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我喜欢九月,没有了夏日的炎热,带着一丝丝凉意,1973 年是我人生第一次走出家门下乡农村插队是九月,那年我16岁。一年以后的1974年城里招工我们知青回城还是九月,经过一年的农村艰苦生活我已经17岁是一个壮士的小伙子了。湛蓝的天空下树叶渐渐变黄,成熟的稻谷弯着腰九月是最美的季节,我生活中很多节点都发生在九月,所以我喜欢九月。</p><p class="ql-block">最近又总是想起当年下乡插队农村回北京的那段经历,而且还历历在目,那些人那些事,在脑海里总也挥之不去 ,既然忘不掉就把那些碎片记录下来。我是1973年9月12日去农村插队,1974年9 月15日返京回城的在农村整整一年</p><p class="ql-block">1974年9月15日早晨全公社十几个村子50名知青集中在公社的大院子里等着接知青回北京的汽车,人群中叽叽喳喳有说有笑,说笑声洒满了院子,结束了插队生活自然是喜悦,刚来农村的时候还宣过誓,响应伟人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可是短短的几天就看到了农村的贫穷落后,农民的愚昧和无知,冬天的晚上他们聚在一间昏暗的生产队的场院部里抽烟,天南地北聊着应永恒的话题天 说着脏话这是他们一天中最大的快乐。大部分20几岁青年人没去过60公里外的县城,大多数40~50岁的人没吃过香蕉,一口咬定香蕉没有白薯好吃,一年以后我们还是不适应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直到离了这苦难的小山村。</p><p class="ql-block">返京的知青喜悦和高兴都挂在脸上,没有一个人为这些回京的知青送行,一会儿的功夫来了几辆公交车和几辆卡车,公交车上坐着反京知青和接我们回京新单位的干部,卡车上装载回京知青的行李,从密云县插队一年零三天,那年我已经17岁 了,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干遍了各种农活,夏季冒着高温酷暑在田间里拔麦子,秋天推独轮车走崎岖不平的小路往山上送粪,赤着脚站在冰冷的猪圈里起猪粪,在烈日下农田里除草,冬天冒着刺骨的寒风在山波上平整土地搞农田建设,吃尽了各种苦头,在知青中我的每日工分最高每天挣八分儿,(当地农民男劳力每天十分,女劳力八分)当时我们生产队算比较好的10分儿为一个工作日,年底1 0分儿能分到八毛钱。</p><p class="ql-block">时间可真快呀,当时是度日如年的一天一天的熬过来盼着早点返城回家 而现在一回眸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宇宙间一百年也是一瞬间的事儿。</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我离开小村庄后的40多年后重游故地时拍的,因为院子的大门紧锁着院子里长满了蒿草,当年的房东主人早已不在,我们因进不去在外面拍的这张照片,这件灰色的房子是一排北房中最西面的一间房间的面积有12平米左右,靠近窗户有一个盘土炕比现在的双人床要大一些,我们5个男生在里住了一年</p> <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当年我们是被市政二公司招工回的北京,我被分配到卢沟桥的一个构件厂,它的全称叫北京市政二公司三工区九队是修马路的施工队,新建构件厂时把二公司三工区九队整体纳入了构件厂。</p><p class="ql-block">那时我家住陶然亭公园附近从家到卢沟桥1 7公里左右每天往返骑自行车,冬天最冷的时候,坐公交车上班往返的路上要三个多小时,在那里工作了12年,起初在那里干普工就是壮工,1年以后成立了锅炉班,我又分配到锅炉班,高大锅炉房里有两台生产用气的高压蒸汽五吨快装锅炉,每一台锅炉面积有14~16平方米高有4米左右锅炉的外墙用保温材料的砖砌成,两台锅炉就像两只巨大的猛兽,每天吞食着二十多吨燃煤虽然是机器自动上煤,但人的工作量也相当大。</p><p class="ql-block">这还不是我最初烧的锅炉,我最初烧的锅炉是一台工地上临时用的快装锅炉(名字叫蓝K复,不知是英文还是德文)锅炉的直径有两米多,高四米多,锅炉金属的外壳通体刷着体铁红色的防锈漆 ,今天看来像一个巨大立起来的导弹,锅炉是在露天用芦苇外面沫上黄泥土的大厂房里,这就是临时的锅炉房,锅炉在运行中发出巨大的呼呼吼声的响声震得芦苇墙都颤动,17岁的我不但怕锅炉随时爆炸的响声,还怕带班师傅那双眼严厉的眼神不敢有半点后退,似乎随时有可能爆炸 把人炸得粉身碎骨,第一次进锅炉房,吓得我不敢进门,只好在外面站着,在师傅的带领下适应了几天,慢慢地胆子大了,也可以正常独立操作锅炉了。</p><p class="ql-block">虽然烧锅炉又脏又累的工作,但这在构件厂是比较好的工作,毕竟是室内比较好的工作从那时开始的10年后一直在锅炉班稳定的工作最后八年还成为锅炉班长 当时锅炉班有20多人,每天由我来安排工作,这也是我一生中当的最大的官。</p> <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构件厂坐落在宛平县城以北沿着卢沟桥东侧的一条马路一直向北2.5公里这段路没有公交车,只能徒步30分钟,就是构件厂的生产区也叫北厂,北厂南门向南1公里是生活区也叫南厂(南北厂之间还隔着一个水电二厂)1974 年刚建厂选址的时候特意选了一个及其偏僻又不通公交车的地方,理由是怕城里的职工回家,当时的领导的想法有多荒谬多么不近人情 ,1974 年南厂生活区用铁丝网围着厂区的东面是一条铁路线,每天上午只有一趟开往张家口的火车从这里经过,其他时间基本不过火车,铁丝网围着的南厂长满了蒿草,远处看更像一个集中营,直到两年后的1976年才盖了一栋四层高的工宿舍楼,和一座容纳几百人开会的礼堂连着食堂,新楼房外墙装修了一半因为没钱就停建了,当时楼房每平方米的造价¥80,就是这样也没在装修外墙,但是楼房里面还是做了简单装修,后来又建茶炉房和洗澡用的浴室,宿舍楼盖好后一楼是女职工宿舍,二楼是办公室,三楼是老职工宿舍,我们年轻自然就分到四层西北角的一间住宿舍,还有一间和上课的教室一样大的房间共班组开会学习用里面有床也可以住人。</p><p class="ql-block">因为新建厂北厂是生产区也是那里是不毛之地,除了有几排木板房当工人宿,其中有一排房子是厂长办公室,劳资 ,财务,材料办公室等等……其他的几排房子作为工人宿舍,那时候工人宿舍一间房子里住着十几个人有的甚至更多 ,因为是新建厂,招了一些在海淀 房山 大兴 农民转工的工人,也招了一些女工,虽然当时厂里只有不到300名工人,有一部分下班后住在厂里,也有不多的人住城里有家的下班就回家,即使城里有家的人赶上天气不好下雨或下雪,宿舍里放一套被褥真是方便,住在厂里宿舍就免得往返几个小时的舟车劳顿。包括我们新工人不论你下班回家还是留在厂里住,都会有你的一个床铺,供职工住宿或中午休息时,这就是构建厂最大的好处。</p> <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锅炉班有20几个工人都男的,负责全厂几个车间生产高压用气和另一台取暖热水锅炉,供宿舍楼冬季取暖,厂里的茶炉不归锅炉班负责,因为那锅炉太小这帮兄弟根本看不上,只能找一个即将退休的办残老头去烧,20几个弟兄平时都很有性格的,玩牌,喝酒是锅炉房兄弟们的两大爱好,那可都是我们生死的之交的兄弟,特别是在每天清理高温炉渣轨道的时候,就是把自己的性命交给了自己的兄弟稍有大意就可能丧命高温的坑道里,这些兄弟大多数是北京郊区插队回京的他们经历了农村几年的锻炼和洗礼,也有几名是顶替父母外省接班的子女农村来的孩子,班里有因打架被公安拘留过的,还有因其他事情被判不行的,有平时爱在厂里喝酒闹事的不乏其人,锅炉班是平体力和烧锅炉的技术论资排辈的,只有真本事才能在锅炉房立稳脚跟。我带着这20几个兄弟的,七八年里没有一个人无缘无故不上班或算他们旷工或者事假,也没有因为一个人晚来早走算迟到或早退,所有的人在这七八年里都是全勤,就凭这一点就能让班里哥几个特别支持我的工作,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形成了我的人性格和人生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兄弟情给我留下了一生不可磨灭的烙印。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40多年,我也调离构件厂30多年,但是还常常在梦中想起构件厂那里留下了我的青春,有我的兄弟,有时还和兄弟们坐在一起喝点小酒,吹吹牛逼聊聊想当年……</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一生的情谊……</p><p class="ql-block"> 一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