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各画种展区展已经落幕。朝阳市共有3幅作品入选,分别为李欣欣的油画《铃声远去》、刘伟的中国画《故土》、谭昌龙的中国画《雪霁春回亦乐哉》。这一<s>骄</s>人的成绩,创下了朝阳市美术作品在全国五年一次的届展中最好成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自1949年创立以来,每五年举办一届。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是我国历时最久、规模最大、级别最高、参与范围最广、作品种类最多的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大展,是中国美术界最重要的展览活动之一。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见证了中国美术的发展与成就,是衡量新时代美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参展的油画作品是从全国各省市选送的1253件作品中,经过专业评审委员会多次评审选拔出697件精品。其中,辽宁省有29幅作品入选。展地在上海美术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参展的国画作品从全国各省市选送复评参评作品1296件,共遴选出入选作品698件。其中,辽宁省有26幅作品入选。展地在广州美术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我市有三位画家作品入选,这是对朝阳市五年来美术事业蓬勃发展的充分肯定,标志着朝阳市画坛已经步入春暖花开的旺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朝阳花开正浓艳。这即是新高度,更是新起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然材料不同,手法有别,角度各异,但这三位画家的作品都有一个共同情结——故土难离,乡情难舍。他们用写实主义手法去触摸、亲近故土。那浓浓的乡愁勾起的是对故乡的无限爱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铃声远去(油画)李欣欣 </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200cm×100cm</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李欣欣——《铃声远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欣欣先生是一位有着敏锐洞察力和思想深度的艺术家。他的超写实油画作品就是用很直观的静物组合方式,采用细腻娴熟的写实技法,再现客观物象的细节和质感,塑造作者所要表现的艺术美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在《铃声远去》面前,总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摄人心魄,把你从现代化生活中又拉回曾经走过的艰难岁月。有反思、有伤感,也有对故乡的深深眷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出生于1964年的李欣欣是辽宁省北票市的一名美术高级教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朝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他从北票市三中到北票市高级中学,一边教学,一边从事油画和版画创作,尤以超写实油画见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被誉为“幻境派”艺术大师的法国超写实主义画家伊维尔来到中国,在鲁迅美术学院举办油画技法研修班。他的教学和作品展示了古典油画的魅力和技巧,同时也强调了艺术家在当代社会中的责任和使命。伊维尔的超写实主义绘画技法对李欣欣影响很大,他的到来,更加坚定了李欣欣走超写实油画创作的方向。这条路他一走就是几十年,虽然孤独苦闷,但他心无旁骛,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欣欣的《铃声远去》这幅超写实主义油画,在技巧上匠心独具,令同行叹为观止。他能够精准捕捉到农家马车物品的每一个细节,还原物象本真,将光影、色彩和质感表现到了极致。在视角上独特新颖,关注民生,记录生活,作品有思想,有深度,更有厚度。正是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使他在辽西油画界独树一帜,作品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成功入沪展出。这是他继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之后,第三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届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谈起《铃声远去》创作起因,李欣欣感触颇深。这是一次乡下采风的际遇。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一户农家在不太起眼儿的柴房里,墙上挂着一串马铃和马鞭鞍辔肚带,几乎是全套的驾驭马车的东西。物品保存完好,感觉像是刚刚从马车上卸下来,甚至带着拉车的马儿骡儿的体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尽管上面已经着落了些灰尘,但他的眼光却再也挪不开了,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拂去积尘,用指腹去细腻感受那些过往的痕迹。马铃叮铃,把刚刚远去的年代又重新唤了回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李欣欣在创作这幅作品的过程中,更精细于笔触,调色濡毫,点擦线拉,每一处细节,都当是对光阴的感激眷留。在色调上,斟酌的是灰白,力求表现出一种历史里的沧桑,强调着现实里的真切和永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幅油画,李欣欣画了两年多。躲进小楼,油彩芬芳,让他能专心并沉静,面对着笔下那因为自己而逐渐清晰的历史遗存,越来越能感受到凝望中的深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纵观李欣欣以往获奖的油画作品,其独特的视角,深刻的主题总让人眼前闪过一道光亮。他能将个人的情感和观念融入到作品中,使得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能够产生时代的共鸣,他的油画作品有着明显的乡土美术印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想,《铃声远去》之所以能打动人心,不仅仅在于还原了客观物象本真,突出了视觉的感受,更在于强调感觉,强调作品内注入的情感与温度。那是一段青春的记忆,是一股浓浓的乡愁,将过去和未来相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让我再一次想到了他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入选的油画《童年的故事》和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入选油画《小憩》。三届美展都是静物油画,都是怀旧题材,充满了对往昔的追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论是《童年的故事》、《小憩》还是《铃声远去》,都是静物组合,却没有人物再现,但读者却能睹物思人,通过这些物象想到那个时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这一点说,李欣欣的超写实油画,并不完全照搬欧洲古典主义绘画思潮,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注入了中国民族元素。汲取了中国画的抒情表现方式,融入了国人审美理念,中国画里对笔墨、意境的追求融入到西方古典油画视象之中,创作出具有时代印痕的怀旧系列作品,通过这些冰冷的物象折射出对这个时代普通人命运的关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故土 刘伟 </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200cm×196cm</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刘伟——《故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广州美术馆三楼展览大厅,一幅大写意山水画作在众多工写结合、五彩斑斓的作品中显得更加突出亮眼。这就是国画家刘伟的写意山水《故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伟是辽宁省朝阳市人,职业军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民族画院画家、研究员。他擅长人物、山水、花鸟,且颇有建树,是国内最稀缺的全能型实力派画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此次入选的作品《故土》曾于去年八月荣获辽宁省第二届美术作品双年展最佳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故土》是一幅非常有深意的优秀作品。作者以写实主义手法再现了关外冬季古树的苍虬、遒劲和雄浑。而几个错落、不规则的鸟巢点亮整幅作品的画眼。最为重要的是,这幅作品构思非常独到,用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长城做远景,斑驳陆离的积雪增加了故土的苍凉和厚重感,黑白对比强烈,强化了画面的视觉张力,突出了《故土》主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顾《故土》创作过程,刘伟仍深情无限:“我笔下的故土既是我难以割舍的乡情,更是我放不下的乡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家园。对我而言,长城是家山的风骨,是家山的脊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多年来,刘伟坚持考察、采风、查阅资料,积累了大量的长城素材。为了画出家山风姿,画出长城的苍茫雄浑,他在金山岭下采风三年,创办岭石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3年,是刘伟的“长城年”。他将所见、所感、所悟结合起来,集中精力创作了10幅以长城为素材的中国画作品,《故土》是长城系列作品中的一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的这些作品,用笔坚毅老辣,墨色厚重沉稳,明暗对比强烈,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他笔下的长城不仅承载独特的人文内涵,再现了岁月沧桑,而且彰显了长城的龙之气象,体现了家山的淳厚和苍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艺术家而言,故土其实是一个很宽泛、很古老的题材。如何用独特的视角和笔墨语言表现《故土》这一主题,困扰了他很长一段时间。后来,笪重光的《画筌》启发了他:“丹青竞胜,反失山水之真容”“寻常之景难工,工者频观不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终,他以写实主义手法再现关外冬季老树的苍劲,用几个错落的鸟窝儿点亮整幅作品,用长城烽火台做远景,用斑驳的积雪增加故土的苍凉和厚重感,用黑白对比强化画面的视觉张力,从寻常景致中展现故土之美,为其传神写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故土》创作中,刘伟秉承守正创新的原则,一改传统双勾画树的方法,大胆尝采用没骨法画老树,营造新的笔墨语境。浓墨骨法,古拙苍劲朴茂,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他用淡墨画长城烽火台,浓淡相宜、远近相安。他坚持写实不现实的创作原则,从一线一墨入手,勾勒故乡的一草一木,通过一砖一石记录岁月的沧桑,从残垣断壁中架构故乡的风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老树和鸟窝儿代表的是记忆中的故乡,饱经沧桑,又孕育希望;那背后的靠山就是巍巍中华,众志成城,自强不息。二者前后呼应,虚实相生,具象的长城与精神的根脉融为一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伟认为,中国画的“笔墨”是展现画家“心象”的语言,这个“心象”不仅能反映出画家的思想、意志、修养和情怀,更是画家艺术精神的所在。因此,中国画的“笔墨”不能仅凭技巧,只有把精神融入进来,才能提升作品的格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到《故土》,不得不提及他的《织梦》。五年前,刘伟用写实主义手法创作了一幅以开山架桥修隧道为素材的中国画《织梦》。这幅作品笔墨浑厚,线条苍劲,构图精巧,动静交织,远山写意洒脱自然,黑白明暗交替相得益彰。这是一曲建设者之歌,突出了时代主旋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遗憾的是,那一年他报送的作品《织梦》虽然好评如潮,但并未如愿推荐到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之中,从而引发专家的质疑和网络媒体的广泛关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年后,刘伟再一次鼓足勇气,冲刺届展。一举实现了从艺路上的新突破,为朝阳美术事业增添了一抹靓丽景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雪霁春回亦乐哉 谭昌龙 </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238cm×238cm</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谭昌龙——《雪霁春回亦乐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雪霁春回亦乐哉,棋轩正对小滩开。翩翩飞鹭真吾友,肯为幽人一再来。”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鹭》。因与苍鹭有缘,谭昌龙先生依陆游诗意,创作出国画《雪霁春回亦乐哉》,并成功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谭昌龙是辽宁省朝阳市人。他师从著名花鸟画家、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先生。他是关东大地美术界的青年翘楚,更是辽沈大地新崛起的中坚力量。他的工笔花鸟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他从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开始,其作品已连续四届入选五年一次的全国美展。他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朝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谭昌龙尚实尊古,坚<s>守</s>法,淡色泽。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家乡现实生活,追求画面质感和空间感。他能从自然景观中重新架构笔墨形式,寻求新的情感语境,在冲和静穆中彰显艺术本真。他笔下的翔禽多取材于家乡的苍鹭、鹌鹑,翠鸟等。或独立高枝影自闲,或静若处子亦安然,或振翅欲飞望长空,或翩翩起舞轻呢喃……风姿绰约,别有神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谭昌龙笔下的双钩松针是他拿手绝活,在省内外无出其右者。骨法用笔,苍劲坚挺,错落有致,别具风貌,意蕴充盈。颇得原辽宁省美协主席宋雨桂大师的赞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朝阳属于丘陵地区,这里有一个苍鹭自然保护区,四面环山,一条小河由北向南绕村流过。这里是鸟类的天堂,一千余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苍鹭,栖息在这里已有百年之久。每年的惊蛰过后,谭昌龙都会来这里写生,用心灵触摸自然,用画笔抚慰乡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谭昌龙在《雪霁春回亦乐哉》创作感悟中写到:早春喜遇晚雪,雪落枝上,华茂春松,针叶于青黛中泛出晴翠,积雪于晨光中透出绯紫。几只苍鹭翩翩起舞,婉转幽鸣。良禽翼下生风,卷起纷纷细雪,流风回雪,轻云蔽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被眼前这绝美瞬间打动,于是,萌发了创作的初心。日子越久、念头越炽,最后到了不提笔就寝食难安的地步。几易其稿,最终将胸臆<s>在</s>纸上安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认为,每一幅作品都是一个画家的人生轨迹与心路历程。对于一个画家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笔行纸上的日子里,所有的神思喷涌都是遵从内心本真的指引,即便历经风雪,也要优雅地飞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的这幅作品创作主旨就是感谢这些大自然的舞者,感谢生命中的诗意与感动,感谢烟火尘世馈赠给我们的优雅与和谐。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笔随心动,意在笔先。万物皆有灵,唯有至真至纯才能鲜活感动。特别是这纸上气象万千,唯有回归黑白浅素才能铅华洗净。谭昌龙以早春苍鹭松树作为创作主体,采用了双勾设色的新技法勾勒松针,以没骨之法写瑞雪之形,再以白粉填色,墨线、墨块与白粉相对应。苍鹭动静结合,和谐自然,呈现出辽西早春瑞雪待融的新气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创作中,谭昌龙以最擅长的钉头鼠尾、铁线游丝、琴弦柳叶等多种形式的混合勾线方法,表现青松和春雪的遒劲柔软,苍鹭羽翼的锦缎质感。设色以黑白灰为主调,再以浅绛柔黄松绿稍做点缀,以素雅明丽禅意,表现松、雪、鹭的仙姿野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这声音就是一种诗意,一种意境。从构图形式上,谭昌龙一反常态,把苍鹭画在松树中下部和地上,起到了稳定平衡画面的作用,完美展现雪后松针之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幅作品最难的就是这些松针之间的线条穿插、交织。整幅作品经营得当,疏密有序,清雅脱俗,诗意幽深。构图平中有变,用色浓淡相宜。线条刚柔相济,心力从容平和。客观物象与主观意象的完美融合,让画面充满了无限生机和生命的张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应该说,谭昌龙的《雪霁春回亦乐哉》是他继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后,又一次对传统笔墨的检验和考核。其画风更接近两宋恬淡悠远隐逸之气,更多体现着当代院体画古雅、静谧、细腻、明快的艺术特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雪霁春回亦乐哉》是谭昌龙第四次入选五年一次的全国届展,这在朝阳美术界是绝无仅有的,是目前朝阳第一人。即便是在全省乃至全国也属于凤毛麟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的这幅工笔花鸟作品之所以能入届展,笔者给出的理由是:骨法新意,气韵丰盈,诗意隽永,笔墨鲜活,造型生动。在有限的空间生发出无限美好的遐想,使传统的艺术语言有了新的突破和扩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甲辰之秋月 秦首先成稿于龙城醉语轩)</span></p><p class="ql-block"><u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作者:秦首先,网名,丹青醉语,笔名:禾一夫、乙丙丁。独立书画艺评人、人民美术杂志艺术总监、朝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