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兴粉丝》故土情切切,乡愁愖悠悠。记实散文 2024.9.15.

天天开心

<p class="ql-block">龙年的暑炎,真的是热得难耐,久久的三伏天,热浪滚滚,上烤下蒸,白天外出让人步寸难行。好容易熬到九月天了,依然是高温不退。回盐城避暑己有数月了,一转眼又要到中秋节了,去南京生活又被提上了日程。临走前,俺年年都习惯地回大岗故乡带上一些同兴的粉丝。那老家的同兴粉丝,说实在的,真的是刮刮叫,那个韧性,那个清爽,那个口感,绝对是雪滑,顶昂顶昂的。冬天那烧个牛肉火锅,或烧个茨菇红烧肉,总是一定要加上一把同兴的粉丝。若想吃得清淡一点,也可抓上一把同兴的粉丝,再把那春天剝好冷冻的蚕豆仁,炒上生香,打上两个鸡蛋,那个蚕豆粉丝蛋花汤,真的香喷绣口,美妙无比。哪怕就烧个纯大白菜,只要放入一些同兴的粉丝,灌上一点辣椒酱,那绝对高级的享受。那种美味,更是美不胜收!我也曾试过,在宁时,试着买过苏果的龙口粉丝,可口感总是觉得,就是逊它一筹,没法相比,无法替代。所以乘看天氣稍凉爽一点,赶紧去大岗买上一袋(十多斤)的同兴粉丝,带去南京以便冬季食用。</p> <p class="ql-block">起了个大早,六点多一些,跟上了盐城的十九路公交,在车上就询问师傅的去大岗的K4公交,师傅说现在K4的始发站又远了,现已不在盐都车站的集散中心发车了,改成了由城西万达广场发车,十九路现也走不到万达,但可以乘十九路车到青年路振兴路口站下,(那儿己到了城外了),到那儿可直接转乘K4一路到大岗,好在我以往曾经在那里乘坐过K4,倒也不慌。真的是计划不如变化来得快,而今去大岗,像俺住在盐城的城东,一刹间还真是感觉到越来越麻烦了,如今改到城西的万达广场始发站,那个站己到了城西的西环路,环城高架下了,离市区是很远很远了。这也许是地域利益间的纷争,逼得盐都开往乡镇的公交,都远行离开了主城。</p> <p class="ql-block">下了十九路,也许是公交亏本,适当暗地里减少了车次,左等右等,一个多小时才等来了K4,若大个车辆,也就三五个人。那三五个人也可能是大岗同乡人,他们有可能是亲戚或是邻居,他们一路说笑,也一路地抱怨着如今生活的艰难,议论着今年的夏季蔬菜是如何好贵好贵,议论着今年的钞票却是特别地难挣,好像现在做什么都在亏本,想想也是,联想这趟车连我在内也不过五六个人,还有两小孩,夏天也得必须开着空调,经济萧条,亏本也是自然不过了。这些老乡,也许是心直口快,朴素自然,又听他们,又扯到了三年疫情,疫情期间,他们说并不怎么害怕,当时心想只要熬过了那段困难时期,他们有信心,也有勇气,只要肯吃苦,人勤劳,好日子是还会迎来的。可如今疫情己过去了一年多了,经济仍不见好转,各行各业反而更难了,不少的店铺不得以关门了,好多的人失业了,连城里的不少的大型老牌商场,企业都停办歇业,这使得这些老乡们平添了不少担忧。老百姓自然也少不了有些怨声,听他们在车上一路言语,相互叹息,咱也不必插言,只能靜静听听而己,此刻还是须更加地自律,免得多嘴惹事生非。</p> <p class="ql-block">熟悉的乡景又朴面而来,过了佳富的样板村,那大岗的交警支隊大楼又匆匆退去,一拐弯走向故乡老镇的卧龙路,只见卧龙路己封闭一半,说是要重新修筑,可路面看不到工人施工,只见路面己被筑开,坑坑凹凸,一路颠簸,听那同车的人又在抱怨,说路筑开了,听说资金又断链了,工人没钱便不干了,现在的打工人,猴精猴精,日清日结,要是有两天不结工资,没有一个肯继续干活的,真的打工的与其讨不到工钱,还不如不干,这讨要工钱的艰难与添堵,使他们彻底失望了。公交车艰难向前使去,路面上也人烟稀少,倒是《大岗农行》公交站点停着几辆电动三轮,见我们下车,不停吆喝,要车吗?便宜,便宜!此时己近上午十点了。太阳火辣了,我下车后赶紧奔向不远的大岗菜市场,若大的菜市场,正值十点也看不到有多少的顾客去买菜,看上去很觉荒凉,倒是菜市场的门口,有三五成群的农村人摆着地摊,有卖鸡蛋的,有卖小魚小虾的,还有篮子里放几只小公鸡的,有塑料盆里放着大大小小河蚌的,还又見到儿时吃过的,久违的马䇛菜,㦑菜菇,生姜竽,等等。他们把货放在那蛇皮口袋摊在了地上,见有顾客上前,便不停地上来揽客叫卖,看来老百姓真的消费降级了,好像又只能图个温饱了。</p><p class="ql-block">我径直跑向了卖同兴粉丝的摊位,摊位上空无一人,我正呐闷,想问询一下,可周围也无人问讯,徬惶之时,只见从我刚进来的市场大门口匆匆过来一位老板,问我想买什么?我自然问起同兴的粉丝,老板说;“同兴粉丝己倒闭了,从此再也没有同兴的粉丝了,若有人再卖同兴粉丝,那一定是假货。”原来他就在市场大门前,又摆上一个摊位,卖一点就是与粉丝同类,像熟煮过的凉皮,凉粉,沱粉等类商品,他见我走向市场内粉丝摊位,连忙跟了过来。他说,他就是以往就是同兴粉丝的代理商。他说他绝不骗我。我一听老板之语,一时惊咳不己,也不知说啥咋好,今天看来只能空手而回了,老板见状,连忙让我不要离去,他让我別急,他说他马上叫来老板娘,说她还代理另一家大型专门生产蚕豆粉丝的专业工厂,让她来接待我这笔生意,说着便掏出手机,打起电话。老板的盛情难却,我只能耐着心,等待老板娘。不一会老板娘急冲冲来到摊位,我一看便知,她就是卖我同兴粉丝的那个熟悉人,每年总是她替咱打好包,而且是挑上质量最好的,品质也是让人绝对放心。和她一见面,她就打上了招呼,实在对不起,同兴粉丝真的是倒闭了,具体也不知啥原因,他家再也不生产粉丝了。老板娘她说她为了保住生意,她特地到南通一家专业大型粉丝厂,专门定制了品质与同兴粉丝相似的豆制粉丝,而且加工成一小把一小把的,方便食用。以便留住往日的顾客,就是价格要高出一点,摊位上零售价现在得每斤17元,供应饭店价最少也得15元。老板娘见我是熟客,说给我也是饭店价,并保品质绝对不差,她让我带上三.五斤先尝上一尝,若是口感好,以后再来,若是口感差,就原价退货。既然如此,我也无话可说,就依了老板娘,让她准备个七,八斤,估计买卖也吃不了多少的亏。一顿交涉,时候也近中午,既来故乡了,我也想就顺便看望一下故乡老友,于是便与老板娘约定下午两时取货回盐。</p> <p class="ql-block">来到老友家,見老友家门堂内有辆崭新的自行车,也不知那来的突然心血来潮,何不借老友的车,在故土上四处去转一转的想发由然而生,想我去年秋天在宁时,我也曾骑上咱的山野自行车,游览了南京的老山风光,那几十里的山路,我也能爬高爬低的坚持下来,现在来骑行盐城故乡大岗的平原水泥之路,虽然天氣炎热,我想这一点的路程应该没有问题。</p><p class="ql-block">突然又想到那个火热的年代,七九年我下乡插队时,我被集中到镇政府的大院里,被镇上敲锣打鼓送出镇上的方向桥,而后跟着插队之地的大隊营长,一路向东步行了近二十里地,到那儿接受了再教育,那一路之风光,那四个多小时的步行路程,五十多年后,何不再去悄悄地领略一番,这虽说不上重走长征路,但也可闻一闻当年的广阔天地香。</p> <p class="ql-block">主意拿定后,和老友寒嘘了几句,随便找个理由借上老友的爱车,便匆匆离去了,老友跟着叮嘱,等我吃饭。让我不要忘了。骑上了老友的自行车,因是新车,感觉良好,便一路向东,到了文昌桥(方向桥),等上了桥这才发覚车胎的氣压不足,上桥时顿觉非常的吃力,此刻也只能硬着头皮向前了,好在向东不远处,有一家卖电动车商铺,有电动冲氣,跟老板商量,行个方便,冲下氣。老板也是个好心人,再三叮嘱,天氣炎热,气压不能过足,否则容易暴胎,我小心亦亦地冲了后轮八分足的氣,前胎放弃了冲氣,免得上路后,出了问题,那就遭罪了。</p> <p class="ql-block">出了文昌桥(方向桥),这水泥公路上路牌示意是还是镇上的文昌路。记得五十多年那年的镇上组织的知青欢送仪式,就是文昌桥西边是锣鼓喧天,旗帜飘扬,街的两旁布满了欢送群众,更有家长噙泪目送,欢送口号声振耳欲聋,彼此起伏。而桥东便是大岗公社的所属乡村,这乡村也布置了欢迎仪式,可两边形成的巨大落差,真的使其触目心酸,只见桥东首这片属于农村土地的,也有三五个学生娃,敲着一个盘口大的破鼓,八寸的哑锣,没有节点,在稀稀拉拉胡乱敲打,一个小朋友拿着一个纸糊的小旗,有氣无力挥上几下,就算是欢迎了我们,完成了仪式。五十多年过去了,现仍记忆犹新。前面不远有一横跨的高速函桥,文昌路到了这函桥前面,好像才到了尽头。这好像是这五十多年内前后,镇上又征用不少乡村土地,让这扬港村变成了城镇国有土地,以此扩大了古老集镇的现有规模。沿着文昌路向东,沿街两边也自然增悿了不少的楼宇与商家店面。虽然门面众多,一间挨着一间,依然是人烟稀少,一样冷冷清清。紧接着小公路拐向了南向,指路牌上便显示了,此路便是大抬路了。</p> <p class="ql-block">记忆中,五十多年前跟随插队之地,大队营长,我们一路向东,印象中出了文昌桥向东就进入乡村小道了,有灌盖之渠道,也有泥土小道,我们一会儿向南,又一会儿回北,走的都是这种小道,杂乱无章。那时没有乡村公路,都是走过一段路,就会走进一个村庄,再由那个村庄转出来,再走向下一个村庄。路的大致方向,始终是大段向东,小段向南,再向南便是盐城与兴化的盐界河了,以至后来咱也跟兴化轮船,到一个叫李营码头,向北过上几座小木桥,胆战心惊也能赶到插队之地,可乘轮船是固定时间,下了船还得跑上几里,到达时往往天就乌黑乌黑的,一点也不划算。当年那乡村的小道上不时有大型的风车,河边也有人工踏踩的木制踏水车,营长总是叮嘱我们要小心地绕着走,而我们总一路地好奇,有时禁不住,总想上前摸上几下,这时营长总是笑着上前阻挠。因为冬季,这些大型农具日晒夜露,最容易损坏,若是碰坏了,便是没事找事烦,人家发现了会是不依不饶,那是要给赔偿的。吓得我们再也不敢伸手了。冬季乡村的路边不时地还会冒出个河泥塘,有时为绕开这新泼上的河泥塘,往住要绕开几块田远,才能越过这些屏障。后来记得在农村的一段时期,还闹出了个笑话,夜晚跟着人家外出看电影,月光下回来时看着小路上光亮光亮的,走前面的也不坑声,那发亮的小道,竟然是一个刚上泥的河泥塘,害得一行人都沾了半裤子的烂河泥。记得插队下乡的当日,营长带领着我们跨过了文昌桥,就进入了扬港村,而后又依次越过了丰乐,北朱,光华,季卞等村(也是大队所在地),最后才来到我们插队之地勤稼大队,五队小勤稼的生产队长,又领着我们走三四里路,才到了算不上村庄的小不点生产队,从此便在那片土地,斗天斗地的生活了几年。</p> <p class="ql-block">而我们当年每进入一个村庄,都见每一村庄上都竖有一根很高的旗杆,上面不时有小旗飘着,我们当时好奇的问营长,此为何意?营长笑嘻嘻的告诉咱们,那竖旗的所在房屋,便是各村五小作坊,营生就是卖一些豆腐,粉条,换油等等,农村人家中来客,或队里上面来客公干,是离不开这些小作坊的。若是旗杆上有旗飘动,老远就让人看到,就是还有货卖,若是无旗飘动,就是告知已无货可卖可无货兑换了,我们这才惶然大悟。而每一个村庄也自然有小队的队房,当时是用着存放生产队大型农机具,还要贮藏全队的社员口粮,种子化肥等等物品,还有公社调拨的柴油等计划物品,每个队房傍,都有一个丈余大的水牛塘,当年每个生产队,集体都饲养着一些耕牛,一式地养着几口肥猪,那队房旁,也不时传来老牛的哞哞呼叫声。更有看到冬天那队房的晒谷场上,摊满了牛屎饼子在那晾晒,見到了这些这才明白,原来当年古镇上每家每户纵燃的小煤炭炉,使用的干牛屎饼子,都是这些农村社员的集体副业收入。原来的农村与城镇是那么地親密对接,有时令的蔬菜,果点,等麦稭等物品,总是挑上老远去集镇赶集换卖,农忙期间也有丛多的企业干部职工,下乡支农帮扶,那时期的城乡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来没有被瞧不起之说,当年的贫下中农代表大会,与每年春节间的召开三级干部会,那种浓烈的芬围,就充份说明这一点。</p> <p class="ql-block">此刻我骑行在这大抬乡村公路上,有路旁两排大树遮阴在路牙,田野里乡风又无有阻挡,倒也十分爽快,我四下望去,不知什么原因,总想能望到不远处有旗杆飘动,好想看到还有一处的自然村里,还有这种老作坊。若同兴粉丝没有,哪怕有个北朱粉丝,光华粉丝,季卞粉丝,只要是故土的粉丝统统都行,也不枉此行。可时过境迁,人走物非,眼下这块故土上,再也没有了这一行当了,这食品行业也令人担忧,几乎没有了一方净土,从今后,同兴粉丝也只能留在这脑海里了,成了远去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骑行在大抬公路上,以往步行近四小时路程,有了这大抬公路,骑行了不到一小时也就来到勤稼地界,当年一路上的村庄,如今都演变成公路边的集中居住点了,看到公路到了哪个村,哪个村都有一个的党群工作点,那一排的办公用房,都醒目地标着各个村的机构招牌,俺也不用问路,就知道己到了某村的地界。沿着公路拐向南一眼就看到有座桥,桥名赫然就是勤稼桥,我想此地一定就是俺插队下乡的所在地了,心头一热,五十多年一眨眼间过去了,咱也是过了古稀之多了,一冲之兴,又来到这里,探望这片深情的热土,望着眼前这熟悉的这块乡野片土,又想着这么多年的变迁,也闻听曾经当年的队长,以及长过我一辈的社员干群,现大多的都己过世了,小一辈的又纷纷出村谋生了,如今这里居住的,太多的己认不识了,时刻又想起了最近火的一首歌;“人生能有几个十年?一眨间就走近的生命尽头!”此刻,我只想静静地来,悄悄的走,不打扰,不惊动。更何况那当年插队时,此队也总共只不过近十户,而且分散四处居住,现在远远望去,这一片整个田野依然一览无遗,这一眼望去,依然也没有几户人家。再向南骑去,又见有一座不知名的水泥桥,而这桥两边也只有两三户人家。这眼前一条小的东西河,向东向西都不远,都又拐向了南,远处西边的河沿也只有零星的几户人家,望着这片土地,突然努力地回忆起当年插队生活場景,当年我们知青组的知青屋,屋后也有一条小河,向东是个土墩子,住着两户社员,最东边是个队长家,我知青屋后的小河也是沿队长家的东山拐弯向南了,知青屋的西边也有两户,一是三婶家,最西边是当年的队长的父親家,三婶与队长是親哥妹,队长的父親,同样就是三婶的父亲。当年农村居住一起的,总是占亲达故,中间咱知青屋的屋后一条河向西过了三婶家,再从队长的父親家的西山同样也转向了南。那时的队长父亲家的西山河沟经常断流,以至形成了一条汗沟,汗沟的另一边向北,就是去往勤稼的主庄。望看这片曾经流过若干的汗水与泪水田野里,我下车后,推着车努力地,尽量地回想着,已到中午时份,也许天氣炎热,也许是午饭时刻,整条路上没有一个行人。我无须担心碰上当年熟悉之人,突然想起这不知名的桥下之河极可能就是当年知青小屋后面之河,而我们的知青屋无人居住,现早以拆除变成了这脚下通往咱队的队房之路,只不过,前方队房也不見了踪影,可队房前东西向的灌盖之渠仍然还在,当初咱们队的地界,就是四面有河,以河为界,我队的千余亩良田,四面环水,是个盛产粮食的天然粮仓,在这片土地上,咱插过秧,割过稻,流过泪,洒过汗,养过鸡,摸过魚,我曾在这儿生活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也编织过无数的美梦,也创下了多少的动人故事,远处那河西岸边的几户人家,一定住过当年接待我们下乡首任马队长,因那马队长就分坐在那一块,也是挨着河边。我骑着借来的自行车,继续向南,转眼来到原队房旁的东西向灌盖渠,而骑向这东西的灌盖小渠,忽见小渠东边有颗茂盛的果树,上面开滿了红艳艳的花朵,这让我意外的惊喜感叹,这太神奇了,这颗树不偏不斜,就成长在身边这片田野偏东渠边,好像见证了当年发生在这块田的心动,如今黄灿灿的稻谷又即将成熟,那五十多年前,当年夜间突击私密割稻,又浮现在眼前,这艳红的花朵,却忠实地每年守护着这浪漫神聖的故事田野里,每年都在静思着他们的善良,他们的美德,记载他们曾经给予过我的美好!用美艳的花朵报答这片土地上的深情,我情不自禁地拿出了手机,一下子拍下这美好,而珍贵的舜间。留下了帧帧美丽的画面,领略这秋风习习的田园美影。</p><p class="ql-block">突然间手机响了,一看是老友的电话,他询问还等着俺吃饭,我一看时已十二时多了,赶紧骑车回岗,一来悄悄探行目标现以到达,二来心意心愿也以了结,此刻此景,也不枉此行。说来也怪,回岗西行一路顺风,踏了不一会儿便又回到古镇上了。</p><p class="ql-block">到了老友家,匆匆吃了几口饭,惦念着老板娘预约的大型工厂定制粉丝,赶往大岗菜市场,老板娘早已准备好,结算打包,又奔向公交车站,这才结束了这趟不同凡响的《同兴粉丝》之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