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听了嘉卓改的这首琵琶语真的很深的感叹,能联想到很多,最浓烈的便是他,从一个甘肃白银的普通小孩成长为熠熠生辉世界级演奏家,独当一面的大师,这一路来的发展历程,于是写了一些听后感,游戏文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版的琵琶语静谧中略带一丝悲伤,颇有宋代婉约派词人的味道,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像是闺中的思妇独守空房,也像是远在外地的丈夫思念着妻子,遥相呼应,尤其是轮指显现出了诗词中“泣孤舟之嫠妇”之意,当然是传世之佳作,地位自然是无可撼动之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嘉卓改的这一版与之相比有了很多大的改动,除开展现自己的特色以外,我认为他还表达了更多深层的东西,一种称得上在陈亮“无题”一作之上的深刻立意。前半部分小拇指闷音,模仿出琵琶的声音,娓娓道来,像是初出茅庐的少年在经历着循规蹈矩的生活,更多的是田园生活似的惬意,没有烦恼,但是在看似平静的日常里却笼罩着淡淡的忧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后以几个留韵悠长的泛音结束第一阶段,整体自然的转换成了一种同莫言笔下一样的,乡村题材的现实魔幻主义“意境”,淳朴的少年在探索哲学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开始迫切的表达一种,想与自然融为一体。通过与强者切磋,追寻真正的哲理—-统一的,更高层次的规律,他在不断的赶路,朝着自己定下的目标,朝着真正的“大道”追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后面便是低声部和高声部的一问一答,像是现实与理想的对冲,寒风包围了他,仍吹不垮那个在踽踽独行的他。出人意料的是,其中贯穿着若隐若现的琵琶语原曲,充当其中的riff,像是在匆忙的赶路中在记忆的一隅散落着的昨日,包含了曾经的理想,依旧闪闪发光,更多的是自己始终不变的决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阵此刻的他周身随已被疾风裹挟,但他心如止水,此刻他不是追“道”的旅人,而是悟“道”的哲人。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戏在暗中酝酿,是一场“妙处难与君说”的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的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紧接着电光火石之间,全曲被推向了高潮,是的,情感,思考和血汗泪都在这一刻喷薄而出,这股厚积薄发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他构建出了一个天马行空的奇幻世界,这旷古绝今的戏!以天为幕,以地为台!在这里,一人一琴便是舞台的中心,世界的主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更出人意料的是,他终以一段上行五声音阶结尾,看似匆忙,实则别有深意,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当下时兴的“周星驰喜剧”式的“结局”,正样子的ending反倒能更能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正所谓是琴韵悠长,绕梁三日,古人所云诚不欺我。这样子的手法在美术上来讲叫做“中式留白”,常被运用于中国国画和诗词歌赋中,最后这一笔点睛,完美的结合了吉他的西洋味和中国的古代风味,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