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8/14日下午,是我们在云南腾冲大理昆明旅居生活的最后一天,从来没离家那么久,明天凌晨我们即乘机返沪<span style="font-size:18px;">结束行程。这最后一个方向我们选定在云南大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我的印象中,有许多的名师巨匠: 华罗庚、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等都出自西南联大,属云南昆明。当年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学校因抗日战争爆发, 被迫南迁,1938年,迁到云南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直到1946年5月4日,西南联大举行结业典礼,结束了这里的办学使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所以,我就以为,现在的云南大学就是以前的西南联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然而,今天才明白是两条历史线。西南联大是在如今的云南师范学院有一些旧址遗迹。而云南大学,历史上是明朝清朝建的科举考试场所,叫贡院。云南历史上唯一的状元袁嘉谷就在这里荣升,云南大学是在这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上逐步发展而成的。</span></p> <p class="ql-block">图案中 是云南大学的校徽,由林徽因设计,图案主体《会泽楼,台阶》。</p> <p class="ql-block">东陆校区是云南大学最古老的校区,有许多历史故事与建筑,今天我们在离开昆明的最后几小时里,抓紧先看了这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进入东陆校区,左右两边各有牌坊,最早是贡院大门。上面的题字源于王勃《藤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p> <p class="ql-block">正前方那长长的九十五级台阶在两边的绿荫参天大树护卫下延伸向上,有说意喻“九五至尊”,有说“九五飞龙在天”。</p><p class="ql-block">感叹 :这是多少代学子们学海无涯梦想起航的地方!由此而上,登峰攀升所向往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整个九十五层台阶都是条石铺成,台阶尽头,就是大名鼎鼎的《会泽院》</p><p class="ql-block">会泽院是云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会泽院建于1923年。</p><p class="ql-block">1922年云南省长唐继尧创办私立东陆大学,在原贡院明远楼旧址修建会泽院,作为东陆大学主体建筑,以创办人籍贯命名为会泽院。</p><p class="ql-block">会泽院由留学法国、比利时的张邦翰设计。</p><p class="ql-block">图中看到如今成为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可惜今天没开放。</p> <p class="ql-block">会泽院坐北朝南,楼高两层,有地下室, 东西南北皆有门。。</p> <p class="ql-block">1935年,蒋介石到昆明曾住于此。</p><p class="ql-block">抗战期间日本飞机轰炸昆明,会泽院两次中弹,屹立如常。1946年由王景贤设计对会泽院加固并在二层之上增建“仰止楼”。</p><p class="ql-block">在1948年“七,一五”运动中,会泽院是最重要的阵地。</p> <p class="ql-block">墙体砖石砌成, 拱形门,拱形窗,厚实坚固。</p> <p class="ql-block">会泽院窗沿图案</p> <p class="ql-block">精致的露台,底下还有镶金图案</p> <p class="ql-block">很有历史感的法式建筑,像一条穿越时光的长河,让人感受到了岁月的沧桑和痕迹。</p> <p class="ql-block">会泽院不仅是云南大学的重要历史建筑,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代表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会泽院庭门右前方,安放着一门铜炮。</p><p class="ql-block">中法战争奏凯归来留存的开花炮,因开花炮为铜浇铸而成, 后来便称之为铜炮。</p><p class="ql-block">1931年“九一八 ”事变发生不久,云大毕业生何非、沈桑等探访到云南军械局废弃有中法战争的一门开花炮,有感于“振作民气”认为能把这门开花炮移到学校,是给学校最好的纪念品。请时任校长华秀升与政府协商拨给补修,陈列大学本部,唤醒历史观念,激发爱国热忱。</p> <p class="ql-block">我们绕过会泽院坚固的墙体,树木郁郁葱葱,亭榭小溪,欢声笑语为校园增添了一抹生机。</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会泽院西边的小路上,古树参天,绿荫如盖,每一片叶子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那片绿意中,透露出的是一种静谧与安详,让人心生宁静。</p> <p class="ql-block">校园草坪上矗立一座钟楼,它是校园内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学生和校友们共同的记忆载体。</p> <p class="ql-block">钟楼旁边看到了云南第一天文点。</p><p class="ql-block">我国早期大地测量定位标志。始测于清康熙四十九至五十七年(1710-1718年),初测数据为:云南省昆明县北极高25°6,京师偏西13度38分。</p><p class="ql-block">1934年云南省教育厅、云南大学、昆明一得测侯所组织复测,数据</p><p class="ql-block">是:东经102° 41' 58.88'',北纬25° 3' 21.19''</p><p class="ql-block">是我国除北京观象台外唯一原测经纬度的确切点位,具重要科学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往前走到映秋院。</p><p class="ql-block">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设计的映秋院为四合院建筑,由平房、楼房、迴廓、走道组成,东北设月宫门,西南建瞭望塔。中西合璧,古朴典雅。</p><p class="ql-block">著名画家徐悲鸿、“两弹一星”获奖者彭桓武院士等名家曾在此居住。</p><p class="ql-block">1955年4月10日,周恩来总理曾到此视察。</p> <p class="ql-block">顾映秋的丈夫是民国时期的云南省主席龙云,顾映秋是当时的慈善家,于1938年捐建了映秋院(以她名字命名)。作为女生宿舍楼,这在当年不仅是体现了新教育理念,也展示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提升。这对云南大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连廊,通向泽清堂</p> <p class="ql-block">连廊边院子,绿茵遮阳,规划整洁</p> <p class="ql-block">泽清堂建于1941年,由卢汉夫人龙泽清捐款修建,与映秋院相连,用于女生食堂。这座建筑同样见证了云南大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远观相连的映秋院与泽清堂。</p> <p class="ql-block">跨出月宫门,去看怀周楼</p> <p class="ql-block">怀周楼是1955年周恩来视察云南大学后,在他的关怀下所修建的图书馆。现在是云南大学的艺术学院,很有艺术氛围的一个地方</p> <ol><li><b>紧挨着怀周楼墙根,看到四座雕塑像,细细查看找不到人名,衣着上看,清朝与民国时期的人物,一并呈上,若有知道的请美篇下面留言,让我能长个知识。先谢谢啦!</b></li></ol> <p class="ql-block">一路行至会泽院后面,草坪前,刚毅坚卓的烈士雕像非常的显眼。这是纪念“一二·一”运动中英勇献身的于再、潘琰、李鲁连、张华昌和闻一多、李公朴27位为民族的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献身的先烈,以此表达深切哀思和崇高敬意!</p> <p class="ql-block">前面到了至公堂,座落在会泽院后面,至公堂完全是明清皇家大殿式建筑,与会泽院的欧派风格,前后对比明显,似乎像在历史穿越一般!</p><p class="ql-block">我们走到至公堂面前几乎不能相信,现代的大学怎么出现如此皇家殿堂?待近前看了说明,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至公堂是明清时期云南乡试活动的中心,见证了中国一千三百年科举考试制度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噢!前后两幢如此不同的历史穿越,真正验证云南大学历尽沧桑,承载人文历史的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建于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p><p class="ql-block">中为至公堂,堂后原有监临、提调、监试、考试四房,并列弥封,誊录、对读、供给四所</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云南贡院的主体建筑。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建。</p><p class="ql-block">至公堂为大殿式建筑,南北向,各开一门,门两侧皆设窗棂,光照极佳。</p><p class="ql-block">南明时期为大西农民军四将军之一艾能奇的定北王府。永历十年(公元1656年)永历皇帝来滇,以此为“滇都”皇宫。</p><p class="ql-block">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林则徐任主考官,在此主持云南乡试。</p><p class="ql-block">东陆大学建校后用作礼堂。</p><p class="ql-block">1946年7月15日著名学者闻一多遇难前在此作《最后一次演讲》</p> <p class="ql-block">现存贡院建筑及《重修至公堂碑记》均为研究云南科举制度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东号舍属于云南贡院的建筑之一,为考生居住、科举考试之场所。</p><p class="ql-block">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始建。号舍又称文场,建于至公堂东西两侧,东文场有号舍900间,建在至公堂东(包括今昆三十中校园)现仅存云南大学校园内一排建筑。西文场有号舍755间建在至公堂西侧(今钟楼花圃一带),已无存。</p> <p class="ql-block">云南贡院现仅存至公堂和一排考棚,其余现存建筑均为民国时期所建。其结构为砖混木结构,房屋外侧均有外廊转通。</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年(1903年),贡院举行了最后一次乡试。1922年,在云南贡院基础上扩建成立云南第一所高等学校东陆大学。</p> <p class="ql-block">邻座于东号舍旁边的二层小楼,分别是云南大学前校长熊庆来和著名学者李广田,它们不仅记录了个人的学术成就,也反映了云南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贡献。</p> <p class="ql-block">熊庆来、李广田旧居建于1938年。土木结构,悬山顶,两层建筑。(熊庆来、李广田俩位先生任云南大学校长期间,先后在这幢楼居住,生活和工作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熊庆来(1893---1969)</p><p class="ql-block">云南弥勒人。著名的教育家、数学家。曾留学法国。回国后先后在东南大学、清华大学任教。发表多种数学著作。其创见被国际数学界称为熊氏无穷极。1937年起任云大校长12年,成绩卓著。</p><p class="ql-block">李广田(1906-1968),</p><p class="ql-block">山东邹平县人。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先后在西南联大 、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任教。1952年起任云大副校长、校长</p> <p class="ql-block">两位教育家的故居,简单的民国风。</p> <p class="ql-block">故居前方,一片园区,幽静雅致,风景掩映,好大的石碑,前后各隽刻《至公天下》《高远务实勤勉卓越》</p> <p class="ql-block">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p><p class="ql-block"> ——爱因斯坦</p> <p class="ql-block">云南大学,为什么会成为吸引着众多学子前来追求知识的殿堂,不仅因它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高等学府,更因有前者热心的教育先驱在人才培养方面奠定的卓越贡献!</p><p class="ql-block">我们在云南大学东校区游览了这一圈,看到古老的建筑楼历经风雨战争,屹立不倒,它们是在静静地述说那些历史的见证,见证着一代代的年轻人在古老的教学楼里求知的岁月,见证年轻人走出云南大学校园踏上各地,成为祖国的栋梁!噢,感觉我们在这里几乎是上了一堂历史课,看到几百年至一百多年的历史中,竟然有那么多的事件与云南大学相关。忽然觉得云南大学不仅校园漂亮,更是一座真正的学子向往的殿堂!</p><p class="ql-block">由此我相信,云南大学,将会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自己的足迹和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