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B1:同名的家乡与同乡的李兄

永超凡

<p class="ql-block">作者:永超凡</p><p class="ql-block">美篇号:7844876</p><p class="ql-block">作于2024.9.1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两天,在云南工作的同县乡党李红生老兄,给我分享了一首题为《永平散记》的现代诗歌,讴歌一个叫“永平”的村子,大约三十行,两行一节,写的确有诗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下为前半部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走在一<s>个</s>叫永平的村里,人很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似乎走在无限的空旷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风不停地吹,吹出了春夏秋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也吹出了果香麦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出去的人多了,村子更空旷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静悄悄地,那些树疯长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田野里除了果树还是果树,它们相互张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它们说话的样子和我们的父辈们一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麻雀从一个树梢跳到另一个树梢,叽叽喳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它们对村庄编排的歌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只猫在土墙上散步,高出人半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它们似乎成了村庄的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老家所在村子亦叫永平,归属陕西渭南市蒲城县洛滨镇。李兄的老家,在距离我家十里外的孙镇尧堡村,那里走出了壮烈殉国于中条山战役的抗日名将王竣将军。今年初,因他在我美篇平台发表的家乡纪实文章后留言,引起关注,方得知他是俺们村的外甥。热爱家乡的他,除篇篇转发我的乡情文到他的亲友群外,也三天两头给我分享关于陕西和我职业等的文章,所以关系逐渐密切起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了这首诗,他起初蛮激动的,以为写的应是外婆家的村子。但我留意到诗的末尾,注明写于周原新城,作者为陕西宝鸡人朱青锋。我们永平村虽说也有姓朱的外来户一家,但没听说他家有人迁居宝鸡,因此起了质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周原”为关键词查询可知,周原为位于陕西宝鸡市岐山、扶风两县交界处的一大片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的黄土台塬,被认为是周王朝的发祥地,也是全国西周文化遗存最丰富的遗址。历史上的周原范围很大,北至岐山,南临渭水,东到咸阳市武功县,西到今宝鸡凤翔县、宝鸡市区一带。东西长达7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到西周,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姜太公一个个历史人物随即跃入脑海,姜尚垂钓隐潜溪、文王渭水聘吕望、武王伐纣、周公吐哺..…许许多多的历史典故瞬间回放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永平”为关键词,继续查询。与周原关联度最大的,是扶风天度镇永平村。该村位于扶风县城北18公里,天度镇区正北1公里。现有1754人,党员59名。耕地2380亩,其中苹果面积2300亩,是一个纯果村。2007年被省市县授予“一村一品”苹果示范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此可知,诗中所歌颂的,当属扶风县永平村无疑。但若论诗中描写的农村情形,似乎与我的家乡也没什么两样,何况我家乡与扶风县距离不过两百公里,同属广义上的渭北台塬,也大量种植苹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小时候经常去外婆家,因那里属于旱塬地带,冬春季节村子家家缺水,所以时常跟表哥到永平沟里抬水。外家靠近大队部,因而对附近和沟里的情况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说自己记忆很清,外婆家有一后房,房子有好多古董,说是外爷收藏的。后来也不知怎么遗弃了,真是一大遗憾!还记得家里中屋有“窨子”,也就是地下暗道和暗室。他下过一次,墙上有壁画,底下还有一水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说,舅家原在村南外几百米的南窑上,每次从他家去永平都会路过,村子里的屋子只有东半边,是解放后分给舅家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外爷有个大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两人都在杨虎城部队从军,老大在部队回永平的铜川因病去世。外爷解放后在陕西师范大学任职,可惜中年早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发给我一张外婆跟四个儿女的合影,拍摄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他告诉我,母亲有姊妹四个,一个兄弟,一个姨因出嫁他乡,当时未能合照。照片中的五位长辈,如今仅有陕师大毕业、一生任教的五姨健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那张珍贵的照片中,小脚外婆端坐在中间,舅舅和三朵“金花”妹妹围站半周,儿女们穿的较为洋气,精神抖擞。舅舅胸前的口袋似乎插着钢笔,五姨戴着红领巾,母亲脖子上扎着丝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听李兄说,他之前在老家蒲城县氮肥厂工作多年,上世纪末厂子开始经营不景气。先后在西安、银川等地的化工厂谋职,继续从事行政管理,如今在昆明某大型化工集团工作近两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网络查询,他具有大专文化,助理工程师,曾任厂办主任、厂报主编、总经理等,还是《 中国化工报》等中央、省级报刊的特约通讯员,荣获先进新闻工作者、优秀信息工作者等称号。有多篇文章、论文在大报大刊发表或获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兄业余收集和交流中外报纸,化工、化肥企业报类尤佳。还侧重收集彭德怀元帅、王震将军、杨虎城将军,家乡近代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和现代书法大师、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等的文稿、手迹等文献资料以及纪念性文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在永平村的表哥韦双庆,按辈分我该称叔,一直在陕师大后勤处工作。约是1985年,父亲带着大我三岁的姐姐到西安看病,我跟着去看世界。眼睛炯炯有神、思想开朗豁达、待人热忱友善的双庆叔,在同事的帮助下,招待我们吃住了一两天。在师大食堂吃的那个舒服啊,永生难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国疆土辽阔,县级以上行政区划高达3000多个,完全重名的情况已经消失,但“地方名称”相同的情况仍较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县级行政单位“地方名称”相同的达68组。比如:宁波市设象山县,桂林市设象山区。南京市设栖霞区,烟台市代管栖霞市。杭州市和南昌市,都有西湖区。北京和江苏南通市,都有通州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省与市、县同名的,有5例。如:海南省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河北省与天津市河北区。市与县同名(同市)共41组。如:抚顺市与抚顺县、长沙市与长沙县。市与县同名(跨市)共6组。如:西安市与吉林辽源市西安区、黑龙江牡丹江市西安区(三地同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了重名的,还有同音的县级区达一百多组。比如:陕西渭南富平县与河北保定阜平县、兰州市榆中县和重庆市渝中区、河北邢台平乡县与江西萍乡市。值得一提的是,老家为陕西蒲城县,福建南平市也有个浦城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倒名的县级行政单位,达29组。比如:河源市和平县与漳州市平和县、保定市安新县与洛阳市新安县、长治市长子县与延安市子长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县名重叠或相似如此之多,至于乡村名就更不用说了。这些同名、同音或名称接近的,稍不注意就会听错、写错。但唯独不会搞错的,是自己的家乡。尤其是用方言、土音的话,绝不会说错或听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外省人面前,我的家乡是陕西。在陕西其它市县老乡们面前,家乡是渭南市蒲城县。在同县乡党面前,家乡是洛滨镇永平村。家乡范围在不断缩小的同时,乡情却在持续的浓缩与提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是我这样的人家乡观念狭隘,而是中国实在太大,各地情况又千差万别,大多数市县下辖成千上万个村庄,人口轻而易举几十上百万。家乡范围如不缩小,则老乡实在是联络不过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像我们这样多情、年老、重土恋旧之人,甚至连与家乡同名的地方都听起来特别亲切,忍不住想要了解的非常深入透彻,怎会像逃宋代亡国君赵构那样“直把杭州当汴州”,以及像蜀后主刘禅被掠至洛阳那样“此间乐,不思蜀”,怎会只眷恋自己的小小乡村而淡漠别人的家乡及更大范围的山水田园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我们这些走出家乡到外省谋生的人来说,虽然家乡很普通,但无论走的多远,永远都不会忘记童年记忆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和熟悉的人事。虽然我们一生难有大的事业,在偌大的城市中特别渺小,但永远以家乡悠久历史和风土人情为自豪,努力做到“我们以家乡为自豪,家乡因我们而骄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保守的人留在乡村建设家乡,创新的人奋斗他乡颂扬家乡,以不同的方式各自发展,各自安好,互相挂念,相互支持,共同实现美好愿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老家长辈的陆续全部去世,年岁越大,回家的频率自然越来越低,回忆和感慨却越来越多。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人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最终要到哪里去,才会更加珍视已有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百川归海,千帆入港,叶落归根,人老思乡,哪怕是伟人和圣贤也毫不例外。只有在家乡亲切的土地上或熟稔的家乡人面前,游子才能放下所有的戒备与忧虑,自由的表达,舒畅的撒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红生老兄,出生于1963年,一双儿女皆事业有成,婚姻幸福。这些年他的工作虽跨越多省市,但均在熟悉的化工行业内,从事的是自己擅长的行政管理,又始终坚持文学爱好,所获各种荣誉诸多,得到了所经历单位上上下下的一致认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令人羡慕的是,无论走到哪,他都有能干、贤惠的夫人陪伴。在可亲可敬的另一半陪同下,利用周末等闲暇时间,他愉快的遍游各地大好河山,尽览祖国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写下了大量抒发心境、讴歌时代的精彩文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兄比我大十岁,跟我大哥年龄相仿,我们有共同的文学爱好和十分接近的价值观。爱好研究历史文化的他,对我们蒲城县太多的人和事如数家珍。像他这样年已六旬却依然敬业、博学、热情、质朴、坚持他乡创业又爱乡恋土的人,实在是稀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乡距离我的定居地连云港达一千公里,总是遥不可及。但因全国各地像李兄这样把乡情始终装在心里的人越来越多,而显得家乡似乎永远就在眼前。老兄如此的厚道和乐观,谁能不格外欢喜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实中的家乡始终在变,但记忆中的永远不变。当下的家乡也许有缺陷,但内心中的永远完美。家乡的最美,不在于风景,而在于有情怀、有志向、有大爱、有拼搏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宝鸡诗人朱青锋才华横溢,在那首诗的末尾,他这样写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风不停地吹着,远处的山越来越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野草生长得井井有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庄稼地不断地长出谷物麦子,也不断地长出野草野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走了又回,回了又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注:除李兄提供的合影外,其它图片均为八月份在老家永平村所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