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一间陋室,换了一户又一户租客,点燃了一盏又一盏希望的明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题记</span></p> <p class="ql-block"> 在西安城墙内的一条狭窄巷子里,两边错落着形态各异的民房,大致都是二三层楼。巷子深处的那户人家格外引人注目,只因他们住在路边一层,门口还搭着一个小厨房。出入巷子都能看到。</p><p class="ql-block"> 这户人家显然租的是这里的民房。他们是一对夫妻,操着河南口音。男人年龄看上去不大,高大俊朗,女人高大壮实。他们有两个儿子,一个上小学四年级,一个上幼儿园。一家人以收破烂为生,主要收各种电线、废电器。有一次我有一些废旧电线给了他们,顺便进去看看。他们的房子里里外外堆满了张牙舞爪的电线和未拆解的歪七扭八的冰箱电风扇,洗衣机等电器,像小山似的,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更别说放置基本生活用品。两张架子床在空中架着,那便是他们夜晚的栖息之所,难以想象他们时是怎么上去的。</p><p class="ql-block"> 男人每天一大早吃完饭,就蹬着电动三轮车出去收废品。女人在两个孩子吃完早餐后,打发他们出门,然后自己就在家收拾收回来的废品,一会儿砸,一会儿撕,一会儿烧,能吃又能干。忙不过来的时候,他们会把他的妈妈从老家接来帮忙做饭,他俩则专注于收<s>拾</s>腾废品。</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做作业只能在门外狭窄的台阶上,趴在椅子上或坐在凳子上。厨房狭窄得只能容得下一个人转身。尽管生活艰苦,但这一家人 一个个都胖乎乎的,乐呵呵的,他们配合默契,过着其乐融融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个孩子渐渐长大,大儿子上了初中,小儿子也到了小学高年级。为了孩子能在城里上学,他们交着不菲的借读费。这对夫妻凭借自己的汗水,硬生生撑起了这个家。每次和男人骑着电动车风尘仆仆地相遇,他都会微笑点头和我打招呼。</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和他打了个照面,我突然发现,男人不再如从前那么英俊,变得粗糙,甚至高大的身躯有点微驼。</p><p class="ql-block"> 不知何时,这一家人悄然离去,我发现简陋的房子迎来了新的主人。有一天去巷子,一个男孩子骑自行车停在厨房门口,里面走出一位陌生的奶奶。看着他们陌生的面孔,我意识到这里换了另一户人家。能住在这样的地方,想必情况也不会太好,也许他们也是为了孩子能上附近的学校,才居住于此。</p><p class="ql-block"> 那一家人去了哪里?是他们通过辛苦努力,住到了较为改善的房子里?还是他们实在难以维系城市高昂的生活费用回了故乡?</p><p class="ql-block"> 一套房子,不断变换着主人,一家又一家人。不变的是,每一家人都怀揣着希望,在这狭窄的巷子里,努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生活故事。他们就像城市里的点点微光,虽然渺小,却温暖而坚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