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大河片区”话今昔</b></p><p class="ql-block">文 聚云生雨</p><p class="ql-block">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p><p class="ql-block">新区设立七年多以来,雄安大地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新变化。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雄安新区特别是以容城县为核心的征迁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大河镇作为雄安新区的启动区和起步区,全镇15个行政村已全部征迁。</p><p class="ql-block">正在兴建的大河片区安置房也已经初露芳容,它主要服务于2023年县东11个征迁村的回迁群众。预计将于2025年7月31日全部竣工,回迁工作也将于后期陆续进行。</p> <p class="ql-block">大河片区区位优势明显,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它坐落于容东片区的东侧,西面为新开通的京雄高速公路,南与(原)荣乌高速紧密相连,北接省道S333,东临晾马台特色小镇。东西方向的乐安街、金湖街、明朗北街、明朗南街为容东片区内向东自然延伸的主要街道,它们将与大河片区安置区有机衔接,互相融为一体。这样的布局不仅方便了居民出行,也促进了片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与文化交流。</p><p class="ql-block">现在人们都在关注关于大河片区的最新进展,但说到大河片区的由来,大河片区的人文历史许多人都未必清楚。</p><p class="ql-block">之所以此安置区被最后命名为“大河片区”,其实与大河村并没有直接关系。它所处的位置是原来大河镇所辖的<b>北郑村、南郑村、王路村</b>三个村的地域范围。大河镇是截至到目前为止全雄安新区范围内唯一一个全镇15个行政村被整体征迁的乡镇,大河村曾经是容城县乃至全国有名的“服装专业村”。</p><p class="ql-block">为了留住乡愁,也是为了让人们记住那段辉煌的历史,所以把此安置区正式命名为“大河片区安置区”。</p> <p class="ql-block"><b>北郑村</b>总人口为1356人,全村耕地总面积为2000亩,全村以农业为主。改革开放后也曾建有规模服装厂5个,征迁前大部分村民以毛绒玩具加工业为主。解放前,在北郑村曾流传这样一首歌谣“北郑村有三宝,放羊的鞭子劈柴的镐,糖墩靶子满街跑,到头还是吃不饱”,由此可见那时的北郑村还是非常落后的。</p> <p class="ql-block"><b>南郑村</b>常驻人口为526人,全村耕地总面积为660亩。因位于北郑南部而得名。但当地人一般都习惯把北郑村称为“大郑村”,而把南郑村称为“小郑村”。解放前,南郑村的村民也是以农业为主,过着“土里刨食”的生活。</p><p class="ql-block">过去在大河镇一带曾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叫作“小郑村的浆线——一锅能(读neng 的一音)子”。农村合作化时期,南郑村还曾出现过浆线的作坊和染坊呢。在过去,由纺花车纺成的棉线都是单股的,俗称“呸子线”,其坚韧性很差,不能直接上机子织布。用于织布的棉线还得上一道“浆面”以提高其耐磨损和抗拉强度,这道工序叫“浆线儿”。</p> <p class="ql-block">而染坊则是把村民织成的土布收集起来,然后再放到大染缸(锅)里染成各种颜色的粗布。</p><p class="ql-block">过去在南郑村与留村、王路三个村的交界地带还曾出现过小型的“布市”,后来也不知什么原因就消失了。小时候我也曾穿过母亲用粗布做成的靛青色小夹袄,感觉很是舒服。</p> <p class="ql-block"><b>王路村</b>位于大河镇中部,东临留村,西北接张市、南郑村,南靠罗河村。全村共有280多户,总人口910人,全村耕地为1030亩,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主。王路村历史悠久,村南大部分为沙质土壤,疑为古白洋淀的边缘地带。</p><p class="ql-block">据村内老人讲述,王路村在很久以前曾有一条通往京城的官道,为京城通往白洋淀地区的必经之路,因曾有王氏夫妇在路边开店并在此定居,以后随着在此居住的人口逐渐增多,人们便称此村为“王路”村。</p><p class="ql-block">王路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的人民积极配合县大队和县武工队的同志们烧毁了附近留村、胡村的炮楼,并开展了敌后的地雷战、地道战。村里的民兵们曾利用火药制造成的“土地雷”令鬼子闻风丧胆,为抗战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解放战争时期,我“一联县”(原容城县委)的同志们曾在这里的堡垒户秘密办公并积极开展工作,这里曾被称为“容城的第二县委”。村里有许多热血青年积极报名参军,村里也涌现出了许多的英雄人物。</p><p class="ql-block">王路村是一片深情的土地,改革开放后,这里的人民开阔思路,积极进取,农林牧副各业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是服装辅料加工和毛绒玩具加工业更是迅猛发展,村民的幸福指数在逐年提高。</p> <p class="ql-block">“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新建成后的大河片区安置区就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它东距白沟镇有8.5公里,西北距雄安郊野公园仅有4.5公里。西面到容城县城有9.5公里,南面过(原)荣乌高速即为启动区核心区域,南直线距启动区综合服务中心仅有2.5公里,交通非常便利。</p><p class="ql-block">大河片区安置房项目北侧安置区现建有151栋楼,下分13个小区。预计安置人口为1.2万人(县东11个征迁村总人口为1.18万人)。片区内设有一所初中,一所小学,三所幼儿园。并建有公交首末站,消防站,农贸市场,地下超市等场所,完全能满足回迁群众的生活需求。</p> <p class="ql-block">大河片区安置区真可谓地理位置优越,生活环境优雅,人文历史悠久,红色底蕴深厚。它将与周边的美丽乡村及规划中的晾马台特色小镇相得益彰,协调互动,共同发展。</p><p class="ql-block">为了雄安的千年大计,为了新区的宏图大业,大河片区的人们满含着对故土的依恋和对新生活的渴望,已于2023年1月深情地告别了这片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大河片区的光辉历史也将永远铭刻在雄安人的记忆里。大河片区一路走来,正在展露芳姿。拆迁村的父老乡亲们正在期盼早日回迁美丽家园的幸福时刻,让我们热切地期待着吧!值此中秋佳节到来之际,共祝拆迁村的各位亲人阖家团圆,幸福快乐!</p><p class="ql-block">这正是:</p><p class="ql-block">芳润瑞欣和煦天,</p><p class="ql-block">春晖陪伴兴泽园。</p><p class="ql-block">瑞景悦澜林翠苑,</p><p class="ql-block">诚华热闹尚邻喧。</p><p class="ql-block">锦安共赏同泽景,</p><p class="ql-block">笑看兰庭花草鲜。</p><p class="ql-block">五园八苑齐汇聚,</p><p class="ql-block">大河巨变耀雄安!</p><p class="ql-block"><b>注:大河片区北侧安置区共有13个小区,包括“五园”,“八苑”。“五园”即芳润园、和煦园、瑞欣园、春晖园、兴泽园;“八苑”即瑞景苑、林翠苑、悦澜苑、诚华苑、尚邻苑、锦安苑、同泽苑、兰庭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