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font color="#ed2308">(甘丹寺、色拉寺、哲崩寺、扎什伦布寺、塔尔寺、拉扑楞寺)</font>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寺主是第六世嘉木样呼图克图,其他领导人包括八大堪布、四大赛赤。拉卜楞寺在历史上号称有108属寺,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整个寺庙现存最古老也是唯一的第一世嘉木样活佛时期所建的佛殿,是位于大经堂旁的下续部学院的佛殿。 拉卜楞寺的转经长廊总计长达3.5公里,由2000多个转经筒组成,环绕整个寺院,是世界上最长的转经筒长廊之一。 拉扑楞寺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0.5公里处。本名噶丹夏珠卜达吉益苏奇贝琅,简称扎西奇寺,是我国藏传佛教(即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一般称拉卜楞寺。第一世嘉木样阿旺宋哲大师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五十三年(1714)建立“拉章”(即嘉木样佛宫),“拉章”音变为“拉卜楞”,意为寺院最高活佛府邸。<br><br> 拉卜楞寺所属部落按依附程度分为四类。<div>第一类称“拉德”,意为神民,是蒙藏王公贵族从自己的属部中转给寺院的 “香火户”,有河南蒙旗十一支箭地、拉卜楞寺附近十三庄、桑科、甘加六族、科才、欧拉、尼玛、阿坝六族、多合尔部落等。</div><div>第二类称“穆德”,意为政民,是拉卜楞寺利用教权控制的部落,有阿木去乎、扎油、博拉、下巴沟、美武五族、三乔科、阿万仓等。</div><div>第三类“曲德”,意为教民,主要由世袭大土官头人统治,宗教上受拉卜楞寺的影响和控制,这些部落有麦科尔、上作格浪哇、牙端木、唐科尔、上南那、经科尔、木拉小俊、曼龙、下卡加等。</div><div>第四类称“栓头”,表示和拉卜楞寺院有往来关系,这类有科哇乃门、拉马吾建等。</div><div><br></div> 拉卜楞寺院对“拉德”和“穆德”部落大都派有“郭哇” (头人)或“更察布”,代表嘉木样和拉卜楞寺统领该部落的一切政教、军事大权。郭哇和更桑布的人选,均从嘉木样的八十随从中选任。一般牧区称“郭哇”,在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称“更察布”。郭哇和更察布的不同是前者只管政务,后者兼管寺院。<div>拉卜楞寺及其主要活佛都拥有较多的土地、牧场、森林、牧畜、房屋等。拉卜楞寺的财产所有情况分以下几类:属全寺所有,属六大学院所有,属嘉木样佛宫所有,属各大小活佛所有和一般僧人个人财产。其数目十分庞大,很难一一估算。1958年前,拉卜楞寺出租土地2.17多万亩,周围13庄900余户都是它的佃户。拉卜楞寺在夏河县境内有羊36500多只,牛7400多头,马9540匹,还出租房屋5100多间。再加上寺院还从事放高利贷、商业活动、信徒布施、僧徒募化等,使大量的财物流入拉卜楞寺,从而使拉卜楞寺具有雄厚的经济势力。</div> 寺院坐北向南,占地总面积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包括六大学院、16处佛殿、18处昂欠(大活佛宫邸)、僧舍及讲经坛、法苑、印经院、佛塔等,形成了一组具有藏族特色的宏伟建筑群,房屋不下万间。<br><br> <p class="ql-block">至1958年前近二百多年的发展,拉卜楞寺逐步形成了一套政教合一的组织机构和教务、政务的统属关系,它既是安多地区最高学府,也是最高行政首脑机构之一。拉卜楞寺的最高权力集中于嘉木样活佛,是当地政教领袖,享有很高的威望。到第五世嘉木样时,拉卜楞寺院的组织机构有拉章组织、磋钦措兑、仲贾措兑以及管理牧区和农区、半农半牧区的组织系统。</p><p class="ql-block">拉章组织,系嘉木样大昂(佛宫)组织,由襄佐、司食、司服装长、经务、秘书、承宣、嘉木样代表、管家等组成,负责嘉木样本人及嘉木样佛宫的有关事宜。</p><p class="ql-block">磋钦措兑,系教务会议组织,在嘉木样领导之下,由总法台、总僧官、财务长、总经头、管理长、亲王管家,僧众代表 6人、秘书等组成,负责全寺宗教事务和财务。</p><p class="ql-block">仲贾措兑,由第四世嘉木样建立,意为嘉木样座前茶会、并制定了文字章程,由襄佐、随侍长、司食长、司服装长、经务秘书长、承宣长、司佛宫官、司佛殿官、嘉木样代表、嘉木样管家、护卫官、司讼员等组成。最初主要处理寺内政教事务,后扩大为处理所有属寺、部落和整个教区政教军事的最高权力机构。</p><p class="ql-block">1940年,五世嘉木样从西藏学经返寺后,调整和改革拉卜楞寺的组织机构,建立了议仓组织,意为秘书处,由嘉木样亲自领导,襄佐主持,成员有议仓堪布、司食长、司服装长、经务长、秘书长、承宣长、拉章代表、管家和司讼员等,取代了仲贾措兑和磋钦措兑的权力,统辖全寺和寺属部落的一切政治、宗教、军事大权。从而权力高度集中于嘉木样手中,更加强化了政教合一制。</p> 拉卜楞寺宗教体制的组成以闻思、医药、时轮、吉金刚、上续部及下续部六大学院为主,在全蒙藏地区的寺院中建制最为健全。闻思学院是其中心,又称大经堂,有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数百间房屋,占地十余亩,为藏式和古宫殿式的混合结构,顶上有鎏金铜瓦、铜山羊和法轮、幡幢、宝瓶等装饰物。它以显宗为主,着重研习印度佛学家所著的五部大论(《释量论》、《般若论》、《中观论》、《具舍论》、《戒律论》)。<br><br>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活佛众多,据解放前统计,约近100人。内又分为不同等级,最为著名的是嘉木样和“四大赛赤”活佛系统。</p><p class="ql-block">第一世嘉木样·阿旺宗哲(1648~1721),夏河县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著名佛学家和学者。</p><p class="ql-block">第二世嘉木样·久美旺波(1728~1791),青海尖扎县人。25岁赴藏入哲蚌寺郭莽扎仓学经,获格西学位。东返后任拉卜楞寺、塔尔寺法台。</p><p class="ql-block">第三世嘉木样·洛桑图旦久美嘉措(1792~1855),青海同仁县人,1798年被迎入拉卜楞寺,18岁入藏学经,26岁任拉卜楞寺法台,55岁任塔尔寺法台。</p><p class="ql-block">第四世嘉木样·格桑图旦旺秀(1856~1916),四川德格人。22岁赴藏学佛,28岁任拉卜楞寺法台,兼任塔尔寺法台。</p><p class="ql-block">第五世嘉木样·丹白坚赞(1916~1947),汉名黄正光,四川甘孜州人。</p><p class="ql-block">第六世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1948~),青海刚察县人,现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甘肃政协副主席、甘肃省佛教协会会长、甘南藏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拉卜楞寺寺管会名誉主任等职。</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的四大赛赤是指贡唐仓、萨木察仓、霍尔藏仓、德哇仓四大活佛系统,均有很高威望。后喇嘛尕若仓、阿莽仓活佛也居赛赤地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现任寺主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活佛 ,1948年生,青海省冈察县人,1951年由十世班禅大师认定,1952年农历二月十一日坐床。</p> <p class="ql-block">全寺所有梵宇,均以当地的石、木、土、茴麻为建筑材料,绝少使用金属。整体建筑下宽上窄,近似梯形,外石内木,有“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之谚。各庙宇依其不同的功能和等级,分别涂以红、黄、白等土质颜料,阳台房檐挂有彩布帐帘,大中型建筑物顶部及墙壁四面置布铜质鎏金的法轮、阴阳兽、宝瓶、幡幢、金顶、雄狮。部分殿堂还融合和吸收汉人建筑成就,增盖宫殿式屋顶,上覆鎏金铜瓦或绿色琉璃瓦。</p><p class="ql-block"><br></p> 拉卜楞寺内珍藏的民族文物和佛教艺术品共计1万余件。各殿堂内高8米以上铜制鎏金或檀香木雕的大佛就有十六尊。各种质地多样的中小型佛、菩萨、佛塔、法器等不胜枚举。寺内还珍藏有历代嘉木样大师的衣物和其它生活用品,又有帝王册封和赠赐的金敕、印鉴、封诰、大幅匾额、千佛树、珍珠塔、玉如意、陨石、海马牙等。 <p class="ql-block">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山间,新的一天开始了……</p> 转经筒起点是个独立的“门房”,设置三支经筒,进入后顺时针转筒走出,进入长廊。 普通僧舍的门 门也是一种级别的标志 这个门恐怕不是一般的僧人可以进去的 墙的颜色也是有讲究的 寺庙入口处的这幅全景画,涵盖了夏河县城、拉扑楞寺的风水景致。 最初的建筑,后方是扩建的殿堂。 酥油花是藏区的一大传统手工艺。 普通僧舍 早上八点之前,无需购票,从这个门可以进入转经筒长廊和景区。如果要进入室内参观,必须购票从游客通道进入。 转经筒长廊和游客出口转拐即是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