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离基督教芳村堂不到200米的地方,就是始建于1882年的德国教堂,坐落在芳村联合围码头旁、芳村大道东冲口街信义路的德国老教堂,全名为德国信义会教堂,是建国前芳村地区五个基督教堂之一。</p><p class="ql-block">信义会在广州教堂建成后,广州中华信义总会也设立在这里。这是德国信义宗在广东传教的大本营,信义神学院也设立在这里,因为这里是德国传教士在广州的总会,所以人们称此教堂为“德国教堂”并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如今用复原图把建筑遮盖得严严实实,可以形象地展现昔日的辉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抗战期间,教会通过传道、赈济、救灾、慈善事业等等,在当地颇有影响力,到1946年广州信义会的信徒有了很大的增加,广东、江西两省内就有信徒一万余人。1960年,信义会芳村堂(1898年起)和中华基督教会白鹤洞堂人员被并入原华基督教会芳村堂(平民堂),实行联合礼拜。信义会芳村堂出租给土产公司作仓库,后为施乐华冰箱厂厂房。其哥特式尖顶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毁坏,而尖拱卷得以保存。</p><p class="ql-block">辉煌时期的英姿,只能想象;百年沧桑的身躯,鲁班公司为它留住了。</p> <p class="ql-block">1993年,芳村堂(平民堂)因兴建珠江隧道被当局征用,礼拜迁到此址。2005年,德国教堂(信义会芳村堂)成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2008年11月26日,为修建洲头咀隧道,德国教堂被平移26.3米。“漂泊”六年后,2014年底,顺利回迁到百年前的“出生地”。</p> <p class="ql-block">这个教堂1960年以后,曾被改作民居,1991年一场大火烧毁了三号楼宇的顶层后,教堂就被废弃,由于年久失修,尽管教堂原建筑物保留但已破烂不堪,钟楼的哥特式尖顶也遭到破坏,屋顶杂草丛生,被有关部门鉴定为“危房”。考虑到德国教堂曾是孙中山领导“兴中会”策划广州起义的一个秘密据点和武器收藏处。具有重大的文物研究价值,教堂最终得以保留</p> <p class="ql-block">从来不太守规矩的我,轻轻的掀开了包住整个建筑的彩布,发现过了近八年,原来做防护的木板,很多都烂掉了。只有那钢架,还在默默地尽力支撑着。</p> <p class="ql-block">德国教堂一百多年的复杂历程,与我们的社会变迁息息相关;无论经历多少风雨,无论是搬迁还是拆毁,都会重建。且神明示了:</p><p class="ql-block"><b>“这殿后来的荣耀必大过先前的荣耀;在这地方我必赐平安。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b>(哈该书 2:9 和合本)</p><p class="ql-block">教堂只是信仰聚会的地点,</p><p class="ql-block"><b>创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b> (使徒行传 17:24 和合本)</p><p class="ql-block"><b>我们听见他说:‘我要拆毁这人手所造的殿,三日内就另造一座不是人手所造的。’</b> (马可福音 14:58 和合本)</p><p class="ql-block">神就住在我们的心中,我们的身体,就成为祂的殿;祂一直都在陪伴着我们,与我们同在。</p> <p class="ql-block">墙上挂着的牌,记载着教堂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难以想象:广州市级的文物,竟然是这副模样。</p><p class="ql-block">只是何时才能启动对它的加固修缮,逐步拆掉外层保护的钢架和木板,让它重新焕发青春,成为珠江边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