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九七零年九月十七日,是一个让我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一天,我踏上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之路。</p><p class="ql-block"> 当天早上,母亲起得特别早,特意蒸了一锅白面馒头,土豆炖白菜里加了几片肉。吃饭的时候,母亲把那几片肉都盛到我碗里,眼睛一直深情地看着我吃饭,不时地说“多吃点儿,多吃点儿,听说到林场吃不到细粮。”我边吃边安慰母亲:“妈妈,我都十七岁了,身大力不亏,再苦再累也能挺住,别人能干的我就能干,别人不能干的,我也能干!不用惦记我”。母亲又塞给我二十元钱,嘱咐再嘱咐要把钱揣好。我狼吞虎咽地吃完饭,急忙挎上草绿色的书包,书包正面印着毛主席字体“为人民服务”五个红色大字。里面装满了生活必须品和一本毛主席语录。怀着青春的梦想和志向,怀着对毛主席的无限忠诚,怀着到广阔天地大干一场地决心,扛起了行囊,奔向学校,好像奔赴战场一样。</p><p class="ql-block"> 说实在的,别看我话说得挺硬,可当真得离开家门下乡了,一股说不出的滋味涌上心头,眼泪扑簌簌地流了下来。是惆怅?是迷茫?是忐忑?还是……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我自己也说不清楚。抹了几把眼泪,擤了擤鼻涕,把沾满眼泪和鼻涕的手在衣襟边擦了擦,长长的舒了口气。心里对自己说怎么了?《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不是你在铁法矿工报上表决心的文章吗?刚刚在家不是还踌躇满志豪气冲天吗?擦干眼泪,不能被人看笑话!坚强!坚强!!再坚强!!!十七岁的我,情绪和心情转换的也快。好像三伏的天气,刚才还阴云密布,转眼就阳光明媚了。路上遇到同学,开心的聊着,很快就忘记了刚才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距离学校还有一段路,广播里的欢送致辞以及歌颂党和毛主席的歌曲,远远的传来。我们加快了脚步来到学校大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两旁挂满了彩旗,呼啦啦地迎风招展,“热烈欢送七零届同学奔赴广阔天地”。“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愿做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等大幅标语,贴得到处都是,鲜艳夺目。看了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有一种奔向前线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校里校外人声鼎沸,爷爷摸着孙女的头,姥姥拽着外孙的手,眼泪汪汪的贴着耳根叮咛着,爸爸妈妈抢着拎背包扛木箱,拉拉扯扯舍不得离开。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五味杂陈。有的同学背过脸去,偷偷擦掉泪水,转过身来就是灿烂的笑容,生怕被家人看见着急上火。有个性强的,故意叽叽喳喳,东拉西扯,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有的同学,盼望着早点离开家庭和学校的束缚,自己去伸展一下拳脚。要知道,我们长这么大,十七岁了,还是第一次离开家门,离开父母,第一次离开学校,离开老师。从今天起,将迈出人生第一步。不管那是一条什么样的路,铺满鲜花还是长满荆棘。都将是一条漫长的路。</p><p class="ql-block"> 大约九点左右,各班同学最后一次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来到操场。十多辆解放牌大卡车,整齐的排列在操场上,车厢板上贴着“上山下乡扎根农村”的宣传口号,每台车前面都有编号。各班找到自己的车,大家互相帮衬着把行李装到车厢中间,然后分别站立在车厢前边和两侧。好像出征的战士,时刻准备着,向那广阔天地出发!随着一声号令,汽车启动了,一辆接一辆的缓缓地驶出大门,离开了我们的母校一大明东方红学校。同学们恋恋不舍地含着热泪,一边向前来送行的亲人和老师们挥手告别,一边喊着“东方红学校,再见!再见”广播里的声音越来越小,送行的人们的身影越来越远越来越远。</p><p class="ql-block"> 十多辆大卡车,前呼后应的像一条巨龙,飞快地奔驰在马路上,卡车上承载着二百多颗激动的心,懵懂的情,初出茅庐的好奇和憧憬,迎着朝阳,奔向远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