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灵魂际会

知秋

<div><br></div> 碧虚无云风不起,万里清光不可思。明天就是中秋了,正是云好时。风吹云散,如絮如缕,乃“风前漾卷罗”;夕照染霞,绡舞袂扬,是“霞处流萦锦”。秋云易散,“散似秋云无觅处”,高天便湛蓝如镜。犹喜欢李嘉祐诗的意境:“山殿秋云里,香烟出翠微。客寻朝磬至,僧背夕阳归。下界千门在,前朝万事非。看心兼送目,葭菼自依依。”<div> 中秋是秋的转折点,前半秋是清风送爽,秋云淡泊,秋阳弄光影,忽吐半林红。到中秋是冷月无声湿桂花,秋阴一天天重,蒹葭苍苍,草木萎黄,田地已收获,风高榆柳疏。自此,一场秋雨一场寒。空巷飘荡秋风叶,空庭摇曳寒露枝后,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br> 描写秋雨,最喜欢王维的“苍苍秋雨晦”。苍苍是深青色,深青色晦暗中秋白色丝雨,乱织离愁千万缕,多少关心情绪。还喜欢白居易的“湿屈青条折,寒飘黄叶多。”这是写衰柳的,萧条黄叶风中。冬的气息又该叩门了。<br></div><div><br></div> <div><br></div> 听着雨声入眠,又听着雨声醒来。用一整个周末重温了几部经典小说。《面纱》、《走出非洲》、《雪国》、《霍乱时期的爱情》……世事的核心并未曾改变,此时此刻也不比20世纪初的人事进化多少。早在100年前,伍尔夫就写下了《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而这股“女性主义”的风潮,也就是近几年才刮到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br> 毛姆的小说中常会有一个男性人物,试图追寻某种“真谛”——《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斯特里克兰,《刀锋》中的拉里,还有《面纱》中的沃尔特。而女性角色大多低级趣味、庸俗、物质、愚蠢。有趣的是,《面纱》是一部女性精神觉醒的小说,其结局,也是女性获得了成长的升华。毛姆是一位同性恋者,他与女人很可能是精神上的同盟,或许因此,他拿捏女性心理才能如此精准。他明白要想跨越自身,就必须照亮自己灵魂的深刻与浅薄、虚荣与宽宏,明白一个女人的美貌或平庸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br> 如果你认为这些是“爱情小说”,那就浪费了作者的深意。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是通过爱情进行自我救赎并找到更广阔世界的旅程。文字滋养人心,但我不太相信人们可以通过一两个故事就能获得启示,随即改变人生,我相信真实地投入。如同沃丁顿所说的“道”。人们追求某种幻觉,不断地从混沌中创造出自我的价值,这过程本身就很美好。<div> 无论是人们经历的爱情,还是描绘的画作,谱出的乐章,他们写的书,还有他们的生活……随着你亲身行走,生命中一些地方渐渐暗下去,另一些地方又随之亮起来。最终我们才明白,与让人敬畏的至善至美相比,发生过的那些具体的情事只是旅程。毛姆的《寻欢作乐》,书写了女人的欲望,我觉得这很了不起,书里引用了莎士比亚的一句话:你以为你品德高尚,就不寻欢作乐了吗?<br><div><br></div></div> <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行香子•你来么</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回盼眸波,千里关河。拟将秋意共吟哦。</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苎萝意乱,柳永才多。</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恰杏腮艳、眉含笑,脸含酡。</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欢心相聚,红尘月色,化成秋潮又如何。</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慢调琴瑟,高唱情歌。</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问秋来了,风来了,你来么!</div><div><br></div> <div><br></div> 任凭锦瑟无端又一弦,最极致的风轻云淡,最撩人的百转柔肠,不过就是供养人间的烟火。回老家过中秋,走进小院,篱上的牵牛花就像一个个小精灵,又翩翩起舞了。它们是通向遥远童年的信使。室内我妈正炖着一锅牛肉,香气缭绕,再寒炉煮茶。没有比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更合适迎接我了!<br> 四季中我最喜爱的季节是秋天,故名知秋。清风,流云,雨水,阳光,花影,还有一挂苍翠,染绿的半扇浅窗,都是我极爱的景致。我更贪恋秋的深夜时分,总是不愿意睡去,关了灯,窗帘半掩,在阔大的床上神游,这是我最惬意和向往的时刻。周遭充满了悬浮着罗曼蒂克般的诗意。<br> 水月相逢,人间清秋。在这深夜时分,文字与我温柔。我会将所有的荆棘绞成金箔碎片,把它们洒向遥远的地方。让它们在那里生成向日葵的模样,且旗帜鲜明地重生,复活。写作以一种非常人道的方式,让生命变得可以温柔。不管写得好或烂,都会让你的灵魂成长。<br> 生命是一种调频,既不能完全听从他人的评价,也不能只被自己肉身的欲望牵引,人系动物性、人性和神性的结合体,我们要像交响乐一样,让这三种声音没有分别心的在我们的生命里发出共鸣与合奏。写作,可以引导人走向自己的内心,透过自然的导管,透过技艺的磨炼,与自己内在的神性对话。那就是你看穿了生活的真相,而你依然热爱生活。 <br> 在这个平凡的尘世里,烟火蒸腾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别人的烟火,不必羡慕,不必攀比。这日日夜夜,构成了我们的人生阅历,也构建了自身的气质和格局。<br><div><br></div> <div><br></div> 昨夜带着儿子来到大理,在地下过街通道里的老伯,用二胡拉出如此美妙的音乐,身旁一位母亲轻声和准备前去投币的孩子说:“蹲下来慢慢放钱,不要站着扔。”心里那么感动。母亲的素质对教育起着怎样重要的作用。她懂得,对艺术的最大欣赏就是对艺术者的尊重,不管他站在舞台还是通道。<br> 面对此情此景,我告诉儿子明天必须有选择的适合自己的时间,写一些场景片段文字。比如可以写回忆、写痛苦、写孤独、写欢乐、写历史、写政治、写家庭、写自我……能写逻辑完整的文字最好,时间不允许就写短场景。几段、一段、哪怕是一句话也好,关键在于养成思考和觉察的习惯。<br> 我告诉孩子写作时最好使用第一人称,这样会帮助你对自己每一个写下的句子更加谨慎,同时也是对自己所言所行的承担。写作是为了与自己和这个世界深深相认。说到底,文字也只是传达念头,它被每个人的内在系统所限制。最重要的是你要让你写出来的东西不偏离轨道,不说无意义的废话,不要为了说话而说话,不要只制造泪点,却不唤醒内心的悲伤,因为悲伤才是一个人成熟的起点。<br> 有时给儿子培训写作文,常常会在我说得很陶醉时,儿子会坏笑着对我说:你别感动了这都是我瞎编的。我等他乐完还是会重复那些我说了无数次的老话:不,你没有,你只是以为你自己瞎编——目前你还没有瞎编的能力。<br> 其实,我激赏儿子的诚实,但也心疼他轻易地就给自己贴上标签,我怕他会真的以为自己满口谎话,更怕他不得不真的满口谎话。到最后,最怕是他把谎话当真话,离自我越来越远,让真实的自我和表现的自我在两个不可跨越的现实中。<br> 对文字的体悟与喜好迥异,清风明月皆是自渡,最柔软的或许最坚韧,最洁白的或许最深厚。只要感悟由心而出,才能写出更深刻,也更接近自己内心的文字。写作是为数不多的可以直接面对自己内心的机会,它需要自我毫不犹豫地纵身一跃。表达得越坦诚,思辨越敏捷,人也就越来越真诚。<br><div><br></div> <b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翻香令•心态且松宽</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今宵重倚小窗前。晚风不到玉勾闲。</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拈秋色,月向弯,独有你、与我两开颜。</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俗身瞬间远尘喧。管他明月几时圆。</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手中笔,翻香令,莫生愁、心态且松宽。</div></div><div><br></div> <div><br></div>Ps:光阴默首,中秋团圆。知秋在此真挚的祝远近相安的亲们好好爱自己。中秋吉祥!阖家幸福!<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