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地处两广边陲,座落在长湾河水库腹地的广东农垦和平农场</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下的和平农场场部办公大楼</p> 卓越闪灿的和平场后人 ——陈德勇成功之路的浮想 许中儒 <p class="ql-block"> 日前,有“和平场群“纽带和喉舌尊称的“大表哥”——原在化州市某单位任职的农场老友苏大明转发来《中国美术报网》和《手机中国网》等国内知名网站竞相刊载的《一眼千年——陈德勇艺术研究成果展在北京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举办》的新闻报道。</p><p class="ql-block"> 跟着,“大表哥”又通过网文中陈德勇的照片,由当年先后就读和平农场场部小~中学的张水生、张建明等勘证:陈德勇就是当年和平农场机务队资深汽车司机翔南叔的儿子陈勇。</p><p class="ql-block"> 之后,笔者顺此线索,又专门咨询了陈勇的二姐夫欧乃照的哥哥、曾任我国远洋货轮政委的欧乃光。终于,了解了当年在和平农场中学毕业后~曾任和平农场学校图画教师~不久即考上肇庆学院专攻美术~毕业够曾在化州中学任教~之后纵驰大都市广州广告美术设计界商海~再后来就是当下展示的他追随恩师中国国画院原院长卢禹舜2023~2024年间到中国国画院卢禹舜导师工作室深造所学习创作的35幅中国画、漆画及壁画的代表作品。</p><p class="ql-block"> 于美术,笔者尽管不属“门外汉”;然而,一众专家珠玉在前,本文就无须续貂了——</p><p class="ql-block"> “陈德勇的艺术创作领域广泛,除了中国画的创作,还涉足壁画、漆画、水彩、油画等多个艺术门类,展现出他全面的艺术才华。在《一眼千年——陈德勇艺术研究成果展》中,展出了35幅中国画、漆画及壁画作品,这些作品是陈德勇在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导师工作室学习期间的成果,体现了他在艺术创作上的辛勤耕耘与不懈探索。“</p><p class="ql-block"> 以上予陈德勇美术创作的评价,壮哉!</p><p class="ql-block"> 因而,联翩的思绪,马上使得我从陈德勇磨砺成才的成功路上,浮想出“卓越闪灿的和平场后人“这一思索了良久、更欣慰了良久的命题。</p><p class="ql-block"> 座落在与广西接壤云开大山一脉化北山区的和平农场,正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大力发展橡胶”而建。当年,整个化州境内有九个粤西农垦局管辖的农场之多。其中,又以“和平~建设~新时代”这三家的名头最为响亮!一时间,应召的垦区工人除以当地四方的农村青年踊跃入场之外;更有全省乃至全国甚至海外华侨中的有志投身者;其中,也不乏在枪林弹雨中解放雷州半岛后脱下军装屯垦戍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后改编为林二师的指战员;以及从抗美援朝战场荣归的当年祖国最可爱的人……他们胸怀朝阳,青春焕发!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祖国最需要的垦荒纵深。</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国大地出现了一个崭新的称谓——“知识青年”。至1968年,伟大领袖一声号令,一直延至1973年末,全国各个城市的各届中学学生,如滚滚洪流,又融入到广袤农村和广阔农场“上山下乡“这个火热的大熔炉中。</p><p class="ql-block"> 粤西农垦的各个农场,在迎来了这一批批接续而来的“知识青年“新工人的同时;当年已在胶林蔗地稻田中艰苦奋斗近20载的各个农场的先驱们,他们先后成家立室、生儿育女,就通通都成了为人们称颂的“老工人“了。</p><p class="ql-block"> 和平农场亦然。</p><p class="ql-block"> 陈勇其时还小。1972年,我被支继烈校长指名抽到团中学接替上调八师篮球队任教练从广州部队篮球队下放到和平农场的李石驹大哥任全校从初一到高二的体育教师时。陈勇的两位姐姐分别在团中学念高一和初一。其时的陈勇,应该在读团部小学吧?</p><p class="ql-block"> 真感叹造物弄人!</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昔日朦朦然走上教师岗位或在团文艺宣传队载歌载舞的我们一众城市“知青”,以我自身为例——也曾给农场老工人的孩子们带来对他们不啻于启蒙的诸如我画图纸由岭岗坡木工厂特制的土跳马上的“分腿腾越”、发动全校学生刨竹缕用帆布包裹针牢而成的翻垫上的“前后滚翻“,改音乐课老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为看谱视唱,图画课让他们第一次感悟学习的静物写生……我想,我辈尽管算不上什么春风化雨;也算得上是在用自己的身带言传,多少践行了些许“为人师表”的潜移默化……</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支继烈校长还多带昔日在湛一中当学生领袖时的雄风——他颇为看重新来乍到团中学任教的我,立马给我下了两道任务:一,除完成体育课教学的本职任务外,兼上高二两个班的政治课;二,一年内争取加入组织。可惜!这两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都辜负了他对我的殷切期望。</p><p class="ql-block"> 没有教学参考书、没有任何辅导资料的第一节高二两个班合上的政治课《学习毛主席“两论”》,《实践论》凭籍1969年我刚到农场时就入选场文艺宣传队,后宣传队解散后我有幸第一批被抽上场机关,在斗批改办公室协助湛江一中老高中笔杆子杨水生大哥编撰场报《红五星》(“文革”时不能用“和平”二字,故和平场时改称五星场。不久农垦改制为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和平场番号为八师五团,我们编的简报又改名为《五团通讯》)这两番经历中得到高登明副政委、王增基政治处主任和同为斗批改办公室的关华恬、吴国英、冯文华和杨水生等如兄长学长般的教诲,我略微学得一、二的粗浅理论观点还可以抖出来一些;但《矛盾论》中蕴含的辩证哲理委实高深而自己又未敢完称通读。当日这高二政治的第一课,授课效果可想而知!然而,对于当时高二语文连文言文都只有明显是我们读初中时选自《左传》的《曹刿论战》和选自《列子·汤问》的《愚公移山》二课的学生们来说,我这“赶鸭子上架”的“授课”,居然也能获得掌声……</p><p class="ql-block"> 之后,我对支继烈校长表明心迹:这高二的政治课,我是决计不兼了。</p><p class="ql-block"> 不知是不是此事给开了一个“积极向学“的头——后来在偏远的山猪塘25连,我和苏大明、辛家栋、梁旭陪、蒋中云、杜军等组成的马列主义读书小组,居然打开《哥达纲领批判》和《国家与革命》等马列专著,也敢一脸认真地在照读……</p><p class="ql-block"> 由此我想起了“大表哥”去年曾转发给我一个美篇,精致的无人机拍摄的长湾河鸟瞰图配上抒情的画外音乐,今天的和平农场观感可谓绝美!但最使我留意的是这个美篇选用的诗朗诵,竟然是稍改了的能将此情此景顿时融入人之心扉的诗人贺敬之的经典佳作《桂林山水歌》的前二句。这倒又勾起我对当年在和平场的一段难忘回忆——</p><p class="ql-block"> 1973年暑期我回湛小休,欣喜地在新华书店抢购到一本贺敬之的诗集《桂林山水歌》和郭沫若的历史文学评论《李白与杜甫》。我爱不释手地翻读多遍觉得应该与在农场精神和物质生活都比较匮乏的同龄友好来分享。短短几个月间。这两本书居然从偏远的山猪塘25队,传到了场部,再传到大禾塘1队,再再传到牛勒6队、塘利根7队和洗马河15队乃至四团育种站……</p><p class="ql-block"> 或许,这就是当年在农场生活的广大青年人对生动文学的渴望,对点滴知识的吸吮。我惊讶的是,制作这美篇的和平农场第二代,她们也是这般酷爱这美好的诗句。要知道,在她们在农场求学的那个特殊的年代,应该是没有机会接触到这诗句的。</p><p class="ql-block"> 或许,我们的和平农场第二代,开放改革给他们带来的大好机遇和广阔认知,先进的思想、优秀的文化、更秉承着父辈——和平农场的开拓者们早早植入于他们脑海和心田的坚韧不拔!</p><p class="ql-block"> 这,应该就是良好基因的繁衍;高尚精神的传承!</p><p class="ql-block"> 因而,它造就了和平农场第二代的精英辈出——</p><p class="ql-block"> 陈德勇的画作能登上国家级画院作展,在美术界肯定算一个;</p><p class="ql-block"> 书法界我专门拟文介绍过的杜中,还有自学成才的张水生,都影响一方!</p><p class="ql-block"> 在网络文学写作和网络美篇制作方面颇有成绩的“大表哥”苏大明;</p><p class="ql-block"> 在“和平场群”精美诗句呼之欲出的杨惠明;</p><p class="ql-block"> 在联络四方场友,积淀打造和平农场品牌,为善不甘人后而俨成口碑的曾一平、陈悦、黄向东、黄雄、余一平、吕培伟、苏国杰、莫静生、陈子芳、陈建红、黄春生、张力华……</p><p class="ql-block"> 当然,更有跃至广东农垦管理层当家人的雷勇健;</p><p class="ql-block"> 成为地级市委宣传部和文明办负责人的张建业;</p><p class="ql-block"> 在高等教育和民主建政领域做出成绩的钟杰平……</p><p class="ql-block"> 尤为突出的是,在大湾区打工拼博、艰苦创业成功而荣登民营企业家宝座的黄儒成、张瑞军、邓锡彬兄弟、杨启双、刘付学聪等。</p><p class="ql-block"> 是正谓:“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p><p class="ql-block"> 今天,笔者在这里赞叹当年曾与自己同室共读、同场竞技和咏唱的和平农场第二代。须知,以画作大器晚成的陈德勇为例,当下的他们,也近六或奔七啦!我们在这里要冀盼的,更属和平农场的第三代乃至第四代…… </p><p class="ql-block"> 我有理由相信,作为一代粤垦发轫的和平农场人他们的一代代后人,智慧如绿遍层山之胶林茂盛长青;财富如积赚广阔的长湾河水永远不涸!</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那年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五十周年”和平农场大聚会,负责宣传一拨的吴华康大哥力邀我在大家联欢时领唱一首歌《我们这一辈》。我说,我心仪的是另一首歌。后来。他又说让我和姚雪琴做联欢活动的主持。那感觉,有如当年支继烈校长让我给高二的同学上政治课一样。我推辞了;并连准备唱一首歌也爽约了。</p><p class="ql-block"> 含情脉脉的旋律,发自心胸的词句。就让我把这首心仪的歌作为今天我所写这个美篇文字的拍和与共鸣吧!</p><p class="ql-block"> ——这首歌,就是当今中国歌坛咏唱经久不衰,每每唱起都颤动人心的《多情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这片土地,就是我作为当年“知识青年”的一员,曾经沐浴过她的阳光和雨露的和平农场。</p> <p class="ql-block"> 和平农场掩映在青山绿水中</p> <p class="ql-block"> 长湾河畔地灵人杰,聚才纳富</p> <p class="ql-block">昔日的和平农场中学,是和平农场“场二代”成长的摇蓝</p> <p class="ql-block">和平农场优秀的第二代——画家陈德勇</p> <p class="ql-block">陈德勇画展参加人员合照(从右到左,前排右四为陈德勇)</p> <p class="ql-block"> 陈德勇的壁画作品《四海归心》</p> <p class="ql-block"> 陈德勇的漆画作品《红色船说》</p> <p class="ql-block">和平农场“场二代“的精英汇聚在2017年“感恩和平、祝福和平”的新春茶话会上</p> <p class="ql-block">和平农场“场二代”中乡贤的代表(从右到左:莫静生、黄儒成、杨启双、曾一平、陈子芳)</p> <p class="ql-block">和平农场“场二代”中乡贤的代表、东莞“和平之家”的创办人张瑞军</p> <p class="ql-block">和平农场的原任领导(黄和双、陈悦)在“场二代”刘付学聪所办的企业参观</p> <p class="ql-block">和平农场“场二代”中原在场机关工作的几位老同事的合影(从右到左:苏国杰、张建业、苏大明、杜中、吕培伟)</p> <p class="ql-block">和平农场“场二代”中三位知名人士的合影(从右到左:杨惠明、张力华、张建业)</p> <p class="ql-block">长湾河畔打造的宜居农垦新村,是和平农场后<s>代</s>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许中儒(左三)当年偕女儿、夫人(中、右二)回和平农场与场友苏大明(左一)、王建华(左二)、欧乃光、胡红伉俪(右一、右二)在场部旧办公楼前的合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