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勇|| 《素书》:永葆企业基业常青的秘籍

宜昌骆勇

<p class="ql-block"> 中国有句俗语叫富不过三代。这句话到底是谁说的,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后有学者考究,源于《孟子·离娄章句下》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个“斩”字,应该是断了传承的意思。后世大儒们在秦汉以后“重农抑商”国策之下,深耕道德文章,延伸出了“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这句至理名言。</p><p class="ql-block"> 颇为神奇的是,传统文化能够延续几千年不断的中国,却陷入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胡润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榜》曾经公布了全球100家家族企业,第一名是日本株式会社金刚组,1400多年来专注寺庙建筑,他们认为:专一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永远是生存之道。榜单中没有一家中国的家族企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也曾公布过一组数据:我国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只有不到30%的家族企业能进入第二代,不到10%能进入第三代,而进入第四代的只有大约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中国的富不过三代传说,有着深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相互依附的传统官商体系,终究是熬不过专制主义皇权下的官僚政治腐蚀,正所谓“万里江山万里尘,一朝天子一朝臣”,明初沈万三、晚清胡雪岩,成为典型案例。诚然,在普通老百姓的语境里,败家子是富不过三代的最好注脚。《胡润百富》创刊人胡润,曾经谈过这一话题:“在中国,一个企业能做十年就很不容易了,能维持到第四代的可能只有0.1%。富不过三代有两个原因,其一,随着一个家族的发展,子孙渐多,所以到第三代的时候,他们手中各自持有股份,很难保证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其二,一部分企业发展的模式是第一代开创、第二代管理、第三代消费,可能到了后面,品牌还在,价值已不在了。”</p><p class="ql-block"> 胡润的分析,立足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本质。他以为,家族企业财富的持续聚集,必须具备五大根本要素:眼光、勇敢 、领袖、坚持、运气。无论是企业的领头人(企业家)还是这个企业自身,都应该具备这五个要素,而且这五个要素需要高度统一。在这里,我把企业自身拟人化,一个企业亦如一个人,一个有情感、有温度、有文化、可包容、可内省、可成长的谦谦君子。由此,便可以如同黄石公传道张良一般,把《素书》传道予企业自身这么一个拟人化的人,它的灵魂是企业家文化,根基是是企业文化。《素书》的原典首句,似乎与胡润的五个要素具有很高的契合度:“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p> <p class="ql-block">  《素书》,中国古代兵书。又名《黄石公素书》,旧题秦末黄石公著,或为伪托。据北宋张商英《素书·序》称,该书系秦末黄石公授予张良,晋时盗张良墓使该书重现于世。黄石公,秦汉时期思想家,军事家。道家代表人物,进入道教神坛。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流派之一,与鬼谷子齐名。曾经三次试探张良,授予《太公兵法》,辅佐汉高帝刘邦夺得天下。后世流传《素书》和《黄石公三略》。《素书》,又名《钤经》,也称《玉钤经》,被民间视为奇书、天书。</p><p class="ql-block"> 《素书》全书六章,第一章阐明思想体系,后五章阐明用人原则、个人修养、安邦治国、处世之道、奖赏刑罚。《素书》全文仅有132句、1360字,却涵盖道家、儒家以及其他各家的各种思想,《素书》的精妙,在于审势就理,抱道待时,不逆反、不贪执、不逾矩、不着相。《素书》的奥秘,在于审时度势,以人为本,明时势、知进退、把尺度、谙人事。它以人为中心,以道理为宗旨,以至圣为目标,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安邦的根本,探究宇宙万物自然运行的理数,修己度人,厘清人和事的本原,其宗旨教义,教会了张良成功地急流勇退,即便是在今天,也能成为为人处世之根本。</p> <p class="ql-block">  在我眼里,《素书》的奇,在于它的可变性、可溶性、可塑性。在中国传统文化延续的背景下,《素书》至少可成为一个组织、一个企业、一个家族、一个人的智库乃至生存之道。在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抑或家族企业,如果将《素书》作为其文化缔造或传承钥匙,必然有可能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这既是一种愿望,也可能是一种客观存在,因为它可以告诉这个企业规避其走向灭亡的风险因素。</p><p class="ql-block"> 《素书》兼具道家与儒家思想的精髓,将道家“事善能,动善时”“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借以发挥,以“潜居抱道,以待其时”为处世哲学,亦如孙武那般“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素书》同时也精炼了儒家文化的生道、活道、炼世之道,提出了“博学切问”“恭俭谦约”“亲仁友直”“安于忍辱”“吉于知足”等,阐述了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家所应具备的道、德、仁、义、礼。</p> <p class="ql-block">  用人之道,是《素书》的精华部分,《素书》将人才分为俊、豪、杰三类,认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危莫危于任疑”“既用不任者疏”“用人不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同志相得”“同智相谋”,这些都是一个企业家应该掌握的识人、辨人、用人的基本素质,而且需要适时、适境而变。</p><p class="ql-block"> 《素书》清晰地阐述了治国安邦的以人为本之道,这也是其徒张良助刘邦建立大汉的智库所在,诸如“短莫短于苟得”“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足寒伤心,人怨伤国”“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等攻略,而这也是确保一个企业长治久安的不二法门,《素书》结句中的“详体而行”四字,无疑是在忠告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应该先是细致深入地去体验其精髓,然后才去践行。</p> <p class="ql-block">  《素书》最为引人注目地应该是其承载的为人处世哲学,或许张良正是凭借“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才得以善终。《素书》告诫世人,“守职而不废”“慢其所敬者凶”“轻上生罪,侮下无亲” “近臣不重,远臣轻之”等,言辞恳切,见解切实。</p><p class="ql-block"> 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家,如果深谙“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忍辱”“如期不遇,没身而已”,或许能够规避官僚政治腐蚀的侵袭;如果体悟“推古验今”“先揆后度”,或许可以解决胡润分析富不过三代的两大原因。</p>