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普洱市景谷县碧安乡上寨村勐主大山古茶林,是普洱市古树茶园之一。至今有几百年栽种历史。分别栽培<s>于</s>明清时代和中华民国时期,建国以后大集体又补种了不少。</p> <p class="ql-block"> 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碧安乡是思普革命老区,有着厚重的革命历史。说起碧安特产,对于爱茶的人来说肯定首先想到的就是那杯茶汤淳厚、香气馥郁、回甘强劲持久、满口生香的大山茶。说起茶叶,碧安的茶农们也是满脸骄傲,同时幸福感满满。</p> <p class="ql-block">景谷县志记载,民国31年(1942年),美国志愿援华第十四航空队(即“飞虎队”)一架战斗机在执行任务时因缺油降落在勐班稻田中,一名飞行员由当地爱国人士陶其礼接回勐主,期间到勐主大山茶园游玩,采摘茶叶,之后送往昆明。为纪念这一事件,茹忠伟把自家的两棵百年古茶树命名为驼峰一号。由于茶叶品质不错,这两棵古树茶已经被人承包采摘,两棵古树茶每年能采五公斤左右的春茶,承包价格为两万元/年。 近年来,除了合作社收购销售外,部分农户也主动开拓茶叶市场,实现自产自销,上寨村二组的茹红明每年采春茶季都要忙个不停,“我主要是通过发抖音、快手、微信朋友圈等平台线上销售茶叶,现在很多老顾客在采茶前夕就开始预订茶叶,只要品质好,茶叶不愁销路。</p> <p class="ql-block"> 大山茶树种为勐库大叶种、中叶种、细叶种,于明朝时期从双江勐库引进,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据资料记载,早在民国时期,大山茶便从茶马古道运送至泰国、缅甸、西藏等地进行销售,并由当地名门望族到云南昆明开设大昌茶庄、鼎盛茶庄。</p> <p class="ql-block"> 茶园分四个时期栽种,清晚期种植保留茶树较少,民国时期种植大部分,集体化时代在原有茶园空地里进行补植,近年来因古树茶兴起,由于这里的茶品质好,成为景谷县茶价最高的古树茶之一,也让勐主大山茶声名鹊起。</p> <p class="ql-block"> 目前,大山茶产区总面积2963.7亩,共有10个村民小组233户农户发展种植,2024年勐主大山春茶成交价为古树+老树混采1000元至1200元/每公斤;大山茶年总产值约为610万元。</p> <p class="ql-block">二、勐主大山茶</p><p class="ql-block">产于碧安乡上寨村勐主大山,以产地命名。勐主大山位于县城西南,勐主镇北面,地势高峻,多云雾,深土质,气候温凉。</p><p class="ql-block">茶树品种为大叶普洱茶种,采制晒青茶类。年分春茶、二水、谷花、阳春茶四拨。以春茶为好,清明前春尖更佳。其茶特点是茶条紧细,芽尖泛白,毫多清香,汤色清绿,吃味醇和回甜,耐冲泡,饮后使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三、回萨香茶</p><p class="ql-block">产于正兴乡通达村东北方回萨箐边,因地得名。</p><p class="ql-block">产地海拔 1400米,茶树品种属景谷大叶群体种,茶园周围种有柏树护荫,土地湿润,茶树葱绿,成茶系晒青毛茶,条索细嫩,白芽特多,具有天然柏木香气,吃味鲜醇,有回味,耐泡伙。</p><p class="ql-block">四、联合酸枣树茶</p><p class="ql-block">产于钟山乡联合村酸枣树地,产地海拔1700米,山高林密,箐水环流,云雾多湿,王质红壤,茶地周围山间长有野酸枣树,故名。茶树品种为勐库茶,茶的特点,芽叶肥壮,叶肉厚软,茸毛较多,持嫩性长,产量高,品质好。成茶条索紧结,特显毫,清香味醇,回甜鲜爽。清明前后采制的为好,谷花茶亦不逊色。</p><p class="ql-block">五、民乐隔界茶</p><p class="ql-block">产于民乐乡隔界村,以产地命名。</p><p class="ql-block">茶园环境为半山半坝,属山地赤红壤,品种为景谷大叶群体种。产制茶类为晒青茶,成茶带有果香气,味醇正,无涩微苦回甜,多白芽,耐冲泡,具有提神解倦功力。</p> <p class="ql-block">据碧安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郭轶介绍,为进一步打响大山茶品牌,乡党委政府成立了茶叶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明确一名班子成员主抓,立足资源优势,筹建展销中心,建设茶旅精品旅游路线,研发茶旅产品,不断优化茶产业发展路径,让更多群众在茶产业链上增收致富。</p> <p class="ql-block">景谷县茶业历史源</p><p class="ql-block">景谷茶叶产、制历史悠久。清代即有商品茶、贡茶、精制成品茶行销省内外。民国时期,内外茶商络绎不绝,茶庄林立,曾为滇省著名产区。但由于战乱、匪患,销路时阻时</p><p class="ql-block">通,至解放前夕,仅有万余亩茶园和百余吨产量。</p><p class="ql-block">1952年后,景谷茶叶生产由集中产地逐步发展到普遍种植,产品由单一渐增为多种花色,多渠道流通。虽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及“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一些挫折,但在1980年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生产又有了很快发展,1990年茶园面积达 45701亩,产量1084吨,面积和产量比1980年分别增长61%和 113%。</p><p class="ql-block">第一章 茶树资源</p><p class="ql-block">第一节野生茶树</p><p class="ql-block">一、资源分布</p><p class="ql-block">县内野生茶树资源较多,据1989年县茶试站普查,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小黑江上游景谷河东山及威远江下游的高山地带,生长着成片的野生茶树,面积约5000余亩、混生于</p><p class="ql-block">深山密林中,自成茶林群落。</p><p class="ql-block">叶茶</p><p class="ql-block">(一)黄草坝野生茶主要分布于正兴乡黄草坝村干坝子山岭,海拔2000~2500米唐</p><p class="ql-block">冠矮</p><p class="ql-block">带的大尖山、困庄大地、大水缸3处,面积约2000亩,在原始森林中,构成林茶群落。其</p><p class="ql-block">茸毛</p><p class="ql-block">间有许多数百年生的大茶树,如困庄大地大茶树,树高20米,幅宽16.5米,基部干径</p><p class="ql-block">厘米,树龄约440多年,为目前境内已发现的较大野生茶树之一。</p><p class="ql-block">中,面积约1000亩,与镇沅县田坝野生茶接壤。 (二)顺南光山野生茶分布于风山顺南光山,海拔2300~2500米,散生于混叶林 (三)大黑龙潭野生茶分布于景谷乡文山村东北方大黑石岩山,海拔2200米,散生 </p><p class="ql-block">在混叶林中,面积约1000亩,有少数大茶树,树干径在30厘米以上,山下两侧为景谷、</p><p class="ql-block">山的茶叶产地。</p><p class="ql-block">(四)大中山野生茶分布在景谷乡文东村大中山,海拔2000米地带,散生于箐边杂林中,面积约500亩。</p><p class="ql-block">(五)大绿山野生茶:分布在益智乡大田村东北部大绿山,海拔2591米,面积500亩,散于混叶林中。</p><p class="ql-block">《摘景谷县志》</p> <p class="ql-block">作者:景谷县碧安乡人氏,普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退休公务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