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日暮时分,我漫步在茂县宽阔平坦的大街上,一边是滔滔奔流的岷江水,一边是高耸入云的九鼎山。这里是川西北高原,是青藏高原降落四川盆地的过度地带。此时此刻天空蔚蓝、晚云飘飞。在天光云影的映照下,这座坐落于岷江河谷的羌族古县城看上去格外鲜亮,充满生气。</p> <p class="ql-block"> 茂县曾名茂汶羌族自治县,是中国羌族最为集中的聚居地之一。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曾广泛分布于中国西部的广大区域,又称“羌”“氐羌”“羌戎”“西羌”等。据考证,大约在八千多年前,中国西域一带就生活着羌人部落。为争夺生存资源,这些羌人部落与周边部落时常发生战争,被迫辗转迁徙,最终来到青藏高原东部的崇山峻岭中,成为这片雪域高原的子民之一。羌族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更是一个历经磨难、坚韧不拔的民族,无论经历过怎样的腥风血雨,不管走过多少曲折坎坷的道路,他们都保持着不屈不挠、昂扬向上的品格。在蜿蜒的岷江河谷两岸,在那些陡峭的山崖之上,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拔地而起、直指苍穹的碉楼,它们昂首挺胸、铁骨铮铮,那是羌族不屈灵魂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今年暑期,我和老伴来到大山中的这个高原县城,住进一户羌族人家开的民宿里。民宿位置极好,就在县城边上,距中国羌族博物馆、中国古羌城和坪头羌寨都很近。每日一早一晚,我们都会去周边转转,看看这里的山水村寨,赏赏这里的风土人情。因为曾经在川西北高原生活工作过,我对羌族并不陌生,去过汶川萝卜寨,也去过理县桃坪羌寨,对羌族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十分着迷。此次到茂县避暑,使我有机会再次走进这片古老神奇的山水,去了解一个民族,认识一个民族。</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羌城坐落在县城西边的一面山坡上,背山面水,气势恢宏,成为县城周边的一大景观。抵达茂县的当天傍晚,我和妻子便迫不及待地走向了那片矗立在山岗上的古羌城。正值夕阳西下之时,太阳的余晖涂抹在一幢幢建筑物上,为那些造型独特的房屋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辉,看上去犹如一座光彩熠熠的古城堡。最惹人注目的是位于羌圣山顶的碉楼,巍然屹立于小山之巅,居高临下俯瞰着整个县城。这座碉楼名叫天碉,是中国古羌城的最高点,也是这座县城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石级上行,很快便来到羌族文化广场。入口处立着两根三米多高的石柱,顶端四面均雕刻着人面像,有的平和,有的狰狞。柱子旁边卧着三只石羊,颈上系着红帛,以求吉祥。羊是羌族的图腾,其造型和图案在羌族地区随处可见。以羊为图腾,与羌族的历史、宗教和文化有关。历史上,羌族是一个以养羊为主的畜牧民族,羊在羌族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能提供日常生活所需,还被认为具有灵性,能够保护部落成员。羌族先民选出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羊作为民族图腾,采用专门仪式进行崇拜,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希冀。</p><p class="ql-block"> 广场十分宽阔,平铺在羌圣山下。地面由石块嵌成,看得出缠缠绕绕的云朵图案。东面的棚架上立着一面牛皮大鼓,这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或搞祭祀仪式用的。这样的广场只有用这样的大鼓,才能在空阔的山谷间营造出浓烈的氛围。广场西面临近羌圣山的地方立着祭祀台。祭祀台由两块白色大石头合并而成,亦雕刻着云朵图案,上面堆放着各种祭品。羌族祖祖辈辈生活在高山上、白云里,他们不仅以羊为图腾,同时对白云充满崇拜,所以又称为“云朵上的民族”。此时此刻,广场上空无一人,十分寂静。这种寂静只是暂时的,一旦到了盛大节日,相信这里一定是欢乐的海洋。 </p><p class="ql-block"> 中国羌族博物馆位于岷江河谷平坝上,是国内唯一的羌族博物馆。要了解羌族的古往今来、人文地理、生产生活,这里是最好的去处。博物馆坐落在五台路旁,由数幢羌族风格的建筑物构成。来到博物馆,最先看到的是广场中央的山羊雕像,只见一只绿色山羊卧在高高的石台上,胡须冉冉、羊角卷曲,十分悠闲。山羊雕像背后矗立着一座小型碉楼,由上至下写着“中国羌族博物馆”几个大字,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光芒。尽管时序已进入九月上旬,仍有许多避暑游客滞留羌城。此时此刻,大家不约而同来到这里,欲探究一个民族的漫长历史。</p><p class="ql-block"> 中国羌族博物馆有八个展厅,我们重点参观了羌源厅和民俗厅。在羌源厅里,我不仅看到了数千年前刻在甲骨上的“羌”字,了解了羌族的起源及发展,还读到了人类学家费孝通关于羌族的历史性评价:“羌族是一个向外输血的民族,许多民族都流淌着羌族的血液”。通过费老先生这句话,我们知道了羌族的历史多么悠远,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变影响多么巨大。在民俗厅里,我最感兴趣的是羌族服饰。羌族和许多少数民族一样,也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羌族服饰的最大特点与蓝天白云有关。他们生活在高山上,离天空最近,离白云最近,所以在他们的服饰中,总能找到天空的颜色,找到白云的影子。</p><p class="ql-block"> 参观中国羌族博物馆,我还有一个意外收获,那就是丰富了羌笛知识。据介绍,羌笛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与胡笳同为中国最古老的乐器,均以表现幽怨离别之情见长。怪不得历史上不少诗人,每每写到相思之苦、离别之愁时,总爱以“羌笛”“胡笳”入诗。人们在品赏这些诗歌时,往往情不自禁,悲从中来,得出结论:“胡笳催人泪,羌笛断肠声”。在“羌笛”声声的诗歌中,大家最易记起的是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以羌笛的哀怨之声表达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p> <p class="ql-block"> 坪头羌寨就在我们下榻的民宿对面山坡上,既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羌族村寨,又是一个AAAA级旅游景区。从山下望去,整个村子坐落在一条小山沟里,层层叠叠的房屋掩映在绿树之中。村口立着一块花岗岩石,雕刻着羊头图案和“茂县羌乡古寨”几个文字,吸引着马路上来来往往的游客。每日傍晚,总能看见不少避暑游客迈着悠闲的步子,走向这个古老的羌寨,去那里消磨闲暇时光,去那里感受羌乡风情。</p><p class="ql-block"> 坪头羌寨是我和老伴最常去的地方。我们从民宿里出来,沿着马路往右行不远,便来到坪头羌寨村口。那块花岗岩石前,坐着几位羌族大妈。她们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用熟练的汉语向游客兜售着篮子里的山货,多半是山里的各种草药。村道路弯弯曲曲,两旁的矮墙上蹲着鸡、狗、羊各种动物塑像,让人感觉到浓郁的生活气息。寨子里的房屋多半改成了民宿,也有一些是新建的,洋溢着浓郁的羌族风情。蓊郁的树荫下,不时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客人,坐在那儿喝茶聊天,十分惬意的样子。路边停放着许多外地牌照的车辆,可见村子里接待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村路往寨子深处走,不知不觉来到一处神秘的地方。路旁横着一道木桥,走过木桥是一片小树林里。林子中央立着一根大木柱,木柱表面贴满呲牙咧嘴、怒目圆睁的各种面具,有蓝、有红、有黑,看上去十分恐怖。柱子下方的四方木架上,各置放了一面大鼓,鼓面上绘着太阳和飞鸟图案。环视四周,许多树上也都贴着同样的面具,让人感觉仿佛进入到一个鬼怪世界。林子的东边立着一面墙壁,墙壁上嵌着木板,镌刻着介绍“古羌傩文化”的文字。读罢这些文字,才知道此处是古羌傩文化的展演场地。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古老神秘的文化,羌族亦是如此。也许正是这种文化的传承,才使一个民族把自己的追求与向往烙印在走过的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