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文青的美篇

亦文青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流沙神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后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流沙印记》作品集,历经半年余,卧病下塌病床三四个月的前夕,《流沙印记》签约。既上“架”就无法退下,必须跟上步骤,艰辛整理、精心打磨。好在熬过极其艰辛时日,不日将见天明,与读者见面,与文友分享。兴奋与感慨,轻松与喜悦,欣然而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流沙印记》是作者《流光疏影》一书后的又一本散文随笔体载专集,是近年笔者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家庭出游、文友之情、文化传承、歌颂美德、人生回眸,甚至过往职业养成对底层民众生活的深情关注,产生不忍情感和生命感悟发出的心声。从人文角度,将所见所闻,所感所为,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为正义维权,为岁月感慨,为指尖流沙,让流动的沙丘踏出永恒的印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为何要出这么一本拙著?当时毫无念想。一来出过几本,不足有以往的兴趣和追求;二来年岁不小,不再年轻,早已失去对文学梦想的追求与执著,玩玩可以,绝对不能当真;三是近年身体欠佳,去年不慎将肩甲骨(锁骨)骨折,因缺乏手术适应条件导致残疾在身,不想再折腾,以求安享晚年生活的愉悦,即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人算不如天,天算不如佛算。到了年底,岁末年初,看到这几年写了数量不菲的美篇,尤其在整理资料与旧作时,意外发现30多年前留存的一个蓝色资料夾,安静地躺睡书橱一角,仿佛无怨无悔地等待主人光顾。如今。它已蒙上一层尘埃,但今偶见仍心如娇兔,撞击着平静的心房,里面珍藏的是当年一段无法忘怀的情感经历。翻阅浏览,几乎是每周一信(当时通讯,只能靠书信往来),一一跃入眼帘,共有二十来封,几乎跨越春秋四季。一幕幕带着温度的情景,随着信函里的字里行间,埋藏着厚重的人间真情和无法忘却的男女情愁一一呈现,依然散发着温馨的芳香,记录着当年俊男婧女纯朴的情感,以及动彻心扉的激情,缭绕于心田,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民间少男靓女的情缘档案,此刻像一块磁铁把当事人的心房牢牢吸引,让本平静的心境从现实又拽回到当时的青春年华,在心底深处泛起了阵阵涟漪,又掀起朵朵浪花,汩汩涌上心头。</span></p> <p class="ql-block">左一翟金洪先生、左二王长才先生、左三陶雪华先生、中者不祥(女)、右三笔者、右二:马茂明先生、右一范业龙先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青葱已逝,春苗干枯,但这些资料的重见天日,仍让人心潮澎湃。尽管时光远及天边,但眼前的一切,连绵的思绪又回到当年芳华,点点滴滴的难忘情景不失醉意,让人神往的青春岁月,仍有产生“有女怀春,吉士诱之”的心灵悸动,很不得命笔行文,追恋当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当然,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年五一经笔者奔波、联系,邀请到国内书法顶级大家之一,五体皆能且独树一帜,风格鲜明的陶雪华大师来宁,举办“陶雪华书法艺术展”暨纪念‘五一口号’发布75周年,响应书法名家走基层活动无展,“名家进民进之家”个展同时举行,为“民进”庆五一增添节日风采,为南京市民带来不可多得的文化大餐。笔者全程跟踪,撰写了的不少活动文章(美篇),并拍摄了不少珍贵影像,将以集锦形式择日出版,尽快与会员、读者见面。如此期待,岂能耽搁过久,束之高阁?笔者一直牵系于心,将以最快速度,最美篇章集锦出版,尽快与会员、读者见面,这不正是机遇亦正中下怀,一次了却心愿的出版机会?现已整理完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再就是,从现今网络阅读量看,四年前笔者仅有百人阅赏,圈内几无影响,但随着笔耕兴趣的递增,写作热情的不辍,截止去年在没有任何媒介引荐和团队运作下,一般均达四五千人的浏览量,个别甚达万人,具有了一定的阅览人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年初,克勤老师推荐,邀我认识金陵书坛一位德高望重的书法家,为这位老先生写作一文,笔者应答。他就是中国书画协会会员,国学大师(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年愈八旬的张旭老先生。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那天中午,见面之际,先生拱手作揖,并谦恭道:“早闻克勤老师介绍宜庆大名(先生学识广博,跨越众多领域,又长吾十来岁,岂敢冒昧应答) 。“宜庆先生若能为老夫操刀,文章有2000人感兴趣就心满意足。”笔者不由心生忐忑,鲜为人知的普通写手,哪敢有这般自信?万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结果,美篇一经发表,惊喜连连。几天功夫,阅者与日俱增,从百十人起步,很快破千,随即达2逾3,阅者如水银柱般直冲千4,一周时间竟超5000,后近6000人,乐得先生大喜过望,很是开心,小弟更感欣慰,又为传统文化传播尽了绵薄之力。当把信息告知先生,老人连说“看到了、看到了?想不到……”猛夸小弟历害!对苏老师交结的知友赞赏有加,搞得我很不好意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值得一提的是,上周的某天,笔者空闲打开百度寻找资料,一行醒目的黑体字闯入眼帘:《亦文青美篇的精髓与感悟》。这是咋回事?笔者从未给百度投送过一字一句,他(们)咋知道我的美篇内容,乃至文章风格、行文特色、写作要点等,且又总结、归纳出(亦文青美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标题的重要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内容的质量与深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3.社会现实与审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4.情感与人文关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笔者纳闷,也不得其解,陈宜庆本名无人知晓,而亦文青网名则“隔着门缝吹喇叭”,名声在外?一位默默无闻的“码字匠”,竟被拥有天量读者粉丝的百度关注,并被旗下的《智能回答》总结、归纳出十句有寓意风格的所谓“金句良言”,简直是天方夜潭的笑话,有“受宠若惊”的激动,其根本还是有惭恧难言的不安与不适。笔者足不出户不说,亦是不懂网络科技的 老人,怎会玩弄起这玩意儿?并被百度认可与看中?下意识感到,也是一种感应,定会遭遇质疑并得到熟知的“贤人”的无情不屑与冷漠的鄙视,会有“惊天动地”的枉作之质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果然,没几天真有较真“校友”来微,对笔者一阵戏弄: 好一个宜庆,你现在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秋与冬夏,成了‘名人’啰(大意)。你的“金句名言”上’了百度”智能回答”?笔者那有高兴的心态,反倒有极端剌耳的情绪,有被嘲讽戏弄产生的反感,自认为“闯祸”了,还真有人觉得“不可思议”?嘲笑为乐,讥疯为快。文化水平极其一般的宜庆,竟能上百度“智能”?根本不信,不足挂齿。笔者也以为这玩笑开大了?引得有人本能地产生怀疑。过后,我半信半疑,忐忑不安地打开百度,真的瞧见一行黑体字《亦文青美篇最经典的十句话》!闯进哏球。确有真事,一块石头落地,幸哉!免被戴上了“自吹自擂”,“文过饰非”的帽子。好在不是子虚乌有,我被“平反”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笔者之所以有怯怯心态?人家可是出身书香门第,而鄙人是地道的,毫无文化可言的工农(父母)子弟,好在上到小学毕业,识了几个了字,读了几本书而已,岂敢在此人面前显有什么“文化”?至于“醍醐贯顶”俺也不懂,在我面前说着“高雅”的风凉话?难怪,世上有人为显高贵,竟然不愿承认“五大生”的学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不过,我既懵懂还是有开怀之乐,怎么我美篇中的词句,被百度关注到,且斟酌得的这么细微?大有承受不起的忐忑和不安,就生怕被人轻蔑地嗤之以鼻!好在并非己为,坦然面对。果然,没出2天,在“校友群”中就喜摆弄之乎者也文言字句,又自信写作唐诗宋词古诗辞的校友(我曾给我擅长律诗辞(牌)创作的亲戚,把其写作的七律辞牌作品请他品嚼、欣赏,反应是一脸苦笑),现迁徙外地到女儿家安享晚年的校友,他似还有话想说,伤了人但说的似乎不尽位。于是,不怀善意,以谑浪笑傲的语气道:“比你这十句经典的网上可收到上百上千条心灵鸡汤,百度不收集名人名家专收‘文青’之言 (经笔者查阅,并非实际,名人名言多了去了) ?我估计是美篇推广的,被百度转发,因为美篇上任何作者的文章,百度都会专(转)载。”微者意在何为?非得摆弄文骚,嘲讽贬损,虚假恭维,显高人一筹,摆出所谓的文化底蕴深厚,但又感到有说漏嘴的嫌疑,即变幻语气,扭转尴尬与不妥,“歉意”般地发来一句:“不过美篇能推广已是难得。”这种明显的唯心虚假,意为“这有什么值得奇怪,骄傲的?!不要当回事!”。笔者从未认为自己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有文化不如人的真实情感,活到老学到老,多一点文化,向高于自己的人谦恭学习,弥补小时读书没学好,缺乏童子功的不足和遗憾,这有什么不好?又有什么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学,就是“乐“也。有次向其懂诗文的他,诚心请教“诗文”的内在规律,结果碰了一鼻子灰,不但没给出半点知识帮助,反轻蔑不屑地戏言嘲语:“不合规范,不要轻易发出,会闹出笑话。” 傲慢之气,不知其“勇气”从何而来?再者,笔者曾为低层人的遭遇说点真情实话,也遭到冷漠地“训斥”:“……拿着工人(企业)的钱,说着不该你管的‘事’,瞎操心。”很让人意外和不快,难道底层人的生活就不该关心和关注?只允许体制内的人生活无忧,吃香喝辣,底层人就应该喝粥吃粗,咽吞咸菜?甚至兴抖抖地把小辈的优秀当作自己笑傲“江湖”的资本?这种在绝大多数从企业退休入校友群的人面前显摆,无趣无味,遭人唾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有位作家说的好:不要太在乎孩子,也不要太在乎你身边的亲密关系。任何关系,一切如流沙,你握的越紧,流失得越快,你越在意什么,就越容易失去什么,我们应该将自已的期待放低—点,不要过于(自负),别想太多,别要太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而不是压迫、捆绑、奉承,以及道德捆绑式的自我感觉良好,更不能自鸣得意,沾沾自喜(自以为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种种缘由,促使笔者改变矫情,打消不想出书的消极心态,陡生将美编汇集成书,尽快出版的心愿,让终生无悔,也让同学看看,笔者没荒度人生;也让后人知道,”祖宗” 也未白来世上一遭;人活一生,应有学无止境的心态,写作不就是图个快乐与开心。沙丘缘边,一片片如画似仙的草原,仿佛成就一指流沙的文字情怀,产生屡屡温情以飨读者,或能给后生有点念想,足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这几年,确实带着愉悦之心,刻意让老年生活有爱、有趣、有为、有得、有乐、有依,以达开心、幸福之愿景……尽显晚年生活丰富多彩。于是,笔者以文字直接体现老有所为,老有所获的现实图景,让它记录晚年生活的点点滴滴,而花费的仅仅是老有所能一点心血,和执着不息的爱好而已,既能自我欣赏,又能以己之力分享给文友,何乐而不为?所以,每每出游,总是以美好的心态,带着敬重自然的心境,登山渡河,欣赏五岳峻岭,感佩苍穹天斧神功赐于人类的神奇,感慨天帝把山河妆扮的如此秀美与巍峨壮丽; 对孙辈的成长,倾注更多的关爱,记录他(们)的成长细节而愉悦欣喜,慰籍苍老之心,快乐享受无限生活; 不仅如此,更有情趣为传播传统文化,奔走不息不惧疲惫的激情,忘却辛苦和劳累,记载文化的乐趣; 同时为各路文友的情谊铺路搭桥,共建志同道合的文化桥梁,愉快与忻悦……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为此,虽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花费了不少精力与心血?但收获到了如此众多,值得分享的文字成果,感受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真谛; 让后人见字如见人,体验前辈人的生活实际,感受幸福应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等他们成人或成为家庭的中流坻柱时,会以什么样的姿态负起应有的责任?尤其是书作中有自以为的 “得意之作”,就这么忍心让她深藏“闺阁”,不见天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当然不是,若能在可走动的状态下无为,过后必有枉来世上一趟的遗憾与失落,委屈了文字不说,实有心头的不甘与不爽,产生还有余力,展现美篇文学的魅力,与同道文友分享何不是件快乐之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一切的一切,提起当初本不再出书的念想,现终“改邪归正”,书名初拟《人生旋律》,后觉蕴意不深,白话直说,缺失哲理,意境苍白。这时又深感知识不够的为难和遗憾,感慨“童子功”的重要!几天时间,夜不能寐,功底不足,知识浅薄,造成语言上的软肋。于是,不得不求助身在浙江的国内书法大家,中国诗词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陶雪华仁爱师长,说出兄弟学识疏浅的苦恼,想做老有所为之事,却为取书名难以达意而苦楚心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7岁上私塾染翰墨,又学唐诗宋词元曲汉赋,曾于2013年就与黄永玉、沈鹏、范曾等六位大师级人物,被国内顶级的《东方艺术之巅》杂志共同刊登上书艺珍品,以致被称中华书法巨擘的陶雪华兄闻之,又一次对贤弟鼓与呼,伸出援手。以特有的流沙为镜,颇有感慨:“根据咱们的生活阅力、过往经历、岁月蹉跎,荣辱境迁,人际纷繁……其状态不就恰似广袤沙漠中的流沙一般,被风刮着、吹着、卷着,忽而夷为平地,忽而积聚成山,流沙变幻,随风赋形,时光留痕,人生如梦,足迹犹存。你的篇篇章章,字字句句,就是岁月的沉淀,社会的印记!他为笔者思忖,考量多日,忽灵感如刀光石火,建议书著题名《流沙印记》!吾弟琢磨、推敲,眼睛为之一亮,这无论从字面理解,还是从文学的蕴意,都是绝好的书名!既有发聋振聩的艺术感染力,又有对人生意味深长的哲理启示!浓墨重彩地加厚了书籍幽深的文化品味和美妙无穷的诗情画意。我象想中,仙风道骨的陶兄,正饱含深情,捻须沉思、凝神静气,迅速打下腹稿,铺开锦素,泼墨挥毫,书就一幅线条飞舞清新,雅致精湛的《流沙印记》行书,再现江湖!与我几年前出版的散文集,也是先生题就的《流光疏影》,相映成趣,并蒂生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曾出书三本的”码字匠”,深知过程的艰辛与困难,个中劳累无以言表。尤其当过纸媒编辑的笔者,对于欲发表作品的作者,其甘苦更是有着感同身受的休验,十分理解并尊重作者的辛劳。编辑,就是“甘愿为人做嫁衣的幕后英雄。”所以,一本书的问世,不是作者一人的成功,它是一个团队的努力与实绩的展现(牵涉到各个程序和环节,其中编辑至关重要,具有不可替代的角色,而他们之间有的并不相识,但都受到社会的敬重和作者的尊崇。</span></p> <p class="ql-block">笔者与浩春杏先生近日合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著者带着这样的心理,将书稿交给合作方,本想他们会有编辑精心编辑,避免成书后的字句,语法的错误或不当,(既使教授、专家,乃至作家出书,也不会没有编辑处理这一环节)否则难免会出现像吃”苍蝇”一样的难受(别字),让多方形象受损,书的质量也无从谈起′。意外的是,笔者首次听他(们)道出有违常理的话:“这不是己方义务,由市场另行处理”。此话,让人很是吃惊,若此何不将此先行“打包”,明示于人?总不能坐地立“规”!让出书人措手不及,又不知所措,无奈听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不得已,笔者特敬邀著名职业作家、文史学者苏克勤老师担当本书的“责任编辑”。他硬是停下自己手中的创作,认真负责地为文友——笔者毫无怨言地,硬生生地坐了半个月的冷板登,将30余万字的书著,从文字到语法,逐篇逐句逐字地校阅、修正、纠错,甚至对不合逻辑的语句、语段也给予精心调整、改错,使本书质量大为提高。这种为人甘当无名英雄,自愿为他人做嫁衣”,送人玫瑰留有余香的作家,岂能不受社会的尊重与恭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好在艰难即将过去,旭日冉冉升起。在此,著者向为本书用心题名和泼墨挥毫艺术大师陶雪华先生;向文史学者、著名作家苏克勤老师,为助笔者高质量地著书出版,放下自己创作,对拙书的出版伏案编辑,付出艰辛劳作的苏克勤老师;向民进驻会主委孙宇彤先生、民进市委秘书长陆柚铮先生、组织处长胡刚先生、秦淮经济总支主委翟金洪先生、无为创业园董事长,“民进之家”负责人范业龙先生等,以及对支持《流沙印记》问世,出谋划策的企业家、社会学博士浩春杏先生、马茂明先生、康作鑫先生,严希花老师,以及有关民进“会员”、同仁、好友、合作单位的领导、工作人员等,一并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稿于9月10 初秋 ·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定稿中秋之夜·清水斋</span></p> <p class="ql-block">苏克勤老师为笔者新著编辑的笔迹,</p> <p class="ql-block">左笔者、中陶雪华大师(兄长)、右文史学者、著名作家苏克勤老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