扎英雄巾、身穿绿战袍,左手捋长须、右手置大腿,威武安详。 拜殿前的石雕丹墀台阶上的”祥云腾龙汉白玉石雕“雕琢工艺十分精湛,五条腾龙栩栩如生。 拜殿左右分别是钟、鼓亭。 拜殿后面是“春秋楼”供奉的是关王神像,塑像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威风凛凛、栩栩如生。为对神像的敬重,也就没有拍照留念了。 三门四柱二楼的“高淳老街”牌坊十分有气势。 很有古代生活的气息的雕塑十分有趣。 十分诱人的腊味。 街头免费的剃头服务雕塑十分逼真,游客不禁坐下体验拍照留念! 告别了历史久远的高淳古街,回味着老街的韵味和历史的印迹,希望高淳古街永远保持着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的传承。时间有限而匆忙,老街上还有一些历史文化遗迹未来得及去游览,下次有机会再进一步去寻古探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