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治打呼的首选中药

王奕兴中医

<p class="ql-block">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或播娘蒿的成熟种子。葶苈子味苦、辛,性大寒。汉代张仲景认为“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伤寒论》第6条)。此是说打鼾会导致语言难出。遍查古代文献,未发现有关鼾证治疗方面的论述,其原因可能是古人认为打鼾没有必要治疗,或者认为睡眠打鼾是睡得深沉的意思;再就是病家打鼾,并不找医生治疗,以至于古今用中药治疗鼾证者鲜见。</p> <p class="ql-block">以葶苈子治疗鼾证,古代文献并无记载。打鼾会导致头痛头昏、失眠健忘、记忆力减退等。同时,还会导致心理压力较重,睡眠时精神紧张,工作和学习时昏昏沉沉,丢三落四,面色萎黄、皮肤粗糙、肥胖臃肿、口臭口苦等。因打鼾会影响同室之人的睡眠,进而可导致人际关系不融洽。</p><p class="ql-block">鼾证有实证和虚证之分。</p><p class="ql-block">实证的主要病机为痰湿、瘀血阻窍,脏腑功能失调,与肺、脾、肾三脏的关系密切。</p><p class="ql-block">如肥胖者多因嗜食膏粱厚味,使脾失健运,聚湿生痰,以致体态臃肿,痰湿上阻于气道,肺气不利,呼吸功能失常,出现鼾声如雷、呼吸暂停。</p><p class="ql-block">虚证的主要病机也与痰湿有关,其鼾声多低沉,夜间憋醒次数较多,伴有神疲乏力,夜尿频多,盗汗,记忆力下降,腰膝酸软等。</p> <p class="ql-block">治疗鼾证主要从痰湿入手。在多年的临床中,笔者发现治疗鼾证应首选葶苈子、神曲,因葶苈子具有良好的泻肺祛痰的作用。</p><p class="ql-block">《金匮要略·痰饮咳喘病脉证并治》有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支饮不得息”的记载。葶苈子是治疗饮邪阻于胸膈而致痰涎雍塞、肺气不利、胸闷喘咳、呼吸困难的要药。平时鼾声不是很严重者,可以用葶苈子15g、大枣20g煎水或泡水饮服,坚持应用1周。</p> <p class="ql-block">床应用中,将葶苈子与大枣配伍应用,既能达到泻肺作用,又能防止葶苈子的作用太强而伤正气。</p><p class="ql-block">从现在使用情况来看,此药对于咳喘痰多,痰涎壅盛者效果很好。据黄宫绣《本草求真·卷五》记载,葶苈子的泻水作用很强,可大泻肺中水气,药力不亚于芒硝、大黄。临床使用葶苈子时也并不一定要配伍大枣,只是在身体虚弱的情况下配伍大枣可以防止损伤正气。</p><p class="ql-block">以葶苈子配伍半夏、炒白术、石菖蒲、焦神曲后治疗鼾证作用更佳</p><p class="ql-block">临床治疗咳嗽、喘息,葶苈子应为首选,其较杏仁止咳平喘作用迅速。有泡沫痰涎时更应选用葶苈子;若喘息症状较重,还可以加大剂量,用20~25g。</p><p class="ql-block">葶苈子上可泻肺,下可利水,用于水气不行之水肿胀满,尤善治胸腹积水,如逐水破结,治心胸水饮之大陷胸丸(大黄、葶苈子、芒硝、杏仁),治腹部水肿之己椒苈黄丸,均取葶苈子泻水以治胸腹部水饮病证。葶苈子上可泻肺,下可利水,用于水气不行之水肿胀满,尤善治胸腹积水,如逐水破结,治心胸水饮之大陷胸丸(大黄、葶苈子、芒硝、杏仁),治腹部水肿之己椒苈黄丸,均取葶苈子泻水以治胸腹部水饮病证。</p><p class="ql-block">古代本草记载葶苈子泻水作用强,此药即使稍大剂量(一般20g)也未偾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