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行之保定

大雁

<p class="ql-block">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p><p class="ql-block"> 9月9—12日,我们开启了又一次的河北游。这次的目的地是正定与保定,这是两个有历史、有故事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保定可是个不简单的城市!保定自古是“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的通衢之地,历来为京畿重地和“首都南大门”。到了清朝,保定成为直隶总督驻地。民国时,河北省政府就在保定;1949年,河北省省会就是保定,后几经周折往复,最终在1968年河北省省会迁去了石家庄。</p><p class="ql-block"> 从正定到保定,相距只有130公里左右,开车一个半小时。</p> 直隶总督署 <p class="ql-block">直隶总督署。位于保定的直隶总督署,是中国保存完整的一所清代省级衙署。原建筑始建于元,明初为保定府衙,明永乐年间改做大宁都司署,清初又改作参将署。</p> <p class="ql-block">总督署门前的大旗杆。史料记载,明朝初年兴建保定府衙时,按规制建起了木质旗杆,18米高。旗杆刷红漆,成为保定署衙的标志。1920年,直鲁豫巡阅使曹锟驻防保定,将总督署门前腐朽的木质旗杆拆掉,在原位置重建钢筋混凝土旗杆。旗杆通高33.6米,比北京前门楼子还高6尺,是当时全国第一高的旗杆。</p> <p class="ql-block">1971年,保定市“革委会”以“扫四旧”和阻碍交通为由,将“大旗杆”拆除。1994年,“大旗杆”又被重新竖起,使老保定人心中的那份记忆有了实物的依托。</p> <p class="ql-block">当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曾在这里办公。</p> <p class="ql-block">直隶总督署大门。</p> <p class="ql-block">清雍正八年(1730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建立总督署,自雍正至宣统八帝187年的历史中,历任总督74人99任次,其中多为朝中重臣。有修建莲池书院、倍受雍正帝信赖的“模范督抚”李卫,有勤政廉洁的一代廉吏唐执玉,有兴农治水、被列为“乾隆五督臣”之一的方观承,更有清末名臣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直隶总督权重位显,集军事、行政、盐务、河道及北洋大臣于一身,其权利已超过直隶省范围。因而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p> <p class="ql-block">看看,当年直隶省的面积有多大!</p> <p class="ql-block">直隶总督署博物馆(这里居然是博物馆!)全图,以及历任直隶总督的名单。直隶总督可是清朝九位封疆大吏之首,多由重臣担任,总管直隶省的军民政务。</p> <p class="ql-block">仪门。形制小于大门,体量也较小。</p> <p class="ql-block">公生明牌坊。</p> <p class="ql-block">大堂。为总督拜牌迎旨、举行贺典、处理重大政务之处,是总督署的主体建筑。大堂院落两侧各分布9间科房,为直隶总督署的六部,东侧为吏、户、礼三部以及架阁库,西侧为兵、刑、工三部以及承发房。</p> <p class="ql-block">大堂正中有屏风一座,屏风中间绘有丹顶鹤、海潮和初升的太阳,象征一品文职大员。屏风上悬挂的“恪恭首牧”匾,为清雍正皇帝的亲笔御书,是雍正帝御赐直隶总督唐执玉的。室内陈列的公案桌、浩封架、职衔牌、万民伞和车轿等物品,是总督的办公用品和出巡仪仗。</p> <p class="ql-block">二堂。又称“退思堂”、“思补堂”,是总督日常办公和接见外地官员的地方。东侧室为议事厅,西侧室为启事厅,是总督与幕僚议事之所。</p> <p class="ql-block">堂内悬有“政肃风清”匾额,正中竖一木雕三扇座屏,中间雕有麒麟,象征一品武职大员。</p> <p class="ql-block">二堂墙上悬挂着的警示名言。</p> <p class="ql-block">启事厅。</p> <p class="ql-block">议事厅。</p> <p class="ql-block">直隶总督署朝、寝的分界线就是二堂之后的内宅门,内宅包括三堂和四堂。三堂(官邸),是总督的书房和内签押房(办公室),历任总督习经练字、著书立说,主要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书房。</p> <p class="ql-block">官邸的东西侧屋在南侧均设有火炕,为冬日取暖之用。这就是外墙下烧炕的灶眼。</p> <p class="ql-block">上房又称为四堂,是总督及其家眷生活起居之所。</p> <p class="ql-block">河北省政府大楼旧址(1950—1958年)。位于直隶总督署的东路,在1958年省会搬迁天津之前一直作为河北省的政府机关楼。后来此楼又成为保定行署、保定市“革委会”、保定市委等机关的办公地。当年调查、处理刘青山、张子善贪污腐败案就是在这座楼房内进行的。</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楼内,有点儿进了北京市百货大楼的感觉。要知道,这些都是当年的苏式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的大旗杆八角形底座原件。</p> <p class="ql-block">向工作人员打听,得知总督署的花园已经被拆毁了,唉!</p> 大慈阁 <p class="ql-block">大慈阁。原名大悲阁,由元代蔡国公张柔于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所建。大慈阁为保定上谷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慈阁坐北朝南,山门门楣书“真觉禅寺”。</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p> <p class="ql-block">大慈阁以“市阁凌霄”的美誉位列上谷八景之首,成为古城保定的象征,有“不到大慈阁,何曾到保定”之说。</p> <p class="ql-block">大慈阁是保定市最高大的古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红见”碑。</p> 古莲花池 <p class="ql-block">古莲花池。为保定上谷八景之一的莲漪夏艳,始建于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为元代蔡国公张柔创建。古莲花池集园林、行宫、书院为一体,兼有中国南北园林之美。以环水筑榭为特点,以水为胜,因荷得名。</p> <p class="ql-block">“古莲花池”牌匾由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于1921年题写。</p> <p class="ql-block">古莲花池入口处为假山影壁,即春午坡。</p> <p class="ql-block">古莲花池牌楼。</p> <p class="ql-block">园内布局严谨,山、水、楼、台、亭、堂、庑、榭参差错落,有“城市蓬莱”的美称。</p> <p class="ql-block">水鉴公署。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知府查志隆将古园修复后,亲自撰写了一篇记文勒于碑石。他提出要以莲池湖塘作为一面“水鉴”,来验证自己度量是否宽宏,志向是否凝定,施政是否清廉,行为是否符合知府正堂上悬挂的“正大光明”匾额之意。同时告诫今后来此宴乐的官吏、僚佐,不要徒事游玩,要以此水为鉴,鉴身、鉴心。并特地令人在甬道上增建一门,上悬“水鉴公署”横匾,这就是古莲花池历史上曾以“水鉴公署”作为别称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赏荷花的季节已过,只留下满池蓬勃生长的荷叶。</p> <p class="ql-block">水心亭,又名临漪亭。</p> <p class="ql-block">观澜亭。亭上所悬“观澜”匾额为清朝直隶总督杨士骧书写。</p> <p class="ql-block">篇留洞。</p> <p class="ql-block">王阳明诗碑。刻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是设在保定的浙绍会馆修建王阳明祠堂时,孙奇逢的弟子魏莲陆将珍藏的王阳明草书七绝献出勒石成碑,立于祠堂内,1949年后移入古莲花池。此碑笔力雄健苍劲,章法严谨,与其诗文交融在一起,堪称“艺术双璧”。</p> <p class="ql-block">绿野梯桥。此桥建于元代,虽经多次维修,但仍保持着元代风格。桥名取自唐朝著名宰相裴度的私家园林,据新旧《唐书·裴度传》记载,裴度晚年在洛阳午桥建的别墅叫“绿野堂”,他在集贤里府邸园林中有“梯桥”。</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卢靖任直隶提学使,重新将古莲花池建成读书治学之所,筹款盖起一座图书馆楼,并对外开放阅览。这座楼房就是直隶省最早的省立图书馆。</p> 街头古迹 <p class="ql-block">保定市天主堂。始建于1898年,称为“圣伯多禄堂”,由法籍传教士所建。</p> <p class="ql-block">该教堂是河北省著名的天主教堂之一。是 一处典型的罗马式建筑,可容纳千余人礼拜。可惜没有开门,无法进去参观。</p> <p class="ql-block">该堂为天主教保定教区主教府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保定钟楼,又叫鸣霜楼,原名宣德楼、干云楼。始建于明宣德年间,属大型木式建筑,坐北朝南,建筑格局仿辽金形式。</p> <p class="ql-block">据称,保定钟楼的二层楼上悬挂有大钟,铸成于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可惜也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保定钟楼西侧原有鼓楼(横翠楼),与钟楼(鸣霜楼)相对应,都是保定古城标志性建筑,20世纪50年代因城区建设而被拆除。</p> <p class="ql-block">‌保定城市原点标识‌。位于直隶总督署前广场,是保定重要的标志性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标志为直径1.227米的铸铜浮雕,浮雕四周有东、西、南、北中文标注,并标明海拔及经纬度。</p> <p class="ql-block">距北京140公里。</p> <p class="ql-block">保定城市原点分别标注:距离北京140公里、距离天津150公里、距离石家庄125公里、距离太原280公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保定这座古城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演变。在‌元朝之前,保定被称为‌上谷、‌保州、‌保府等。‌元朝时,保定正式得名“保定”,寓意“保卫大都,安定天下”。明清时期,保定沿用此名,成为了京畿重地。</p><p class="ql-block"> 保定距北京170公里,开车回家需两小时。</p><p class="ql-block"> 临回北京前,到位于古莲花池公园旁的马家老鸡铺总店,买上一只刚出锅、号称已有200多年历史的保定特产——耀兰斋的卤煮鸡。一路上车里弥漫着卤煮鸡诱人的香味,我也一路咽着口水打道回府😄</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