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枯石烂现岩羊

行者徨

——游宁夏贺兰山森林公园 镇北堡第二日早晨,小镇没有下雨,但厚重的乌云压在贺兰山上。我们还是去了第一天的面馆,看到野生菌面的报价,20元一份,觉得还是可以承担的,豪爽地点了三份。服务员面无表情地抱歉,早上没有野生菌面,只有牛肉面。那就三份牛肉面吧,加三份牛肉,合计¥24+¥30=¥54。没有再加茶叶蛋,昨天觉得有些吃撑了。<div>小菜换了一种酸菜,我还是泡在汤里消毒,骆驼继续他的吃生大蒜策略。</div><div>带的水,是用电热壶烧的自来水。我们家人都不喜欢用塑料瓶装水,若是“矿泉水”,会尽量烧开用。若是“纯净水”,则弃之不饮。</div><div>总之,在银川期间,大家都没有闹肚子。</div> 用过早餐 ,再看看天气预报。从前一天的体验看,镇北堡的天气预报,尤其是贺兰山区的,不怎么准,但我们还是要看看,好做规划和准备。总体情况是这一周都有雨,第二天的雨比第三天的可能要小些。那我们就先去森林公园,再去西夏陵。即使暴雨,也不会耽误游西夏陵的,但森林公园会闭园。 用第一天同样的手机和同一个打车软件,召唤来了同一位司机!同样的,在镇北堡时没有下雨,越接近贺兰山区,雨越大。我们约提前半小时到达森林公园服务中心,原计划是在服务区周边观鸟。这是我们多次外出总结的经验,服务区通常绿化比较好,又开阔,适合观鸟。<div>雨还不小,我们只好在售票厅干呆着。看到有人到自助购票机前买票,然后走向景区入口消失。我们还是干坐着,看着售票窗口。已经到9:00点了,售票窗后还没有人,但自助售票机旁有两位员工坐着聊天。我走向他们,年轻的那位小伙子察觉我的意图,起身主动询问,“要买票吗?”“是要换票,我们是优待卷,网上没有的,要到窗口换票吧?”“自助售票机也可以买优待票。”他点亮购票通道,果然有优待票选项。门票免费,但景区通勤车票不免。</div><div>走到通勤车站,停着3辆大巴。司机说第一趟9:00已经发出,我们可以上车等9:30那趟。</div><div>好吧,因为沿袭第一天的经验,我们浪费了30分钟。只要进大厅后随便问一个员工,应该就能避免。或者去自助购票机操作一番,也能发现优惠票选项。</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游客中心候车点</i></h5> 车道就是沿着山沟修的,我觉得若两辆大巴会车有些困难。山沟里大大小小的石块,没有什么泥土,也没有什么草。山体上也没有多少植被,乱石穿空,地质构造很醒目,在厚重乌云的压迫下,呈现一种荒凉的美。为什么叫森林公园,而不是地质公园呢?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松涛山庄停车场附近,悬崖栈道入口</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悬崖栈道通往的景区,车道被拦阻</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大嘴乌鸦相当多,有一对在崖壁前追逐</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去缆车购票处时遇到的一只大嘴乌鸦,近到几米,它才<span style="font-size: 17px;">悻悻地慢慢飞离,给我们让道的意思?</span></i></h5> 购票厅外的一对大嘴乌鸦,右边这只在垃圾桶里翻找。看见我走进了,它暂停工作,望着我。我停下脚步,控制呼吸,举着相机,一动不动。右边这只又恢复垃圾桶中的工作,而左边这只仍然在柱子上保持警戒。<div>来了一位清洁工,毫不犹豫地走向垃圾桶,两只乌鸦向不同的方向飞离,我也悻悻地慢慢走开。</div> 缆车票,单程¥40,双程¥60。骆驼选了双程,后来才知道他是多么了解我的体力。<div>每人还赠送了一件轻薄塑料雨衣,我随手放进了双肩背包。到上缆车处,又发现自己是多么没有经验,辜负了好意。开放式的缆车,已经被打湿,一坐上,裤子和衣服都被水渗透。我打开伞防雨,下山的缆车偶尔出现一对游客,也是打着伞。</div><div>等我们到青松岭缆车站下车时,裤子沾在臀部,衣服粘在后背。好些打伞的游客和我们一般狼狈,但也有聪明的,穿上了雨衣。</div><div>打电游时,每一个装备都是有用的!我亡羊补牢,穿上雨衣,防止山风太大,快速降温。</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坐在缆车上,视野既高又远,果然有森林!原来我们站在山沟沟里时,若井底之蛙,</i><span style="font-size: 17px;"><i>“不识庐山真面目”</i></span><i style="color: inherit;">。自从无人机摄影兴起后,普通人也能用更宏大的视野看到世界啦。</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青松岭上有街市,还有盛开的桃花?万绿丛中一点红,景点越来越懂得营造,帮游客提高照相的满意感。</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到处是滑坡,这山大雨天真不能来。据说冬季也是封山的,不仅是防火的原因。</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骆驼扫视林下,他的奢望是蓝马鸡。</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景区的动植物、地质景观介绍牌还是挺多的,指路牌上还标有海拔高度,这是我最满意的一点。</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油松、山杨混交林</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震旦纪冰川遗迹之六-层状杂砾岩</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马刀树</i></h5><div>在山坡上有树干基部歪斜生长、树干中上部直立生长的马刀树。马刀树又称醉林,是滑坡现象的表征。滑坡在滑动过程中,滑体上的树木向滑动方向倾斜;此后滑坡非常缓慢,数年甚至十多年后停止滑动,倾斜树木上部向上直长,形成下部弯、上部直的树干,它的存在是滑坡的明显标志。<br>《哩哩的宁夏考察之旅——Day 5 苏峪口》,“地哩哩”<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阴面和阳面,植被状态大不同,阴面的竟然更茂盛。因为贺兰山抬升时,东坡更陡峭,“石烂”后能保留下来的土壤少</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山杏</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路标,带有海拔高度</i></h5> 在牌子旁,找到这块大石头,我们围着它转了360°,但是没弄明白什么“含叠层石白云岩、硅质白云岩”。真希望有一位学地质、地理、生物的旅游搭子啊!其实我们来前是做了功课的,不仅看了景区介绍,还看了贺兰山质地相关资料,但是临时抱佛脚不灵泛! 野外蘑菇辨识,买的书已经翻完了。只能说是翻完了,因为根本记不住。而且看完之后,更不敢野外采蘑菇,因为好些毒与不毒的,在图册上都没有太大区别。我们一位表兄,当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是炮兵,经历几年硝烟后毫发无损地退役。某年去云南和战友聚会时,被一顿野山菌送进了ICU。<div>我认鸟时用“懂鸟”,认植物用“花伴侣”,认错了无所谓。但识别蘑菇的APP提供错误信息,那麻烦就大了。</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兔儿坑,近处是金露梅,岩羊非常喜欢的食物。图中心的小木屋,是员工的监测站。金露梅后面的山坡上,有两间旱厕,是我遇到的最干净的旱厕,没有一点怪味道。可惜没有洗手的水,只好用我们自备的饮用水洗手了。</i></h5> 我们在兔儿坑停留超过一个小时,一是我们需要打尖,二是这里很开阔,正好适合观鸟,恰巧周边边的鸟声不断。骆驼跟踪着鸟声在四周山脚下转,我坐在凳子上望天,那乌鸦或许能变成猛禽,或者望远镜扫描山壁,尤其是关注有晃动的灌木,太想要蓝马鸡了。据宁夏日报的报道,海拔2300多米的兔儿坑是蓝马鸡非常喜欢的家园。2024年2月22日,他们在从兔儿坑下山时,不仅看到了蓝马鸡,而且拍到了蓝马鸡与岩羊同框。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图片应该是宁夏贺兰山森林公园员工拍的,据说他们经常举办员工摄影大赛</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蓝马鸡与岩羊同框,《雪山巧遇蓝马鸡》,宁夏新闻,20240222</i></h5> 9月份,我估计蓝马鸡跑到更高的海拔上去了。而且兔儿坑是个旅游景点,不断有人来,蓝马鸡的胆子可没有它的个头大。野鸟的警戒距离,和它们的身高大致成正比例,个头小的,警戒距离短,离人近一点,麻雀4、5都行。个头大的,警戒距离长,离人远一点,比如鹤都会上50米。这里的大嘴乌鸦是个例外,离人5、6米也行。 这里例外的还有岩羊,到底是野生的,还是家养的?我们在兔儿坑坐下没多久,骆驼就发现岩壁上有两只岩羊下山,他小声告知我们方向后,大家都乖乖地凝神静气,眼神和身体随着它们转,不敢发出响声。它俩确实对得起我们的小心,从比较远的灌丛中穿过,到另一侧崖壁上去觅食。吃了一小会儿金露梅,雄性的这只不甘心了,下崖壁,走到小木旁。小木屋中出来一位员工,一个个白花花的东西扔到它的身旁。它先是往旁跳开,然后又凑过来吃。骆驼用望远镜看,告诉我们那白花花的是馒头。它就顾着自己大快朵颐了,也没有发声呼唤自己的伙伴。那只雌性的,个头比较小,觉得安全有保障,就悄咪咪地下来了。它吃馒头时非常警惕,吃几口跑向远离我们的崖壁,躲在灌丛后观察片刻,又回来吃几口,没有为它做护卫的伙伴,都不能安心干饭。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正在吃馒头的岩羊</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正在吃金露梅的岩羊</i></h5><h5 style="text-align: left;">雄性的岩羊,吃几口馒头后,会到附近吃些金露梅,它还挺会搭配。</h5> 地上的馒头吃完后,雄岩羊去吃了会儿草,犹犹豫豫后,三步两徘徊地走到小木屋的楼梯下乞食,这次护林员没有开门,它也没有胆量上楼梯去撞门,抬头看了门几息,便独自走向了山崖,没有回头。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岩羊没有得到我们的投喂,很失望吧?</i></h5> 雌岩羊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朝放行李的石凳走去。这时我和骆驼都远在崖壁下找鸟,骆驼招呼小骆驼取面包给它。小骆驼不乐意,岩羊就该吃岩羊的食物,不该吃人类的食物。我不出声地笑,心中为他点赞。现在的年轻人,在生态文明的熏陶下,身体力行的表现度也更好。骆驼说,面包有多的。小骆驼说,再多也不能给它们吃,谁知道是不是会害了它们。面包有大量的油盐添加剂,很多病人都要忌口。<div>雌岩羊安静地等着,见小骆驼根本没有投喂的动作,不慌不忙地走向金露梅丛,等雄岩羊过来汇合后,一起走向崖壁上山,走进灌木丛,走进乔木林,然后就消失了。</div><div>它们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带走了些天上的乌云。我觉得好幸运啊,我们到达时离开的那波旅客,现在才到达的这波旅客,都没有看到岩羊!</div> 已经不下雨了,有些云薄的罅隙,光线偷空钻了出来,照亮了局部的山峦树林。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远处的山峦渐渐掀开面纱,这两天的山区,都是早上雨雾大,到中午逐渐好转,下午基本无雨。和“天气预报”中的不完全相符。地形对气流的影响挺大的。</i></h5> 山下上来了一位护林员,他给同伴送来了中饭。他告知我们,早上下雨后,就封闭了樱桃沟。但是现在停雨了,樱桃沟也没有出状况,就开放了,他就是从那里上来的。我们赶紧收拾行装下樱桃沟。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在樱桃沟某处,看到了好几种蘑菇。蘑菇也喜欢聚会?其它区域,没怎么看到蘑菇。</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小叶金露梅长在一块岩石上,仅有薄薄的一层泥土,它的根系相当强大啊!</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毫无意外,巨石下面总是支着数不清的木棍,还会尽量排整齐。“支山腰”?“求靠山”</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我没找出“虎踞龙盘”的造型,对自己的智商和审美都感到羞愧。</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在樱桃沟小憩,然后在“三岔口”上山,去青松岭</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span style="font-size: 17px;">“三岔口”到青松岭,地图距离800百米,不间断的石阶,几次快要了我的老命。我在城里,大概爬5层楼,可以保障出气进气节奏可控。在两次试探底线,心脏都要跳出来之后,我找了处小平台靠着石柱,将呼吸降到安全范围,然后一手登山杖,一手铁链,每十几个台阶就休息调息,</span>终于平安回到青松岭!</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青松岭,乌鸦比早上的更多了,因为不下雨了?大嘴乌鸦从旁边的小吃铺叼了黄色的食物?</i></h5> 岩羊也好些只,不仅旁若无人地啃我们眼前的金缕梅,还大摇大摆地到摊子附近找食。我却再也没有早上在兔儿坑偶然遇到它们时的那种心情。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名为“丛林穿越"的这段景区,都是在山脊上走,行程相当轻松,若想进亭子俯瞰万壑松涛,都不能有恐高症。贺兰山人行索桥,更是勇敢者的游戏。</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杂技,钢索骑行,以命相搏?</i></h5> 台湾文人龙应台说,她要儿子好好读书的原因是,成年后可选择的多。花钱走索桥,求一个心惊肉跳,我相当佩服他们勇敢。而且在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还要适当地安排儿童和年轻人适度冒险。但高空杂技,这类时常威胁生命的工作,我是不会鼓励家人尝试的。 遥看苏峪口的崖壁栈道区,已经干涸的石灰质河床蜿蜒到出山口。该区域地质结构类型多,且非常明显,是地质地理学专业学生的实习地。石灰岩和海生动物化石,都表明贺兰山区曾经在海平面下。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栈道平台的左上方S型的褶皱</h3> <i>石灰岩是海相沉积岩,其厚度应小于当时海洋的水深。苏峪口的石灰岩岩体厚度约为500~600米,表明当时的海水深度至少为600米;加之岩层发生了褶皱、倾斜,因此推测海洋深度可能有一两千米。</i><div><i>《</i>哩哩的宁夏考察之旅——Day 5 苏峪口<i>》,“地</i>哩哩<i>”</i></div> 骆驼发现了崖下有鸟和兽,等我鼓足勇气一步步蹭过去,再抱着柱子找,它们已经不见踪迹。没办法,我知道亭子下还有块平地,还有护栏,可我往柱子走时,恐高症的症状自动呈现,身体反应不受理智控制。我后退到某处,也不知此处有多宽大,反正不哆嗦了,就坐下了欣赏近处的风景。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中华朱雀</i></h5> 这只朱雀也是骆驼发现的,毛绒绒的,应该是只雏鸟,它太友好了,不停地往靠近我的方向移动,而且直到我们离开,它都在不停觅食。 回到服务中心,我们带着疑惑进了“贺兰山博物馆”,博物馆很袖珍,但贺兰山的地质特色,应该是讲明白了的。我还是觉得列入“地质公园”系列更容易彰显价值,与其它公园做特色区分。<div>我是很推荐这个公园的,尤其是建议中学生的家长会,暑假组织博物游学,带上学校的地理生物老师,先看了博物馆后,去走悬崖栈道,然后登青松岭,游兔儿坑,下樱桃沟,中学地理、生物统考怎么都能拿回一个优秀吧。</div> <i> (1)《南北构造带北段贺兰山的形成与演化》,董云鹏等,西北大学 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i> <i>贺兰山西部的阴山陆块与东部的鄂尔多斯陆块最终在1.85~1.95 Ga发生拼合,形成了贺兰山地区变质结晶基底岩系,随后经历了多阶段的演化历史。<br>1)中元古代贺兰拗拉槽演化阶段。贺兰山拗拉槽形成于中元古代,并由南向北、向东发展,北部以陆相和滨浅海相沉积为主,南部以滨浅海相或海湾型白云质灰岩和白云岩为主,并向南至北祁连过渡到深海半深海相的中基性火山岩、碳酸盐岩以及砂泥岩沉积建造。</i><div><i>2)新元古代末期中奥陶世被动大陆边缘演化阶段。新元古代末期直至中奥陶世,贺兰山及邻区位于古亚洲洋南缘,发育向西轻微倾斜的、被动大陆边缘缓坡为主的盆山格局,沉积了震旦系含冰川沉积的滨岸混积建造、寒武纪中奥陶世浅水碳酸盐岩沉积组合。</i></div><div><i>3)晚奥陶世弧后前陆盆地的形成阶段。晚奥陶世,完成从被动边缘到活动陆缘的转变,西部贺兰山巴彦浩特一带快速沉降、形成前渊,物源来自西部的阿拉善岩浆弧,东部依次发育碳酸盐岩缓坡和蒸发台地沉积。这些转换发生在约450 Ma,指示了弧后前陆盆地或者周缘前陆盆地的形成。</i></div><div><i>4)晚古生代弧后伸展盆地演化。随着中亚造山带不断向南的增生,在贺兰山地区,晚古生代沉积受古亚洲洋向南俯冲控制,形成了中亚造山带最难缘的弧后伸展盆地,并处于靠近华北克拉通一侧。石炭纪整体发育海侵序列,海侵自东向西进行,海相建造向东不断超覆。在石炭纪末期、整个鄂尔多斯盆地均被海水覆盖。二叠纪发育南北向展布的陆内河湖相沉积体系,贺兰山一带以发育河流沉积为主要特点。</i></div><div><i>5)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与构造改造。中生代以来,贺兰山地区经历了陆内伸展断陷发育阶段,三叠—侏罗纪沉积序列以及三叠纪火山岩和辉绿岩脉体共同记录了贺兰山三叠纪以来的陆内伸展盆地演化阶段,断陷盆地演化可能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岩石圈伸展有关。晚侏罗纪,贺兰山地区经历了强烈的北西南东向挤压,形成了贺兰山地区典型的陆内褶皱逆冲带,贺兰山首次隆起成山,成为白垩纪鄂尔多斯盆地的西部边界。</i></div> <i>(2)地质年代是如何划分的,中国的造山运动,经典地质构造动图——谭老师地理工作室</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